运动与高原,在高原地区锻炼身体有什么影响?

时尚网,时尚女装,时尚杂志

在高原地区锻炼身体有什么影响?

在高原锻炼的主要作用是改善心肺功能,增强身体耐力和恢复力。造成这种影响的主要原因是高原地区的空气稀薄,氧气含量低。在这个地方锻炼会增加身体在缺氧条件下的耐力,增加心肺功能,增加耐力,改善身体环境,并在运动后进行锻炼。

疲惫时的适应性,包括极端条件下的意志力。一般来说,在高原地区锻炼身体功能和意志都会有相当大的改善。但是,我们必须注意尽我们所能,因为个体差异,有些人不适合自然。如果你必须进行高原训练并避免大跨度高程差异,你需要通过许多小的量变来逐步逐步实现最终的质变。

扩展资料:

高原训练法原理:

中度高原空气密度只有海拔平面的77%.氧含量只有平原地区的3/4左右,氧分压大于平原地区的20—25%、当运动员在这样的环境下进行训练时、由于"调节适应期"产生应激,呼吸频率和心率加快、溶解在血管里的部分氧气受低气压的影响不易被身体吸收。

使血管体积增大、血管扩张,血管壁增厚,血管变粗,通过的血量增多,从而更好地锻炼了运动员的心血管系统,提高了最大摄氧量和血色素浓度,增强了耐受乳酸的能力,产生了高原驯化(高原习服)。

在返回平原时,失去了获得性适应性条件,运动员会产生新条件的应激,即晚驯化——脱服习。在大赛前进行高原训练.对运动成绩的提高效果员为显著。每次训练三周左右。

锻炼身体女子评定的标准比男子低一个年龄组,即女子30岁以下者的标准相当于男子30岁到39岁,其余类推。散步,其主要效用是促进血液循环和新陈代谢以及调节精神。一般安排在起床后,就寝前,工间休息以及饭后进行,要求心境宽阔,步行放松。太极拳。

参考资料:百度百科-高原训练法

参考资料:百度百科-锻炼身体

在高原运动对身体有没有好处??

前期会困难一点,但是可以锻炼心肺能力,增强血液载氧量。

1 高原训练对运动能力的影响机制

高原训练对机体产生的生理反应是极其复杂的,并且存在着不同的适应规律.一般认为,人在高原低氧条件下,红细胞生成增多,呼吸循环功能增强是机体在该条件下进行的生理性代偿的基本方式,而循环功能的增强是这种代偿反应最重要的表现,机体通过神经反射和高层次神经中枢的调节、控制作用使心输出量和循环血容量增加,补偿细胞内降低了的氧含量,从而提高耐受缺氧的能力,适应恶劣的低氧环境,以维持正常的生命活动[6].

从目前的研究结果分析,高原训练对有氧代谢能力的提高有积极作用,其机制可能是高原训练可改善心脏功能及提高红细胞和血红蛋白水平,有利于氧的传送;同时,红细胞内2,3-二磷酸甘油酸浓度增加及骨骼肌毛细血管数量和形态的改善,有利于氧的释放和弥散,从而导致机体的V[,o[,2]max]增加.另外,高原训练可使骨骼肌线粒体氧化酶活性升高,导致机体利用氧的能力及氧化磷酸化能力增加.以上综合作用使机体的有氧代谢能力得到提高[1].

1.1 高原训练对红细胞的影响机制

1.1.1 高原训练使机体出现一系列代偿性反应

由于高原自然环境相对缺氧,导致机体出现一系列代偿性反应.首先缺氧较早的反应是红细胞生成素增加,刺激骨髓造血组织释放大量的红细胞,使血红蛋白值增加,以便携带和运送更多的氧气到体内各组织,适应机体的需氧量,所以,高原训练期间最直接最重要的指标是血红蛋白.我国中长跑、游泳、自行车、滑冰等项目多年来高原训练的实践表明,高原训练期间,运动员晨脉下降,血红蛋白增多,乳酸曲线右移值逐周递减,笔者跟随甘肃中长跑、自行车队高原训练期间对运动员主要生理指标的探测也证明了这一点.血红蛋白值的增加,并不是呈直线的,而是呈螺旋状的,总的趋势上升,但随着强度的加大而间或下降[7].

