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论文选题方向,国际经济与贸易论文选题

时尚网,时尚女装,时尚杂志

国际经济与贸易论文选题

首先最好是能针对某个行业、某个地区、甚至是某个企业的经济现象做出调查、分析、论述、研究,然后提出相应的对策即解决方法的题目:如下:以汽车行业为例1. 贸易自由化背景下中国汽车产业国际竞争力的分析产业国际竞争力的度量方法以 及作者提出的衡量产业国际竞争力的指标框架。第四章以中国的汽车产业为例,就贸易自由化背景卜汽 车产业的国际竞争力进行了分析 ... 2. 中国服务贸易国际竞争力研究 与住房、旅游、汽车、教育、信息服务等消费热点相 关的服务业特别活跃。① 2.中国服务贸易的开放状况 在加入WTO之前,中国的制造业已经先行开放。制造业在竞争中迅速发 展壮大,使服务业相对短缺。 ... 3. 国际贸易与技术进步 随着国际贸易的发展,现代国际贸易理论认为国际贸易不仅包括国际间的商品贸易、技术贸易、其他旅游、通讯等方面的劳务和服务输出,还包括了劳动力和资本的跨国流动。 本文所引用的国际贸易均为广义概念。 (二)国际技术贸易 ... 4. 绿色壁垒与国际贸易 日益增多的贸易摩 擦和不断出现的因绿色贸易壁垒导致的贸易冲突对国际贸易的发展和贸易的 格局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在此形势下,国际贸易中的绿色壁垒问题越来越成为世人关注的焦点。因此,本文将从国际贸易与环境问题入手,从经济学的角度分析绿色 ... 5. 环境政策对国际贸易的影响研究 而这些国际环境公约又从各个方面对国际贸易的结构和规模产生着这样那样的影响;其二,在众多的国际贸易条约中,涌现出许多环境条款,从而使国际贸易活动受到更多的非经济因素的影响和约束。 关于环境政策与贸易的关系问题,经济学家们从不同角度 ... 6. 日本汽车产业国际竞争力研究 汽车产业由弱到强,在国际汽车产业的市场竞争中占据了一席之地。 1955年,日本发表了《经济自立五年计划》,在资金、税制、外汇等方面扶植各汽车厂家引进底特律大批量自动生产线,进行了大规模的设备投资,加速实现国 ... 7. 论国际贸易与环境保护的协调 接下来研究了国际贸易对环境保护的影响以及环境保护对国际贸易的影响,从而得出结论:国际贸易与环境?... 8. 跨国公司内部贸易与国际竞争优势 跨国公司跨国界的内部贸易(以下简称跨国公司内部贸易)已经占到世界贸易的1/3,约80%的技术转让费支付发生在跨国公司内部,跨国公司的内部贸易以其巨大的规模及其特有的方式影响着东道国、投资国,乃至整个世界经济。而跨国公司内部贸易是跨国公司追求国际竞争优势的必然结果... 9. 电子商务对国际贸易的影响及对策 自己逐个主观的阐述清楚10. 提高汽车工业国际竞争力的策略研究 加入WTO意味着中国经济将真正融入世界经济,成为全球化经济的一部分。作为WTO的一员,中国在享受其权利的同时,也必须履行其承诺和义务。随着我国汽车市场的全面开放,中国汽车工业将直面国际挑战。

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毕业论文怎么写

这个今天看你学校的要求和任务去写,没个学校的要求都会不同的。我这也有些选题,你自己参考下:

1、中国农产品物流的现状与发展对策

2、从Internet 对传统经济的冲击和融合看待电子商务的定位

3、中国B2B 电子商务发展的现状、模式及前景

4、技术升级与我国出口竞争力关系研究

5、试论我国纺织品出口的现状及未来发展战略

6、黑龙江省与东北亚外贸市场发展分析

7、电子商务环境下的国际贸易方式创新及其对中国经济的影响

8、中国农产品对外贸易的比较优势分析

9、出口退税与我国出口贸易的关系研究

10、我国连锁经营发展存在问题及对策分析

11、我国中药进出口的现状及发展前景

12、技术性贸易壁垒对我国机电行业出口的影响及对策

13对华反倾销的历史演变及其对中国经济的影响

14、黑龙江省现代服务业发展现状及对策研究

15、外商投资我国零售业现状及趋势分析

16、电子商务为我国外贸企业带来的商机与挑战

17、电子商务的兴起对我国国际贸易的影响

18、黑龙江省外贸现状及外向型经济的发展

19、论中国茶叶出口贸易的现状及其发展

20、产品质量安全对中国进出口的影响分析

21、中国汽车进出口政策对我国汽车产业的影响研究

22、中国纺织品应对欧盟绿色壁垒的措施研究

23、欧盟对中国鞋类进口的反倾销思考

24、中国粮食国际贸易及其全球影响

25、我国农产品出口的制约因素及对策分析

26、我国加工贸易中存在问题及对策研究

27、试论我国加工贸易转型升级的途径

28、欧美日对中国农产品绿色壁垒措施比较分析

29、关于中国在国际铁矿石贸易中竞争力的实证研究

30、我国运输服务贸易国际竞争力研究

31、延长我国加工贸易国内价值链问题探析

32、中国机电产品应对欧盟绿色壁垒的措施研究

33、分析海运提单的风险及防范机制

34、当前我国对外贸易中存在的隐忧

35、绿色壁垒对我国水产品出口的影响及对策

36、论国际贸易专业立体化仿真模拟实训平台的构建

37、大连经济技术开发区的对外贸易发展

38、产业结构与进出口商品结构的关系研究

39、我国企业跨国经营存在的问题与发展战略研究

40、国际贸易中动植物卫生检疫对我国畜产品出口的影响

国际经济与贸易的论文写什么方向的简单点

这个不好说,具体得看你对那个方面熟悉来说,没个人都有不一样的想法。我给提供些选题,你自己参考下。

1、我国××产业国际竞争力研究

2、XX省/市XX商品出口竞争力的分析

3、中国服务贸易竞争力分析

4、中美服务贸易对比分析及对中国的启示

5、中国生产型服务贸易结构与竞争分析

6、我国加工贸易转型升级研究

7、江苏省加工贸易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

8、加工贸易在中国大陆外贸中重要地位的原因、利弊及对策研究

9、中国与墨西哥加工贸易比较分析

10、加工贸易对我国贸易增长的贡献研究

11、我国××产品出口遭遇技术贸易壁垒的原因及对策分析

12、技术性贸易壁垒对中国食品对外贸易的影响研究

13、绿色贸易壁垒对我国××产品出口的影响及对策分析

14、我国农业产品出口遭遇的绿色壁垒及对策分析

15、中国对外贸易中遭遇的专利壁垒及对策分析

16、技术性贸易壁垒中的我国政府行为选择

17、技术性贸易壁垒中的非政府行为研究

18、国际贸易中动植物卫生检疫对我国畜产品出口的影响分析

19、动物福利壁垒对我国出口产品的影响

20、我国农产品绿色物流的发展现状及其对策分

21、国际贸易与国际物流相互关系研究

22、我国××产品遭遇反倾销的原因及对策研究

23、中美农业补贴政策的若干比较与借鉴

24、WTO框架下我国农业补贴现状分析

25、世界农产品补贴和反补贴发展趋势与中国的贸易政策选择

26、美国对华新能源产业实施“双轨制反补贴”问题研究

27、我国农业补贴对农产品出口竞争力的影响研究

28、碳关税对中国出口贸易的影响及应对策略研究

29、碳关税征收对我国出口贸易竞争力的影响分析

30、“碳关税”对中国机电产品出口的影响分析

31、日本发展低碳产品出口贸易的经验及启示

32、知识性贸易壁垒对我国出口贸易的影响及对策

33、我国对外贸易摩擦问题研究

34、我国贸易救济问题研究

35、经济全球化条件下的新贸易保护主义研究

36、我国高新技术产品出口现状及发展探析

37、我国机电产品出口贸易面临的问题及对策研究

38、我国能源行业对外直接投资发展对策与建议

39、外商直接投资与我国产业结构的优化研究

40、中国企业对外直接投资的区位选择和路径安排

41、论跨国公司市场进入模式对东道国的影响

42、跨国公司在华并购的现状分析与对策建议

43、对华外商直接投资地区性差异的决定性因素分析

44、CAFTA对中国对东盟直接投资的影响及对策研究

45、××地区利用外资的制约因素及对策研究

46、零关税政策背景下中国-东盟自贸区农产品贸易对中国经济的影响分析

47、中国与东盟贸易的竞争性和互补性研究

48、中澳FT对两国农产品贸易的影响研究

49、中韩FTA对我国农产品贸易的影响研究

50、上海自贸区对长三角地区产业结构的影响研究

求国际经济与贸易本科毕业论文题目

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毕业论文选题1. 技术性贸易壁垒的种类及影响述评2. 论绿色壁垒对我国出口(可分别选择一个行业)的影响及对策3. 中国纺织品出口国际竞争力研究4. 中国出口商品频遭国外反倾销调查的原因及对策5. 外国对华直接投资与中国制造业产品国际竞争力6. 国际技术标准的竞争战略研究7. 世界经济一体化对我国对外贸易的影响 8. 中国企业频遭跨国公司知识产权诉讼的原因及对策9. 贸易保护的种类及影响述评10. 国际技术标准中的专利权滥用问题研究11. 浅论我国出口企业如何应对反倾销制裁12. 我国高新技术产品出口现状及发展探析 13. 倾销与反倾销问题的研究述评14. 国际技术标准中的知识产权保护问题研究15. 技术性贸易壁垒的研究现状综述16. 绿色壁垒的研究现状综述17. 美国对华反倾销的影响及对策18. 浅析经济危机背景下中国面临的新贸易保护主义19. 新贸易保护主义对中国制造业出口的影响及对策20. 新贸易保护主义背后的宏观原因分析21. “两反一保”措施对中国出口结构的影响及对策 22. 服务贸易进口的技术效应分析23. 现代服务业与先进制造业的互动发展研究24. 我国高技术出口贸易的竞争力研究25. 文化创意产业的区域集聚效应分析26. 我国文化服务贸易的竞争力分析27. FDI技术溢出与我国企业自主创新研究28. 低碳经济背景下我国外贸增长方式的转变29. 服务贸易发展对我国产业结构优化的影响30. 承接国际服务外包的技术溢出效应分析31. 服务外包的知识产权保护32. 后危机时代我国的出口策略33. 后危机时代我国出口的障碍因素分析34. 金融危机背景下的贸易保护主义及我国的对策35. 绿色壁垒对我国农产品出口的影响分析36. 技术性贸易壁垒对我国出口的影响分析37. 美国金融危机对我国出口贸易的影响38. 商务谈判僵局形成原因分析及其应对策略39. 双赢谈判实例分析40. 商务谈判中语言运用的技巧分析41. 我国**行业的国际竞争力分析42. 我国资源类企业海外并购研究43. 外商直接投资与二氧化碳排放的相关性研究44. 外商直接投资、经济增长与二氧化碳排放45. 山东省产业结构、外部FDI与低碳经济协同发展问题研究46. 环境规制与FDI47. 环境规制与出口贸易48. **产业集群发展研究49. 我国**行业加工贸易模式研究50. **国对华反倾销的驱动因素分析51. 中国**产品贸易发展现状、形势与展望52. 外资对我国地区技术创新影响的差异性分析53. 我国**品的国际竞争力及影响因素分析54. 环渤海经济圈经济增长方式与外资利用效应研究55. 长三角经济增长方式与外资利用效应研究

希望你能满意

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毕业论文

  世界经济与经济安全形势回望

  当今世界经济已经进入全球化进程之中,经济相互依赖成了一个基本特征。跨国公司既是经济全球化的产物,又是经济全球化得以深入发展的推动力。跨国公司和公平发展问题之间的关系比较复杂,以追求利润为最终目标的跨国公司确实引发了公平问题,主要表现在全球化的发展进一步强化了跨国公司的力量,跨国公司逐渐成为世界政治经济格局中的一个越来越重要的权力节点。在全球经济利益分配方面跨国公司扮演了重要角色,从而加剧了国家间发展的不平等以及社会各个阶层间的不平等。

