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人运动员,运动员 感人故事

时尚网,时尚女装,时尚杂志

运动员 感人故事

刘长春 单刀赴会洛杉矶

在太平洋上颠簸了21天后,中国第一位参加奥运会的选手刘长春于1932年7月29日下午4时到达美国洛杉矶码头。他是参加第十届洛杉矶奥运会的惟一一名中国选手。因长途旅行体力不支,刘长春在100米和200米预赛中即遭淘汰,但他向世界宣告了中国奥林匹克运动的存在。

吉姆·索普 金牌等待70年

在1912年斯德哥尔摩奥运会上夺得五项全能和十项全能两枚金牌的美国运动员吉姆·索普,半年后因被人诬陷为职业运动员而被收回金牌。1953年,索普在忧愤贫病中去世,逝前还喊出:“还我金牌!”1983年1月,也就是在他的金牌被剥夺70年以后,国际奥委会主席萨马兰奇在洛杉矶亲自把金牌交于索普的后代。冤案得雪,展示了奥林匹克运动对公平公正的全力追求。

欧文斯 45分钟狂破纪录

45分钟内5破1平世界纪录。1936年第十一届柏林奥运会上,欧文斯(右)连夺4枚金牌。图中他和获得跳远亚军的德国运动员鲁兹·朗在赛后交谈。不过在那之后,经济上的窘困使欧文斯不得不向现实低头。为了生计,他曾和狗、马赛跑,最后在贫病交加中去世。欧文斯去世四年后,美国设立了“杰西·欧文斯奖”,表彰在每一年的田径比赛中表现突出的美国男女运动员。

扎托佩克 被称为“人类火车头”

有“人类火车头”之称的前捷克斯洛伐克长跑名将扎托佩克(右一)在1952年的赫尔辛基奥运会上以惊人的耐力夺得5000米、10000米和马拉松3枚金牌。有趣的是,5000米项目夺冠后20分钟,与他同年同月同日生的妻子丹娜也在这里夺得标枪金牌。夫妻同一天双双夺冠,书写了奥运会的空前历史。

贝基拉两夺马拉松冠军

24岁时开始练习长跑前,他是牧童和皇家卫兵。1960年,他在罗马奥运会上打破马拉松世界纪录,成为第一个获得奥运会金牌的非洲黑人选手。因用赤脚跑完全程,阿贝贝·贝基拉获得了“赤脚大仙”的美称。4年后,他又以破世界纪录的成绩开创了蝉联奥运会马拉松冠军的先例。默默无闻的非洲长跑运动,自贝基拉之后蓬勃发展,并在世界田坛占有重要的地位。

阿里 反抗种族歧视

如果他只是个拳手,哪怕是最令对手畏惧的拳击天才,穆罕默德·阿里(右二)也不会像他现在这样成为一个传奇。18岁即获得第十七届奥运会81公斤级金牌远非他给我们的最大震撼。阿里憎恶美国对黑人的种族歧视,不愿沿用奴隶主的姓氏,并愤怒地将奥运金牌扔进了俄亥俄河。他还拒绝美国陆军的征召,推动了上世纪60年代的反战浪潮。和平与团结,始终是奥林匹克运动的诉求。

史密斯与卡洛斯举起黑手套

几乎所有关于1968年的年鉴中,都不应该错过这张照片。第十九届墨西哥城奥运会男子200米的颁奖仪式上,金牌得主托米·史密斯和铜牌得主约翰·卡洛斯在奏响美国国歌后,举起戴着黑色手套的拳头低下了头,以此抗议美国的种族隔离政策。两尊黑色的“雕像”,令全场愕然。尽管因为此举他们被逐出了美国奥运代表队,但呼吁人人平等的举动让他们赢得了奥林匹克的尊敬。

慕尼黑不能忘记

这被认为是历史上最不成功的一届奥运会。1972年9月5日,“黑九月”组织在慕尼黑制造了一起奥运史上罕见的惨剧。他们劫持并杀害了以色列9名运动员和2名教练员,同时有2名警察遇难。次日,慕尼黑体育场暂停比赛一天,改成有8万人参加的追悼会。“慕尼黑血案”作为奥运史上最为恐怖的一页,促使以后的奥运会主办国大力加强了安全警卫工作。

雷德蒙德 被父亲搀过终点

算上在距离1992年巴塞罗那奥运会不到四个月时做的一次跟腱手术,德里克·雷德蒙德为了自己的奥运梦想先后开过五次刀。但在巴塞罗那的400米半决赛中,他因右大腿肌肉突然撕裂而在半途痛苦倒地。眼含泪水的他拒绝了医务人员的担架,在父亲吉姆的搀扶下一步步走过终点,6.5万名观众全体起立为他欢呼。金牌梦想的终结,从来不代表着奥运精神的离开。

