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境运动,环境对人体运动能力的影响

时尚网,时尚女装,时尚杂志

环境对人体运动能力的影响

空气质量等自然方面:

打个比方:

在凉爽的空气不混浊的阴天(没下雨的那种)进行跑步,会感到跑的很舒服,呼吸动作等感觉很轻松,阵阵的凉风会使自己越跑越有劲,精神也比较兴奋

如果是在烈日炎炎或闷惹天气进行锻炼,比如跑步则觉得憋闷,如果没有很强的毅力的话,"退堂鼓"的情绪很浓

非自然环境的因素:

如果所处的锻炼环境, 有很浓的运动氛围,比如锻炼的人都热情洋溢的投入自己的健身方式中,那么这时自己的情绪会被感染,也许之前有过很焦躁烦恼的思绪,那么当看到这一场面的瞬间,会觉得很不协调,自然的心情也会随环境而产生变化,投入到自己想要进行的活动中并全力以赴

更多的影响请在实践中体会领悟

参考资料: 从题目而想到的 仅供参考

1972年,( )出版了著名的《增长的极限》一书,由此引发了全球性的环境保护运动

  作 者:(美)丹尼斯·米都斯

  本书是环境保护运动的先驱组织、著名的罗马俱乐部给世界的第一个报告,给人类 社会的传统发展模式敲响了第一声警钟,从而掀起了世界性的环境保护热潮。该书 被译成各种文字一版再版。 这本书给了我强烈的印象,促使我思考地球的有限性以及以现有速度开发资源的不可持续性。 ——(美)马文·贝克 正像蕾切尔·卡逊的《寂静的春天》是一部最重要的大众环保著作,这本书是以科学的方式对待环境问题的最重要的著作。它是用模型方法看待全球环境资源问题的第一个重要尝试。 ——(加)斯科特·斯洛康布

  [编辑本段]内容简介

  《增长的极限》从1972年公开发表以来,四分之一个世纪过去了。在这新世纪即将来临的年代里,在我们这个人口数量最多,经济增长速度最快的发展大国,重新出版这本“旧书”,仍然有深远意义。这不仅因为这本书早已是名满全球的一块丰碑,而且因为这份研究报告所提出的全球性问题,如人口问题、粮食问题、资源问题和环境污染问题(生态平衡问题)等,早已成为世界各国学者专家们热烈讨论和深入研究的重大问题。这些问题也早已成为世界各国政府和人民不容忽视,亟待解决的重大问题。对此,在思想上必须高度重视,在实际行动上必须高度负责,切实解决,否则,人类社会就难以避免在严重困境中越陷越深,为摆脱困境所必须付出的代价将越来越大。 书中的观念和论点,现在听来,不过是平凡的真理,但在当时,西方发达国家正陶醉于高增长、高消费的“黄金时代”,对这种惊世骇俗的警告,并不以为然,甚至根本听不进去。现在,经过全球有识之士广泛而又热烈的讨论,系统而又深入的研究,有越来越多的人们取得了共识。人们日益深刻地认识到:产业革命以来的经济增长模式所倡导的“人类征服自然”,其后果是使人与自然处于尖锐的矛盾之中,并不断地受到自然的报复,这条传统工业化的道路,已经导致全球性的人口激增、资源短缺、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使人类社会面临严重困境,实际上引导人类走上了一条不能持续发展的道路。

在一个密闭空气不流通的环境里运动对身体有什么影响

  答案:在一个密闭空气不流通的环境里对身体是有害的,身体可能会被各种细菌和病毒所侵害。

  理由:

  1、空气不流通的地方容易聚集细菌。

  当你在健身房里畅快淋漓地出了一身大汗后,从衣服上散发的异味提醒你:细菌已经在滋生了。聚集在运动服上的细菌最多的是流感病毒以及金黄色葡萄球菌,轻则引起感冒或者病毒性肠胃炎,严重的可能引发肺炎、败血症甚至全身感染等。

