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GDP组成部分
GDP按生产法算 各行业组成:(单位十亿人民币)
国内生产总值:第一产业 3370.2 10.73%国内生产总值:第二产业 14900.3 47.45%(占总GDP百分比)国内生产总值:第二产业:工业 12911.19985 86.65%(占二产GDP百分比)国内生产总值:第二产业:建筑 1707.136 11.46%(占二产GDP百分比,下同)国内生产总值:第三产业 13134 41.82%国内生产总值:第三产业: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 1658.976929 12.63%国内生产总值:第三产业:批发和零售业 2310.072395 17.59%国内生产总值:第三产业:住宿和餐饮业 662.4448991 5.04%国内生产总值:第三产业:金融业 1681.652055 12.80%国内生产总值:第三产业:房地产业 1272.003293 9.68%国内生产总值:第三产业:其他行业 4463.511136 33.98%国内生产总值总共 31404.5 100%希望采纳中国2018年的国内GDP是多少?
2018年全年国内生产总值900309亿元。
初步核算,2018年全年国内生产总值900309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比上年增长6.6%,实现了6.5%左右的预期发展目标。分季度看,一季度同比增长6.8%,二季度增长6.7%,三季度增长6.5%,四季度增长6.4%。
分产业看,第一产业增加值64734亿元,比上年增长3.5%;第二产业增加值366001亿元,增长5.8%;第三产业增加值469575亿元,增长7.6%。
扩展资料
2018年全国粮食总产量65789万吨,比上年下降0.6%,仍是历史高产年,连续4年保持在65000万吨以上。其中,夏粮产量13878万吨,早稻产量2859万吨,秋粮产量49052万吨。棉花产量610万吨,比上年增长7.8%。
种植结构进一步优化,优质稻谷播种面积扩大,玉米播种面积继续调减,大豆种植面积增加,棉花、糖料、中草药材作物种植面积增加。
2018年猪牛羊禽肉产量8517万吨,比上年略降0.3%。其中,猪肉产量5404万吨,下降0.9%;牛肉产量644万吨,增长1.5%;羊肉产量475万吨,增长0.8%;禽肉产量1994万吨,增长0.6%。生猪存栏42817万头,比上年下降3.0%;生猪出栏69382万头,下降1.2%。
参考资料来源:人民网-2018年中国经济总量首次突破90万亿元
中国GDP构成情况是怎样的?
首先,最重要的构成,应该是工资。这个工资,应该包括奖金, 个体户的劳动收入,农民劳动的收入,企业管理者的工资收入等。 在发达国家,工资占GDP的比例,在50%以上,60%附近。 每年,工资占GDP的比例,都会有所差异,属于正常的变动。 其次,估计在大部分国家,几乎全部发达国家,利息(资本的利润) 也是很重要的构成部分。存款的一部分利息,就属于利息收入。 存款的大部分利息属于贬值补偿。马克思,把这部分称为剥削收入。 这个收入在发达国家,估计占工资收入的25%左右。 在发展中国家,可能会高一些。利息收入,是部分人的重要收入。 可以占某些人,收入的很大比例。 再次,应该是资源租金,或者其它租金。 这个租金应该也属于广义的利息。你把自己的东西,租给别人, 获得一些报酬,也是应该的。这些报酬中包括, 你出租东西的损耗或折损,这些东西,按照自己的价值, 应该获得利息。 资源价值也是构成GDP的组成部分。使用的某些自然资源, 会因为人类的使用,而具有价值。这些自然资源, 会有一定的转卖价格。这些资源的转卖,一般也能构成GDP。 有时,甚至是局部地区,GDP的重要组成部分。比如, 城市中的商品房,其价格中,就包括土地价值。有时,土地价值, 可以占房子价格的较大比例,因此, 这也是一个不可忽略的GDP构成部分。对于上海这样的城市, 这个GDP构成也是很重要的。 最后,估计应该是资本的折旧或损耗。这也是GDP的构成部分。 人们的收入,包括,工资,与利息或资源租金以及自然资源的转卖。 人们的毛收入,应该与GDP相等。考虑到, 资本的折旧与损耗所占用的GDP部分,因此,国民的纯收入, 小于GDP。人均纯收入,小于人均GDP。