  全球化带来了即时性和广泛性的信息和通信平台,这让大多数国家的公民都直接感受到了收入的不平等,这种状况给人们心理带来的冲击是全新的。公平问题的政治和道德意义已经发生了革命性的变化,再也没有国家和个人把贫穷视为天经地义的事情了。正统的依附论所提出的二元经济结构已经不能解释为什么发展中国家如亚洲四小龙、墨西哥和巴西的经济腾飞。经验研究也证明跨国公司在发展中国家的投资和贸易有利于提升这些国家的经济发展水平。表面上看,不论是发达国家还是发展中国家都能从全球化的进程中受益的事实并不是问题的本质,真正的问题是利益如何才能更加公平地分配。不幸的是利益分配在全球范围内是一种“无政府状态”,这种无政府状态让国际的利益分配偏离了公平的轨道。真正的问题并不是穷人们是否同样从全球化当中获得一些好处,而是他们是否得到了公平的份额和机会。

  围绕跨国公司的争论已经不是什么新鲜事情了,新马克思主义者的依附论、依附发展论以及世界体系理论对公平发展有着相似的看法,它们把公平发展的问题主要归结为外生性原因,即发达国家的剥削和掠夺、孤立和排斥政策,即不平等的国际经济秩序。而新自由主义则与之相对,认为问题出在发展中国家的政策选择上,全球化才是解决全球贫困和发展的唯一正确选择,如果说全球化加剧了不同国家在发展过程中的不平等,原因不是市场经济的自由运行,而是这些国家市场经济发展的不充分。发展中国家总体上的落后局面更多地与国内政治经济环境、投资环境、法制环境等密切相关,其中许多发展中国家贪污腐败盛行、投资环境恶劣,有些国家更是充斥着种族冲突和宗教纷争。跨国公司在决定全球的经济利益分配时处在支配地位,显然这不是一种平等的权力关系,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跨国公司对大多数发展中国家的排斥和孤立行为

  跨国公司有选择的投资政策不利于大多数发展中国家的经济发展,但还有一种比经济剥削还要糟糕的结局,那就是经济的排斥。吉尔平也强调说,外国直接投资的罪恶可能不是其“任务”而是“疏漏”。正如迈克尔·曼所指出的那样,非洲撒哈拉南部地区和大多数的中东国家欢迎更多的资本主义剥削!它们正陷入严重的麻烦之中,它们欢迎血汗工厂。为什么大量发展中国家和转型经济体不能从跨国公司的全球经济活动都受惠呢?原因不能一概而论,最近20年非洲多数国家在实行了宏观经济政策和贸易政策改革,逐步实行自由市场经济之后,还是被排除在国际贸易体系之外。跨国公司实行排斥政策符合自身利益的需要,特别是考虑到它追求的终极目标是实现利润,但这种行为客观上带来了根深蒂固的公平问题。原因很简单,如英国学者胡格威特指出,现在全球体系要实现稳定就要依靠“排斥”政治,把社会中那些弱势群体排斥到全球化带来的好处之外,原因是他们没有给全球市场带来任何好处,也就是说他们既不是生产者,也不是消费者。那些造成这种现象的直接原因可以从跨国公司全球金融活动的动机来解释,实现利润最大化始终是跨国公司全球投资的一个主要目的。据联合国贸易与发展委员会的统计,1960年外国直接投资流向发达国家占外国直接投资总量的67.3%,而发展中国家占32.3%;到了1994年,外国直接投资流向发达国家占外国直接投资总量的73.8%,而发展中国家下降到了25.3%。从跨国公司全球投资活动来看,多数发展中国家是被排斥在全球化这个过程之外的,即使那些参与其中的发展中国家情况也不尽相同。跨国公司对发展中国家的投资主要集中在少数几个国家,如韩国、墨西哥、新加坡、巴西、印度和中国(包括香港和台湾地区)。这些国家和地区有着较好的市场准入条件,政治环境相对比较稳定,同时也有大量廉价的劳动力和市场潜力。其他多数发展中国家只能听天由命,在这个体系中它们处于“弱势”地位。

  (二)跨国公司不断扩大自身的政治经济影响

  跨国公司地位的上升和经济全球化的发展趋势大体上是一致的,经济全球化带来的是更为整合的全球市场。特别是冷战结束之后,两大阵营孤立的市场体系逐步结束了相互对立的局面,这给跨国公司提供了更为广阔的发展空间。在这个过程中,跨国公司能够利用自身的影响谋求经济和政治上的优势地位。仅从可以控制和利用的经济资源来看,一些大的跨国公司确实要比许多国家更富有,这提升了跨国公司与国家讨价还价的能力。据世界银行的数据显示,如果把公司的销售额和国家的国内生产总值放在一起比较,那么在世界上100个最大的经济体中有51个是跨国公司。跨国公司在经济全球化的时代充分利用了自身的权力,作为一个整体,它比以前更加强大了。对世界金融、生产和贸易活动干涉能力的增强使它成为世界权力网上的一个重要节点,在决定这个体系中“谁得到什么”方面已经扮演着重要的角色。经济全球化带来的是跨国公司不断上升的权力和地位,对财富和资源的占有使得跨国公司能够在决定谁能获益方面和国家权威并驾齐驱。“这一转移已经引起了某些与公民社会相关的权力从领土国家转移到非领土的跨国公司手中。”虽然和国家相比,跨国公司并没有警察、军队和监狱这样的暴力机关,但它也有自己的权力实施方式。斯特兰奇认为,新型投资、生产和服务的国际性以及制造业向服务业的转化是三个重要的趋势,而这加剧了权力从领土国家向世界市场的转移,这样权力也就间接地转移到这些市场上的跨国公司。