奥运会上最感人的故事

故事一:获得女子击剑金牌的美国运动员马瑞尔·扎古尼斯

在奥运会开始前5个月,马瑞尔在奥运选拔中落选了。可是她没有放弃,继续刻苦训练。在比赛前几天,由于一名运动员因伤退出,马瑞尔才拿到雅典奥运会的入场券。但谁也没有想到的是,她最后过关斩将,为美国队赢得了第一个女子击剑冠军。

格林斯潘:此前很少有人关注击剑运动员。在奥运会官方电影里,这也是第一次讲击剑运动员的故事。我选择她是因为她的坚持不懈,在明知机会很渺茫的情况下,仍然不放弃努力,最后终于如愿以偿,获得了奥运冠军。

在选择故事上,我认为别人觉得没有意思或者没有用的故事,对我来说却是很宝贵的,因为我从中发现了人性的美好。

故事二:希腊举重运动员迪马斯

获得三次奥运举重冠军的希腊运动员迪马斯希望在家乡父老面前,用一枚金牌为自己的运动生涯谢幕。然而他只获得了铜牌。在颁奖仪式上,在宣布了他的名字和奖项后,全场观众起立鼓掌长达十几分钟,向他们心目中的英雄表示敬意。迪马斯说,这次我获得了两枚奖牌,一枚铜牌,是赛会颁发给我的;一枚金牌,是我的人民颁发给我的。

格林斯潘:当大多数人都去追逐冠军的时候,我的镜头却对准了那些赛场上的失意者。我可以自豪地说,我改变了人们看体育和体育人的角度,我从体育人的故事中发掘出坚持、拼搏、团结友爱的精神,这也是奥林匹克运动推崇的精神。

故事三:捐出金牌救助白血病儿童的波兰女运动员

波兰女运动员奥蒂丽亚·杰德捷泽扎克获得了雅典奥运会女子200米蝶泳的金牌,她也是波兰在游泳项目上的第一位奥运冠军。但更为可贵的是,她把这枚金牌拍卖了,并将拍卖所得捐献给了儿童医院用于救治白血病儿童。

格林斯潘:当看到接受救助的孩子把他们自己制作的纸金牌挂在她脖子上时,很多人都感动得落泪了,这是我们选择这个故事最重要的原因。我的电影不是体育电影,而是讲述体育运动中人的故事,它不只是给运动迷们看的,而是给所有人看的。所以很多人不喜欢体育,却很喜欢我的电影,因为它能带给他们感动。

故事四:三次征战奥运会的摩洛哥田径运动员奎罗伊

奎罗伊是多次获得世锦赛1500米冠军的优秀运动员,两次参加奥运会,却都和志在必得的冠军擦身而过。雅典奥运会上,他终于夺得了金牌,夺冠后的他冲上看台,抱着两个月大的女儿狂吻。

格林斯潘:他的故事是很有戏剧性的。第三次参加奥运会,他才终于克服了心理障碍,实现了在奥运会上的辉煌。他冲上看台的一幕很感人,因为这样的时刻是每个运动员都祈盼的幸福时刻,他的坚持终于得到了回报。

故事五:蝉联三次奥运会冠军的美国女子垒球队

故事讲述了美国女子垒球队的一名老队员莉萨,如何和队友们顽强战斗,蝉联三次奥运会冠军。还有该队的主教练,在开赛之前经历了丧妻之痛,却依然带队参赛,并将这支队伍带向了胜利。

格林斯潘:虽然我们都知道,去挖掘负面新闻,会吸引人,但是我选择故事,总是去发现它美好的一面,用我的镜头和语言去彰显这些美好。

故事六:澳大利亚自行车运动员梅尔斯姐妹

一对从小就喜爱自行车的姐妹,既是对手,又是队友。在奥运会前夕,姐姐因伤退出比赛,而妹妹继续努力,得到了奥运会冠军,实现了姐妹俩共同的奥运梦想。

格林斯潘:在雅典奥运会前我们就在关注这两个姐妹了,他们都很年轻,却都取得了很好的成绩。遗憾的是姐姐没能参加奥运会,但是只要为梦想努力拼搏过,就都是我眼中的英雄。

“我关注的不仅是获得第一或第二的选手,因为媒体的注意力都集中在他们身上。我关注的是那些成绩虽然不是很好,但却能表现出奥林匹克精神和美好人性的运动员。”曾获得奥林匹克勋章的格林斯潘对奥运官方电影的制作有着自己独到的见解。格林斯潘表示,自己很乐意为北京奥运宣传影片的拍摄出谋划策,“我时刻准备着呢”,他说。

运动员的感人事迹有那些?

