残疾人运动员顽强不屈的故事
周菊芳,女,1985年生,上海人。 周菊芳原是田径运动员,主攻中长跑,在一次比赛时被一位自行车教练看中,从此改练自行车。可在一次训练中不慎将左手摔断,变成了残疾人。但是,凭着对自行车运动执著的热爱,周菊芳没有放弃,她又改练残疾人自行车。残疾运动员的训练需要付出比常人更多的汗水,可周菊芳都咬牙坚持了下来,每次训练从来都是风雨无阻。 菊花芳香苦中来,自从2003年投入系统的残疾人体育训练以来,周菊芳取得了一系列的优异成绩。2003年在捷克欧洲自行车公开赛上获得3枚银牌,2003年在第六届全国残运会上获得自行车场地3公里、公路5公里2枚金牌,1枚银牌。 2004年9月在雅典残奥会上,在自行车女子1公里场地计时赛中,周菊芳(LC1级)以1分15秒491的成绩夺得冠军,并打破世界纪录。这也是中国运动员在历届残奥会上夺得的第1枚自行车比赛金牌。 2005年在英国曼彻斯特举行的残奥世界杯比赛中,周菊芳获得女子LC1级500米场地计时赛和2000米场地争先赛2枚金牌
王燕红,女,1969年生,新疆自治区肢残运动员。 15岁时王燕红因病致残,1994年被选中参加第六届"远南"运动会,开始练习射箭。每天王燕红都要扛着4公斤重的弓箭,进行五六个小时的拉弓射箭训练和各种艰苦的体能训练。一天下来,手上被磨起一个又一个血泡,胳膊也被箭弦打得青一块、紫一块。那条残腿在一天天的直立硬挺后,更是疼痛难忍,苦不堪言。而每天几百次上千次地重复单调的射箭动作,几乎让她发疯!这一切她都用顽强的意志咬牙挺了过来,她要挽起生命的巨弓,为自己的人生划出一道优美的弧线。 从1994年到2002年,王燕红先后参加了第六、七、八届"远南"运动会,共获2枚金牌、2枚银牌,并在第八届"远南"运动会上以301环的成绩打破世界纪录。2003年在世界轮椅运动会上,王燕红夺得射箭女子个人冠军,并创女子个人70米单轮、30米单轮的世界纪录。 2004年在雅典残奥会射箭70米女子个人(站姿)决赛中,王燕红以92环的成绩打破世界纪录,为中国代表团赢得了参加残奥会以来首枚射箭项目的金牌。你还知道哪些残疾运动员不屈不挠的故事
残奥会运动员顽强不屈的故事------王燕红,女,1969年生,新疆自治区肢残运动员。 15岁时王燕红因病致残,1994年被选中参加第六届"远南"运动会,开始练习射箭。每天王燕红都要扛着4公斤重的弓箭,进行五六个小时的拉弓射箭训练和各种艰苦的体能训练。一天下来,手上被磨起一个又一个血泡,胳膊也被箭弦打得青一块、紫一块。那条残腿在一天天的直立硬挺后,更是疼痛难忍,苦不堪言。而每天几百次上千次地重复单调的射箭动作,几乎让她发疯!这一切她都用顽强的意志咬牙挺了过来,她要挽起生命的巨弓,为自己的人生划出一道优美的弧线。 从1994年到2002年,王燕红先后参加了第六、七、八届"远南"运动会,共获2枚金牌、2枚银牌,并在第八届"远南"运动会上以301环的成绩打破世界纪录。2003年在世界轮椅运动会上,王燕红夺得射箭女子个人冠军,并创女子个人70米单轮、30米单轮的世界纪录。 2004年在雅典残奥会射箭70米女子个人(站姿)决赛中,王燕红以92环的成绩打破世界纪录,为中国代表团赢得了参加残奥会以来首枚射箭项目的金牌。 启迪------从残奥运动员的成功和失败中,我学到了很多东西,懂得了什么是“一分耕耘,一分收获”,知道了“坚持就是胜利”及他们顽强拼搏的精神。奥运会教会了我怎样在学习上、工作上去拼搏,去奋斗。奥运,我为你喝彩!
