构造运动是不是可以分成新构造运动和老构造运动?
构造运动主要表现为地壳的机械运动,但不仅仅局限于地壳的运动,通常还涉及岩石圈。一般情况下,构造运动缓慢不易被人察觉。特殊情况下,构造运动剧烈而迅速,表现为地震,由此还可能引起山崩、海啸等等,在这些情况下,人们可以察觉到构造运动。
按照构造运动发生的时期划分的类型(着眼于时间分布)可分为新构造运动(晚第三纪以来)、古构造运动(晚第三纪以往)1.现代及新构造运动的表现现代构造运动指人类历史时期所发生的或正在发生的地壳运动,新构造运动是指晚第三纪以来发生的构造运动。现代地壳运动典型的例证是意大利那不勒斯海湾的一个小城镇遗址。该遗址保存有三根完好的大理石柱,它的下段被火山灰掩埋过,柱面光滑无痕,中段布满海生动物蛀孔,上段柱面为风化痕迹。据历史记载,该镇初建于陆地上,后被维苏威火山喷出的火山灰掩埋。13世纪时,地面沉降到海面以下6米多,致使石柱中段被海生瓣鳃类凿了许多小孔,而上段一直在水面以上,接受风化剥蚀。后来,该地区上升到海面以上,才修建起现代的波簇里城。此例充分说明了构造运动可造成沧海桑田之变。地壳的升降也表现出高出现代海面的海成阶地、海蚀槽、滨海平原等方面。例如,广州附近的七星岗,可见高出现代海面的波切台及海蚀槽,说明了海岸的上升。2.古构造运动的表现从地球产生之日起,构造运动一直在进行中,现代及新构造运动可以通过直接观察地貌特征变化,或通过精密仪器测量反映出来。地质历史时期发生地壳构造运动,距今久远,无法通过直接测量来了解,但可以根据古构造运动遗留的各种形迹来恢复地壳在漫长的地质年代中的各种运动情况。具体说来,保留在岩石地层中的构造形迹,以及地质剖面中的岩相、岩层厚度和层间接触关系能间接地反映出古构造运动的历史。按照地壳运动方向划分的类型(着眼于空间表现)可分为垂直运动(“升降运动”、“造陆运动”——沿地球半径方向)、水平运动( “造山运动”——沿地球切线方向)1.水平运动:指地壳在水平方向起主要作用的力,即与地面成切线方向的力(包括地壳的压缩和拉张)作用下,地壳岩层所发生的运动,这种运动使相邻块体受到挤压、或者被分离拉开,或者剪切错动,甚至旋转。水平运动主要使地壳的岩层弯曲和断裂,形成巨大的褶皱山脉和断裂构造。因此,水平运动又称为造山运动。2.垂直运动:地壳的垂直运动是指地壳块体沿着地球半径方向发生的上升或下降的运动。垂直运动常常表现为规模很大的隆起或拗陷,从而造成海陆变迁和地势高低起伏。由于地壳上升使海水退却,一部分海底称为陆地;地壳下降,海水侵入,原来的陆地变为海洋。因此,垂直运动又称为造陆运动。注:水平运动和垂直运动使分析地形的形成的基础,但是应该指出的是,这两种运动常常相伴而生,运动的结果都不能任意地加以分隔和区分,实际上两者是相互联系、相互影响的。新构造运动和古构造运动的证据?