  2、健身器材和毛巾、拖鞋容易被细菌污染。

  美国德克萨斯大学的微生物科学家发现,健身者在大量运动后汗液分泌旺盛,汗渍积累在健身器械上,如果不进行彻底消毒清洁,有害细菌在健身者汗水制造的潮湿环境下,能够存活长达数天。同样的,健身房内的毛巾、拖鞋等健身用品也可能沾染各种细菌和病毒。

  3、空气二氧化碳溶度高

  空气不流通容易导致二氧化碳堆积。当空气中二氧化碳浓度超过8%时,人会出现乏力、气短、气喘等不适。

  4、密闭环境中可能有刺鼻的污染源

  市民在密闭环境锻炼时,还应注意是否存在污染源(如橡胶地毯、密度板、人造胶合板等),若气味太刺鼻,最好暂时不进入。否则,有氧运动可能变成伤身运动。

  为了保温,冬天健身房一般不会门窗大开,在这样一个相对封闭的环境里进行高强度的锻炼,对空气质量的要求就更高了。葡萄牙里斯本大学的专家曾对健身房的空气质量进行检测,结果表明大部分健身房室内空气里的甲醛、二氧化碳和灰尘含量都超标了,人多的时候室内灰尘和二氧化碳的浓度达到了惊人的程度,足够引发哮喘和其他呼吸系统的疾病,而污染源主要集中在地毯(瑜伽毯)、家具、新的健身器械和一些清洁产品当中。

  措施:

  1、消毒。

  健身馆一般是密闭的。在健身馆,每天开馆之前,用稀释的消毒水将馆内所有健身器械和座椅消毒一遍。当会员健身时,有专职的巡场教练进行观察,一旦会员离开器械,立即将留在器械上的汗渍擦干,以防细菌在不同人群之间的传播。给每个会员提供经过专业干洗店高温消毒过的两块毛巾。拖鞋,严格执行每天消毒制度。

  2、采用通风换气设备。

  我国目前实施的《室内空气质量标准》中,没有针对健身房的空气质量评价,但作为室内场所,健身房也应拥有良好通风设备和对流装置,以免废气在有限空间里循环。对于密闭的空气质量问题,必须动用强大的通风换气设备。只有保证了空气的流通,才能让运动爱好者们呼吸到新鲜的空气,不至于起到锻炼的反效果。尤其在室内锻炼中,对空气的要求比对器材之类要高得多。因此建议广大朋友们,去锻炼,一定要选择通风设备强大的地方。

高原环境对人体运动的影响

高原有着特殊的自然环境 ,其特点是低压、低氧、气候干燥寒冷、风速大、太阳辐射和紫外线照射量明显增大。第三军医大学心理健康教育中心杨国愉等日前完成的一项题为“高原缺氧对心理功能的影响及防护”的研究表明 ,在高原环境下 ,随着海拔的升高 ,空气中的氧分压不断降低 ,人如果长期处在这种缺氧环境中 ,严重者可出现低氧血症。由于人的神经组织对内外环境变化最为敏感 ,因此在缺氧条件下 ,脑功能损害发生的最早 ,损害程度也比较严重 ,且暴露时间越长 ,损害越严重 ,特别是对感觉、记忆、思维和注意力等认知功能的影响显著而持久。

研究人员发现,高原缺氧对人体感觉机能的影响出现较早 ,其中视觉对缺氧最为敏感。在海拔 4300米以上高度时 ,夜间视力明显受损 ,并且这种损害不会因机体的代偿反应或降低海拔高度而有所改善。人体的听觉机能也会随着海拔的增加而受到影响,大约在海拔5000米左右 ,人的高频范围听力下降 , 5000~ 6000米 ,人的中频和低频范围听力显著减退 ,而且听觉的定向力也受到了明显的影响 ,这可能也是高原缺氧条件下容易发生事故的重要原因。此外人体的触觉和痛觉等也会在严重缺氧时逐渐变得迟钝 ,在极端高度时还可能出现错觉和幻觉。