有没有残疾人运动员坚持不懈的例子,越
如果说体育运动是人类与自身极限做斗争的典范,那么残疾人体育就是典范中的典范。他们没有因为自己和别人不一样就把自己封闭起来,而是自尊、自强、自信、自立,冲破孤独和隔膜,从封闭走向开放。
“世界荣誉的桂冠,都是用荆棘编制而成。”在每一个中国残疾人运动员的背后,都有一串可歌可泣的故事,武云虎、孙长亭、王冬人、赵继红、郑培峰、边建欣……他们代表了中国6000万残疾人,在强手如林的国际赛场上,用自己的拼搏,为自己和祖国争得了奖牌、荣誉和尊重。具有传奇色彩的孙长亭原本是南京某部队的足球运动员,在对越自卫反击战中失去了一条腿——对于一个足球运动员来说,还有什么比这更痛苦的呢?但是,失腿之痛并没有使他沉沦,热爱运动的他又来到了残奥会赛场上。运动员的经历使他很快就脱颖而出,赢得了残奥会金牌。离开运动场以后,他在天津开办了假肢厂,制作先进的假肢;热爱运动的他还组织了一支小足球队,招收学员踢球。王晓福6岁时不慎被高压电击伤,失去了整个右臂,生活改变了他应有的模样。12岁那年,不会游泳的他被带到云南省游泳教练面前——他手大脚大,身高1.74米,穿44码的鞋。刚刚见到游泳池时,王晓福还有些害怕,但他仅用了一个星期就学会了游泳。过了不久,4种泳姿全学会了。教练说他水感特好,手一划就往前走——是个游泳奇才,像“大脚”索普一样。13岁时,他长到1.82米,成为参加“远南”残疾人运动会中国体育代表团中年龄最小的一个。因为体育,王晓福的人生发生了巨变。如今,王晓福已经是国内外残疾人游泳界的名人。近两年来,他无论参加国内国际大赛都满载而归。人们说,只要有王晓福参赛,这个级别的金牌一般就不会旁落。2002年,他荣获了中国电视体育奖首次设立的“年度最佳残疾人运动员”奖。2003年全国残运会开幕式上,东道主南京破天荒地选择了来自云南的王晓福传递火炬的最后一棒,由他把残运会火炬交给中国残联主席邓朴方。对他来说,这是无上的荣誉。并不是所有的人都如孙长亭和王晓福般幸运。目前,更多的中国残疾人还在简陋的场地上训练,买不起昂贵的器材,为请教练、买跑鞋发愁,很多人从来没有踏出国门半步,可他们是不向命运低头的强者,依然在风雨无阻地为理想而奋斗,而拼搏……让我们听听那些中国残疾人运动员中的精英们的心声吧:——人活着就要有理想、有追求,人的生活应该丰富多彩。——我要像健全人一样。——我只是想让世人知道,也让残疾人知道,我们是有能力和健全人一样生活的人。——通过自己的奋进去改变命运。——只要拼搏了、奋斗了,便可以写下“无愧人生”4个字残疾运动员有哪些
王晓福(男子100米自由泳S8级)王丽静(盲人女子柔道57公斤级)郭伟(男子标枪F35-36级)林海燕(女子10米气手枪SH1级)姚娟(女子标枪F42-F46级)刘玉坤,(5次超女子A3A9级标枪、铅球)赵学恩(LAF6级男子铁饼比赛中比原纪录高出10米多)女盲B3级选手赵继红,(100米跑出13秒17,)
身残志坚的奥运会运动员故事
19岁时,张小玲因故一条腿被截肢。“命运难道就是如此吗?”张小玲曾无数次痛苦地发问。“那是一段黑暗的日子,但我不能接受命运如此的安排。”擦干眼泪后的张小玲,决心要创造出属于自己的天地,于是,她开始了与命运的抗争。
1984年,中国第一届残疾人运动会召开在即,凭着自己曾打过乒乓球且水平不错的特长,张小玲开始给广西群体处、广东群体处写信自荐。但由于报名时间已过,张小玲与第一届中国残疾人运动会擦肩而过。当1985年参加广西自治区残疾人运动会时,张小玲知道,改变命运的机会来了,她要抓住它。因为不适应当地天气,张小玲病了,发起了高烧,但她知道,自己不能输,“第一步一定要迈出去!一定!”张小玲这样对自己说。凭着顽强的斗志,凭着平日刻苦的训练,咬牙拼搏,张小玲夺取了第三名的好成绩。 事后,张小玲写了详细的打球笔记,自己为什么输,每一个球都是怎样输的,应该怎样打,她都记录得清清楚楚。直到今日,张小玲还保持着记录打球笔记的好习惯,不论是比赛还是平日训练,她都详细分析每一个球的得失,记录下自己的心得体会。 “天道酬勤”,在1987年第二届中国残疾人运动会上,张小玲终于一举夺得了冠军,并在1988年汉城残疾人奥运会中,摘取了乒乓球单打的桂冠!作为一名残疾人,张小玲了解残疾人的所思所想,知道他们遇到的困难、困苦。她关心着残疾人的工作、生活,在打球之余,为残疾人的事业奔走忙碌。 谈到残疾人运动员的训练状况,张小玲说,目前,特别是在基层,残疾人运动员的训练条件还较差,缺少经费,运动员完全是凭自身的努力在坚持训练。说起残疾人就业状况,张小玲说,现在有很多基层单位,依旧不愿意接收残疾人工作,觉得单位里有个残疾人,好象是很不好看的一件事。她希望政府能在切实解决残疾人就业问题上,采取更有效的手段和措施。 当记者问到她的人生信条时,张小玲说,要想成功,就要吃苦,还要坚忍。她也对所有的残疾人朋友说,在生活中,要保持好自己的良好心态,面对困难、挫折,一定要咬牙挺过去,残疾人更要自立自强。她说,她相信,经过努力,每一个人都能走过困难! 在这个世界冠军的背后,我们知道她一定有很多不为人知的故事,但她走过来了,还将凭着这股子不服输的倔强劲儿,一路走下去……我是一个残疾人,怎样才能成为一个残疾人运动员呢?