  跨国公司利用自身的财力和影响,与很多国际组织甚至是一些国家的政府职能机构形成互助或交易关系,并利用这种潜规则为自己服务,以便获得某种许可、特权。而许多发展中国家并没有在国际机构开设自己的代表处,或者没有交纳会费,甚至无力负担雇用国际法律公司的成本。数目众多的发展中国家作为一个整体追求的目标不同,这使得它们很难在国际机构维护自己的正当权益。今天通过国际货币基金组织、世界银行、世界贸易组织和北美自由贸易协定,政府和各种公共机构代表着跨国公司进行谈判,它们已经能够击破发展中国家身上的这几种保护层。拿国际货币基金组织来说,围绕这个国际货币体系的制度设计总体上是不利于发展中国家的,是倾向于发达国家而不利于发展中国家的。在这个有利于跨国公司支配的全球经济体系中,许多国际规则正在被用来削弱国家和政府的权威。

  (三)跨国公司对许多发展中国家独立自主的经济政策形成威胁

  跨国公司已经成为现代国际关系中的一种重要权威,在某种程度上削弱了国家独立自主地制定经济发展战略的能力和选择,进而直接影响了国家的政治决策。弗里德曼认为国家必须认识到这个现实,即自由市场的规则是套在每个不想被全球化的世界市场边缘化的国家身上的“金色紧身衣”。他认为在经济全球化的时代,选择自由资本主义是唯一的但却是痛苦的模式。“金色紧身衣”的核心内容是国家的主要部门实行私有化、较低的通货膨胀、高效的官僚机构、自由的资本竞争的规章制度等等。里根和撒切尔夫人执政时期的美英国家也都采取了解除管制和私有化的政策,这有利于它们更好投入到全球竞争中去。跨国公司迫使国家在全球经济效率和地方利益之间寻求平衡,西欧一些福利国家如瑞典和英国对此深有体会,高工资率和高成本的生产投入使得跨国公司承担了较多的生产成本。为了保持国家和企业的发展潜力,这些国家不得不改变福利政策以适应全球竞争的需要。

  国际营销经济环境 论文

  (一)经济发展阶段?

  一个国家所处的经济发展阶段不同,居民收入高低不同,消费者对产品的需求不同,从而直接或间接地影响到国际市场营销。例如经济发展水平较高的国家,其分销渠道偏重于大规模的自动零售业,如超级市场,购物中心;而经济发展水平较低的国家,则偏重于家庭式或小规模经营的零售业。因此,对不同经济发展阶段的国家,应采取不同的市场营销策略。?

  世界各国经济的发展大致可归纳为下列五大阶段。?

  1.传统社会 处于传统社会阶段的国家,生产力水平低,未能采用现代科技方法从事生产,人们的知识文化水平很低,大部分人为文盲或半文盲,甚至有些地方尚处在自给自足的经济状态中。这是一个十分有限的国际营销市场。?

  2.起飞前夕 起飞前夕阶段是经济起飞阶段的过渡时期。在此阶段内,现代的科学技术知识开始应用在工农业生产方面,各种交通运输、通讯及电力设施逐渐建立,人们的教育及保健亦受到重视, 只是规模还小,不能普遍施行。这些国家通常会出现收入和财富分配不均,贫富悬殊,中产阶级不多。因此进口产品的种类和档次差异很大。?

  3.起飞阶段?起飞阶段的经济,大致已形成了经济成长的雏形,各种社会设施及人力资源的运用已能维持经济的稳定发展,农业及各项产业逐渐现代化。这类国家工业发展具有一定规模,国民生产总值增长比较快,工业占国民生产总值的比重越来越大。这些国家往往需要进口先进的机器设备等,以完善自己的工业体系,对工业制成品的进口逐渐限制、减少。?

  4.趋向成熟阶段 起飞阶段的后一个时期就是趋向成熟阶段,在此阶段内,不但能维持经济的长足发展,而且更现代化的科技手段也应用于经济活动中,同时,在此阶段的国家,都能多方面地参加国际市场营销活动。在这些国家中,消费者的购买动机注重产品特性和质量,喜欢高质量、毋需修理、 高档定型的产品。这些国家出口大进口也大,进口产品各种各样,包括原料、半成品、劳动密集型产品、奢侈品等等,是国际营销规模较大的市场。?

  5.高度消费时期 高度消费时期的经济阶段,注重永久性消费产品及各项服务业的发展,个人收入猛增,公共设施、社会福利设施日益完善,整个经济呈现大量生产、大量消费状态。在这些国家中,整个社会“富有”和“贫穷”的人数极少,大多数消费者属“中产阶级”。消费者偏重理智动机,极少情绪动机,因此产品必须既经济又可靠。?

  大致说来,凡属前三个阶段的国家可称为发展中国家,而处在后两个阶段的国家则称为发达国家。当然,不是每个国家的经济发展都必须依次经过这五个阶段,有的会跳过一两个发展阶段。并且各个国家每一发展阶段持续的时间长短也不尽相同。 ?

  (二)人口和收入?

  考察一个国家市场时,首先要考虑市场规模。市场是持有货币且有购买欲望的人组成的,因此,研究市场规模首先要看人口和收入资料?

  1.人口 人口的各种特征,如人口规模、人口分布、人口结构、家庭状况等,对市场营销产生多方面影响。?

  (1)人口规模 各国的人口规模决定着世界的潜在市场。许多产品的消费与人口直接有关 。而人口的增长率也是一个重要的因素。人口继续增长,意味着世界市场继续发展,市场需求总量将进一步扩大。如果人们有足够的购买能力,人口增长就意味着市场扩大,而另一方面,人口增长可能导致人均收入下降,市场吸引力降低,从而阻碍经济的发展。?

  (2)人口分布 人口分布状况对产品需求、促销方式、分销渠道都产生不同的影响。人口密度越大的地方,对商品的需求量就越大;相反 ,人口稀少的地方,对商品的需求量就少。例如,美国人口最稠密的地方,是大西洋沿岸、 五大湖边缘和加利福尼亚沿海地区,这些地区也是美国最大城市的所在地。该地区对食物的消费相对较少,对汽车的需求量却明显高于其他地区,而且还是贵重皮货、化妆品和艺术品的大量集散地。?

