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虚无主义是什么,历史虚无主义的本质是什么?

时尚网,时尚女装,时尚杂志

历史虚无主义,民族虚无主义,守旧主义,封闭主义什么意思?

1、历史虚无主义,是近些年兴起的一股历史学研究风气。他们淡化革命的、进步的历史,从另类的角度研究历史,一个表现就是对党的历史进行批判,是一股翻案性的历史研究,现在许多历史学家从各方面寻找资料,试图为过去已经定性的历史事件、历史人物翻案,来达到一定的政治目的;

2、民族虚无主义,是帝国主义时期兴起的一股民族主义思潮,他们模糊、弱化民族的界限,淡化、否定民族的文化和差异,为大民族沙文主义做宣传,其背后往往是帝国主义的侵略和民族同化与奴役。

3、守旧主义和封闭主义是相同的,都是保守主义的发展,守旧主义多表现在文化,抱残守缺自己的固有传统,不接受新的文化和事物,拒绝变革;封闭主义表现在对外交往上,拒绝同外界进行交流,在封闭的环境中从事生产和交流。守旧主义和封闭主义带来的往往是落后和愚昧。

当代大学生怎么对待历史虚无主义?

培养大学生成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就必须坚持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领社会思潮,敢于直接批判、揭露历史虚无主义者的错误观点,廓清它给大学生带来的思想困扰,增强大学生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和制度自信。

一、历史虚无主义在我国当前的表现及其实质

“历史虚无主义否认历史的规律性,承认支流而否定主流,透过个别现象而否认本质,孤立的分析历史中的阶段错误而否定整体过程,其一个明显的代表就是中国全盘西化的造势者,通过对我国一些阶段性错误发展的分析,而想全面抹杀我们先辈的革命,抹杀我们民族独立斗争的历史。”[1]历史虚无主义作为一种社会思潮,并不是近年才出现的新鲜事物,它有着完整的发展脉络和传播过程,并在不同的国家、不同的民族都有不同的表现。

(一)历史虚无主义在我国当前的表现

当前历史虚无主义在我国的表现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美化侵略扩张,为侵略者开脱。

尽管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对西方国家侵略东方的“双刃剑”作用有过论述,如马克思在《不列颠在印度的统治》中就提到:“英国不管干了多少罪行,它造成这个革命毕竟是充当了历史的不自觉的工具。”[2]但这并不表明西方资本主义的侵略扩张就是使落后民族国家走向现代化的决定因素。

近年来在历史研究领域,一些人认为正是因为资本主义发达国家的侵略,才使中国有机会“步入现代文明”。这样一来,侵略者的侵略活动不仅不应该受到谴责,反而应该让我们对其感恩戴德了。

2、颂扬改良,贬低革命

在历史虚无主义者看来,革命使人民流离失所,给社会带来的是内耗和动荡,不利于生产的发展和文明的进步。正是出于这个“前提”,他们得出结论:改良要比革命更能推动社会进步。

直至今日,仍有历史虚无主义者“认定”近代中国完全可以通过洋务运动、戊戌变法、清末“新政”等一系列改良活动,使中国走向富强、民主。然而,中国近代历史的发展轨迹表明,这只不过是那些人的一厢情愿而已。没有革命,中国无法走向独立和富强,中国人民也不可能获得民主和自由。

3、恶搞传统文化,戏说历史

由于经典名著在文化传播与影响中的宏大力量,长久以来被作为文化传统的基石而存在的。而近年来,戏说历史、解构名著,颠覆传统之风大为盛行。[3]

2012年在网络上出现了大量恶搞著名诗人杜甫的漫画,并引起众多网民的疯狂跟风,形成了名噪一时的“杜甫很忙”现象,这种疯狂恶搞历史人物的现象引发了众多学者的担忧。

当今所拍摄的众多抗日题材的电影中,也存在有大量的“戏说”成分。拍摄中华民族反抗外国侵略的影视作品,本应是让民众牢记历史,弘扬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凝聚力量,但如果这类严肃题材的文艺作品中有大量历史虚无主义的成分,不仅该作品的艺术价值会大打折扣,其社会价值也会降低,达不到预想的宣传效果。