在记忆影响方面 ,由于记忆对缺氧极为敏感 ,在海拔 1800~ 2400米时 ,人的记忆力便开始受到影响 ;5000米左右出现记忆薄弱 ,此时已不能同时记住两件事情了 ;以后随着海拔的升高 ,缺氧程度的加重 ,会表现出不同程度的记忆损害 ,从记忆的下降到完全丧失记忆能力。研究人员认为 ,记忆损害可能与大脑里面的海马胆碱能系统功能变化有关 ,缺氧主要影响短时记忆 ,一般不影响长时记忆。

急性高原缺氧将严重影响人的思维能力。海拔 1500米时 ,人的思维能力开始受到损害 ,表现为新近学会的复杂智力活动能力受到影响 ;3000米时 ,各方面的思维能力全面下降 ,其中判断力下降尤为明显 ;4000米时 ,书写字迹拙劣、造句生硬、语法错误 ;超过 7000米时 ,有相当一部分人可在无明显症状的情况下突然出现意识丧失。研究人员认为 ,缺氧对思维能力影响的危险性在于 ,主观感觉与客观损害相矛盾。如缺氧已导致个体思维能力显著损害 ,但自己却往往意识不到 ,做错了事也不会察觉 ,还自以为思维和工作能力“正常”。此外 ,急性高原缺氧时还会使人的注意力明显减退 ,在海拔5000米以上时 ,注意力难于集中 ,不能像平时那样集中精力专心做好一件事情。而且 ,随着海拔的升高 ,缺氧程度的加重 ,注意的范围会变得越来越窄。

研究人员指出 ,高原的特殊环境特点对机体的生理心理活动影响是明显的。对抗缺氧的最好办法是供氧 ,如对初次进入高原的人配备简易的便携式供氧装置 ,这样有助于将缺氧所致的认知功能下降等风险降低到最小程度。人对缺氧有一个适应过程 ,一般需要 1~ 3个月的时间 ,因此在首次进入高原之前 ,最好有计划地、间歇性地暴露于不同高度的环境中 ,使机体有足够的时间对环境变化进行代偿 ,以此减轻和消除由于缺氧所引起的各种症状。

高原缺氧知多少

西藏高原被誉为世界屋脊,高原上空气稀薄,氧气较少,使人类的正常呼吸受到较大的影响。

由于空气密度是随高度的升高而减小的,也就是说,愈到高处,气压愈低。为了便于计算,利用气象学上得出的气压与高度之间的换算关系,并用760毫米水银柱这一平均值代表海平面气压,来算出每一高度上气压对海平面气压的百分比,此百分比就是此高度的含氧量占平原含氧量的百分比。

拉萨市海拔3649米,含氧量占平原的64%,狮泉河海拔4278米,百分比为59%;那曲海拔4507米,百分比为56%。

高原反应应对措施(高营养)

一、高原的环境特点

1. 缺氧

从海平面到10万米的高空,氧气在空气中的含量均为21%。然而,空气压力却随着海拔高度的增加而降低,由此导致空气稀薄,因此氧气压力也随之降低。据测算,在海拔4270米高处,氧气压力只有海平面的58%。所以,尽管氧气在大气中的相对比例没有变化,但由于空气稀薄,氧气的绝对量却变小了,由此导致了缺氧。

2. 寒冷

根据气象测定,海拔高度每升高150米,气温会下降1度。一般海拔高度每升高1000米,气温下降6.5度。因此,高原地区的气温比同一纬度的其它地区更寒冷。

3. 湿度低

高原的湿度较低,使人体排出的水分增加。据测算,高原上每天通过呼吸排出的水分为1.5升,通过皮肤排出的水分为2.3升,在不包括出汗的前提下,就达到同一纬度平原地区人体所有体液排出总和的1倍。

4. 阳光辐射强

在海拔3600米高处,宇宙间的电离辐射,紫外线强度和对皮肤的穿透力是海平面的三倍。另外,这些射线通过积雪的反射也非常强烈。据测定,积雪可将90%的紫外线反射回地表面,而草地的反射率仅为9%-17%。换句话说,由于积雪的作用,人体将遭受紫外线的双重辐射。

