祁东楼看着淳安知县旁海瑞的名字。
这两个灾县不是他不想调自己人过去,但是这两个位置是明显的坑,手下严党的人也都不是傻子,都是老油条了,没人愿意去。
清流愿意派人就让他去派,不出意料果然这两个位置还是海瑞和王用汲。
海瑞这个人,是个没人愿意碰到的对手。
鄢懋卿南下巡盐知道海瑞在,要绕着淳安走,饶是嘉靖帝刚上这个人,也气的七窍生烟。
一封治安疏,万古流芳海刚峰。
之所以祁东楼到浙江叮嘱淳安和建德的田先不要买,一是想暂缓灾民情绪激化,二就是也不想对上海瑞。
祁东楼其实很欣赏海瑞,虽然很多人觉得海瑞是个只有名,没对明朝做出什么贡献的人。
但是祁东楼不这么看,他曾经也想做个海瑞一样干净的英雄,但是这条路他没走下去,太难了。
离开了校园学生会主席的身份没给他带来帮助和别人高看一眼,曾经的大学同学和自己的学弟们,离开学校像坐火箭一样升官,大学里心爱的女人变得高不可攀。
自己身中三枪,拼命换来的英雄之名,也不过寥寥。
一切都因自己没有一个好的出身。
对于祁东楼这种骄傲的人,清贫,落魄,被人看不起比生死还重要。
祁东楼的骄傲不允许自己如此活下去,他放弃了一些东西,获得了自己想要权力。
而海瑞从未放弃那东西,在祁东楼和世上绝大多数人放弃的那条路上一直走着。
祁东楼看海瑞总想起那个刚刚获得英雄称号的自己,所以他不打算直接在海瑞路上直接派人劫杀,
也不打算盯着这个人当做一个敌人,他要利用海瑞,就像当时自己刚成为英雄的时候。
他要试试让海瑞也明白自己体会过的那个道理—英雄,只不过是权力的工具。
祁东楼提笔给高翰文和郑泌昌各写了一封关于海瑞的密信,嘱咐二人别跟海瑞起冲突,写好之后他又犹豫了一下。
他觉得眼下自己似乎有些像那些故事里的反派,遇到主角不全力下死手弄死,反而流露出惺惺相惜的样子,慢慢等主角成长。
这不符合他原本的认知,党派斗争比职场斗争更凶残,一旦有了派别,你就应该放开手脚盯着对面死磕。
海瑞明显是个清流,比清流还正,已经被小猴子晃过一次的祁东楼开始思考,要不要试着用这把双刃剑。
海瑞他不能拉拢,且不论海瑞本身的节气,以严党现在的身份接触海瑞,只会污了海瑞的名声,那拉拢过来也没用了。
就算他洗心革面,也还是奸臣,自古有洗心革面的天子,没有洗心革面的奸臣。
海瑞的用处是这人可以刚嘉靖帝,祁东楼不能拉拢海瑞,但是可以让海瑞来做下一个钦天监周云逸。
而且这海瑞若是刚上嘉靖帝,比周云逸效果好的多,毕竟海瑞骂的可比周云逸狠的多,
那么只要把海瑞和清流联系起来,自己在暗中拱火让海瑞知道这大明朝的真正的祸根是嘉靖帝,弄出那本《治安疏》。
最后让嘉靖怀疑是清流搞动作,裕王逼他退位,自己这边继续拱火,清流必然遭到血洗,受益的才是他祁东楼,这才是一石三鸟之计策。
布局是可行的,但是这个计策具体实施恐怕还要遇到很多问题,祁东楼一边继续整理其中的风险和可能性,一边完善这个计策。
下棋讲究的是看三步走一步,更讲究时机和变化,世上没有一定的事,大道五十,天衍四九,人遁其一,即便严党面对死局,祁东楼反而更加有斗志。
……
胡宗宪走后,严嵩不知不觉来了一丝困意,在下人的服侍下他缓缓步入后堂,在一把雕花木躺椅上坐下,身体随着椅子的轻微摇晃而逐渐放松,眼皮也愈发沉重。
严嵩的呼吸变得悠长而均匀,困意汹涌而来,如同潮水般将他淹没。
他闭上眼睛,任由自己沉入梦乡,对外界的一切失去了知觉。
然而,在这梦境之中,严嵩并未得到真正的休息。
他仿佛置身于一片朦胧的雾霭之中,四周影影绰绰,唯有脚下的一片光亮显得格外清晰。
就在这时,一个熟悉的身影缓缓走近,跪伏在他的脚边,发出低声啜泣。
严嵩定睛一看,竟是自己的儿子严世蕃,那张平日里总是带着几分狡黠与不羁的脸庞,此刻却挂满了泪水,显得格外无助。
“东楼,你哭什么呀?”
严嵩的声音在梦中显得有些飘忽不定,却仍带着几分威严。
严世蕃抬头看向父亲,眼中满是惊恐与绝望:“父亲,有人要杀我。”
“谁敢杀你呀!”
严嵩眉头紧锁,心中虽有疑惑,但更多的是对儿子的保护欲。
“徐阶。”
严世蕃的声音低沉而坚定,每一个字都像是从牙缝中挤出。
“他怎能杀你?”
严嵩闻言,心中一震,但随即又恢复了冷静,毕竟在他看来,自己仍是朝廷的支柱,无人能撼动其地位。
“他是首辅……”严世蕃的声音里充满了不甘与无奈。
“胡说!我才是首辅!”
严嵩猛地坐起,大声呵斥,却发现自己竟是在梦中,那声吆喊也不过是自己内心的挣扎与恐惧的宣泄。
从梦中惊醒的严嵩,额头上已渗出了细密的汗珠,他环顾四周,一切依旧,只是那份宁静中多了一份难以言喻的压抑。
他试图平复自己的呼吸,但心中却如翻江倒海般难以平静。
“我怎么会做一个这样的梦?”
严嵩喃喃自语,心中充满了疑惑与不安。
他开始回忆起与儿子严世蕃的点点滴滴,又思索起这段时日严世蕃的所作所为,似乎有一种看不到的危机,向着这座府邸袭来。
严嵩在下人的服侍下起身,默默走到窗前,外面已是暮薄西山的时辰,天空阴沉沉,似乎在酝酿一场大暴雨。
“去,叫严世蕃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