4、夸大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和改革中的困难和错误

历史虚无主义者认为从新中国建立一直到改革开放这段历史的书写是违背历史真相的。其具体观点是,中国共产党在“反右”、“大跃进”和“文化大革命”当中贯彻“阶级斗争路线”,以计划经济为主导的经济体制和平均主义“大锅饭”的分配方式导致国民经济的停滞与衰退,人民生活极端贫困。

历史虚无主义者还对改革开放后所取得的成就提出质疑:首先,改革开放只是少数人获益,尤其是导致了贫富两极分化。其次,在改革开放中,社会风气大幅滑坡,贪污腐败现象滋生。第三,经济的发展是建立在挥霍自然资源、破坏环境基础上的。[4]

其实这种观点并不是什么“创新”,而只是从西方反华势力的舆论工具上摘抄来的舶来品而已。

(二)历史虚无主义的实质

从现象到本质是马克思主义的认识路线,是符合人类认识规律的思维方式。在全面分析历史虚无主义在我国当前的表现后,我们必须对这种思潮的实质加以深入地分析。

1、历史虚无主义是一种唯心史观

唯物史观是马克思的伟大发现之一,就哲学来说,发现唯物史观的伟大革命意义在于“它使马克思主义哲学成为彻底的唯物主义一元论的世界观,克服了历史上一切旧唯物主义的不彻底性,以近乎完美的形式修补好了唯物主义整个大厦的上层,从而将唯心主义从它的最后避难所――社会历史领域中驱逐出去。”[5]

正如梁柱所指出:以史实为依据,从历史实际出发,实事求是,是历史研究的根本原则和根本方法。历史虚无主义对待历史的态度,则是有哗众取宠之心,无实事求是之意。[6]

然而历史虚无主义者则是把历史当作是随意打扮的小姑娘,结合着自己的需要,对历史加以随意的剪裁、假设。当前流行的名目繁多的“戏说”历史,贬低革命、颂扬改良,为侵略者开脱的种种观点,均是建立在个人肆意主观假设的基础之上,只做到了“大胆假设”,并没有“小心求证”。

2、历史虚无主义者坚持的是形而上学的思维方法

列宁曾经说过:“在社会现象领域,没有哪种方法比胡乱抽出一些个别事实和玩弄实例更普遍、更站不住脚的了。挑选任何例子是毫不费劲的,但这没有任何意义,或者有纯粹消极意义,因为问题完全在于,每一个别情况都有其具体的历史环境。如果从事实的整体上,从它们的联系中去掌握事实,那么,事实不仅是‘顽强的东西’,而且是绝对确凿的证据。如果不是从整体上,不是从联系中去掌握事实,如果事实是零碎的和随意挑出来的,那么他们只能是一种儿戏,或者连儿戏都不如。”[7]

  然而,历史虚无主义者却总是习惯于拼凑一些历史事件来“证明”他们结论的正确性。实不知,在“翔实”的史料中,他们没有对这些“史料”进行去粗取精、去伪存真、由此及彼、由表及里地全面综合分析。如有的人通过新中国成立后西方发达国家对我国实行封锁、禁运和包围等史实,就证明中国走向社会主义道路是“偏离了世界文明的主流”,却没有注意到或者刻意回避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使广大劳动人民真正成为国家的主人和社会生产资料的主人,为当代中国一切发展进步奠定了制度基础。

3、历史虚无主义者往往具有明确的政治诉求

历史虚无主义者把他们所“虚无”的重点对象放置在中国近现代史领域。众所周知,中国近现代史既是中国人民的血泪史、屈辱史,也是中国人民的抗争史、奋斗史。英勇的中国人民在经历过一系列艰辛探索后选择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共产党的带领下,从根本上改变了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前途命运。

在历史虚无主义者看来,中国共产党领导的革命破坏了国民政府“宪政”的过程;又过早地进行社会主义改造,社会主义“早产儿”出生,导致出现诸多错误;在以经济建设为中心时,又出现少数人得利、环境污染、生态破坏等一系列问题。

