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公社化运动,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的区别与联系

时尚网,时尚女装,时尚杂志

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的区别与联系

一、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的区别:

1、所属范畴不同。

大跃进运动主要是片面追求经济建设的高速度,涉及生产力方面;而人民公社化运动主要是通过将农业合作社合并为人民公社来提高公有化程度,涉及生产关系方面。

2、思想动因不同。

大跃进运动出现的思想动因是随着社会主义改造和一五计划的先后完成,毛泽东、中央和地方不少领导同志在胜利面前滋长了骄傲自满情绪,急于求成,夸大了主观能动性的作用。

人民公社化运动发动的思想动因是党和国家的主要领导人主观认为农业合作化的规模越大,公有化程度越高,就越能促进生产的发展。

3、错误实质不同。

大跃进运动和人民公社化运动都违背了经济建设的客观规律,但违背了不同的规律。大跃进运动片面追求经济建设的高速度,违背了经济建设的规模与速度必须与国力相适应的规律,违背了国民经济应按比例协调发展的规律,其实质是违背了发挥主观能动性应遵循客观规律的原则。人民公社化运动片面提高公有化程度,违背了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应生产力的规律。

4、错误标志不同。

首先,大跃进运动“左”倾错误的主要标志:高指标、瞎指挥、浮夸风。大跃进运动的主要标志是在经济建设各个领域提出不切实际的高指标,要求工农业主要产品的产量成倍、几倍、甚至几十倍地增长,由于硬要完成那些不切实际的高指标,必然导致瞎指挥盛行。

其次,人民公社化运动“左”倾错误的主要标志:共产风。人民公社的指导方针是一大二公。大即规模大,公即公有化程度高。为了实现这一方针,各地普遍采用的是一平二调的具体措施。所谓一平二调,就是“平均主义和无偿调拨物资”的简称。

人民公社化运动大搞平均主义,不仅把原合作社集体所有的土地、农具等生产资料随意无偿调拨和分配,同时把农民的房屋、农具、家禽牲畜等都收归集体所有,否认农民的私有财产权;同时对农民的个人生活物资如粮食等,实行平均主义的分配方式,否定了按劳分配原则。这种“一平二调”的做法是为了实现“一大二公”,故其就是我们所说的“共产风”。

5、危害不同。

“大跃进”运动打乱了国民经济秩序,浪费了大量的人力物力,造成了工农业比例严重失调。在全民大炼钢铁中,由于是土法炼钢,钢、铁合格率低下,大量资源遭到浪费。此外大量青壮年劳力上山炼钢,使农业缺乏劳动力,造成农业总产值下降22.7%,粮食产量减少了1031亿斤,与此同时钢铁工业畸形发展,工农业比例严重失调,变为7.8比2.2;

人民公社化运动严重挫伤农民的生产积极性,阻碍农业生产的发展。人民公社化运动中一平二调的做法,即平均主义和无偿调拨物资,严重损害了农民利益,从而严重挫伤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阻碍农业生产的发展。

6、教训不同。

大跃进运动的教训:经济建设必须尊重客观规律,不能急于求成,国民经济应按比例协调发展;

人民公社化运动的教训:生产关系的变革必须与生产力水平相适应。

二、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的联系

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都说明当时对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的认识存在很大的盲目性,都忽视了经济建设的客观规律,助长了浮夸、蛮干的风气,二者是独立的两个历史事件,都是社会主义革命建设的探索活动,都是我国经济建设中的严重失误。二者共同的表象是追求高速度、高指标。

扩展资料

一、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的定义

1、大跃进运动

是八大二次会议后开始;是在经济领域追求高速度、高指标。在农业领域表现为“以粮为纲”,浮夸成风,在工业领域表现为“以钢为纲”,核心是全民大炼钢铁。先从农业领域开始再发展到工业领域。这次运动违背客观客观规律,拔苗助长,结果造成资源浪费,冲击正常生产,国民经济比例严重失调,使社会主义经济建设遭到重大损失,人民生活受到了极大的影响。  

2、农村人民公社化运动

是在1958年8月北戴河会议上通过的决议,由原来的农业生产合作社过渡到人民公社,急于向共产主义过渡。可以说是大跃进的产物。是农村所有制形式的变革,是生产关系的变革,表现为大刮共产风、“一大二公”。此次生产关系的变革,超越了当时生产力发展的水平和群众觉悟的思想水平,不切合实际,搞平均主义,实际了损害了广大群众的利益,最终造成生产混乱、生产力

二、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的影响

1958年5月,中共八大二次会议,通过了“鼓足干劲,力争上游,多快好省地建设社会主义”的总路线。这条总路线尽管有其积极的意义,但它忽略了客观经济规律,夸大了主观意志和主观努力的作用,导致了“左”倾冒进思想的发展。

会后不久,“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在全国范围内展开。“大跃进”运动是以片面追求脱离实际的高速度、高指标和浮夸风为主要特征的。

生产发展上的高指标和浮夸风,又推动着生产关系上急于向更高级形式过渡的人民公社化运动的发展,致使“一平二调”的“共产风”迅速泛滥。“大跃进”运动和人民公社化运动给我国国民经济和人民生活造成重大损失,是探索中国的建设社会主义道路过程中的一次严重失误。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

人民公社化运动 是从哪一年开始到哪一年结束的?