1、残疾人运动员是各地基层残联发现和推荐的。一般都是业余的,只有比赛时才集中和组队。可以到当地残联咨询。
2、残疾人运动员的选拔: 各地基层残联通过到学校、街道、乡镇物色出各种有潜力的运动人材, 经过训练、选拔后, 再续级输送到国家队。 3、可以到县市区级残联报名,参加选拔赛,然后参加正式的省级选拔赛,如果成绩突出取得名次,就继续参加更高一级的选拔赛。 4、需要了解残疾人运动员参赛项目。目前,我国残疾人运动员共参加14项国际残疾人体育赛事。全部比赛项目都根据各自项目特点,分别规定了最低参赛标准。 (1)田径 盲人运动员:T11(F11)级,T12(F12)级,T13(F13)级 脑瘫运动员:CP1--CP8级 轮椅运动员:F51--F58级(田赛),T51--T54级(径赛) 其他肢体残疾:LAF1--LAF6级(田赛),LAT1--LAT4级(径赛) 截肢运动员:A1-A9级 (2)羽毛球:分为轮椅组和站立组(上肢残疾组和下肢残疾组) (3)举重:截肢、脑瘫或其他肢体残疾 (4)射击:根据是否使用射击台分为SH1(SH1A、SH1B、SH1C) SH2(SH2A、SH2B、SH2C) (5)游泳:“S”级(自由泳、仰泳、蝶泳)分10个级别; “SB”级(蛙泳)分为9个级别; “M”级=(3דS”+1דSB”)÷4 (6)乒乓球:TT1-TT5(坐姿),TT6-TT10(站姿) (7)轮椅网球:公开级 (8)射箭:坐位ARW1(ARW1-C)ARW2 站位ARST(ARST-C) (9)轮椅篮球:根据其运动动态观察分为1-8级 (10)自行车:盲人B1-B3;肢残LC1-LC4;脑瘫CP1--CP8; 手动自行车分为HC4/3和HC2/1 (11)坐式排球:截肢、其他肢体残疾、脑瘫、脊髓损伤 (12)轮椅击剑:分为A级和B级 (13)盲人柔道:B1--B3 (14)盲人门球:B1--B3 每个残疾人体育项目都有各自的最低参赛标准,脑瘫、盲人、脊髓损伤、截肢和其他肢体残疾等运动员都将视其残疾和功能障碍程度进行级别确定。残疾人田径比赛的运动员分为那几个类别
残疾人运动项目医学分级
目前,我国残疾人运动员共参加14项国际残疾人体育赛事。全部比赛项目都根据各自项目特点,分别规定了最低参赛标准。(1)田径盲人运动员:T11(F11)级,T12(F12)级,T13(F13)级脑瘫运动员:CP1--CP8级轮椅运动员:F51--F58级(田赛),T51--T54级(径赛)其他肢体残疾:LAF1--LAF6级(田赛),LAT1--LAT4级(径赛)截肢运动员:A1-A9级(2)羽毛球:分为轮椅组和站立组(上肢残疾组和下肢残疾组) (3)举重:截肢、脑瘫或其他肢体残疾(4)射击:根据是否使用射击台分为SH1(SH1A、SH1B、SH1C) SH2(SH2A、SH2B、SH2C)(5)游泳:“S”级(自由泳、仰泳、蝶泳)分10个级别; “SB”级(蛙泳)分为9个级别; “M”级=(3דS”+1דSB”)÷4(6)乒乓球:TT1-TT5(坐姿),TT6-TT10(站姿)(7)轮椅网球:公开级(8)射箭:坐位ARW1(ARW1-C)ARW2 站位ARST(ARST-C)(9)轮椅篮球:根据其运动动态观察分为1-8级(10)自行车:盲人B1-B3;肢残LC1-LC4;脑瘫CP1--CP8; 手动自行车分为HC4/3和HC2/1(11)坐式排球:截肢、其他肢体残疾、脑瘫、脊髓损伤(12)轮椅击剑:分为A级和B级(13)盲人柔道:B1--B3(14)盲人门球:B1--B3 每个残疾人体育项目都有各自的最低参赛标准,脑瘫、盲人、脊髓损伤、截肢和其他肢体残疾等运动员都将视其残疾和功能障碍程度进行级别确定残疾人运动员给我们带来了什么启示?