2005-2011中国GDP及其构成所呈现的变化 ,作以分析和说明
这是 当前世界经济的趋势世界经济是世界各国的经济相互联系和相互依存而构成的世界范围的经济整体。它是在国际分工和世界市场的基础上,把世界范围内的各国经济通过商品流通、劳务交换、资本流动、技术转让、国际经济一体化等多种形式和渠道,把各国的生产、生活和其他经济方面有机地联系在一起。在现代社会,世界上任何国家的生产和生活都不可能完全闭关自守,都要或多或少地依赖于其他国家的生产,依赖于国际分工和国际交换,正是这种错综复杂的经济联系,构成了世界经济整体。因此,世界经济既包括国际经济关系,又包括构成这种经济整体的各国内部的经济关系,这种经济关系既涉及生产领域,也涉及商品交换、资金流动、技术转让等各个领域。 以下是对中国经济的影象和推动2009年是会被历史铭记的一年,因为从第二次世界大战以来世界经济第一次呈现负增长。图表1是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和美国国际经济研究所(IIE)给出的对今年经济的判断和对明年经济的预测。去年全球经济增长是3%,今年IMF估计会是负的1.1%,国际经济研究所也差不多,-1%。从图表中可以看到,发达经济体今年经济收缩得比较严重,-3.4%或-3.3%,明年将会有所恢复,美国、日本等最近出现了一些反弹的迹象。相对发达经济体,新兴经济体状况要好一点,值得一提的是中国,IMF和IIE分别估计中国今年的GDP增长率为8.5%和8.3%。对于明年,美国国际经济研究所的预期更乐观一些,它预测明年全球经济是4.2%的增长,因为它判断发达经济体明年的GDP增长将从今年的-3.3%提升到3.3%。 但是发达经济体的失业情况非常令人担忧(图表2)。去年整个发达经济体的平均失业率是5.8%,今年要达到8.9%,美国10月份最新的数据已经出来了,失业率超过两位数,达到了10.2%,欧元区是9.9%,日本现在是5.1%,这个数字是全年平均,明年失业的情况将更严重,这是影响整个经济走势的一个重要问题。失业率影响范围主要在哪呢?主要是消费上,失业率高,对消费就有影响,没有失业的人由于对未来工作岗位的担忧也会影响消费状况。 国际贸易方面,从WTO和IMF的数据可以看到,今年的国际贸易增长数字也非常悲观,是负的11.9%(图表3)。这里面发达经济体出口下降的速度更快,达到了13.6%,明年估计稍微好一点,是增长2%,总体来讲不乐观。全球明年的贸易量增长速度也只有2.5%,这是非常悲观的。因为大家知道在全球化的世界里,贸易对整个全球增长贡献率是非常高的。一个严重的问题是,贸易保护主义现在越来越抬头,已经成为主要的议题,像G20等各种各样的场合都在讨论贸易保护的问题。中国是整个世界在贸易保护或者贸易救济措施上受到挑战最多的国家,当然尽管数量多,但目前和我们整体的贸易出口来讲分量还不大,只占我们出口的1%,说起来很热,但总体涉案金额还不是很大。 直接投资方面,从1980年到2008年,2007年达到了直接投资(FDI)的最高峰,将近2万亿美元,然后掉头往下。对2009年的全球FDI有几种估计,最好的估计大概是在1.3万亿美元,一般的估计在1.1万亿美元,最悲观的估计是只剩下9000亿美元。金融危机的发生,直接投资受到的影响是比较大的。股市的变动正如大家所看到的,标普500指数先是一下子掉下来,然后目前又有反弹。股市的波动和实体经济的波动有关系,虽然关系不那么密切,但多多少少也表明了一种心态。 接下来看看初级产品的指数,如果以2005年为100的话,整个价格指数变化也是和经济危机的轨迹吻合的,在2007、2008年还是一路上扬,接着是大幅度的下降,到了今年年初跌至谷底,现在开始反弹,反弹以后非常不稳定,一会上一会下,但总体来讲是反弹比较明显。油价是我们非常关心的,去年中国进口石油大概有1.7亿—1.8亿吨,相当于十几亿桶原油(80.26,0.90,1.13%)。原油价格2008年6月份达到最高点,147美元一桶,然后也是掉头向下,今年第一季度从低谷反弹,预期油价的未来走势也是持续上升(图表4)。 我们非常简短的在这里把整个世界经济发展的趋势归纳了一下。大家看到各种各样的复苏信号已经出来了,但很难下一个断然的判断说经济危机已经过去了。目前我们看到的还只是一些反弹,反弹和复苏是两个不同的概念,反弹通常是技术性的或者恢复性的,并不意味着全球经济进入到了周期性、不断向上的复苏阶段。当前的反弹可能只是某一个特定的短期因素、某种政策的影响结果。 