很显然,历史虚无主义者就是想通过一系列“史实”来否定中国共产党执政的合法地位,否定中国走社会主义道路的必然性,否定中国人民革命、建设和改革的历程。

正如龚书铎所说的:“所谓历史虚无主义,说到底是中国走什么道路的问题。”[8]

二、历史虚无主义对我国大学生影响分析

历史虚无主义作为一种非马克思主义的思潮,在高校学生中有一定的市场,扰乱了一部分大学生的思想,不利于我们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这种思潮对我国大学生的影响具体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历史虚无主义干扰大学生对历史问题的认知

由于历史虚无主义者的观点具有颠覆性,往往能给大学生带来新鲜感,这就使得历史虚无主义思潮在大学生群体中具有更大的影响力。事实上,基于“历史选择论”和抽象人性论,通过以偏概全、避重就轻的“史料”堆砌,得出一系列冠冕堂皇、看似有道理的“新观点”,实际上则总是内在地隐含着“理论陷阱”,是难以经受住仔细推敲的。这种经受不住推敲的历史观对大学生树立辩证唯物主义历史观,正确认识历史问题带来了非常大的干扰。

近年来,为历史人物“翻案”的风潮此起彼伏,随着史料的发掘,对历史人物的研究逐步深入,为已有定论的历史人物“翻案”也不是不可以。但是为历史人物“翻案”要讲求史实,讲求原则,不仅要看这位历史人物的言行,还要将其放置在具体的历史背景中去客观评价。如前几年汪精卫的书信、日记等资料逐渐公开,有的研究者就仅凭对这些资料的分析,断定汪氏是一个“坚定的爱国者”,其投敌是为了“保存中华文化之血脉”。这种观点对大学生正确认识、评价历史人物造成了混乱,使大学生对历史的大是大非问题感到困惑,干扰大学生对历史问题的认知。

文天祥是中国历史上伟大的爱国主义者和民族英雄,也是南宋末年杰出的政治家和哲学家,是宋元之际影响深远的诗人和文学家。文天祥以他光辉的生命历程告诉人们:他的忠,不是岳武穆式的愚忠,而是对祖国、民族和人民的耿耿忠诚。[9]

今天,有人借口维护民族团结,反对提民族英雄这一称号。这种看似“主张维护民族大团结”的观点,实际上是将蒙古贵族统治者与蒙古族人民混为一谈,是丧失了历史正义感的观点。给大学生正确评价历史人物带来了极大的困扰。

(二)历史虚无主义消解大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操

爱国主义体现了人民群众对自己祖国的深厚感情,反映了个人对祖国的依存关系,是人们对自己故土家园、民族和文化的归属感、认同感、尊严感和荣誉感的统一。

龚自珍说:“灭人之国,必先去其史;隳人之枋,败人之纲纪,必先去其史;绝人之才,堰塞人之教,必先去其史;夷人之祖宗,必先去其史。”[10]这深刻地说明,能否正确地对待历史是关系国家治乱兴亡的大问题。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如果历史被否定、被抹杀,也就失去了存在的立足点。

中华民族是一个具有灿烂文化和悠久历史的民族,在五千多年的历史进程中,中华民族为世界贡献了大批优秀的文明成果。可是有的人却把历史虚无主义的触角伸及中华民族灿烂的文化上,他们根据“李约瑟之谜”(为什么中国没有产生近代科学),不考虑推动科技进步的社会制度、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关系、教育体制等因素,而是简单地归结为中华民族长期处于农耕文民时期,培育出了保守的文化,不具有创新性。

这种妄自菲薄、经不起推敲的观点得到了部分涉世未深、对历史唯物主义基本原则缺乏深刻理解的大学生的认同,对培养大学生民族自豪感和爱国主义精神带来了消极的影响。

(三)历史虚无主义消解大学生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认同

胡锦涛同志在党的十八大报告中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做出了明确的阐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就是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根本政治制度,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民族区域自治制度以及基层群众自治制度等基本政治制度,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以及建立在这些制度基础上的经济体制、政治体制、文化体制、社会体制等各项具体制度。”[11]