1958年7月1日开始-1983年10月12日结束。

全国第一个人民公社成立于1958年7月1日,到10月底,有74万个农业合作社改组成2.6万多个农村人民公社,参加人民公社的农户有12000多万个

1983年10月12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发出《关于实行政社分开,建立乡政府的通知》 宪法已明确规定在农村建立乡政府,政社必须相应分开。到1984年底,已有99%以上的农村人民公社完成了政社分开工作。

扩展资料

1958年5月,中共八大二次会议正式通过了社会主义建设总路线,号召全党和全国人民,争取在15年或者更短时间内,在主要工业产品的产量方面赶上和超过英国。会后,全国各条战线迅速掀起了“大跃进”的高潮。

1958年8月,中共中央政治局在北戴河举行扩大会议,确定了一批工农业生产的高指标,决定在农村普遍建立人民公社。会后,全国开始了全民炼钢和农村人民公社化运动。全国农村基本上实现了人民公社化。同时,交通、邮电、教育、文化、卫生等事业也都开展“全民大办”,“大跃进”运动推向高潮。

参考资料来源:中国共产党新闻网-“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农村人民公社

人民公社化运动形成的原因

1957年冬和1958年春,在国民经济“大跃进”思想的指引下,全国农村大搞农田基本建设,一些地方的农业生产合作社在修水库、造林、抗旱中搞起了大协作。1958年3月,中共中央政治局成都会议通过了《关于把小型的农业合作社适当地合并为大社的意见》。

意见指出:“为了适应农业生产和文化革命的需要,在有条件的地方,把小型的农业合作社有计划地适当地合并为大型的合作社是必要的。”会后,各地农村开始了小社并大社的工作,有的地方出现了“共产主义公社”、“集体农庄”,有的地方出现了“人民公社”。

1958年7月1日《红旗》杂志第3期《全新的社会,全新的人》一文中,比较明确地提出“把一个合作社变成一个既有农业合作又有工业合作基层组织单位,实际上是农业和工业相结合的人民公社”。这是在报刊上第一次提到“人民公社”的名字。

扩展资料

1958年4月,随着我国第一个农村人民公社河南省遂平县嵖岈山卫星人民公社的建立,河南在1958年8月15日又在全国的城市中率先举起了城市人民公社的大旗,自发建立了全国第一个城市人民公社--郑州市管城区红旗人民公社。

在此后的一个多月里,北京、天津、哈尔滨、重庆等许多城市里相继自发建立了许多人民公社。然而,令人不解的是,随着"大跃进"而头脑发热,此时正以高度的热情推动农村人民公社化运动的毛泽东,对新出现的城市人民公社却表现出极大的冷静和谨慎。

在第一个城市人民公社刚刚建立后的1958年9月5日,当时任国务院副总理的谭震林同志就城市和国营企业是否办人民公社的问题征求毛泽东的意见,但毛泽东没有表态。在1958年12月中共八届六中全会上,毛泽东明确表示对城市人民公社要继续试办,积累经验,等待时机。

在这种思想指导下,城市人民公社在实验和摸索中发展,没有大的变化。直到1960年3月9日,中共中央才做出了《关于城市人民公社问题的批示》,虽然提出对城市人民公社应当采取积极的态度,要实验和推广。

但是又指出在今后一年内,城市人民公社仍处在试办阶段,各地组织城市人民公社的消息不要登报,也不要组织群众性的庆祝游行,将建立城市人民公社的事搁置了起来。

到了1960年4月9日,出席全国人大二届二次会议的北京、上海、天津、武汉、广州五大城市的市委书记作了题为《建立城市人民公社的伟大的历史意义》的联合发言。

盛赞城市人民公社不仅能促进生产高速度发展,而且还是彻底改造旧城市,使之适合于现阶段社会主义建设和未来共产主义的重要工具,表示大城市也需要实现人民公社化。

直到这时,深受鼓舞的毛泽东才同意在全国掀起一场声势浩大的兴办城市人民公社的群众运动。据中华全国总工会统计,到1960年7月,全国城市基本实现人民公社化,在全国190个大中城市中,建立了1064个人民公社,公社人口达到5500多万。