1.1.2 高原训练影响红细胞的因素

研究表明,高原可导致机体红细胞(RBC)和血红蛋白(Hb)不同程度的增加.但关于高原训练期间促红细胞生成素(EPO)的变化情况,研究结果并不一致[8].冯连世[9]等通过系统观察高原训练期间优秀中长跑运动员血清EPO、RBC、Hb、网织红细胞(RC)及血球压(HCT)的变化规律,探讨高原训练对红细胞生成的作用,为科学地进行高原训练提供参考依据.

1.1.2.1 高原训练缺氧与EPO EPO是一种调节红系祖细胞生成的激素,其血清浓度随血氧含量的变化而发生相应的改变,以维持机体在低氧或高氧环境中正常的生理功能,但当它的血氧浓度过高或过低时,会引起红细胞增多或红细胞生成不足.研究表明,只要血氧浓度下降持续4小时以上,就会刺激体内EPO合成的数量增加,继之血液中EPO浓度增加,血红蛋白浓度和血细胞压积增高[10].当机体处于缺氧状态下,血中EPO浓度会急剧上升,甚至超过正常基线1000倍以上,但这种变化只在缺氧时间超过4小时以上时才会发生.

1.1.2.2 高原环境与红细胞生成 红细胞生成增加,通过网织红细胞(RC)数量的增加,血清铁和铁蛋白的减少得以表现[11].与单纯地在高原上不参加训练的安静组相比,高原训练似乎更能促进红细胞的生成.研究发现,在中等海拔训练和久居高原上不参加训练的安静组之间,前者的RC明显增加.这表明缺氧和运动这两种刺激是分别起作用的,红细胞生成的促进因素不仅只与缺氧程度有关.另外,在升到海拔4000m高度的过程中Hb浓度会直线上升,当EPO的活性和血氧饱和度降到低于60%时,Hb浓度又显著降低[12].

1.1.3 高原训练与2,3-二磷酸甘油酸

高原训练可增加红细胞的生成,从而提高红细胞的更新率,使幼稚红细胞的数量稳定,由于幼稚红细胞更易变形,运氧到工作肌的效率比老细胞更高,所以运动员的运动能力就会提高,这可部分地归因于2,3-二磷酸甘油酸(2,3-DPG)浓度在幼稚红细胞中较高,它使收缩肌存在部分氧压时,血红蛋白对氧的吸引力下降,提高了血红蛋白释放氧的能力,从而使肌体获得更多的氧.高原训练的主要目的之一就是要提高红细胞中2,3-DPG水平,以弥补红细胞的破坏对运动能力所产生的负面影响[9].

1.2 高原训练与线粒体

1.2.1 低氧对线粒体的影响

低氧及在Ca[2+]存在的条件下,可激活黄嘌呤氧化酶作用于次黄嘌呤的反应,分子氧单电子还原为超氧自由基,并引发线粒体膜过氧化反应而损害呼吸氧化磷酸化[13].研究指出[14],长期高原缺氧导致骨骼肌横断面和线粒体明显下降.通过适宜的高原训练,促进了氧运输系统的改善,增加毛细血管分布和线粒体的数量和体积,提高了氧化酶的活性等[9].

1.2.2 高原训练与苹果酸脱氧酶(MDH)

MDH是机体有氧代谢途径中的催化酶之一,它是线粒体基质的标志酶.实验表明,有训练者MDH活性的提高与SDH(琥珀酸脱氢酶)活性的提高是一致的,均表示有氧氧化能力的提高,所以选用MDH作为有氧氧化途径中酶的代表,以反映机体有氧氧化能力.研究指出[15],模拟不同海拔高度进行1周耐力训练后,平原效应期间,大鼠腓肠肌有氧代谢能力的变化趋为:第1周MDH活性下降,第2周显著回升.其中,2000m组MDH活性变化较稳定,且第2周MDH活性提高,并显著高于平原训练的对照组,表明高原训练有利于提高线粒体的活性.

1.3 高原训练对心血管功能的影响

1.3.1 高原训练对心脏的影响

心电图 对高原训练运动员心电图的研究[5]发现,高原训练期间及返回平原后运动员左右心室电图压均较比上高原前显著增加,可能是缺氧环境下训练负荷使心室容积负荷增加,是心脏代偿适应的结果.另外,经高原训练后,运动员普遍呈窦性心动过缓,这种倾向更为明显[4].

心率 李桦等对中日竞走运动员在高原训练的运动员进行一系列生理测试,结果表明:高原训练后期心率明显低于高原训练前期.运动中的最高心率在高原及平原均达到通常公认的极限下负荷(180次/分)的心率水平[4].