从上世纪八十年代以来兴起的“补课论”的影响仍在持续。这种观点认为:我国在进行社会主义改造之前,民族资本主义没有得到充分发展,所以现在需要“退回去补资本主义的课”,这种观点还结合现在民营企业增多,资本、管理、技术等生产要素参与分配等现象,和资本主义国家的种种表象进行类比,以达到混淆视听的目的。这种观点在大学生中有一定的市场,使大学生对我们的基本经济制度产生怀疑。

2012年伦敦夏季奥运会上,中国体育代表团一举夺得38枚金牌,在金牌榜和奖牌榜上位居世界第二位,显示出中国竞技运动的发展成就。然而,有的人却对此发表了不同的看法,某门户网站还赫然地以“举国体制下金牌越多越可耻”为标题,组织网上大“揭露”。这一“揭露”对大学生有着明显的影响,有的大学生就认为,我国的奥运军团完全成为“造星军团”,还有的认为花全国纳税人的钱去挣得几块金牌没有任何意义。

  的确,我国现行的体育人才培养、选拔体制有不适应当前社会发展的地方。但以此彻底否定我国的体育发展机制,甚至把成就说成问题则是根本不科学的。

这种通过攻击我们坚持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具体制度,以使大学生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道路和理论体系产生怀疑的手法是极其危险的,必须引起我们的高度重视。

三、历史虚无主义在大学生中泛起的原因

历史虚无主义作为一种社会思潮,是社会存在在上层建筑领域中的一种反映,它在大学生群体中的存在和泛起有着其独特的“大气候”与“小环境”。除了有社会转型期特殊环境,西方反共势力对我国意识形态上的影响等宏观方面的原因外,还有着具体的原因。

(一)基础教育阶段历史教育的缺乏

“据2003年的一份关于青少年对中国历史知识掌握情况的抽样调查显示,受测试的1065人,平均得分为27.69分,及格率为15%。其中,受过高等教育的人群平均得分也只有33.46分,仅比一般人高出5.77分。”[12]

当前,在我国中小学阶段的教育中,仍存在有严重的应试教育倾向,在学校教学工作各个环节中,大部分精力都投入到提高学生分数、学校升学率上来。由此便致使历史教育在基础教育阶段没有受到应有的重视。另外,在众多考试中,教育行政部门对历史教科书的部分章节降低了考试要求,甚至直接规定部分章节不作考试要求,但教师在教学实践过程中往往跳过不做考试要求的章节,这就给学生完整地理解和把握历史发展脉络带来了一定的困难。这种一切以考试为指挥棒的教学模式使学生对历史知识缺乏系统的了解,呈现出“碎片化”特征。这就给历史虚无主义者利用片面的“史料”来传播其观点提供了可乘之机。

(二)历史虚无主义者的观点对大学生具有较大的迷惑性

“在多数情况下,历史虚无主义思潮是以‘学术研究’的面目出现,在‘重新评价’、‘重写历史’的名义下,做翻案文章,设置‘理论陷阱’。他们有的是通过赤裸裸的谩骂、恶毒攻击的方式,来丑化和否定革命历史和革命领袖,相对地说,这比较容易被人们识破,因而他们更多的是在学术的幌子下,贩卖他们的‘私货’”。[13]

除了“学术研究”外,历史虚无主义的观点还通过文学影视作品等途经向公众渗透。如前几年曾经在中央电视台热播的电视剧《走向共和》就有大幅片段是为李鸿章等反动统治者翻案的。在这里,“历史首先被肢解为碎片,又根据作者和读者的需要进行嫁接缝合,至于新的由作者与读者共同创造出来的历史还是不是历史,已经显得并不重要了。”[14]

与以“学术研究”面目出现或者是通过文艺作品渗透的方式相比,通过网络传播的历史虚无主义观点,对大学生影响面更广、形式更多样。根据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CNNIC)在京发布第34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显示,截至2014年6月底,我国网民规模达到6.32亿,互联网普及率为46.9%。每一位网民都有可能成为网络信息的传播者与受众。“在信息网络技术及传播手段发生重大变革的新情况下,世界范围内各种思想文化相互激荡加剧,既给大学生的学习和娱乐开辟了新的渠道和空间,同时腐朽落后文化和有害信息通过网络传播也腐蚀了一些大学生的心灵。”[15]历史虚无主义者可以通过帖子、博客、微博等多种形式来兜售其观点。由于其观点大多较“新鲜”,更容易引起大学生的注意,影响也更为恶劣。