贺金鹃12周年庆典运动会暨庆典晚会圆满结束

在金鹃 12 岁生日来临的前一天,全体员工于 2005 年 8 月 7 日,在合肥红三环体育馆成功举办了《金鹃 12 周年庆典运动会》。主要有: 团体羽毛球、团体乒乓球、男篮、自行车团体慢骑、 4 × 50 米趣味双人接力、限时团体跳绳等团体项目。

一天的比赛竞争异常的激烈,公司上下,从年长的老员工到刚刚走上工作岗位的年轻一代;从公司领导到普通员工,个个精神抖擞,不甘示弱,每一位运动员顽强的拼搏精神和团队精神都影响着大家。在 赛场过程中,各公司参赛选手在赛场上斗智、斗勇、拼体力、比耐力、争时间、抢速度,使赛场高潮迭起、热闹非凡,加油声、喝彩声此起彼伏,接连不断。

在整个运动会上,涌现出许多感人事迹。运动员摔倒时,有人主动帮忙扶起;运动员口渴时,有人自觉递上水;运动员在场上拼搏时,旁边总少不了一群群活泼可爱的拉拉队,呐喊助威。 在团体12人组限时跳绳比赛中的徐总,由于年长体力“不佳”,几次跌倒,又几次爬起,并坚持到最后一秒。比赛中, 运动员脚扭了、腿抽筋、摔破了肉……,都没有退出比赛而是稍做休息后很快又重新回到赛场。

在“友谊第一、比赛第二”的口号下,此次运动会赛出了风格、赛出了水平、赛出了团结、赛出了友谊,充分展示了金鹃员工激情迸发、昂扬向上的精神风貌,鼓舞了员工的士气,凝聚了员工的力量,为金鹃持续、快速、健康发展增添了强劲的精神动力。

运动会的成功举办,给金鹃 12 岁生日献上了一份厚礼之后,公司于 2005 年 8 月 8 日在皖能宾馆举行了盛大的庆典晚会。

晚会在两位笑容满面的主持人隆重开场下,首先请出邹晓利先生发表了热情洋溢的重要讲话。讲话中提到:金鹃人以速度至上,专业领先的坚定理念,在这一年里成绩多多,星光灿灿。口子驰骋中国,攻城略地。都宝杯中国电子竞技大会灿烂开幕、大话娱乐收视率节节攀升、校企办学的顺利启动……更在各种国家级评比中屡有斩获。金鹃的综合实力得到了一次又一次的验证,所有金鹃人用双手和智慧,在金鹃的发展历程中树起了一座新的里程碑。接着请出了徐建国先生做了精简的讲话,其中特别提到:唯有不断学习才能保持领先。再一次提出并强调“学习”在工作中的重要性。

为进一步贯彻与推动绩效管理,倡导 “ 以优秀人才为根本 ” 的金鹃文化。 金鹃公司在周年庆典上表彰先进,激励全体员工向先进看齐。 庆典晚会的另一项重要主题内容就是现场评选“金杜鹃”奖。“金杜鹃 ” 奖主要表彰在历年来取得的工作绩效显著,直接为推动所在事业部或总公司的工作进展做出了贡献;拥有持之以恒的工作主动性;在专业创新和对公司文化的高度认同方面都有杰出表现的优秀员工。最终在紧张而热烈气氛中产生了两位金杜鹃奖得主,分别是徐建国和徐颐乐,以表彰他们一直以来对公司做的重要贡献。

晚会现场, 还分别隆重举行了庆典运动会颁奖和“金杜鹃”颁奖仪式, 员工表演了自己的精彩节目及一起合影留念。最后在盛大的晚宴中圆满结束金鹃十二周年庆典。

中国奥运冠军的感人故事

揭秘郭晶晶二十年跳水成长之路

8月17日晚,当郭晶晶从北京奥运会的“水立方”拿到也许是她人生的最后一块奥运会金牌,20年的岁月开始诉说那一段———

少年天才:胆子最小

郭晶晶是现任河北跳水队主教练李芳的第一批队员。

记者奥运会前夕采访李芳时,她清楚地记得郭晶晶的跳水生涯是从学游泳开始的。与一些优秀跳水运动员曾学过体操等不同,郭晶晶在接触跳水之前没有进行过任何体育训练。跳水运动是一项需要胆量的运动,站在10米高的跳台上,一般人别说做动作,光是往下一看就会头晕。

偏偏郭晶晶在同一批孩子中胆子最小,于是每次跳水都得教练连哄带吓才肯跳,跳的时候还是泪流满面。郭晶晶的父母心疼独生女,也曾想不让她练了。但李芳发现她虽然胆子小,但身体素质、爆发力及跳水意识、理解能力都很突出。于是,李芳就多次到她家里做家长工作,叫他们别灰心,慢慢来。

在训练中,李芳每天都要给她吃小灶,用多种方法训练她的胆量,渐渐郭晶晶对跳水有些感兴趣了,这才开始教她跳水,抓基本功训练。在两个人的努力下,郭晶晶从不会游泳到健将只用了短短4年时间。