高原的环境特点确实非同凡响。对此,人体并不是被动地应付,而要根据环境作出相应的调整。对短期的旅游者而言,调整是暂时的,而千百年来一直生活在高原上的人们,则早已形成了适应性变化。让我们看看在高原地区,人们的体内将经受哪些变化。

1. 血液系统

进入高原后2小时,由于缺少氧气,机体开始产生过多的红细胞以适应缺氧环境,血红蛋白每星期升高1.1克,约6星期后,机体血红蛋白将升高至原有水平的1.4倍,即20克左右。这种高血红蛋白症的现象在高原地区很常见,但回到低海拔地区后,高血红蛋白症会逐渐回到原来的水平,并在继续下降3星期后出现轻度贫血。随后血红蛋白水平还会上升至正常。因此,从高原回到低海拔地区后的1个月左右,不宜重返高原,否则,处于贫血状态下的人体更容易得高原病。

2. 呼吸系统

由于氧气压力较低,人体会因缺氧而过度换气,通气。在海平面安静状态下,人体每分钟需要250毫升氧气,也即须吸入5升的空气在肺内进行气体交换。而在海拔3000米的高度,人体必须吸入7.5升的空气,才能满足身体对氧气的需要。此时,人们会感到呼吸急促,如果加上运动,就更有气不够用的感觉。

不过,在高原上居住有利于慢性支气管哮喘的控制,这与治疗支气管哮喘所使用的低压氧舱原理相似,相当于在2000-2500米高地区的压力。高原四季分明,湿度低,空气中臭氧含量高,太阳光辐射强度高等,这些都有利于哮喘病人的康复。事实上,当地居民就很少患有呼吸系统的疾病。

3. 循环系统

由于缺氧,旅游者一般的情绪兴奋和轻微运动都会使心跳加速。初到高原,人体的晨脉(清晨初醒时的脉搏)较海平面水平高20%左右。10天后,晨脉应降至原来水平。所以,通过测量晨脉的变化程度和恢复到原有水平的时间,可以判断人体对高原的适应能力。高原地区冠心病,动脉硬化,高血压,糖尿病,肥胖等疾病的发病率非常低,当地人血液中胆固醇,三酰甘油水平也很低。

4. 免疫系统

在高原环境,担当人体免疫重任的T淋巴细胞会受到损害,使机体非常容易遭受细菌感染。

5. 生殖系统

男性在海拔4300米高度时,精子的数量和活动能力明显减少,而且异常形态的精子增加。但不用担心,这只是暂时的,回到低海拔地区,这种现象可以逐渐恢复正常。

女性在海拔4300米高度时,痛经和月经失调发病率增加。自发性流产,早产及先天性畸形非常常见,这也是雪域高原人口出生率一直比较低的原因之一。当然,这些情况对旅游者不是问题。

三、见识高原病

进入高原地区后,人体会根据环境变化作出相应的调整。但旅游者逗留时间短,人体调整幅度就有限,所以仍可能出现高原病。以下是识别高原病的要点,记住,一旦发现自己可能患上了高原病,首先要做的是赶紧上医院。有不少高原病非常凶险,必须及时治疗。

1. 急性高山病

最常发生在进入海拔3300米以上高原的第一、二天,尤其是第一天的起初6-9个小时。

识别要点:头痛,加上以下任一症状:全身疲乏无力,头昏眼花,失眠,恶心和呕吐。

2. 高原肺水肿

未经治疗的高原肺水肿死亡率为40%。

识别要点:出现以下情况中两项以上者:休息状态下呼吸困难,咳嗽,虚弱且活动量明显减少,前胸有堵塞感,皮肤苍白且发绀,心率增快。

3. 高山脑水肿

未经治疗的高山脑水肿病死率为14%。

识别要点:有急性高山病的症状,无法走直线,出现精神异常。

4. 慢性高原病

指对高原环境已经适应了一段时间后,又重新出现对高原环境的不适应。

识别要点:乏力,头痛,头晕,发绀,运动时缺乏耐力等。

5. 其它

在不同的海拔高度,旅游者可能会出现以下症状:

1500米:在暗处的视力减弱。

1500-1800米:高级思维功能减弱或缺乏。

3300米:简单的算术变得非常困难。

4600米:写字和考虑问题受到影响。

5500米以上:100%的游人会患上咽喉炎和气管炎。

四、进入高原前的准备

1. 从决定去高原旅游的那天起,就应当在日常生活中增加无氧锻炼的时间。无氧锻炼指大运动量的剧烈运动,可使机体对缺氧状态产生一定的耐受力。

2. 准备一些常用的药品。在高原地区,呼吸系统非常容易感染,应带阿莫西林,罗红霉素等抗生素类药物。高原卫生条件有限,容易患肠胃炎,可以带上环丙沙星或磺胺类药物。还必须准备利尿剂乙酰唑胺,它是预防和治疗高原反应的主要药物,可以消除阵发性夜间呼吸暂停,提高夜间睡眠质量,减少晨起时的头痛。服用方法,每天两次,每次125毫克,或每天一次,每次250毫克。在进入高原前24小时开始服用。

3. 高原地区早晚温差可达15-20度,需要带上足够的防寒衣物。

4. 准备好抗紫外线的防护用品。

5. 如果乘飞机直接进入高原地区,在低海拔地区起航前一个晚上,要保证充足的睡眠,不吃油腻的食物,不喝酒。如果乘汽车或火车进入高原地区,要做好每天的行程计划,最好每天上升高度控制在400-600米。每到一个新的高度,要休息几天,使体力逐渐恢复并适应高原缺氧的环境。如果徒步或骑自行车,更要根据自己的身体状况,事先请专家制定一个科学的登高方案。

参考资料:http://zhidao.baidu.com/question/9232369.html?si=9

运动需要有益环境吗?

人们都需要有一个舒适、优美、和谐的工作、生活环境,这是不言而喻的。当人们进行体育锻炼时,也不例外地需要一个良好的运动环境。因为运动环境的优劣,不仅影响锻炼者的运动兴奋性,而且直接影响锻炼者的健康和运动效果。老年人体能和机能的衰退,多与全身的柔软度、肌力、心肺功能、平衡能力及心理等有很大关系。适当运动则可以起到延缓老化的目的。

空气要清新空气是人们天天接触的物质。空气中的氧气占空气体积的1/5,它跟人类关系很密切,是人的生命不可缺少的物质。在体育活动场的周围,最好没有工业废气、尘埃及吸烟出现的烟雾等,因为它们均能降低运动能力并有害于健康。现在的城市,由于建设加快,粉尘、沙尘等也会污染空气。此外,吸烟出现的烟雾,也为害甚大。烟雾中含有大量的一氧化碳,人体吸入后会使血液中一部分血红蛋白相结合,而丧失氧的正常运输作用。早晚选择空气新鲜的场所进行身体锻炼的效果最佳。

无噪音干扰噪音会影响锻炼者注意力的集中,运动扩散,锻炼效果不佳,并可能引起伤害事故的发生。实验证明,噪音降低运动效率,增加锻炼者的疲劳感;优美、动听的音乐,给人以艺术享受,不仅能使锻炼者心旷神怡,而且能提高锻炼的兴趣,加强动作节奏感和锻炼的效果。现在,音乐广泛用于体育竞技比赛和群众体育活动的伴奏,是不无道理的。

温度和湿度要适宜环境的温度和湿度对运动都是有影响的。气温过高,运动起来出汗过多,就可能发生脱水现象。如在烈日下进行耐力性项目运动,会使工作能下降,过早出现疲劳状态。体温升高超过一定限度时,会发生中暑现象。在寒冷的环境中运动,要消耗很多热量,人体为了维持一定的体温,可能产生寒战和不适。温度太高,会影响汗的蒸发;低温度和高风速,能促进汗的蒸发。寒冷而潮湿的气候以及发潮的衣服,都对运动有不利影响。人体对热环境的适应,要比对冷环境的适应快一些。热环境对人体的生理影响则比冷环境大。在适宜的温度和湿度下运动会感到舒适。人体要适应变化的外环境,适当地在不同温度或湿度的环境中进行运动,也是增强体质,改善对外环境适应能力的一个方面,但事先要采取预防措施,谨慎从事。