  (3)人口年龄结构 消费者的年龄对市场营销来说,意味着收入的多少、家庭大小,以及对商品的不同价值观和不同需求。不同的年龄层次对商品有不同的需求,从而形成了婴儿市场、 青年人市场和老年人市场等。

  (4)人口性别结构 男性和女性的差别,不仅给市场需求带来差别,而且两性的购买动机和购 买行为也有所不同。由于女性多操持家务,大多数家庭生活用品经女性采购,而且儿童用品也可归入妇女用品市场。而男士则是汽车、人寿保险等的主要购买者。

  (5)家庭结构 一个国家或地区家庭单位的多少、家庭成员平均数量、家庭成员结构和家庭决策方式对市场需求的影响很大。近20年来,西方发达国家和一些发展中国家,非家庭住户的迅速增加,必须引起国际营销人员的足够重视。非家庭住户主要有三种形式:单身成年人住户、几人同居户和集体住户。?

  2.收入 ?

  消费者收入是衡量市场规模及其质量的重要指标。单纯的人口数字本身为市场营销者提供的信息是不充分的。衡量市场潜力需要两个收入指标——国民收入或国民生产总值和人均收入 。

  (1)个人收入。

  个人收入是指从国民收入中减去公司所得税等间接税和公司盈余,以及各种社会保险等的余额。一般而言,个人收入是以工资、红利、租金形式以及从其他来源所获得的总收入。个人收入决定了消费者个人和家庭购买力总量。?

  个人收入又可区分为“可支配的个人收入”和“可任意支配的个人收入”。可支配的个人收入是指扣除由消费者个人直接缴纳的各种税款和其他非商业性开支后,用于个人消费和储蓄的那部分个人收入。这部分收入主要用于购买生活必需品和其他方面的固定开支。?

  我们要注意收入的分布情况。在许多国家,少部分人的收入大大高于全国平均数,而大部分人则低于这个平均数。在这些国家中,人均收入会引起一定的误解。在这种情况下,营销人员就必须做具体分析,而不能过分依赖人均收入这个指标。

  (2)国民收入。

  国民收入是经济统计中一个衡量经济发展的十分重要的综合性指标。评估国民收入的一个有效方法,就是比较各国的国民生产总值(GNP)。国民生产总值是衡量一个国家经济实力和购买力的重要指标,从国民生产总值的增长幅度, 可以了解一个国家经济发展的状况和速度。一般来说,国民生产总值增长越快,对工业品的需求和购买力就越大。?

  论文国际营销经济环境来自

  要用国民收入和个人收入的对比来测定市场潜力。例如,1983年科威特人均国民收入超过18 , 000美元,而印度约为260美元。通过这一数字的比较,可以断定科威特市场的吸引力应为印度的70倍。但是,本年度印度的国民生产总值又比科威特大7倍,人口比科威特多600倍。 这一例子虽然过于特别,但也说明了评估市场潜力时,应对国民生产总值和人均国民收入进行对比分析。

  (三)消费结构?

  1.消费支出和消费结构 ?

  消费者支出模式主要受消费者收入的影响,随着消费者收入的变化,消费者支出模式和消费结构就会发生相应变化。用于考察消费支出和消费收入之间关系的最著名的定律就是恩格尔定律,它指出:“随着收入的增加,食物支出在总支出中的比例下降。”?

  近几年,世界各国恩格尔系数,以及与此有关的消费支出和消费结构,表现出以下特点?

  (1)西欧、北欧、南欧、北美、日本、澳大利亚和中东石油富国的恩格尔系数显著下降,许多国家降到25%以下,而发展中国家的恩格尔系数几乎都超过45%,其购买力仍集中于食物消费 。

  (2)发达国家消费者新建改建住房,逐步加强室内现代化,这方面开支比重增加,发展中国家的住房建设、衣着开支也有所增加。?

  (3)用于小汽车、奢侈品、旅游、娱乐等方面的支出,发达国家的增速高于发展中国家。

  (4)居民消费支出占国民生产总值和国民收入的比重上升,许多国家的消费者甚至大量提取个人存款或举债购物。多层次的消费风潮在世界范围内流行。

  (四)消费者储蓄 ?

  消费者收入通常分为两部分:一部分作为支付手段,用于当前开支;另一部分则暂不开支, 作为储蓄。反映一个国家、地区或家庭的储蓄状况,通常有三个指标:储蓄额、储蓄率和储蓄增长率。 储蓄额是消费者储蓄的绝对数量,反映一定时期的储蓄水平;储蓄率指储蓄额对消费者收入的比例;储蓄增长率则反映某一时期的储蓄增长速度。通过这三个指标,可以分析一定时期消费与储蓄、消费者收入与支出的变化趋势。开展国际市场营销,必须了解影响消费者储蓄的多种因素,以便分析、判断消费者需求、支出和消费水平的变化。?

  1.收入水平。收入水平高低是决定储蓄数量的首要因素。只有当收入超过一定的支出水平时,消费者才有能力进行储蓄。随着收入的增长,储蓄额一般会绝对上升,储蓄率会相应提高,高到一定程度后,趋于稳定。? 2.通货膨胀和物价上涨因素。若物价上涨超过或接近储蓄存款利率的增长,货币贬值将会刺激消费,抑制储蓄,形成所谓的“储蓄存款出笼”或“挤兑风潮”。市场抢购风迭起,需求过旺。?

  3.市场商品供给状况。国际市场商品短缺,产品质量不能满足消费者的需求,则消费者往往有两种可能的选择:或者把钱储存起来,储币待购,持币选购,力求购买到适合自己需要的产品 ;或者强制替代,用相关产品代替自己初始希望购买的产品。后一种情况下,尽管商品短缺 ,产品不佳,但并未导致储蓄的增加。?