(三)当代大学生的具体特点为历史虚无主义提供了可乘之机

当代大学生在思想和社会阅历方面所表现出的一些具体特点也是历史虚无主义能在大学生中泛起的一个重要原因。

“90后”已经成为我国大学生群体的主体,有学者总结当代大学生在思想行为方面表现出一些鲜明的特点:思想活跃、积极、进取,但理想信念比较模糊;价值观念多元、自我、务实,功利性取向明显;个性独立、乐观、张扬,但容易以自我为中心;以网络为重要的日常生活工具,但媒介素养欠缺[16]。大学生作为具有较高知识水平的青年群体,已基本具备必要的知识水平,但由于社会阅历尚浅,心智尚不够成熟等方面的原因,真正要用马克思主义武装头脑还是具有相当的难度,在遇到一些历史困惑时,还不能够自觉运用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科学武器去解决困惑。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还缺乏较为深刻的切身感受。显然,当代大学生在思想方面表现出的特点为历史虚无主义在大学生中泛起提供了可乘之机。

四、历史虚无主义对大学生影响的化解对策

尽管历史虚无主义对大学生造成一定的影响,但我们可以通过一系列措施,有效化解它。

(一)发挥思想政治理论课的主渠道、主阵地作用

思想政治理论课是我国高校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教育的主要渠道和主要阵地,必须发挥好这种主渠道、主阵地作用,增强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实效性。

其中,近现代史教育是思想政治教育不容忽视的领域,近现代史教育是生动形象的爱国主义教育,是近现代爱国者探索轨迹的深刻启迪。[17]

就目前所开设的思想政治理论课而言,每一门课都可以是直接反击历史虚无主义的阵地。

例如:在《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第二章“继承爱国传统,弘扬民族精神”中,就可以适当切入历史虚无主义思潮的种种观点,结合正反两方面的事例,引导大学生加深对爱国主义与拥护社会主义具有一致性的认识。在《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中,教师在讲授辩证唯物主义、历史唯物主义和科学社会主义的基本原理的时候,可结合相关原理在课堂上引导学生认识到历史虚无主义的本质,帮助学生树立起自觉抵制、批判历史虚无主义思潮的能力。

由于《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和《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这两门课本身就包含有大量的中国近现代史、中共党史的内容,因而在反击历史虚无主义思潮中的任务也就更加重要。这两门课要使学生深刻体会到中国人民完成“三个选择”是近现代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只有社会主义才能救中国,只有社会主义才能发展中国,坚定大学生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信念,增强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和制度自信。

  通过思想政治理论课反击历史虚无主义思潮的任务给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是高等学校教师队伍的一支重要力量,是党的理论、路线、方针、政策的宣讲者,是大学生健康成长的指导者和引路人。”[18]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必须深入学习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提高用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指导教学和研究的自觉性,敢于直面揭露历史虚无主义思潮的歪理邪说,在涉及重大历史问题的是非曲直上,必须坚持实事求是的原则,科学地揭示事物的本相,旗帜鲜明地分清是非。帮助大学生树立科学的历史观,明确地与历史虚无主义划清界限。

(二)开展丰富多彩的课外活动,使大学生在活动中得到教育

高校的思想政治理论课是化解历史虚无主义思潮的主阵地,但是,很显然,仅仅依靠课堂教学的效果还是有限的。着眼于大学生特有的生理和心理特点,不断丰富高校历史观教育的方式和手段。大学生正值青春年华,精力充沛,朝气蓬勃,活波好动,因此在主阵地之外,还应该有更加丰富多彩的活动平台,使大学生在活动中得到教育。