他们的努力拼搏的精神是我们学习的榜样 一项项赛会纪录被刷新,一个个顽强的身影在拼搏……北京残奥会上,来自147个国家和地区的4000多名残疾人运动员,用自己的泪水和欢笑谱写了一曲曲自强不息、顽强拼搏、超越自我的生命壮歌。
在所有参赛的运动员中,身高只有1.34米的艾琳·波波维奇非常显眼。这位美国泳坛明星在北京残奥会上连夺4金,被人们誉为“女菲尔普斯”。 “我就是要努力超越自己。”脖子上挂着金牌,艾琳·波波维奇兴奋地说:“生活中有欢笑也有泪水,现在一切都值了。” 尽管在女子50米蝶泳S7级的比赛中没能延续摘金的势头,但这位经历12次大手术、战胜无数常人难以想像困难的姑娘并不觉得失落:“残奥会上的任何一枚奖牌都是莫大的荣誉。”那份从容和淡定,让人肃然起敬。 残奥会上,每一枚奖牌的背后,都有一段动人的故事;每一名残疾人运动员的经历,都是一段传奇。 北京“水立方”里,杜剑平单手在泳池中犁开漂亮的水线,用自己的独臂擎起了中国代表团在北京残奥会上的第一枚金牌。在上届雅典残奥会上,他创造了勇夺3金3银的奇迹。 杜剑平出生5个月后就患了小儿麻痹症,全身瘫痪。住院26天后,医生无奈地对杜剑平的母亲说:“再生一个吧,这孩子养着没好处。” 但在母爱的支持下,杜剑平最终站了起来,虽手脚不便,却对游泳情有独钟。他在失去一条胳膊后练习游泳,面临最大的问题就是如何在水中保持平衡。此外,手在入水时还会打到浮标,经常伤痕累累。但他没有放弃。 “只要克服困难,就会取得成功。”站在领奖台上,杜剑平的笑容那么灿烂、那么自信。 更多的残疾人运动员没有拿到奖牌,但他们都同样让人感受了一股强大的精神力量。 六次参加残奥会乒乓球比赛的广西老将张小玲在F8级比赛中不敌瑞典对手,失去了决赛资格,未能续写每次出马都夺两金的辉煌。当记者问她:“以后还会继续打球吗?”她的回答平静而坚定:“肯定会的。即使不参加比赛,我也不会放弃乒乓球。” 正当人生花季,还是小姑娘的张小玲因故截掉了一条腿。面对突然降临的灾难,她在日记中写道:“那是一段黑暗的日子,但我不能接受命运如此的安排。”在随后24年的运动生涯中,她用坏了13个假肢,也践行了一个强者的誓言! “从我呱呱坠地的那天起,就没有右小臂,但我并不认为自己是一个残疾人。”尽管先天残疾,德国人海科·克勒格尔同样不肯向命运低头。 “从8岁起,我便开始和其他人一样学习驾驶帆船,并在茫茫大海中找到了人生的前进方向。”这位42岁的2.4米级帆船运动员最终向世人证明,残疾人和健全人其实没有什么不同。 残疾,仅仅是身体有缺陷,但人生可以同样地完美,生命可以同样地蓬勃热烈。 北京残奥会缓缓拉开帷幕,在全世界的目光下,11岁的北川女孩李月在轮椅上活泼自如地舒展着自己的舞姿,一段“永不停跳的舞步”让无数人潸然泪下。 这位在汶川特大地震中永远失去左腿的女孩坚信,灾难可以摧毁肢体,但摧毁不了生命的意志。只要梦想还在,追求梦想的脚步就永远不会停止! 残奥会留下的精神财富让无数人感慨不已。“残奥会就好像我们的节日。”残疾姑娘陈敬说,“在残疾人运动员身上,我看到一样东西——我们残疾人和健全人一样,什么都可以做得到。” “观看残奥会,我常会产生一种感悟和自惭形秽。”北京理工大学研究生秦凡这样反问自己:“想想看,我们健全人有什么困难不能克服?有什么烦恼不能抛弃?有什么理由不更加努力?” 这正如国际奥委会主席罗格所说:“残疾人运动员的出色表现不仅超越了他们自身的体能,而且表现出战胜对手和困难、战胜生活中不公正遭遇的决心,是值得所有人学习的一课。” 关爱、融合、共享——残奥会上展现的浓厚人文关怀,让整个社会倍感温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