场地要通风防御传染病在大运动量运动的影响下,有机体由于应急系统的超负荷,往往处在比较敏感的状态,对各种气候变化的适应性和某些传染病的抵御能力随之下降,周围各种病菌便乘虚而入,易于发生传染病。因此,除选择良好的运动作业环境外,注意保持饮食、住宿卫生,调节室温和通风,常洗澡、换衣、晒被等,也是保持创造良好运动环境不可忽视的重要方面。

此外,基本的运动设备,出现以外时能否尽快送进医院治疗等也是需要考虑的因素。

体育锻炼好处多(1)体育锻炼能增加老年人胸廓和肺泡的弹性,从而改善呼吸功能。

(2)体育锻炼能提高心脏的工作效力。据研究,65岁以上老年人的心输出量,比年轻人约低20%~30%,因而身体负荷能力也随之下降,持久的耐力锻炼,可提高心脏工作效率,使运动后的心率、血压、心肌耗氧量以及二氧化碳清除率等能较快地恢复至正常水平。此外,耐力锻炼还能加快机体的血流速度,降低血粘稠度,降低血压,预防中医所说的“气血两亏”。

(3)老年人经常运动,能够减轻骨质疏松的程度,延缓其发生的时间。这样既可减少因骨质疏松引起的骨折或伤残的机会,也能减缓随着年龄的增加而出现的肌肉软弱无力等。

(4)运动可降低老年人新陈代谢率和最大摄氧量,改善因年老而出现的葡萄糖耐量减退和血脂增高等,调节血脂,降低糖尿病、动脉粥样硬化的发病率和冠心病的危险性。

(5)运动能延缓衰老所引起的神经系统反应迟钝,使精神振奋,反应敏捷。老年人因年龄性别和兴趣的差异,选择的运动方式也不同,应减少或避免参加比赛和较激烈的运动项目。步行和慢跑是适于老年人的运动,它简单易行,容易与日常生活活动相结合,尤其适于老年妇女。在超过65岁的老年人中,只有较少的老年人可以参加游泳和骑车运动。

除上述运动外,应鼓励老年人在日常生活中也要活动,如园艺、旅游、家务劳动、购物等。这些体力活动的积累作用与其他运动方式结合,可发挥加大能量消耗、减少脂肪沉积的作用,从而能预防和改善心脏代谢综合征。

现代环保运动是怎么迅速发展的?

1962年夏,蕾切尔·卡逊通过《寂静的春天》向世界发出了警告:当人类迈步走向其所宣扬的征服自然的目标时,他已留下了致命的破坏,不仅仅直接对他所栖居的地球,还对与其共生于地球的生命……问题是任何一个无休止地对生命开战的文明能不毁灭自己吗?甚至它还有被称作文明的权利吗?在《寂静的春天》的感召下,世界环境保护运动在20世纪60年代蓬勃开展。越来越多的公众以越来越广泛的行动参与到越来越扩展的“绿色运动”中。开始是零散的加入环境组织,接着就是一浪一浪地涌入,恰如“国家生命联合会”环境组织所称:“我们只是坐在这里,突然,他们敲门来了”。

虽然刚开始时公众关于工业技术对人体健康和安全的威胁还只是模糊的意识。但是,核试验基地的放射性和核反应堆的核泄漏激起了公众的恐惧,蕾切尔·卡逊揭露了50余种“神奇化学物质”不可预测的潜在危害:纽约发生致人死命的“光化学烟雾”;一艘油轮在英吉利海峡泄漏11.7万吨原油;圣巴巴拉海岸线石油污染……公众坐不住了,他们用笔、用嘴、用脚来表达愤怒、恐惧和呼吁。

主流媒体也最终觉悟,诸如生态、环境污染、生态破坏等字样已成为各报刊的大标题栏目;环境成本、多样性、可耗竭资源、光化学烟雾等已变成普通的流行词汇;生态概念和环境意识已成为人们生活中的重要事情。