这个结论的理由有两个。第一个主要原因,尚有许多抑制全面复苏的中短期因素存在。美国和欧洲等主要发达经济体失业率居高不下是一个非常重要的中短期因素;其二,由于金融危机使得美国家庭净资产大幅度下降,储蓄率也迅速上升,曾经一度美国储蓄率变成了负的,靠借贷来支付日常支出,现在它开始提升,净资产的大幅下降和储蓄率的上升马上影响到消费支出。美国这个国家,包括整个西方国家,经济发展更多的还是依赖于消费,美国GDP的70%都是消费,所以消费的下降对整个投资都有直接或者间接的影响。 其三,主要发达经济体的银行系统还是非常脆弱,导致投资增长缓慢。刚刚发生的“迪拜世界案”590亿美元的推迟支付,马上引起了全球金融市场的动荡。现在谁也不知道还有多少问题没有暴露出来。目前为止,美国的银行资产里有80%以上和有价证券、股票、衍生工具连在一起,金融体系稍微动荡一点,对他们资产负债表马上会产生冲击,冲击接下来就是他们的金融活动会收缩,因为资产价值和市场连在一起的,收缩之后,金融体系的脆弱性一定会极大影响投资。 第四个抑制复苏的中短期因素是欧洲和美国等产能利用率仍处于低水平。10月份的数据已经出来,美国产能利用率是71%,正常的情况下一般要达到80%—85%,欧洲的情况比美国还糟,是70.7%。产能利用率低意味着投资不可能大规模复苏,很难想象有更高的净值增长。 最后一点,主要发达经济体在宏观政策上的顾此失彼。美国的金融政策特别是利率不可能上升,主要原因就在于80%银行资产都和有价证券连在一起,如果利率上升,有价证券价格必然下降,美联储是不敢这样做的,而这样的结果一定是引发美元走低。这里有很多因素都是搅在一起的,不可能有完美的政策选择。 以上5点是中短期的制约因素,从长期来看,周期性增长的长期条件还不具备。第一,劳动力成本在缓慢上升,当年柏林墙倒塌、中国和印度的改革开放等引发参与世界分工的劳动力数量激增及全球市场规模迅速扩大的局面已经不再。其二,缺乏带动经济增长的主导产业。现在人们对新能源、绿色经济等等的期望很高,但实际上新能源占GDP比例还很低,而且投资周期长,风险很大,它能走多远还取决于传统能源的供应状况,特别是石油的价格,所以这里不确定因素很多,包括一些政治上的因素。其三,资本的支撑作用不再,金融部门可能有未披露的巨大亏损,金融监管将进一步加强,资本可能更多流入房地产等等,很难指望大规模的金融市场支撑一个新一轮的增长。 从结论看,整个世界进入了反弹期,有的时候可以看到反弹的非常强劲,但是很难下结论说实体经济已经进入了复苏周期。 关于中国的经济发展,中国社会科学院经济学部有一个经济形势分析预测报告,GDP增长今年我们“保8”没有问题,估计能够达到8.3%,明年估计是9.1%。当然这里还有很多条件,特别值得一提的是进出口,今年是负增长20%,希望明年会有一个大的反弹,达到17%—18%。 明年有一个挑战,就是经济过热的可能性现在开始增大。明年上半年GDP增速有可能达到10%甚至11%,主要原因包括投资增长过快,企业流动性充裕;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保持高速,政府消费规模大;需要指出的是出口,今年出口为GDP贡献是-2.9%,明年这块可能显著恢复增长;人民币升值预期,也将引发境外资金流入。通货膨胀预期现在应该讲还没有完全形成,但有可能形成资产泡沫。 2010年中国宏观经济的另一个潜在挑战,是现行盯住美元的汇率政策可持续性问题。我们需要改变生产方式,再加上自己的产业结构调整,人民币如果低估的话,一定会把资金往出口、贸易部门引,非贸易部门特别是服务业的发展就起不来。所以增长方式转变更多依靠内需,产业结构变化也和汇率政策有关系。人民币升值预期已经形成,现在有经济学家开始预测有多少热钱进入中国,会产生什么影响。但由于美元现在非常不稳定,贬值压力和升值压力并存,所以预测美元是非常难的事情,按照索罗斯的话讲,“预测的成功主要是你对人性的理解,对于一个国家而言取决于对民族的理解”。但从统计数据来看,美元兑欧元、日元的低估已经在20%以上,和它过去十年的平均值来看也低估了10%以上,所以美元的走势尽管有波动,趋势还是向下,但离谷底已经不远,不排除反弹的可能性。毕竟美国还是世界最大的经济体,综合实力最强,特别是当世界遇到新一轮的二次经济危机的时候,美元汇率还是会上升。 总体来说,世界经济走势反弹迹象现在非常明显,但全面复苏动力不足;从中国的宏观经济形势来看,2009年总体平稳,但明年有可能出现一些潜在的风险需要我们认真对待