血清CK、LDH及其同工酶 高原训练期间,血清LDH[,1]/LDH[,2]及CK-MB值升高,而CK-MM值却有所下降,说明高原训练对骨骼肌和心肌的刺激方式有所不同.高原训练可增加心脏的负担,但可减轻骨骼肌的损伤程度[16].

1.3.2 高原训练对呼吸功能的影响

低氧与肺血管结构重建 肺血管结构重建是指肺血管壁细胞和细胞外基质因低氧、高血流剪切力和炎症等损伤因子发生的血管结构改变.肺血管壁的内皮细胞(EC)、平滑肌细胞(SMC)和成纤维细胞(FIB)的增殖、分化和细胞外基质合成增多与堆积等变化是肺血管结构成分对缺氧刺激的反应.胶原蛋白和弹性蛋白的合成增多、降解减少是肺动脉壁增厚和顺应性降低的代偿性反应[17].

肺通气功能 刘海平[18]等通过对9名世居高原的运动员从高原下平原训练期间肺通气功能的测试发现,在平原第9天左右,肺功能处于良好状态,在通常指标的变化图上,出现了一个较高的峰值,表明肺通气功能有所加强.

最大摄氧量 对高原的效应许多学者众说纷纭,如Buskir E R[19]等认为低氧训练可增加平原时最大吸氧量(V[,o[,2]max]),但Saltin B[20]等研究表明,自行车运动员在海拔2300米高原训练后V[,o[,2]max]却下降.缪素坤等[5]研究发现,高原训练两周后,V[,o[,2]max]绝对值和相对值较平原分别下降,返回平原2周后,V[,o[,2]max]较平原有不同程度的升高,且最大功率明显提高.

缓冲系统 运动员初到高原,缓冲系统偏酸.到了后期脱离了偏酸状态,说明通过高原训练缓冲系统的能力有所提高[4].

1.4 高原训练对血乳酸的影响

高原训练后期与前期相比,乳酸代谢明显改善,血乳酸—速度曲线右移[4].还表现在以相同强度运动时,高原的乳酸值明显高于平原,以及高原训练后乳酸浓度下降,逐渐接近平原安静值.推测原因可能是:(1)乳酸的生成延迟;(2)乳酸的消除能力增强;(3)缓冲系统功能提高[4].

2 小结

高原训练的效果受运动员的训练水平、运动量和运动强度、训练时间长短等因素的综合影响,有关高原训练的研究结果,会有许多分歧和争议.在机体对高原训练的生理适应研究中,EPO的变化规律及其适应机制、红细胞升高的机理、蛋白质的代谢特点及激素的变化与调节,高原训练的营养与恢复等问题,仍将是今后研究的重点.

高原环境对人体运动的影响

高原有着特殊的自然环境 ,其特点是低压、低氧、气候干燥寒冷、风速大、太阳辐射和紫外线照射量明显增大。第三军医大学心理健康教育中心杨国愉等日前完成的一项题为“高原缺氧对心理功能的影响及防护”的研究表明 ,在高原环境下 ,随着海拔的升高 ,空气中的氧分压不断降低 ,人如果长期处在这种缺氧环境中 ,严重者可出现低氧血症。由于人的神经组织对内外环境变化最为敏感 ,因此在缺氧条件下 ,脑功能损害发生的最早 ,损害程度也比较严重 ,且暴露时间越长 ,损害越严重 ,特别是对感觉、记忆、思维和注意力等认知功能的影响显著而持久。

研究人员发现,高原缺氧对人体感觉机能的影响出现较早 ,其中视觉对缺氧最为敏感。在海拔 4300米以上高度时 ,夜间视力明显受损 ,并且这种损害不会因机体的代偿反应或降低海拔高度而有所改善。人体的听觉机能也会随着海拔的增加而受到影响,大约在海拔5000米左右 ,人的高频范围听力下降 , 5000~ 6000米 ,人的中频和低频范围听力显著减退 ,而且听觉的定向力也受到了明显的影响 ,这可能也是高原缺氧条件下容易发生事故的重要原因。此外人体的触觉和痛觉等也会在严重缺氧时逐渐变得迟钝 ,在极端高度时还可能出现错觉和幻觉。