20世纪60年代末环境保护组织的成员数目惊人地空前增长。二战后出生的一代扛上了环境保护的绿色大旗,在所有合力的推动下终于掀起了运动的最高峰。1970年4月22日的大游行,后又称为“地球日大行动”,为蓬勃迅变的60年代划了一个圆满的惊叹号,也为后续环境保护运动开辟了更广阔的舞台。

在“地球日游行”的同期,世界环境保护运动组织在《东京宣言》中请求:“把每个人享有的健康和福利等要素不受侵害的环境权利和当代人传给后代人的遗产应是一种富有自然美的环境资源权利,作为一种基本人权,在法律体系中确定下来”。这是人与环境关系发展史上的一座里程碑。

随着70年代来临,环境保护运动进入了生态时代,《增长的极限》、《只有一个地球》为人类传统发展模式“牧童经济”敲响了警钟。地球在茫茫星海中只是一艘宇宙飞船,其空间容量、环境承载力都是有限的,我们不能采取如牧童在广阔无垠的草地上打一枪换个地方式的粗放式环境破坏型经济发展模式,而应采用集约型、生态循环型的“宇宙飞船经济”。

20世纪90年代被称为全球环境年代:温室效应、臭氧层耗竭、酸雨、生物多样性灭绝、海洋污染、荒漠化……已成为世界各国政府议论的重要问题。全球环境的恶化已威胁到人类生存,“救救地球、救救人类”的呼声在世界范围内回应,公众自觉组织了“绿色和平组织”等众多非政府组织。绿党也进入议会成为以保护环境为宗旨的政治实体。1992年在巴西里约热内卢召开的全球环境与发展首脑会议,183个国家或地区的首脑抛弃种族、意识形态、文化等偏见,共同通过了全球环境保护行动的另一里程碑《里约宣言》。其间,划时代的成就——《21世纪议程》——制定了人类共同的未来道路:走环境、社会、经济相互协调的可持续发展之路。现在,全新意义上的绿色运动兴起:环境标志,生态包装,产品生命周期管理,清洁生产、环境审计、环境政策一体化,绿色壁垒,环境税,环境建设,环境贸易,环境外交,ISO14000……从宏观的理论决策、中观的全过程管理到微观的清洁生产,现代环境保护运动也登上了更高、更广、更深刻的全球可持续的生产和消费方式的选择。

知识点

光化学烟雾

汽车、工厂等污染源排入大气的碳氢化合物和氮氧化物等一次污染物,在阳光的作用下发生化学反应,生成臭氧、醛、酮、酸等二次污染物。参与光化学反应过程的一次污染物和二次污染物的混合物所形成的烟雾污染现象叫做光化学烟雾。

光化学烟雾主要发生在阳光强烈的夏、秋季节。随着光化学反应的不断进行,反应生成物不断蓄积,光化学烟雾的浓度不断升高,约3~4小时后达到最大值。这种光化学烟雾可随气流飘移数百千米,使远离城市的农村庄稼也受到损害。

20世纪40年代之后,随着全球工业和汽车业的迅猛发展,光化学烟雾污染在世界各地不断出现,如美国洛杉矶、日本东京、英国伦敦等大城市及中国的北京、南宁、兰州均发生过光化学烟雾现象。

运动养生对环境有什么要求?

人们都需要有一个舒适、优美、和谐的工作、生活环境,这是不言而喻的。当人们进行体育锻炼时,也不例外地需要一个良好的运动环境。因为运动环境的优劣,不仅影响锻炼者的运动兴奋性,而且直接影响锻炼者的健康和运动效果。那么,什么样的环境有宜于运动呢?