荆棘路上:受伤蛰伏

1996年在登上飞往亚特兰大的飞机时,郭晶晶绝对不会想到,从此开始的5年将是她一生中最难熬的时光。

亚特兰大奥运会,中国跳水队进行了换血,两届奥运会女子跳板冠军高敏退役,由于郭晶晶的出现,巴塞罗那奥运会女子跳台冠军伏明霞转向3米板。但出于稳妥考虑,伏明霞兼项女子跳台。比赛中,郭晶晶的动作难度系数是所有选手中最大的。第一次参加如此大赛,又被寄予厚望,15岁的郭晶晶有些不堪重负。“比赛的时候我已经蒙了,根本就不知道自己是怎么跳的。”在这种压力下,郭晶晶出现了失误,最终只获得第五名。伏明霞则囊括了跳板、跳台两枚女子跳水金牌。世界女子跳水进入了“伏明霞时代”。

奥运归来,全力为第八届全运会做准备的郭晶晶在训练中因为一次意外,从跳台上摔下,右腿骨折。十五六岁正是少女的发育期,停止训练的郭晶晶身高长了10厘米,体重到了55公斤。这对于一个跳水运动员简直是致命的。但郭晶晶没后退,在她的伤初步允许训练后,她执着地开始了恢复训练。

训练是从减肥开始的。当时已是春末时分,天气开始转热,但郭晶晶却穿着密不透风的减肥训练服,忍着右腿传来的阵阵疼痛,跳绳、跑步。那一段时间,在中午时分路过保定燕赵大酒店时,经常可以看到两个穿着厚重衣服跑步的“疯子”,其中一个就是郭晶晶。

三年时间,1000多个艰苦的日日夜夜,郭晶晶没有放过一天假,每天都要进行几百次的陆上、水上动作练习。运动量一大,以前受伤的脚腕出现了炎症,疼痛难忍,但她却没有因此耽误一天的训练,她常常是哭着顶下一堂课来。有时,实在太疼了,就打一针封闭,再接着练。

通过系统训练,郭晶晶信心、能力都有了大幅度的提高。其间,她夺得了1998年世界游泳锦标赛女子3米板亚军,曼谷亚运会3米板冠军,1999年世界杯3米板双人冠军、单人第3名。

可以说,为了奥运冠军,郭晶晶做好了一切准备。

黎明前夜:悉尼失金

与比赛结束后伏明霞在新闻发布会上笑逐颜开的表现形成鲜明对比的,是郭晶晶那双有些红肿的眼睛。她后来回忆时对记者说:“我记得当时比赛一结束,我有种万念俱灰的感觉——— 我真的不想再练了!我之前对那块金牌实在是寄予了太多的希望,太想拿了,所以感觉打击特别大。”

走出迷雾:战胜自我

在多方的劝解下,更是因为心中那一丝不甘和对于跳水的挚爱,郭晶晶走出了心理的低谷。“那次之后,我调整了很长时间,之后,我成熟了,不是教练要求我练了,我自己给自己制定了目标,练得很苦。”

悉尼奥运会之后,伏明霞正式退役,郭晶晶理所当然地成为中国跳水女队的“当家花旦”。从这时起,郭晶晶与田亮一起成为中国跳水队新一代领军人物,由郭晶晶担纲的女子3米板单、双人项目,成为中国跳水队在任何大赛中夺金最有把握的项目。

在2004年雅典奥运会前,据国际泳联统计数据显示,郭晶晶在世锦赛、世界杯、世界大奖赛中赢得的金牌和奖牌数均列世界首位,共有17个世界冠军在握。

站在2001年日本福冈世界锦标赛的冠军领奖台上,郭晶晶哭成一个泪人。她说:“赛场上最大的敌人是自己,战胜自我,是走向成功的关键!每个运动员都想成为世界冠军,我曾有过很多机会,可惜一次一次都错过了,但今天我没有再留下遗憾。”

就在那个领奖台上,抹去泪水的郭晶晶,发出了斩钉截铁的誓言:“我还有另一个梦要圆,那就是奥运冠军的梦。”

辉煌初现:圆梦雅典

雅典奥运会前,郭晶晶曾这样说道:“如果能够站到奥运会冠军的领奖台上,我可能会哭得跟泪人似的,也可能一滴眼泪都不掉,平静得不得了。”

2004年8月14日,雅典奥运会开赛第一天,郭晶晶与队友吴敏霞合作,力压俄罗斯的伊莲娜/帕卡琳娜,为中国代表团拿到了首枚跳水金牌,也拿到了自己的第一枚奥运会金牌,圆了多年的梦想。郭晶晶果然非常平静,一脸微笑,滴泪未掉。