截至2016中国gdp相当于美国的多少
中国的经济规模只相当于美国的 58.9%。而具体到人均GDP上,两者大致为7353美元比53867美元,中国仅为美国13.7%,与美国仍然具有相当大的差距。
2016年,世界银行(WB)对世界主要国家的GDP进行了美元排名,美国、中国和日本排名前三,美国国内生产总值18.03万亿美元,中国11万亿美元,日本4.38万亿美元。
第四至第十名:德国(3.36万亿美元)、英国(2.86万亿美元)、法国(2.42万亿美元)、印度(2.09万亿美元)、意大利(1.82万亿美元)、巴西(1.77万亿美元)和加拿大(1.55万亿美元)。
扩展资料:
根据国家统计局公布的数据,2016年中国国内生产总值为74.41万亿元,增长率为6.7%,2008年以来,中国GDP超过日本,打破了1972年以来“美国第一、日本第二”的GDP排名格局,中国一直是世界第二大国家,但从人均GDP来看,中国与发达国家仍有较大差距。
2018年,中国经济总量首次突破9万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比上年增长6.6%,实现了6.5%左右的预期发展目标。
参考资料来源:
百度百科-国内生产总值
新华网-全球人均GDP排名前100,谁最富,中国排第几?
中国财政收入占GDP比例多少才合适
财政收入占GDP的比重,又称为国民经济的财政负担率,它综合反映出政府与微观经济主体之间占有和支配社会资源的关系,反映政府调控经济运行的能力和影响社会资源配置的程度。由于在单个核算期内GDP的变化与财政收入可能不“同步”,因此以单个核算期来看,财政收入占GDP的比重会上下波动,难以给出相当精确的比例。 财政收入占GDP的比重是一个衡量政府对国民经济控制能力的非常重要的指标,财政收入占GDP比重越高,国家就越有能力为国民提供富足的公共服务。
但是这一指标必须控制在合理的范围之内,如果比重过高,政府集中的财力过度,则会挤占纳税人的利益,削弱经济发展的基础,最终影响国民经济的发展和财政收入的增长;如果比重过低,政府集中的财力有限,将严重影响政府各项职能的正常履行,削弱财政对宏观经济运行和资源优化配置的调控能力。通过对历年国民经济数据的分析,中央财政收入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应该大致控制在17%-22%或以下;对于地方来说,地方财政收入占地区生产总值的比重在4%-8% 之间比较合理。
财政收入占GDP的比重,又称为财政依存度,它是衡量一个国家或一个地区经济运行质量的重要指标,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在GDP分配中,国家(或地方)所得占的比重。一般来说,财政收入占GDP的比重越高,说明国家(或地方)财力越充足。
作为一项监督指标,它表明财政收入的规模应当随着国民经济的增长而扩大。 财政收入占GDP比重的高低,不仅与国家(或地区)的产业结构、所有制结构以及经济运行质量有着直接的关系,而且受到国家财税政策、税收征管强度等多方面因素的影响。
一般来说,经济运行质量高、第一产业比重低、新兴行业、资源型行业和高附加值行业比重大的地区,财政收入占GDP的比重也比较高。由于国家对外商投资企业、涉农企业、福利企业等有一定的税收优惠政策,这些企业如果在地方经济总量中所占比重较高,也有可能导致财政收入占GDP比重的偏低。
另外,在国民经济核算中,教育、文艺及广播电影电视业、国家机关、政党机关和社会团体等部分行业的增加值主要由工资性收入和固定资产折旧构成,对GDP有贡献,但对财政收入却没有太大贡献,如果这些行业比重高,也可能使得该地区财政收入占GDP的比重低于其它地区。除上述原因之外,财政收入与GDP核算口径的不一致,也会使得地区之间财政收入占GDP比重的不可比。
扩展资料
GDP核算有三种方法,即生产法、收入法、支出法,三种方法从不同的角度反映国民经济生产活动成果,理论上三种方法的核算结果相同。
生产法是从生产的角度衡量常住单位在核算期内新创造价值的一种方法,即从国民经济各个部门在核算期内生产的总产品价值中,扣除生产过程中投入的中间产品价值,得到增加值。核算公式为:增加值=总产出-中间投入。收入法是从生产过程创造收入的角度,根据生产要素在生产过程中应得的收入份额反映最终成果的一种核算方法。