高校中可以利用的课外平台有很多,例如:历史文化讲座、校园有线广播、知识竞赛、演讲比赛、组织观看弘扬主旋律的电影、开展学术报告会、读史心得交流会等。高校也可以充分利用校外资源对大学生进行科学历史观教育,如:组织学生到爱国主义教育基地考察中国人民的不屈精神;深入农村、工厂考察新变化;还可以利用微博等社交网络与大学生进行互动,可以邀请校内外有关专家在高校贴吧中对大学生有关历史知识方面的困惑进行互动、解答。

在高校中,团委、学生会、相关社团等组织都可以而且应该成为化解历史虚无主义对大学生影响的组织机构。政治辅导员必须抓好大学生的思想动态变化的特点,对有思想包袱或者对历史问题认知不清晰的学生注重从细微处进行关怀和引导,引导大学生树立科学的历史观,化解历史虚无主义对大学生的影响。

(三)弘扬主旋律,营造大学生健康成长的外部环境

由于网络的普及和与社会的接触增多,大学生成长受外部环境的影响非常大,因此,必须要注重在全社会大力弘扬主旋律,为青年大学生的健康成长营造良好的外部环境。

要为大学生的健康成长营造一个良好的外部环境首先需要加大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宣传和表现力度,打造一批弘扬主旋律、受大学生喜爱的文学艺术作品。

党和国家的宣传管理部门要一如既往地加强对思想动态和社会舆情的跟踪调查,积极把握积极把握思想领域的新动态及其表现形式,特别是关注网络上错误思潮的表现形式,对于一些明显违反四项基本原则的信息应该及时删除,占领网络意识形态建设的制高点。

总之,化解历史虚无主义思潮对大学生的影响是一项长远而又艰巨的任务,需要全社会的共同参与和共同努力才能实现。

如何避免历史虚无主义思潮的影响

一、历史虚无主义思潮对当代大学生的影响

  1、影响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

  历史虚无主义思潮是一种唯心主义的思想,与马列主义有本质的区别。历史唯物观强调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但是历史虚无主义思潮是无限放大人为的错误,对我国的近现代革命持怀疑态度。同时,历史虚无主义思潮还否定社会主义的历史,丑化中共的历史,达到反对中共领导和社会主义制度的目的。这种消极思潮给当代青年学生带来了极坏的影响。大学生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受到历史虚无主义思潮的恶劣影响,会产生错误的思想认识,甚至会有“畸形人格”的出现。青年学生由于世界观、人身观和价值观还未完全形成,容易受历史虚无主义思潮的影响。

  2、造成当代大学生对中国共产党的正确执政思想产生误解

  历史虚无主义思潮以“重新评价历史”为名,否定近现代史革命,否定新中国成立以来社会主义建设的成就,甚至否定中国共产党的带领人民推翻“三座大山”的历史事实。这些错误思想对当代大学生产生了极大影响,给他们的历史观蒙上了一层阴影。少数当代大学生已经对中国共产党的正确执政思想产生怀疑,甚至否定共产党的领导。历史虚无主义思潮叫嚣照搬西方的多党制,“全盘西化论”,这些思想都对一部分当代大学生带来了极坏的影响。

  3、影响校园文化和精神文明建设

  历史虚无主义思潮有其隐蔽性,不易察觉的特点,有些大学生已经受到了历史虚无主义思潮的影响却不知道。校园文明和精神文明建设需要的是社会主义的理论来武装,历史唯物观在其中起着重要的思想引领作用。而历史虚无主义思潮隐藏在一些大学生身上,会被一些别有用心的反动分子利用,影响校园文化的思想纯洁性。甚至一些不当言论的传播,特别是网络发达的时代,极易印发大学生思想的混乱,造成无可挽回的损失,影响校园的安定团结。

  二、消除历史虚无主义思潮的反思

  1、加强校园文化建设,做好大学生思政教育

  高校思政工作者对表象的安全、心理等抓的比较认真,却容易忽略意识形态方面的教育。针对隐蔽的历史虚无主义思潮的消极影响,思政工作者要提高警惕,多开展弘扬主旋律的讲座。多开展“红色文化”、“红色历史”的讲座教育,多给当代大学生灌输正确的马列主义唯物观。当今社会是信息时代,是网络发达的年代,很多思想方面的信息都是从网络上获得的。高校一定要重视校园文化建设,加强学校意识形态建设。比如每个学校的“百度贴吧”,就是一个很好的宣传主旋律的平台,多加强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如果QQ群、微信群、微博等公共平台上有不当的言论,出现反动思想的信息,应及时予以取缔,同时找到源头,给予思想教育甚至处分。