  4.消费偏好和储蓄动机差异。储蓄目的不同,往往影响国际市场消费者的消费模式、消费偏好、消费内容和消费发展方向。消费者的储蓄动机一般有以下几种:后备、储币待购、获利 增收、崇尚节俭、安全保险、经济约束、便于理财、社会习惯等。

  国际贸易方式之---对等贸易 论文

  进出口贸易中的对等贸易,是以出口所得支付进口应付款项的一种交易。也称反向贸易。把进口贸易和出口贸易结合起来,组成相互联系的整体交易,交易双方都有进有出,并在进出中求平衡或基本平衡。

  对等贸易有多种形式,其基本形式有如下三种:

  一、易货贸易,传统的易货贸易是买卖双方各以等值的货物进行交易,不涉及货币的支付没有第三人的介入,贸易双方签订相互换货,相互抵偿的合同,在合同中约定,货物及规格、数量、品种在指定的港口交换货物。

  这种贸易是一次性交易,履约期短,但由于交换的货物必须是双方需要的,所以局限性大,实际运用较少,只有在边境贸易中常见。现代易货贸易都通过对开信用证的方式进行易货,在签定易货合同时,约定各自出口的商品均按约定的价格以信用证方式付款,有第三人介入,不但可以以货币结算,而且可以以货币支付货款的差额

  国家间签定的换货清算协定,根据规定任何一方的进出口由双方政府指定银行记帐,在协定规定的时间抵冲结算,差额转入下一年。

  二、互购,是一方向另一方出口商品,同时承担向对方购买一定数量或金额商品的义务,也叫相对采购或回购。在互购中,可以不用现汇而在信贷基础上一方向另一方出口货物,然后由另一方用双方约定的与进口商品无关的商品进行吧清偿。

  三、补偿贸易,补偿贸易是在信贷的基础上进行的,又称产品返销。是由进口一方以直接产品或相关产品偿付进口货价,这种交易方式的期限往往较长,一般在5-10年或更长。这种方式比较灵活,可以全额以货物相抵,也可以部分以货物相抵,部分以现汇偿付。

国际贸易毕业论文题目有哪些?

提供一些国际贸易专业毕业论文的题目,供参考。

1、绿色壁垒对我国××产品出口的影响分析

2、跨国公司在华扩张模式探析

3、技术性贸易壁垒对我国××产业的影响及对策

4、国际贸易中的技术壁垒研究

5、论劳动密集型企业的竞争压力及对策

6、外国对华反倾销的现状及其应对策略研究

7、进出口业务中进出口商存在的风险及其防范

8、中国企业国际化经营模式探索

9、高科技企业跨国经营模式研究

10、跨国经营中的市场营销与跨文化冲突

11、国际贸易中的技术性贸易壁垒与应对策略研究

12、国际贸易中的反倾销及我国的应对措施研究

13、国际贸易领域中的知识产权保护与我国的应对策略

14、绿色壁垒的成因及其防范

15、SA8000对我国外贸出口的影响分析

16、反倾销的国际比较及其启示

17、论我国农产品的国际比较优势和经营策略

18、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的进展、问题和政策取向

19、世界制造业发展趋势与我国制造业发展对策

20、技术贸易壁垒对我国农产品出口的影响及对策

21、我国的贸易依存度及其国际比较

22、电子商务中的EDI及其应用分析

23、完全市场经济地位对中国对外贸易的影响

24、利用产业内贸易理论促进我国的产业升级的作用探索

25、中美贸易结构之比较分析

26、战略性贸易政策和中国产业结构的调整

27、“更紧密经贸安排(CEPA)”的经济效应分析

28、我国出口商品结构问题的分析及调整对策

29、论我国服务贸易结构的优化

30、当前我国××产品外贸出口的主要问题及对策

31、非关税壁垒的发展动态研究

32、中国出口贸易过度竞争的原因及对策分析

33、利用世贸规则加强农业保护的政策体系研究

34、中国农产品的对外贸易发展的障碍及对策分析

35、自由贸易下我国农产品出口前景及其策略

36、我国高新技术产品现状分析及其战略选择

37、进出口业务中进出口商各自存在的风险及其防范

38、中国加工贸易转型升级与结构优化研究

39、我国加工贸易发展的现状与趋势分析

40、中国大型生产企业国际化经营模式的探索

41、我国高科技企业跨国经营模式研究

42、中小企业开拓国际市场战略研究

43、国际反补贴发展趋势及对策

44、应对反倾销中的企业行为研究

45、跨国公司在华投资的区域分布及区域政策

46、我国对外直接投资企业发展的主要障碍及其对策研究

47、我国外商投资的区位特征及变迁

48、新形势下我国利用外资战略与维护国家经济安全研究

49、跨国并购的发展及其对东道国的影响

50、跨国公司在中国的发展趋势和我国的对策研究

51、跨国公司制造业和服务业外包发展趋势与我国政策研究

52、纺织品全球配额取消后,我国纺织品对外贸易的形势变化及今后的发展战略 

53、中美贸易摩擦的根源分析

54、充分发挥动态比较优势促进我国对外贸易的发展

55、建立我国产业部门的有效预警保护机制

56、外贸行业协会现状与作用的经济学分析

57、跨国经营中的人力资源管理与跨文化冲突

58、论跨国经营中的政策风险与规避

59、国际服务贸易的新特点和趋势分析

60、全球贸易失衡及各国在贸易政策中的反应

61、世界石油价格的变化趋势及对国际贸易的影响

62、战略性贸易政策在发展中国家的适用性分析

63、WTO框架下反倾销、反补贴和保障措施的比较研究

64、WTO框架下发展中国家幼稚产业保护研究

65、非关税壁垒的发展趋势与对策探究

66、反倾销全球化及其贸易效应分析

67、SA8000及对国际贸易的影响

68、新的贸易壁垒——劳工标准的影响分析

69、欧盟、北美自由贸易区的发展及其对中国一东盟自由贸易区的启示

70、Trips知识产权国际争端解决机制问题研究

71、石油危机对中国国际贸易发展战略的警示

72、从比较优势向竞争优势转变——中国产业发展战略的调整

73、从外贸依存度看中国外贸面临的结构风险

74、中国与东盟(其他地区)出口商品比较优势变化的分析

75、中国与东盟贸易(或其他地区)的竞争性与互补性研究

76、出口退税政策调整对进出口贸易(或纺织品行业)影响的分析

77、后配额时代中美纺织贸易磨擦及对策

78、入世后我国出口产品遭遇新型非关税壁垒及其对策研究

79、从中美贸易逆差数额争议看原产地规则

80、中国民营企业对外贸易发展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81、我国外贸代理制的缺陷及完善