她笑意盈盈地在新闻发布会上表示:“我们相信自己的实力,早已下定了必胜的信心。比赛中,没有必要想得太多,只要把每一个动作像平时训练那样发挥出来,不失误,别人就难以超越,冠军就是我们的。”在当晚的总结会上,中国代表团团长、国家体育总局局长袁伟民对郭晶晶组合的精彩表现予以高度评价,“充满自信、圆满展现了优势项目的风范。”并要求各运动队向她们学习。

12天后,郭晶晶再次微笑着走进了雅典水上综合中心。这一次她要向世界真正证明自己,第三次向奥运会单人跳水金牌发起冲击。她轻松地向观众致意,还上前拍了拍吉祥物“雅典娜”毛茸茸的头,一种舍我其谁的霸气写在她青春的脸上。

比赛开始了,郭晶晶也开始了她的表演。每一次走板、起跳和入水,都完美地诠释了跳水运动深藏的美感与诗意。不过才四跳,郭晶晶已经当仁不让地成为了冠军,成为雅典奥运会中国代表团继张怡宁之后,第二位夺得两金的运动员。但她依旧是一脸迷人的微笑。

从青涩懵懂历练到宠辱不惊,也许只有郭晶晶自己知道这淡淡一笑里的辛酸和苦涩。回忆当时,郭晶晶说:“我自己吃过什么样的苦,我自己知道就可以了。我为什么要让世界上所有的人都知道。我只知道,实现梦想的人是快乐的,我想让世界分享我的快乐!”

本色四年:享受比赛

成了明星的郭晶晶重回国家跳水队时,她也成了队中的“大姐大”。不过,她对于这个位置的理解却与别人不同:“一个老运动员,更应该以身作则,为小队员树榜样。”

在中国跳水队领队周继红眼中,郭晶晶在这四年里真的懂事了。懂事了的郭晶晶知道了如何去为小队员做榜样,如何帮教练们做工作,如何遵守队规。没有队内许可,她绝不自行参加各种活动、接拍任何广告。她把自己放在跳水的天地里,静静地品味跳水的乐趣。她不再注重每次比赛的成绩,她更重视每一个比赛的过程。

这种对于成绩的淡然,反而让她继续在跳水界保持了良好的状态。全运会、世锦赛,她用完美诠释了跳水之美。她在领奖台上淡然的微笑成为中国体育自信成熟的品牌。她甚至全然没有意识到时光的飞逝,她已创造了中国女子跳水的年龄纪录。

北京奥运会上,她再次起跳,并再次登上奥运会冠军的领奖台。四届奥运会,4金2银,郭晶晶用8枚奖牌书写了国际体育史上的传奇。20年和8枚奥运奖牌将成为中国跳水一个新的标尺!

希望能够帮到你的忙..

残奥会中有哪些感人的运动员及其事迹

2007-05-29 19:03带伤上阵的故事不仅发生在健全人赛事中,在昨天的残运会赛场上,同样有这样的感人故事发生。年仅16岁的女孩,拖着受伤的双腿,夺得了一枚宝贵的银牌,她就是佛山姑娘曹远航。

  前天下午,昆明星耀体育运动城田径场跑道上,女子T(脑瘫)37级100米跑决赛马上进行,发令枪响过,运动员一齐冲上跑道直奔终点。可此时发生了叫人揪心的一幕,广东选手曹远航在出发几步即失足重重摔倒,双膝随即鲜血淋漓,左膝大块皮肤掉落。正当在场边的教练和观众都以为这小姑娘这下前功尽弃之时,冷不丁看到曹远航摇晃着瘦弱的身躯从地上爬起死命往前冲,一直追到终点,与最前面选手足足缩短了20多米距离,以19秒72的成绩获得这个项目的第四名。

  昨天下午,女子T(脑瘫)37级200米跑决赛上,人们原以为曹远航不会出现在跑道上了。当裁判员带着参加女子T(脑瘫)37级200米跑决赛的运动员来到起点时,人们却惊异地发现曹远航站在起跑线上,只是双膝被严严实实地包扎起来。枪声响过,运动员你追我赶,曹远航拖着疼痛的双膝第二个冲过终点,为广东代表团赢取了一枚宝贵的银牌。

  在昨天的田径赛场上,李康勇以6.83米的成绩为广东代表团夺得男子F46级跳远的冠军。而已经两破世界纪录的李汉华,昨日又一次以4分09秒93的成绩超男子S2级200米自由泳的世界纪录,这一成绩比原纪录快了近40秒。