在记忆影响方面 ,由于记忆对缺氧极为敏感 ,在海拔 1800~ 2400米时 ,人的记忆力便开始受到影响 ;5000米左右出现记忆薄弱 ,此时已不能同时记住两件事情了 ;以后随着海拔的升高 ,缺氧程度的加重 ,会表现出不同程度的记忆损害 ,从记忆的下降到完全丧失记忆能力。研究人员认为 ,记忆损害可能与大脑里面的海马胆碱能系统功能变化有关 ,缺氧主要影响短时记忆 ,一般不影响长时记忆。

急性高原缺氧将严重影响人的思维能力。海拔 1500米时 ,人的思维能力开始受到损害 ,表现为新近学会的复杂智力活动能力受到影响 ;3000米时 ,各方面的思维能力全面下降 ,其中判断力下降尤为明显 ;4000米时 ,书写字迹拙劣、造句生硬、语法错误 ;超过 7000米时 ,有相当一部分人可在无明显症状的情况下突然出现意识丧失。研究人员认为 ,缺氧对思维能力影响的危险性在于 ,主观感觉与客观损害相矛盾。如缺氧已导致个体思维能力显著损害 ,但自己却往往意识不到 ,做错了事也不会察觉 ,还自以为思维和工作能力“正常”。此外 ,急性高原缺氧时还会使人的注意力明显减退 ,在海拔5000米以上时 ,注意力难于集中 ,不能像平时那样集中精力专心做好一件事情。而且 ,随着海拔的升高 ,缺氧程度的加重 ,注意的范围会变得越来越窄。

研究人员指出 ,高原的特殊环境特点对机体的生理心理活动影响是明显的。对抗缺氧的最好办法是供氧 ,如对初次进入高原的人配备简易的便携式供氧装置 ,这样有助于将缺氧所致的认知功能下降等风险降低到最小程度。人对缺氧有一个适应过程 ,一般需要 1~ 3个月的时间 ,因此在首次进入高原之前 ,最好有计划地、间歇性地暴露于不同高度的环境中 ,使机体有足够的时间对环境变化进行代偿 ,以此减轻和消除由于缺氧所引起的各种症状。

高原缺氧知多少

西藏高原被誉为世界屋脊,高原上空气稀薄,氧气较少,使人类的正常呼吸受到较大的影响。

由于空气密度是随高度的升高而减小的,也就是说,愈到高处,气压愈低。为了便于计算,利用气象学上得出的气压与高度之间的换算关系,并用760毫米水银柱这一平均值代表海平面气压,来算出每一高度上气压对海平面气压的百分比,此百分比就是此高度的含氧量占平原含氧量的百分比。

拉萨市海拔3649米,含氧量占平原的64%,狮泉河海拔4278米,百分比为59%;那曲海拔4507米,百分比为56%。

高原反应应对措施(高营养)

一、高原的环境特点

1. 缺氧

从海平面到10万米的高空,氧气在空气中的含量均为21%。然而,空气压力却随着海拔高度的增加而降低,由此导致空气稀薄,因此氧气压力也随之降低。据测算,在海拔4270米高处,氧气压力只有海平面的58%。所以,尽管氧气在大气中的相对比例没有变化,但由于空气稀薄,氧气的绝对量却变小了,由此导致了缺氧。

2. 寒冷

根据气象测定,海拔高度每升高150米,气温会下降1度。一般海拔高度每升高1000米,气温下降6.5度。因此,高原地区的气温比同一纬度的其它地区更寒冷。

3. 湿度低

高原的湿度较低,使人体排出的水分增加。据测算,高原上每天通过呼吸排出的水分为1.5升,通过皮肤排出的水分为2.3升,在不包括出汗的前提下,就达到同一纬度平原地区人体所有体液排出总和的1倍。

4. 阳光辐射强

在海拔3600米高处,宇宙间的电离辐射,紫外线强度和对皮肤的穿透力是海平面的三倍。另外,这些射线通过积雪的反射也非常强烈。据测定,积雪可将90%的紫外线反射回地表面,而草地的反射率仅为9%-17%。换句话说,由于积雪的作用,人体将遭受紫外线的双重辐射。

高原的环境特点确实非同凡响。对此,人体并不是被动地应付,而要根据环境作出相应的调整。对短期的旅游者而言,调整是暂时的,而千百年来一直生活在高原上的人们,则早已形成了适应性变化。让我们看看在高原地区,人们的体内将经受哪些变化。