  2、发挥马列部思想政治理论课特别是《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程的德育功能

  一般高校都有承担全校思想政治教育课程的部门―马克思列宁主义教学部或者思想政治教育部。马列部是针对全校大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前沿阵地,重要性不言而喻。思想政治理论课特别是《中国近现代史纲要》的德育功能非常重要,要对历史虚无主义思潮进行批判。但是极个别老师,为了迎合学生,宣传一些非主流思想,宣扬消极思想,其中相当一部分是历史虚无主义思潮,殊不知这些思想会对当代大学生产生恶劣的影响,给学校的稳定带来很大的隐患。

  3、用“红色文化”引领校园精神文明建设

  红色文化中许多革命者的爱国故事本身就是爱国主义的教育材料,这种文化的传播能够抵御历史虚无主义思潮的侵蚀。高校作为爱国主义的教育平台,有着得天独厚的优势,应该多宣扬老一辈革命者的感人事迹。可以多开展一些活动,如“红色文化读书节”,“红色历史宣讲会”,加强对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让大学生懂得今天幸福生活的来之不易,反思今天的美好的学习环境是先烈们用鲜血铸就的。让学生全面了解我国的历史和社会,特别是在理工科院校,由于大多数同学到了高二分文理科后,就已经不再学习历史、政治等有关人文社会科学方面的课程,对于历史虚无主义思潮更是没有特别的警惕。特别是在特殊的节日,如“七一建党节”、“八一建军节”、“国庆节”等节日前,要多做“红色文化”、“红色历史”的宣传,可以做一些讲座,放映一些“红色电影”,激发出学生奋发图强、艰苦奋斗的爱国主义精神,自觉地抵御历史虚无主义思潮的消极影响。

  4、加强教学社会实践活动教育

  很多高校非常注重教学社会实践活动,把课堂与社会实践有机的结合起来,能够达到寓乐于学的目的。一般高校都处于城市或者城市郊区,周围有很多的博物馆、图书馆,也有许多记载中国近现代史革命的实景场所和相关文字资料。通过参观“红色历史”场所,重温伟大先烈们走过的路,会使学生直观真切的感受到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创建新中国的不易。思想政治教育课程可以多进行社会实践活动,老师带领学生多去弘扬主旋律的场所。利用社会实践加深学生对中国共产党的理解,进而将马克思主义思想作为自己社会生活的指导思想。

历史虚无主义和民族虚无主义的实质是什么?

就是一群疯子,认为历史都是假的,民族也是不存在,完全反人类,反社会,

破坏国家稳定,最主要容易毒害一大批弱智,无知,自私自利,唯利是图的人,

历史唯物主义与历史虚无主义的共同点与不同点是什么?

历史唯物主义与历史虚无主义的共同点是:都讲历史。

不同点是:虚无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本质区别在于对事物客观存在性的认识不同,虚无主义认为真正的现实在于无形的价值,而历史唯物主义认为本源在于客观实在!

供参考。

如何应对网络平台的历史虚无主义泛滥现象?

加强国家网络安全和信息化的法制建设。信息传播者的责任和权利应该被纳入法治管理的笼子,包括历史信息在内的传播必须受到国家法律法规的有效管理

如何应对网络平台的历史虚无主义泛滥现象?

近来网络上的歪风邪气见长,各种歪理邪说层出不穷。特别是历史虚无主义尤为严重,正所谓“欲亡其国,必先亡其史”;这个虚无历史的现象是十分严重的。到了不得不防的时候了,面对这些我们应该为孩子们树立正确的历史观,对于那些打着乱编历史的爱情剧,宫斗剧要严格审查。

再就是推动历史教学方面的改革,让孩子们主动喜欢上历史;鼓励大家多看一些历史读物之类的。

>>>>全文在线阅读<<<<

标签: 虚无主义 本质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