ざ祢已陌笙ぢ 回答采纳率:16.2% 2008-09-09 20:18 检举残奥之星:周菊芳

周菊芳,女,1985年生,上海人。 周菊芳原是田径运动员,主攻中长跑,在一次比赛时被一位自行车教练看中,从此改练自行车。可在一次训练中不慎将左手摔断,变成了残疾人。但是,凭着对自行车运动执著的热爱,周菊芳没有放弃,她又改练残疾人自行车。残疾运动员的训练需要付出比常人更多的汗水,可周菊芳都咬牙坚持了下来,每次训练从来都是风雨无阻。 菊花芳香苦中来,自从2003年投入系统的残疾人体育训练以来,周菊芳取得了一系列的优异成绩。2003年在捷克欧洲自行车公开赛上获得3枚银牌,2003年在第六届全国残运会上获得自行车场地3公里、公路5公里2枚金牌,1枚银牌。 2004年9月在雅典残奥会上,在自行车女子1公里场地计时赛中,周菊芳(LC1级)以1分15秒491的成绩夺得冠军,并打破世界纪录。这也是中国运动员在历届残奥会上夺得的第1枚自行车比赛金牌。 2005年在英国曼彻斯特举行的残奥世界杯比赛中,周菊芳获得女子LC1级500米场地计时赛和2000米场地争先赛2枚金牌。

残奥之星:王燕红

王燕红,女,1969年生,新疆自治区肢残运动员。 15岁时王燕红因病致残,1994年被选中参加第六届"远南"运动会,开始练习射箭。每天王燕红都要扛着4公斤重的弓箭,进行五六个小时的拉弓射箭训练和各种艰苦的体能训练。一天下来,手上被磨起一个又一个血泡,胳膊也被箭弦打得青一块、紫一块。那条残腿在一天天的直立硬挺后,更是疼痛难忍,苦不堪言。而每天几百次上千次地重复单调的射箭动作,几乎让她发疯!这一切她都用顽强的意志咬牙挺了过来,她要挽起生命的巨弓,为自己的人生划出一道优美的弧线。 从1994年到2002年,王燕红先后参加了第六、七、八届"远南"运动会,共获2枚金牌、2枚银牌,并在第八届"远南"运动会上以301环的成绩打破世界纪录。2003年在世界轮椅运动会上,王燕红夺得射箭女子个人冠军,并创女子个人70米单轮、30米单轮的世界纪录。 2004年在雅典残奥会射箭70米女子个人(站姿)决赛中,王燕红以92环的成绩打破世界纪录,为中国代表团赢得了参加残奥会以来首枚射箭项目的金牌。

残奥之星:张海东

张海东,男,1969年生,江苏启东人,因小儿麻痹后遗症造成终身残疾。 1987年张海东开始参加体育运动,开始练习轮椅竞速和轮椅投掷。一个偶然的机会,张海东认识了南京市盲人学校体育教师王兴江,在其引导下,他开始用业余时间练举重,开始了人生旅程中一项更加艰难的跋涉。 无论刮风下雨,还是严寒酷暑,张海东始终如一地摇着轮椅车,每天往返十几公里赶去盲校一个几乎露天的棚子里进行训练。寒冷的冬天里,他曾多次连人带车摔倒在冰天雪地上,半天爬不起来;炎热的夏天里,汗水浸透全身,双手抓杠铃时直打滑,险象频生。但他始终以超人的毅力承受着高强度的训练,每天的训练量常常达到数十吨。 功夫不负有心人,骄人的成绩回报了张海东的努力。1992年3月在第三届全国残运会上,张海东以120公斤的成绩夺得举重金牌,同时还获得轮椅铅球投掷金牌。1994年在第六届"远南"运动会上,张海东夺得他在国际性比赛中的第1枚金牌。1996年在亚特兰大第十届残奥会上,张海东夺得1枚金牌,并打破世界纪录。2000年10月在悉尼第十一届残奥会上,张海东再次夺得1枚金牌,并3次打破世界纪录。2004年在雅典残奥会上,张海东又大显身手,夺得1枚金牌。 张海东的不凡表现为他赢得众多荣誉,先后被授予"全国五一劳动奖章"、"中国青年五四杰出贡献奖章"等。

残奥会运动员感人事迹?

周菊芳,女,1985年生,上海人。 周菊芳原是田径运动员,主攻中长跑,在一次比赛时被一位自行车教练看中,从此改练自行车。可在一次训练中不慎将左手摔断,变成了残疾人。但是,凭着对自行车运动执著的热爱,周菊芳没有放弃,她又改练残疾人自行车。残疾运动员的训练需要付出比常人更多的汗水,可周菊芳都咬牙坚持了下来,每次训练从来都是风雨无阻。 菊花芳香苦中来,自从2003年投入系统的残疾人体育训练以来,周菊芳取得了一系列的优异成绩。2004年9月在雅典残奥会上,在自行车女子1公里场地计时赛中,周菊芳(LC1级)以1分15秒491的成绩夺得冠军,并打破世界纪录。这也是中国运动员在历届残奥会上夺得的第1枚自行车比赛金牌。

某个运动员的感人事迹

第一感动我投给了栾菊杰的“祖国好”。

8月11日,北京奥运会女子花剑个人1/32决赛在击剑馆进行,加拿大选手栾菊杰13比9战胜突尼斯选手伊娜

·布贝克里。栾菊杰获胜后高举“祖国好!