1. 血液系统

进入高原后2小时,由于缺少氧气,机体开始产生过多的红细胞以适应缺氧环境,血红蛋白每星期升高1.1克,约6星期后,机体血红蛋白将升高至原有水平的1.4倍,即20克左右。这种高血红蛋白症的现象在高原地区很常见,但回到低海拔地区后,高血红蛋白症会逐渐回到原来的水平,并在继续下降3星期后出现轻度贫血。随后血红蛋白水平还会上升至正常。因此,从高原回到低海拔地区后的1个月左右,不宜重返高原,否则,处于贫血状态下的人体更容易得高原病。

2. 呼吸系统

由于氧气压力较低,人体会因缺氧而过度换气,通气。在海平面安静状态下,人体每分钟需要250毫升氧气,也即须吸入5升的空气在肺内进行气体交换。而在海拔3000米的高度,人体必须吸入7.5升的空气,才能满足身体对氧气的需要。此时,人们会感到呼吸急促,如果加上运动,就更有气不够用的感觉。

不过,在高原上居住有利于慢性支气管哮喘的控制,这与治疗支气管哮喘所使用的低压氧舱原理相似,相当于在2000-2500米高地区的压力。高原四季分明,湿度低,空气中臭氧含量高,太阳光辐射强度高等,这些都有利于哮喘病人的康复。事实上,当地居民就很少患有呼吸系统的疾病。

3. 循环系统

由于缺氧,旅游者一般的情绪兴奋和轻微运动都会使心跳加速。初到高原,人体的晨脉(清晨初醒时的脉搏)较海平面水平高20%左右。10天后,晨脉应降至原来水平。所以,通过测量晨脉的变化程度和恢复到原有水平的时间,可以判断人体对高原的适应能力。高原地区冠心病,动脉硬化,高血压,糖尿病,肥胖等疾病的发病率非常低,当地人血液中胆固醇,三酰甘油水平也很低。

4. 免疫系统

在高原环境,担当人体免疫重任的T淋巴细胞会受到损害,使机体非常容易遭受细菌感染。

5. 生殖系统

男性在海拔4300米高度时,精子的数量和活动能力明显减少,而且异常形态的精子增加。但不用担心,这只是暂时的,回到低海拔地区,这种现象可以逐渐恢复正常。

女性在海拔4300米高度时,痛经和月经失调发病率增加。自发性流产,早产及先天性畸形非常常见,这也是雪域高原人口出生率一直比较低的原因之一。当然,这些情况对旅游者不是问题。

三、见识高原病

进入高原地区后,人体会根据环境变化作出相应的调整。但旅游者逗留时间短,人体调整幅度就有限,所以仍可能出现高原病。以下是识别高原病的要点,记住,一旦发现自己可能患上了高原病,首先要做的是赶紧上医院。有不少高原病非常凶险,必须及时治疗。

1. 急性高山病

最常发生在进入海拔3300米以上高原的第一、二天,尤其是第一天的起初6-9个小时。

识别要点:头痛,加上以下任一症状:全身疲乏无力,头昏眼花,失眠,恶心和呕吐。

2. 高原肺水肿

未经治疗的高原肺水肿死亡率为40%。

识别要点:出现以下情况中两项以上者:休息状态下呼吸困难,咳嗽,虚弱且活动量明显减少,前胸有堵塞感,皮肤苍白且发绀,心率增快。

3. 高山脑水肿

未经治疗的高山脑水肿病死率为14%。

识别要点:有急性高山病的症状,无法走直线,出现精神异常。

4. 慢性高原病

指对高原环境已经适应了一段时间后,又重新出现对高原环境的不适应。

识别要点:乏力,头痛,头晕,发绀,运动时缺乏耐力等。

5. 其它

在不同的海拔高度,旅游者可能会出现以下症状:

1500米:在暗处的视力减弱。

1500-1800米:高级思维功能减弱或缺乏。

3300米:简单的算术变得非常困难。

4600米:写字和考虑问题受到影响。

5500米以上:100%的游人会患上咽喉炎和气管炎。

四、进入高原前的准备

1. 从决定去高原旅游的那天起,就应当在日常生活中增加无氧锻炼的时间。无氧锻炼指大运动量的剧烈运动,可使机体对缺氧状态产生一定的耐受力。

2. 准备一些常用的药品。在高原地区,呼吸系统非常容易感染,应带阿莫西林,罗红霉素等抗生素类药物。高原卫生条件有限,容易患肠胃炎,可以带上环丙沙星或磺胺类药物。还必须准备利尿剂乙酰唑胺,它是预防和治疗高原反应的主要药物,可以消除阵发性夜间呼吸暂停,提高夜间睡眠质量,减少晨起时的头痛。服用方法,每天两次,每次125毫克,或每天一次,每次250毫克。在进入高原前24小时开始服用。