82、高新技术产业分工格局的演变与我国高新技术产业对外贸易发展的对策研究

83、我国“走出去”战略下对外直接投资与对外贸易的关系研究

84、从贸易大国走向贸易强国的战略思考

85、技术引进与中国后发优势的发挥

86、中国产业(或某类)国际竞争力提升的路径选择

87、贸易自由化背景下中国汽车(或其他行业)产业国际竞争力的分析

88、中国家电业OEM/ODM/OBM跨国经营战略的转变

89、中国贸易自由化带来的竞争效应及福利影响

90、CEPA及其对中国经济发展的影响

91、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贸易趋势与效应分析

92、中国参与区域经济一体化的战略利益与特点

93、中国服务贸易的竞争力分析及国际比较

94、服务贸易自由化与我国服务贸易发展

95、电子商务对国际贸易的影响分析

96、中小企业如何利用电子商务开拓市场

97、电子商务的物流模式研究

98、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电子商务框架研究

99、我国企业实施电子商务战略研究

100、电子商务在国际贸易中的应用现状与对策研究

101、信用证欺诈例外原则探析

102、信用证软条款问题研究

103、信用证项下进口押汇制度之法律性质研究

104、关于国际保理业务在中国未来发展基本格局的探讨

105、跟单信用证银行审单问题研究

106、企业并购中支付方式及交易价格问题研究

107、信用证支付风险的法律研究

108、我国出口信贷现状及对策研究

109、中国出口信用机构的现状及发展

110、出口信用保险制度研究

111、托收支付方式的使用及其风险规避

112、现代国际物流及其在中国发展策略的探讨

113、供应链一体化与我国口岸物流发展研究

114、从国际贸易的发展看CEPA在香港的实施

115、电子商务环境下现代物流的理论研究

116、出口保险中融资银行权益保障法律问题研究

117、国内商业银行国际贸易融资风险管理研究

118、信用证类国际贸易融资业务的风险与控制

119、进出口贸易融资及其风险管理研究

120、中小外贸企业国际贸易融资问题研究

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毕业论文

随着国际贸易自由化、世界经济一体化的趋势日益加强,流通企业的国际化经营已经成为不可逆转的时代潮流。以世界市场为目标的全球化经营是未来流通企业向更高层次发展的重要途径。相对于我国及一些发展中国家的流通企业来说,欧美流通企业不容置疑地在国际化经营的道路上走在了前边。分析和借鉴其国际化经营的成功经验,有助于提出符合我国实际的国际化经营战略。

  一、流通企业国际化经营的内涵

  流通是从总体上看的商品交换。流通企业的国际化经营则是指企业经济活动的社会化程度超出一国的范围,越来越具有国际的性质,它是国际分工和生产社会化所导致的必然结果。流通企业的国际化经营应包含以下基本内容:

  1、流通企业的经济活动范围不仅局限于国内市场,而且应当有相当大比重的经营活动是面对国外市场或直接在国外进行的,这是流通企业国际化经营最基本、也是最主要的标志。

  2、国内流通领域的经济运行机制和制度规范与通行于世界经济的现代市场经济运行机制和制度规范相一致,这是国内市场与国际市场对接的制度前提。

  3、流通企业的动力与约束机制符合参与国际竞争的要求,其行为方式符合国际市场通行的惯例。

  4、国内流通企业与外国流通企业在组织、资本和营销活动等方面有相当程度的融合或联合。

  5、国内流通领域实现较大程度的对外开放,使国外流通的行为主体能够较自由地到国内进行投资、经营。

  经济国际化的发展历程已清楚地表明,随着国际化程度的提高,国际间经济交流形态从“商品流”发展到“资本、商品流”,又发展到“资本、商品、技术、人才信息流”,流通层次越来越高,流通渠道也形成了一个遍及全球的网络系统。这些都标志着流通国际化程度由低级向高级的发展。

  二、目前存在的问题

  我国的流通企业国际化经营在目前的发展过程中还存在一系列问题:

  1、宏观管理不得力

  我国流通企业开展跨国经营的起步较晚,政府的宏观管理措施与现实存在脱节、相悖现象。1983年1月,国务院虽正式授权由国家对外经济贸易部审批和归口管理境外企业的工作,但实际上还有几个部委也都参与此项管理工作。由于政出多门,不仅企业无所适从,而且至今未能形成一个统一的长期规划,以致开展跨国经营的流通企业的发展方向、领域和重点都难以确定。同时,管理机构的混乱,亦必然带来监管上的不利。

  2、对外投资规模小,实力差的企业占多数。

  投资规模较大的企业,容易形成规模经济,经受得住意外冲击;而投资规模小的企业,则生存困难。欧美许多发达国家的跨国流通企业进行对外投资时,均集中于优秀的企业,进行大规模投资,其单项投资平均水平已经达到600万美元,而我国企业的平均对外单项投资规模却只有100万美元左右,不能形成集团优势,一致对外,在竞争日趋激烈的国际市场上是很难站得住脚的。

  3、人才匮乏,服务滞后。

  跨国流通企业对人才的要求条件极高,既要求其管理人员熟悉当地语言、风俗和法律知识,又要求其具备海外企业工作的专业知识、技能和开拓能力,而现实中的若干对外投资流通企业,特别是企业领导层缺乏这种能力。而且,我国企业开展跨国经营时,国内相关服务部门之间的相互推诿常常贻误最佳投资时机。