1.空气要清新

空气是人们天天接触的物质。空气中的氧气占空气体积的1/5,它跟人类关系很密切,是人的生命不可缺少的物质。在体育活动场的周围,最好没有工业废气、尘埃及吸烟出现的烟雾等,因为它们均能降低运动能力并有害于健康。尤其是吸烟出现的烟雾,为害甚大,烟雾中含有大量的一氧化碳,人体吸人后会使血液中一部分血红蛋白相结合,而丧失氧的正常运输作用。早晚选择空气新鲜的场所进行身体锻炼的效果最佳。

2.无噪音干扰

噪音会影响锻炼者注意力的集中,运动扩散,锻炼效果不佳,并可能引起伤害事故的发生。实验证明,噪音降低运动效率,增加锻炼者的疲劳感;优美、动听的音乐,给人以艺术享受,不仅能使锻炼者心旷神怡,而且能提高锻炼的兴趣,加强动作节奏感和锻炼的效果。现在,音乐广泛用于体育竞技比赛和群众体育活动的伴奏,是不无道理的。

3.温度和湿度要适宜

环境的温度和湿度对运动都是有影响的。气温过高,运动起来出汗过多,就可能发生脱水现象。如在烈日下进行耐力性项目运动,会使工作能力下降,过早出现疲劳状态。体温升高超过一定限度时,会发生中暑现象。在寒冷的环境中运动,要消耗很多热量,人体为了维持一定的体温,可能产生寒颤和不适。温度太高,会影响汗的蒸发;低温度和高风速,能促进汗的蒸发。寒冷而潮湿的气候以及发潮的衣服,都对运动有不利影响。人体对热环境的适应,要比对冷环境的适应快一些。热环境对人体的生理影响则比冷环境大。在适宜的温度和湿度下运动会感到舒适。人体要适应变化的外环境,适当地在不同温度或湿度的环境中进行运动,也是增强体质,改善对外环境适应能力的一个方面,但事先要采取预防措施.谨慎从事。

4.防御传染病

在大运动量运动的影响下,有机体由于应急系统的超负荷,往往处在比较敏感的状态,对各种气候变化的适应性和某些传染病的抵御能力随之下降,周围各种病菌便乘虚而人,易于发生传染病。因此,除选择良好的运动作业环境外,注意保持饮食、住宿卫生,调节室温和通风,常洗澡、换衣、晒被等,也是保持创造良好运动环境不可忽视的重要方面。

冷环境对人体运动的影响有哪些

1锻炼时应注意保暖

寒冬季节,冷空气对肺部和支气管都有不良刺激作用,可加重和诱发支气管炎症和肺部疾患。所以说,冬季锻炼时注意防寒保暖,开始锻炼时不必立即脱掉外衣,待身体微热后再逐渐减衣。锻炼结束时,应擦净身上的汗液,立即穿上衣服,以防感冒。

2锻炼不宜骤然进行

冬季锻炼前应先做些简单的四肢运动,这对安全有效地锻炼身体大有好处。因为人体各器官在气温较低的情况下会相应地引起血管收缩、肌肉粘滞性增加,肌肉的伸展性和弹性下降,关节的活动幅度减小,神经系统对肌肉的指挥能力下降,锻炼前若不充分做好准备活动,会引起关节韧带拉伤、肌肉拉伤等,致使锻炼不宜正常进行。准备活动的时间和内容可因人而异,一般以做到身体发热为宜。

3锻炼时不宜用嘴呼吸

冬季锻炼时应养成用鼻子呼吸的习惯,因鼻孔里有很多毛,它能滤清空气,使气管和肺部不受尘埃、病菌的侵袭。另外,寒冬气温低,冷空气进入鼻孔后即可得到加温,再进入肺部就不会产生刺激了,用嘴呼吸时可使大量冷空气直接进入肺部,产生强烈刺激,引起不良后果。当然,活动剧烈时可采取鼻、嘴一起呼吸,但不可张口过大,以防冷空气进入肺部而引起不良后果。

4雾天不宜进行锻炼

研究证明,雾是接近地面的空气中的水蒸气,由于接触较冷的地表,从而凝结成小水珠或冰晶,这些雾珠中含有大量的尘埃、病原微生物等有害物质,锻炼时由于呼吸量增加,势必会吸入肺内更多的有害物质,影响氧气的供给,引起胸闷、呼吸困难等不适症状。严重者可以鼻炎、肺炎、气管炎、结膜炎等疾患。另外,雾天湿度大,可使皮肤对体热的散发受到影响,对锻炼不利。

>>>>全文在线阅读<<<<

标签: 能力 环境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