3. 高原地区早晚温差可达15-20度,需要带上足够的防寒衣物。

4. 准备好抗紫外线的防护用品。

5. 如果乘飞机直接进入高原地区,在低海拔地区起航前一个晚上,要保证充足的睡眠,不吃油腻的食物,不喝酒。如果乘汽车或火车进入高原地区,要做好每天的行程计划,最好每天上升高度控制在400-600米。每到一个新的高度,要休息几天,使体力逐渐恢复并适应高原缺氧的环境。如果徒步或骑自行车,更要根据自己的身体状况,事先请专家制定一个科学的登高方案。

参考资料:http://zhidao.baidu.com/question/9232369.html?si=9

在高原运动对身体有没有好处?

首选是根据自己的身体机能,不能过度运动,对于普通人群来说没有好处,对于有专业需要的人群来说,在合理的训练下,能有一定的效果。

1、原因:高原地区造成心肌肥大,因为高原氧分压减少血压身高的情况下造成的。所以身体不好尤其是有心脑血管病的人不适合运动。

2、高原运动的常见方式:在高原缺氧的环境下最基本的运动就是散步和慢跑,并根据自己的身体条件,注意强度和时间。

3、高原运动虽然可以增强人的肺活量,锻炼身体在无氧呼吸下的机能,但是除了有特殊要求的人群,其他人群在高原运动没有实际的好处。

经常运动的人更容易得高原反应吗

高原反应即急性高原病,是人到达一定海拔高度后,身体为适应因海拔高度而造成的气压差、含氧量少、空气干燥等的变化,而产生的自然生理反应,海拔高度一般达到2700米左右时,就会有高原反应。

这跟锻炼不锻炼没有关系,只是每天锻炼的人身体素质会比较好,对于出现的高原反应症状的抵抗和缓解会有良性的帮助,但基本上可以忽略不计,建议事前预防和和出现反应治疗措施做充足,不可逞强。

高原上跑步是不是比平地上累

但是会有点吃力`因为氧气不够

要是你是平原沿海地方的人`

那就不要跑了`

人对高原低氧环境能产生适应,通过运动锻炼获得的适应尤佳。于是产生了利用高原特殊的地理条件增强运动员呼吸和心血管系统功能,提高有氧代谢能力的想法和做法,这就是原始的高原训练。目前认为高原训练最适宜的高度为海拔1800-2000米之间。

高原训练时人体有两种负荷:一是运动缺氧的负荷,这在平原也有;二是高原缺氧的负荷,这是平原所无。两种负荷相加,造成高原更为深刻的缺氧刺激,就能大大调动身体的机能潜力,因而高原训练实际上是一种特殊形式的强化训练。

如何锻炼去适应高原生活

朋友你好!下面我来为你回答: 进入高原前的准备

1. 从决定去高原旅游的那天起,就应当在日常生活中增加无氧锻炼的时间。无氧锻炼指大运动量的剧烈运动,可使机体对缺氧状态产生一定的耐受力。

2. 准备一些常用的药品。在高原地区,呼吸系统非常容易感染,应带阿莫西林,罗红霉素等抗生素类药物。高原卫生条件有限,容易患肠胃炎,可以带上环丙沙星或磺胺类药物。还必须准备利尿剂乙酰唑胺,它是预防和治疗高原反应的主要药物,可以消除阵发性夜间呼吸暂停,提高夜间睡眠质量,减少晨起时的头痛。服用方法,每天两次,每次125毫克,或每天一次,每次250毫克。在进入高原前24小时开始服用。

3. 高原地区早晚温差可达15-20度,需要带上足够的防寒衣物。

4. 准备好抗紫外线的防护用品。

5. 如果乘飞机直接进入高原地区,在低海拔地区起航前一个晚上,要保证充足的睡眠,不吃油腻的食物,不喝酒。如果乘汽车或火车进入高原地区,要做好每天的行程计划,最好每天上升高度控制在400-600米。每到一个新的高度,要休息几天,使体力逐渐恢复并适应高原缺氧的环境。如果徒步或骑自行车,更要根据自己的身体状况,事先请专家制定一个科学的登高方案。