按照这种核算方法,增加值由劳动者报酬、生产税净额、固定资产折旧和营业盈余四部分相加得到。支出法是从最终使用的角度衡量核算期内产品和服务的最终去向,包括最终消费支出、资本形成总额和货物与服务净出口三个部分。
国家统计局发布的季度GDP是以生产法为基础核算的结果。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国内生产总值
2010中国GDP构成。具体些,主要是那几部分,各占多少比例。
2010年国内生产总值397983亿元,比上年增长10.3%。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40497亿元,增长4.3%;第二产业增加值186481亿元,增长12.2%;第三产业增加值171005亿元,增长9.5%。
第一产业增加值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为10.2%;第二产业增加值比重为46.8%;第三产业增加值比重为43.0%。如何看待中国GDP世界
中国的经济再一次靓丽的表现,在连续六年减速之后,2017年的实际GDP增速似乎正在回升。第二季度刚公布的6.9%的年增长率超过了2016年的6.7%,远高于国际预测机构的共识,预计今年的增长率将接近6.5%,到2018年将进一步放缓至6%。
宏观层面分析:
很多人认为中国的GDP忽略了中国经济增长问题的深层次问题,那是因为中国经济正处在一个非同寻常的结构转型之中 - 以制造业为主导的生产者模式正在让位于日益强大的以服务为导向的消费模式。
这就意味着国内生产总值从投资和出口的快速增长转向内部私人消费相对较慢的增长,整体国内生产总值增长的放缓是不可避免的,也是不可避免的。在这方面需要考虑对中国脆弱性的认识。
中国在危机面前都有深度的复原力,例如在二十世纪三十年代以来全球收缩最严重的情况下,2008 - 2009年中国经济平均年增长率为9.4%。
近年来总是伴随着中国经济的悲观情绪主要集中在去杠杆化和相关的房地产市场紧缩两者之间 ,认为这是日本式的停滞。他们不知道我们中国是一个高度节约的经济体,如果出现日本式的停滞,中国有比日本有更多的手段,毕竟我国战略空间广大。
中国的国民储蓄在2017年可能达到GDP的45%,远高于日本28%的储蓄率。就像日本的国内生产总值占国内生产总值239%的政府债务能够回避主权债务危机一样,中国拥有更大的储蓄缓冲和更小的主权债务负担(占GDP的49%),情况要好得多形状来避免这种内爆。
微观层面分析
中国的企业债务问题不容忽视 - 2016年末非金融债务占GDP的比重估计达到GDP的157%(而2008年末为102%),这使得大部分负债上升的国有企业要做势在必行的改革。
担心中国房地产市场总有充分的理由。毕竟,一个崛起的中产阶级需要经济适用房。随着中国人口的城市份额从1980年的不到20%上升到2016年的56%以上,到2030年最有可能达到70%,这是一个不得不考虑的问题。
但这意味着中国房地产市场 - 与其他完全城市化的主要经济体不同 - 在需求方面得到充足的支持,未来10 - 15年,城市人口可能保持年均增长1-2%的增长轨迹。自2005年以来,中国的房价上涨近50%,几乎是全球规范的五倍(根据国际清算银行和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的全球住房手表),可承受性显然是一个合理的担忧。中国面临的挑战是审慎地管理满足城市化需求的住房供应增长,而不会造成过度的投机和危险的资产泡沫。
同时,中国经济在2017年初也受到强劲的周期性复苏力度支撑。六月份出口同比增长11.3%,与前几年形成鲜明对比,后者受到后危机较弱的影响全球复苏。同样,到2017年年中,通货膨胀调整后的零售额年增长率为10%,比总体GDP增长6.9%的速度快45%,这反映了家庭收入的显着增长以及日益强大的。
悲观主义者一直视中国经济为自己的经济观点 - 重复了耶鲁大学历史学家乔纳森·斯宾塞(Jonathan Spence)多年前的开创性评估的一个经典错误。普遍认为打破日本和美国的资产泡沫在中国构成了同样的威胁。同样,中国近期的债务密集型经济增长高潮预计也会和其他地方的情况一样。
预测人士发现,难以抵制重大危机冲击的发达经济体对中国的影响。过去一直是错误的做法,今天又错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