新构造运动:
1,岩石圈的快速颤动---地震2,岩石圈的水平运动。 岩石圈的水平移动已通过地质,地球物理的方法及仪器测量证实。大陆在漂移,海底扩张间在相互作用已经成为地球科学中的事实。3,岩石圈的升降运动,多层溶洞,河流阶地,深切河曲均为新构造上升的证据,沿海地区利用海岸线变迁的遗迹也可以确定构造运动地存在。古构造运动:1,地层厚度及岩相特征沉积物地存在,如山前磨拉石的沉积可以显示造山带快速隆生过程。地层厚度是地壳下降的标志。2,地层接触关系。分为整合关系和不整合关系。整合关系反映了一个地区构造运动长期处于相对稳定的状态。不整合解除关系分为平行不整合和角度不整合。都说明地壳的抬升运动。3,地质构造地址构造的两种基本类型,褶皱构造以及断裂构造,是研究故构造运动的可靠证据。一般来说,大型平缓的隆起,坳陷,穹隆,断陷盆地构造等及一些高角度倾向滑移断层是发生区域性隆生运动的证据,而线性褶皱和大规模逆冲推覆断层及一些走向滑动断层等石发生水平运动的记录构造运动具有什么特点新构造运动又具有什么特点
一、构造运动的特点
主要是指由于地球内动力作用所引起的地壳的机械运动,即构造运动。构造运动具有如下一些基本特点:1、构造运动具有普遍性和永恒性地壳自形成以来,在地球的旋转能、重力和地球内部的热能、化学能的作用下,以及地球外部的太阳辐射能、日月引力能等作用下,任何区域和任何时间都在发生运动。构造运动将来也不会停止。通常,把新第三纪以来的地壳运动称为新构造运动。[3]2、构造运动具有方向性构造运动的方向最基本的有两种:水平运动和垂直运动。前者是指地壳部分沿平行于地表即沿地球各地表面切线方向的运动,它使岩层发生水平位移;后者是指其垂直于地表即沿地球铅垂线方向的升降运动,它使岩层发生隆起与拗陷。水平运动和垂直运动是构成地壳整个空间变形的两个分量,彼此不能截然分开,但也不能等同起来看待。它们在具体的空间和时间中的表现常有主次之分,在一定的条件下还可彼此转化。[3]3、构造运动具有非均速性构造运动的速度有快慢,即使缓慢的运动其速度也不是均等的。总的来说,构造运动的速度在时间上和在空间上都是不均等的,有强有弱的。4、构造运动具有不同的幅度和规模构造运动的幅度常大小不一,这与运动的方向和速度有关。若运动的方向在长期内保持一致而且速度又较快时,其运动的幅度就增大;若运动的方向变化频繁,其幅度可能就小。由于地壳运动的速度、幅度和方式不同,其波及的范围也就不同,有的可影响到全球或整个大陆,有的仅涉及局部区域新构造运动活跃
我国地处太平洋板块、欧亚板块、印度板块相交接的部位。大陆部分又由若干板内块体拼合而成。板块之间和块体之间的边缘都是构造运动比较活跃的地带,如岩浆活动、地震、褶皱、断裂等。
由上新世晚期距今的3.4Ma间,印度板块向北碰撞挤压,使青藏高原不断隆升,喜马拉雅山一线成为地中海-喜马拉雅-东南亚地震火山带的组成部分。而我国东部则因太平洋板块向欧亚板块的俯冲,形成了一系列断陷盆地,大陆边缘的沉降使渤海、黄海等所在地最终沉陷为海,华北平原、松辽平原随之形成,我国东部海域成为环太平洋地震火山带的一部分。这场由地球内动力驱动的新构造运动至今仍在继续,除我国台湾海峡和台湾以东还有现代海底火山外,地震活动则广泛分布于我国沿海和大陆内部,并成为危害性大、发生频率较高的重要灾种之一,也是激发、加剧地球外动力作用的重要根源,常常是灾害链中重要的一环。许多滑坡、崩塌、泥石流、地面塌陷的发生都与地震有关。由此可以看出,活跃的新构造运动是我国地质环境问题发生频率高、种类齐全的重要原因之一。
阶地的形成与新构造运动的关系
阶地一般是河流的河水向下切割侵蚀河床形成的。根据阶地的数量和高度,可以判断当地的构造运动情况。在当地高度没有过发生变化时,河流向下侵蚀到当地侵蚀基准面时,不再向下切割,形成一个比较平整的河床面。当当地受构造作用上升时,河流继续向下侵蚀已经形成的河床面,原来的河床底在河流两侧就形成了高出河床的平整的阶地。根据阶地上树木的碳14同位素年龄测定,可以知道当地各个阶地形成的时间,据此就可以推断出新构造运动中当地高度上升情况。
新构造运动。。。
所谓新构造运动主要是指喜马拉雅运动(特别是上新世到更新世喜马拉雅运动的第三幕)中的垂直升降。一般来说,新构造运动隆起区现在是山地或高原,沉降区是盆地或平原。地质学中一般把新近纪和第四纪(前23Ma—现代)时期内发生的构造运动称为新构造运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