应注意一下六点(可能有点长,请您耐心地看完我的回答,或许对你有好的帮助):

1.做好充分的思想准备,正视高原缺氧问题。保持心情舒畅、精神放松,不要紧张。因为紧张和恐惧会使心跳加快,加重缺氧症状。

2.上到高原后,不要马上活动。应该先休息一下,姿势最好保持是坐位或半卧位,这样头高脚低有利于呼吸顺畅,减轻缺氧造成的脑水肿。通常人体在几小时或一两天内即可逐渐适应缺氧环境,因为西藏虽处高原地区,但还是适合人类生存和居住的。

3.保持平稳呼吸,适当做深呼吸。因为深度呼吸可以增强肺泡对氧的吸收,也是适应高原缺氧的主要生理反应之一。

4.饮食方面要注意不要吃得过饱,要选择一些容易消化吸收的高碳水化合物及复含维生素饮食。因为吃得过饱和不容易消化的食物可导致胃肠道内血液循环增加,增加心脏负担、使缺氧加重。应该多吃些像蔬菜、水果等易消化食物。特别是应该带些巧克力或糖等备用,糖类食物除容易消化吸收外,在体内代谢耗氧量少,补充能量缓解缺氧及时有效。另外,饮水要适量,过多也会增加心脏负担,加重缺氧症状。

5.可以根据个体情况,适当选择缓解高原缺氧的药物。如出现头痛剧烈持续不能缓解,可服止痛药;如果胸闷、胸痛持续不能缓解可服复方丹参、速效救心等扩张血管药物。

6.如果出现用食物、药物和静止休息调节后,缺氧症状仍持续得不到缓解反而加重的情况,应在医生的指导下及时给患者吸氧治疗。条件允许的话,应将病者带到海拔低几百米的地方。

最后感谢您看完我的回答。谢谢 其实只要慢一点就行了…… 偶在中甸旅行时,有过轻微的高山反应,前额头痛,第二天就没事啦. 只去过云贵高原的高山~~~~~~~~~

当时没缺氧~~~~~~~

下了高山以后,去了西双版纳~~~~~~~~

见到了有生以来见过的最漂亮的MM,

缺氧了~~~~~~~

我经历,那种滋味简直让人死去活来呀,当时只有一个想法,干脆死了算了。吐血的状态都有了 你要是缺氧我送氧气罐给你啊 不要钱 高原缺氧,可以通过自身的调节,慢慢的适应。而人为的去造成这种境遇,是一种悲哀。这种伤害的后果,无法弥补,无法挽回,是一种不负责任的选择。人应该有责任感!对自己,对家人,也是对社会的负责。更要对自己的良心负责。一个人来到这个世界上,首先要学会爱自己,才会爱别人,才有资格有能力去关爱一切! 俺经历过高考缺氧。 我在高原呆了十年,最高到过海拔5600多米的雪山之颠。第一次进藏时,第一感觉是高原的空气新鲜,在机场内走路并不觉得累,呼吸也还算均匀,只是比内地稍微急促一点点,根本不是听说和想象中的严重。约三个小时后,头有些晕,走路时呼吸也变得急促起来,特别是上坡时较为明显。到晚上时不容易睡着。三天后症状减轻,七天后消失。

 第一次到海拔5200多米的高山上时,嘴唇发觜,胸口闷得慌。头又胀又痛,晚上根本难已入睡。一个月后,我可以在高山顶上跑步,还爬上了5600多米的山顶。

  在高原要注意的是多喝水,多穿衣服。严重时可以吸点氧,千万不能让他感冒,高原感冒很难好。感冒后很容易得高原肺水肿。我的朋友和同事有好几个得过这种病,抢救不及时会有生命危险。

希望我的回答令你满意!(本回答个性拥有,请勿复制)

高原锻炼是有氧运动好还是无氧运动好

最适宜的就是早晚,你有最充足的时间的时候。最好是早上,或是上午,因为要是中午往后,不是这事就是那事。有氧运动是锻炼耐力,肺活量,心脏供血能力。无氧运动是练力量,速度,和增加肌肉,变得很男人,看外国电影了没,那壮汉,都是练无氧运动的。自己看这办吧。

>>>>全文在线阅读<<<<

标签: 有什么 高原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