从第一个城市人民公社在郑州诞生到全国城市基本实现人民公社化,经历了近一年的试办期,步子比较稳妥,所以损失较小。

而从第一个农村人民公社出炉到全国农村人民公社化,前后仅用了两三个月的时间,是一哄而起,所以出现了许多乱子,如"五风"问题、急于过渡问题等,给国民经济带来了不可估量的损失。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农村人民公社化运动

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的时间分别是多少

大跃进的时间在1958-1960年之间,人民公社化的时间在20世纪50年代后期搞的运动。

“大跃进”运动是指1958年至1960年间,中国共产党在全国范围内开展的极“左”路线的运动,是在中共八届三中全会及其以后不断地错误批判1956年反冒进的基础上发动起来的,是“左”倾冒进的产物。

人民公社化是农村人民公社化运动是我们党在五十年代后期全面开展社会主义建设中,为探索中国社会主义建设道路所作的一项重大决策。有利有弊。

扩展资料:

大跃进的影响:

“大跃进”打乱了国民经济秩序,浪费了大量的人力物力,造成了国民经济比例严重失调,使社会主义建设事业受到重大损失。

人民公社化的影响:

由于在合作化运动的后期已出现了过急过猛的问题,所以人民公社化运动也出现了急于向共产主义过渡的情况,刮起了“一平二调三收款”的“共产风”。

人民公社化运动后来如何调整

都是在探索社会主义道路时期,对农业实行的政策,出发点都是为保护农民利益出发的,土地改革真正调动了农民的积极性,促进了农业生产的发展,而大跃进和人民公社话运动,损害了农民利益,给党和人民带来了巨大损失.

人民公社化运动中,“‘一大二公’的共产风”是什么意思?

“一大二公”中大指的是人民公社的规模大,一个公社往往就是一个乡,有的甚至是一个县。二公指的是公有化程度高。

贫富水平不同的合作社合并后,一切财产上交公社,多者不退,少者不补,在全社范围内统一核算,统一分配,实行部分的供给制(包括大办公共食堂、吃饭不要钱)社员的自留地、家畜、果树等,也都被收归社有。

人民公社之“公”,按毛泽东的解释,就是比合作社更社会主义,就是把资本主义的残余逐步搞掉,还要办公共食堂等。其细化解释就是把合作社几年来积累起的集体财产全部充公,就是把合作社时留给农民的自种的少许自留地、自留牲口、房前屋后的大树小树,院里的鸡鸭等全部无偿充公,再把人们集中起来吃大食堂。

扩展资料:

一大二公的其他相关史实:

1、针对人民公社宣传“一大二公”造成的“左”倾错误,从1958年11月到1959年7月,党中央多次派中央领导和部门下农村调查,毛泽东也多次视察过不少地方和人民公社,召开过多次会议,对已经发现的错误,努力纠正着。

2、针对以陈伯达为代表的主张废除商品生产,价值法则和按劳分配的错误观点,会议明确指出,社会主义时期废除商品生产是违背经济规律的。中国商品生产不是要消灭,而是要大大发展。

3、针对当时普遍存在的平均主义、“共产风”,会议指出,这种“共产风”是违反经济法则的,是无偿占有别人的劳动成果,是无偿剥夺农民,是违背了社与社,队与队,社与国家之间在经济上必须遵守的等价交换的原则。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一大二公

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的影响?

当时的大跃进违背客观规律,严重破坏社会生产力,打乱正常生产秩序 ,造成国民经济各部门之间 、积累和消费之间比例严重失调。经济工作中急躁冒进的“左”错误,使国民经济遭受严重挫折,人民生活受到很大的影响。人民公社化运动给农业发展带来消极后果:农村人民公社化运动是在“大跃进”中发展起来的。

扩展资料

1958年5月5日至23日,中国共产党第八次全国代表大会第二次会议在北京举行。大会正式通过了中共中央根据毛泽东的倡议而提出的“鼓足干劲、力争上游、多快好省地建设社会主义”的总路线及其基本点。这条总路线的出发点是要尽快地改变我国经济文化落后的状况,但是忽视了经济发展的客观规律。

这次会议还根据毛泽东的意见,正式改变了八大一次会议关于国内主要矛盾已经转变的正确分析,认为当前我国社会的主要矛盾仍然是无产阶级同资产阶级、社会主义道路同资本主义道路的矛盾。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

人民公社化运动的危害是什么?

  人民公社化运动是我国探索建设社会主义道路中的一次严重失误。

  使我国工农业生产遭到极大破坏,国民经济比例严重失调,人民生活发生严重困难。

  最重要的是:挫伤了广大群众的生产积极性,妨碍了农业生产的发展。

  PS:后来3年自然灾害跟这个也有关系的。如果那会重视这个问题,3年自然灾害也不会死那么多人。

>>>>全文在线阅读<<<<

标签: 大跃进 区别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