  三、欧美企业的成功经验

  1.高度集权型组织结构能够保证实现全球资源配置最优化,进一步实现全球战略。

  美国的国际流通企业采取的是高度集权型的组织结构。这种组织结构使整个国际流通企业成为一个相互依存、相互支援的资源共享体系,母公司可以通过层次性组织有目的、有步骤地展开资源的开发、利用和有效配置。这种组织结构还由于能够根据市场的变化,迅速作出决策,使经营资源的配置也能迅速适应国际市场的变化,从而更大限度地实现资源的全球化配置和共享效益,达到企业的终极目标-全球战略。

2.市场机制健全,市场化程度高,市场渠道畅通,法律体系完善。

  欧美等发达国家由于实行市场经济已有上百年的历史,市场机制健全,市场化程度高,市场渠道畅通,法律体系完善,因此流通企业在软、硬环境兼备的情况下,实行跨国经营势必管理有序,大而不散,活而不乱。

  3.欧美流通企业崇尚外部集中的效率观

  欧美流通企业具有强有力的资源配置能力,可以将分布于全球的经营资源集中到所需的地方,有利于发挥资源的规模经济效益,提高资源的利用效率。而且由于欧美跨国流通企业是通过水平或垂直兼并发展而成的遍布世界的网络,因而欧美企业的传统做法就是通过兼并购买的手段从事经营,促进了经营资源的集中,并且利用这一手段实现了进入多个经营领域的目的,顺应了多角化经营的趋势。

  4.欧美流通企业在人力资源管理思想上重视契约主义原则、个人主义原则、机能主义原则等。

  在上述管理思想的指导下,跨国企业的海外分支机构与国内一样,对海外人力资源的管理采取短期雇佣制的做法,将工人提供的劳动能力作为一种商品来对待,体现了契约主义的管理思想。

  跨国企业的人力资源是国际竞争力的最关键因素。欧美流通企业这种高流动的雇佣制度可以使企业在一定程度上减少负担。由于普通职工很容易从各国当地市场上获得,人力资源来源的不同则主要体现在管理人员和技术人员上,美国采取“开放式”的管理模式,即选择一个具有职业经验的人担任子公司的总经理,不考虑其国籍,子公司的经营要完全置于总公司的监督之下。这种模式反映的是“地球中心论”,对于人力资源的来源以能否胜任本职工作为衡量标准,其优势在于有利于培养具有全球战略思想和丰富国际经验的管理人才。

  5.欧美国家由于综合国力强,科技水平高,其国际流通企业在发达国家设立子公司时,只有35%的企业采用合资的形式,在发展中国家的子公司也只有40%采用合资的形式,其余子公司均采用独资的形式。

  欧美跨国企业经济实力与技术实力强,市场进入早,公司的成熟度高,尤其是美国企业多信奉“个人能力主义”,不太重视协作,而是注重公司结构的控股和集权。这种做法优点在于可以提高规模经济效益,统一筹措和运用资金资源;便于对子公司实行统一控制,在市场价格、产品差别化和利润方面采取一致行动;减少管理上因为与当地企业的交流而产生的矛盾;有利于经营方针及执行过程中的保密,并可以获得全部利润。

  四、我国企业的战略选择

  欧美国家的大垄断企业多是拥有从研究开发、生产到销售,乃至银行、金融机构的多分支、多功能的现代工商企业群体,这种国际经营模式以国内企业拥有雄厚的资本和技术力量、多种经营和企业联营以及严密、完整的组织结构为前提。

  我国流通企业的国际化经营则刚刚起步,对于经营、发展跨国企业缺乏足够的经验和制度环境。因此,在借鉴欧美成功经验时,应该从本国实践出发,有选择地吸收和利用。

  1.建立统一的管理机构,负责制定我国流通企业跨国经营的战略目标和任务,确定对外投资的国家和地区,投资的规模和渠道,并站在政府宏观角度,实行综合管理。

  2.确定跨国经营企业身份认证制度,提高境外企业规模、档次,借以增强竞争力。欧美国家的单项投资水平平均为600万美元,作为发展中国家,我国的单项投资水平也不应低于450万美元,这样才能经受住意外冲击而立于不败之地,并且可以获得规模经济效益。

  3.进入方式应该以易人和回避风险较强的合资经营方式为主。美国采取独资的经营方式是由于其拥有足够的资金实力和强大的综合国力,而我国目前属于资金约束型国家,如果采取合资形式进入国际市场,可以减少资金注入,以有限的资本尽可能地扩大国际投资规模,而且合资有利于弥补我国流通企业跨国经营经验的不足,消除因对当地市场及其他方面不了解而产生的进入障碍,并有利于吸收和利用合资方的管理技术、营销技能、信誉、供销渠道以及同政府、银行的关系等经营资源。

  4、区位选择应集中在亚太经济增长较快的国家和地区,以及贸易保护严格的发达国家和地区。早在1923年,美国西尔斯公司就专门聘请市场研究学者尼尔森担任策划部经理,其任务是将在经济上颇有研究价值的国家细分为可用来实施营销的区域,不但将其在地图上明确标示出来,且详细地记录该地区的统计资料,并长期加以观察和分析。我国企业在从事跨国经营前,也一定要慎重行事,进行详实的论证调研。

  5、加快经济立法,为跨国经营的流通企业提供制度保障。欧美流通企业之所以在高度集权的组织结构下,还能高效率地运营,并实现全球利润最大化,根源在于有一套完善的法律体制保障。任何涉足国际市场的国家和企业概莫能外。

  世界经济发展的实践表明,21世纪将是跨国经营的全盛时期,谁国际化经营搞得成功,谁就能成为经济大国。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速度的日益加快,未来国际贸易的交往将更多地从双边走向多边,全球范围的商品、资本、信息、人才、技术的双向和多向流动使整个世界日益成为一个统一的大市场,以世界市场为目标的全球化经营是未来流通企业向更高层次发展的重要途径。

文秘杂烩网 http://www.rrrwm.com

>>>>全文在线阅读<<<<

标签: 贸易 经济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