一个中国人无法抑制这一时刻的眼泪,也正是像栾菊杰这样千千万万在海外仍然热爱着我们祖国,才使我

们祖国变得越来越强大。

第二感动我投给了射击天才埃蒙斯夫妇的一个拥抱。

从雅典到北京,这一枪原本能击碎射击天才埃蒙斯四年的噩梦,这一枪原本能成就一对奥运金牌夫妻,这

一枪原本能写下一个童话般的结局。但历史总有惊人的相似之处。和四年前一样,卡捷琳娜坐在看台上给

捷克电视台当解说嘉宾;马特站在男子50米步枪三姿的决赛2号靶位上;4.4的数字出现在显示屏上,冰冻

了卡捷琳娜的脸,她张着嘴巴,眼睛一眨不眨,愣了好几秒钟,然后冲下看台,把丈夫拥入怀里,在他耳

边轻轻地说:“命中注定还不是时候。”他的这位射击冠军夫人卡特琳娜·埃蒙斯拥抱献吻安慰埃蒙斯,

上演感人一幕。四年前,雅典奥运,埃蒙斯脱靶后,是卡特琳娜的开解让埃蒙斯重新振作,并结为夫妇。

正如奥委会主席罗格所说,“这显然是一个失败,但美国小伙子说,我会回来,我还会夺得金牌。这是一

种精神,体育精神不仅仅是金牌和胜利。这种绝不放弃、拼搏到底的精神,最让我感动!”

第三感动我投给了德国运动员马蒂亚斯·施泰纳在最高领奖台上时和已经亡故的妻子苏姗的合影照片。

8月19日,和德国运动员马蒂亚斯·施泰纳一同出现在最高领奖台上的还有他美丽妻子苏姗的照片。照片

中,他去世的妻子甜美地笑着,而施泰纳却哭了。这位男子举重105公斤以上级的冠军要把这枚北京奥运

会最“重”的金牌献给亡妻“你在天堂能看见吗”?马蒂亚斯·施泰纳佩戴金镶玉,手持鲜花和妻子的照

片站在北京奥运的最高领奖台上,这个300多斤的彪形大汉似乎进行着这样的诉说。男儿热泪铁汉柔情,

他用金牌告慰在天堂的妻子。

第四感动我投给了伊拉克运动员达娜·候赛因穿着旧运动服和旧跑鞋在跑道上那令人感叹的场景。

来到北京,他们千山万水,来到奥林匹克,他们春秋冬夏。战争、仇杀、宗教偏见,他们在恐怖的阴影中

追逐梦想:冒着生命的危险买一套装备,穿一件起毛的旧T恤奔赴赛场。当达娜·候赛因最后一个跑过终

点,鸟巢内欢呼热烈掌声连连,一切似乎在诉说:伊拉克运动员,北京欢迎你们,世界期待新的伊拉克。

据说这位在跑道上的女运动员在国内训练时曾被子弹击中过,我们试想如此顽强精神怎能不令我们感动。

第五感动我投给了为了给身患白血病的儿子筹措医药费而参加比赛的伟大的母亲。

她是一位体操运动员,三十三岁,与无数的比她小一半的姑娘于赛场比肩;她是一位母亲,为了给身患白

血病的儿子筹措医药费,一次次义无反顾地返回赛场。质疑声中她曾四改国籍,北京奥运会上斩获跳马亚

军。丘索维金娜,用母爱和骄人的成绩突破了人们关于年龄与国籍的偏见,“我永远爱着我的乌兹别克斯

坦”!我们永远记着这位伟大的母亲。

第六感动我投给了俄罗斯队的帕杰林娜和格鲁吉亚队的萨鲁克瓦泽在领奖台上一吻。

尽管格鲁吉亚与俄罗斯局势仍然紧张,但在北京奥运赛场内外,两国选手和观众却抛开政治,真正投入紧

张的比赛中。在8月9日举行的女子10米气手枪决赛中,两国选手首度交锋。俄罗斯队的帕杰林娜和格鲁

吉亚队的萨鲁克瓦泽分夺银、铜牌,二人在领奖台互相探身用俄语交谈,握手致意。萨鲁克瓦泽更走到银

牌领奖台边,亲吻帕杰林娜脸庞,两人一同站上领奖台相拥。这也让我们观众看到“和平第一”的奥运精

神。

2008年北京奥运会运动员感人事迹

金晶护卫火炬时说"要想从我手上抢走火炬,先从我尸体上走过去!" 刘长春 单刀赴会洛杉矶 在太平洋上颠簸了21天后,中国第一位参加奥运会的选手刘长春于1932年7月29日下午4时到达美国洛杉矶码头。他是参加第十届洛杉矶奥运会的惟一一名中国选手。因长途旅行体力不支,刘长春在100米和200米预赛中即遭淘汰,但他向世界宣告了中国奥林匹克运动的存在。 吉姆·索普 金牌等待70年 在1912年斯德哥尔摩奥运会上夺得五项全能和十项全能两枚金牌的美国运动员吉姆·索普,半年后因被人诬陷为职业运动员而被收回金牌。1953年,索普在忧愤贫病中去世,逝前还喊出:“还我金牌!”1983年1月,也就是在他的金牌被剥夺70年以后,国际奥委会主席萨马兰奇在洛杉矶亲自把金牌交于索普的后代。冤案得雪,展示了奥林匹克运动对公平公正的全力追求。 欧文斯 45分钟狂破纪录 45分钟内5破1平世界纪录。1936年第十一届柏林奥运会上,欧文斯(右)连夺4枚金牌。图中他和获得跳远亚军的德国运动员鲁兹·朗在赛后交谈。不过在那之后,经济上的窘困使欧文斯不得不向现实低头。为了生计,他曾和狗、马赛跑,最后在贫病交加中去世。欧文斯去世四年后,美国设立了“杰西·欧文斯奖”,表彰在每一年的田径比赛中表现突出的美国男女运动员。 扎托佩克 被称为“人类火车头” 有“人类火车头”之称的前捷克斯洛伐克长跑名将扎托佩克(右一)在1952年的赫尔辛基奥运会上以惊人的耐力夺得5000米、10000米和马拉松3枚金牌。有趣的是,5000米项目夺冠后20分钟,与他同年同月同日生的妻子丹娜也在这里夺得标枪金牌。夫妻同一天双双夺冠,书写了奥运会的空前历史。 贝基拉两夺马拉松冠军 24岁时开始练习长跑前,他是牧童和皇家卫兵。1960年,他在罗马奥运会上打破马拉松世界纪录,成为第一个获得奥运会金牌的非洲黑人选手。因用赤脚跑完全程,阿贝贝·贝基拉获得了“赤脚大仙”的美称。4年后,他又以破世界纪录的成绩开创了蝉联奥运会马拉松冠军的先例。默默无闻的非洲长跑运动,自贝基拉之后蓬勃发展,并在世界田坛占有重要的地位。 阿里 反抗种族歧视 如果他只是个拳手,哪怕是最令对手畏惧的拳击天才,穆罕默德·阿里(右二)也不会像他现在这样成为一个传奇。18岁即获得第十七届奥运会81公斤级金牌远非他给我们的最大震撼。阿里憎恶美国对黑人的种族歧视,不愿沿用奴隶主的姓氏,并愤怒地将奥运金牌扔进了俄亥俄河。他还拒绝美国陆军的征召,推动了上世纪60年代的反战浪潮。和平与团结,始终是奥林匹克运动的诉求。 史密斯与卡洛斯举起黑手套 几乎所有关于1968年的年鉴中,都不应该错过这张照片。第十九届墨西哥城奥运会男子200米的颁奖仪式上,金牌得主托米·史密斯和铜牌得主约翰·卡洛斯在奏响美国国歌后,举起戴着黑色手套的拳头低下了头,以此抗议美国的种族隔离政策。两尊黑色的“雕像”,令全场愕然。尽管因为此举他们被逐出了美国奥运代表队,但呼吁人人平等的举动让他们赢得了奥林匹克的尊敬。 慕尼黑不能忘记 这被认为是历史上最不成功的一届奥运会。1972年9月5日,“黑九月”组织在慕尼黑制造了一起奥运史上罕见的惨剧。他们劫持并杀害了以色列9名运动员和2名教练员,同时有2名警察遇难。次日,慕尼黑体育场暂停比赛一天,改成有8万人参加的追悼会。“慕尼黑血案”作为奥运史上最为恐怖的一页,促使以后的奥运会主办国大力加强了安全警卫工作。 雷德蒙德 被父亲搀过终点 算上在距离1992年巴塞罗那奥运会不到四个月时做的一次跟腱手术,德里克·雷德蒙德为了自己的奥运梦想先后开过五次刀。但在巴塞罗那的400米半决赛中,他因右大腿肌肉突然撕裂而在半途痛苦倒地。眼含泪水的他拒绝了医务人员的担架,在父亲吉姆的搀扶下一步步走过终点,6.5万名观众全体起立为他欢呼。金牌梦想的终结,从来不代表着奥运精神的离开。

>>>>全文在线阅读<<<<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