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卖报了、卖报了!”
“重大消息!重大消息!”
“科举改制!科举改制!”
“崇祯六年重阳节加科乃大明科举绝响!”
“走过路过不要错过,事关万千学子今后仕途!”
……
报童们推着独轮车高声吆喝着,原本没当回事的百姓们听着科举改制、科举绝响几个字后瞬间站了起来朝着报童冲去。
报童们更是经验满满,一见百姓冲了上来,立刻就退到了墙角,刷的将一面旗子挂了起来。
在看到旗帜的那一刻,冲上来的百姓立刻就放慢了脚步,迅速的排起了队伍。
叮叮当当的铜钱落入独轮车上的篮子内,扔铜钱拿报纸走人,那是相当的熟练。
“不要着急,人人都有份!”
“只要有银子,今天报纸管够!”
“不要相信掮客的话,报纸马上就送来了!”
“尤其是外地学子,不要高价买报纸!”
……
报童一边盯着独轮车,一边朝着周边高声喊着。
一车又一车的报纸送了上来,转瞬间销售一空。
一万八千的举人,还有数万来看热闹的秀才和商人、周边客商等等,还有北京城数十万的百姓。
“崇祯六年重阳节加科是大明朝最后一届科举,自今日起大明不再举行科举取仕?”
“自取消之日起,大明实行义务教育,分县级社学、州府郡学、国家大学三个等级?”
“凡满八岁孩童、无论身份贵贱皆可免费入社学学习,社学包吃住?”
“社学升郡学十取一,郡学升大学三十取一?”
“大学毕业后,全部成为胥吏,考核达标后一步步往上晋升。”
……
一整份报纸的科举改制的内容被百姓们将一条条重要情报提炼了出来。
所有人看着报纸都彻底的懵了。
百姓懵的是所有孩子都能入学,不仅免费还包吃住,哪有这好事儿?
学子们懵了的是传承了千年的科举选才就这么……猝不及防的没了?
若是改成这种也还行,反正跟考童生、秀才、举人是一样,都得一级级的往上考,没什么大区别,不同的是大部分的秀才和举人是不需要在学堂里上学。
可最让他们受不了的是竟然是从胥吏开始干起,胥吏连不入流都算不上,而进士通过朝考后最差也是知县,那可是七品。
品秩上差了六级三品,身份一个官一个是民,地位更是天差地别,至于收入那就更不用提了。
“真的假的,免费入学还包吃住?我怎么这么不信呢!”
“大明日报上都刊印了,礼部南院墙上和坊市入口都贴了告示,这事儿还能有假?”
“太好了,以后孩子都机会上学了!”
“别高兴的太早,社学入郡学需要考试的,十取一。”
“十取一怎么了,这比童生的录取高多了,童生是三十取一呢,给我们机会,我相信孩子们不一定会比富人家孩子差。”
“就是,富人子弟一天学四个时辰,那我们就学八个时辰,我就不信了!”
“你们看清楚了,三年后考郡学考不上就得自费复读了,最多允许复读三年,三年后考不上就再也没有机会了,相比之前的可以一直考呀!”
“你可拉倒吧,三年再三年,六年连最基础的都不行,也不是读书的料,不是那个命还挣扎什么?”
“就是,哪怕是读三年也好,免费吃住不算,至少识字和算学,做个小本生意或者交赋税都不会被忽悠了。
而且自己认字了等以后有孩子了,从六岁就开始教授,这起点就高了呀!”
“就是这个理儿,我们不求一步登天,只要一代比一代强就行了,至于这个要给社学耕种一亩半地,都是小事儿,咬咬牙一天就能搞定,太值当了。”
“免费入学、包吃住、有人管教孩子,付出点劳力算什么?后年才对普通百姓孩子开放,还有两年时间,老子就是砸锅卖铁也得请个先生先读两年。”
“哈哈哈,老王,我有一个提议,我们左邻右舍的十来户人家干脆凑一凑,请一个老秀才、再不济请个老童生,
我们不求教授什么太高深的,两年能识别千把字,会背基本的启蒙书籍就行。”
“好想法,走,赶紧商量商量,否则一会儿大家都请,没人了呀!”
“不碍事儿,反正是一只羊是放,一群羊也是赶,只是识字而已,十个二十个没啥大区别,若是有区别,那就是我们给点银子不够!”
……
百姓们议论纷纷,只是看了一会儿的诏书就将未来几年的计划都给想好了。
之前朝议时还有些担心百姓们不愿意给社学耕作,现在一看,百姓们没有丝毫的抵抗。
而且最终改革后是从胥吏还是干起,这对百姓来说也没有任何的抵触和不满,‘寒门生贵子,白屋出公卿’这都是扯淡的事儿。
自古以来,寻常百姓之家出的进士和官商士绅之家出的进士相比,一九开都算是烧高香了。
童生努努力还是可以的,毕竟都是基础的东西,诸如包括四书文、试帖诗、性理论或孝经论等。
可童生之后的学习,那就不是自学就能完成的了,要到学宫拜见授学老师,官学教学多流于形式,想要真正学到东西很难,这里面有诸多窍门不为外人道也。
寻常百姓之家想要在官学内学习,并考取秀才,难度不亚于秀才考举人了。
社学、郡学、大学虽然也要一级级的往上考,但这比之前的容易了不少。
至于说最后都是从胥吏干起,这就更不是问题了。
首先胥吏也不是普通百姓能染指的存在,能当胥吏那在县中都能庇护一家人的风雨平安,这对普通百姓来说已经算是非常知足了。
其次胥吏也能继续往上晋升,按照如今这个模式,胥吏晋升的周期肯定只有一两年的时间,远比之前的平均九年要短太多。
种种优势在,身为无权无势、无财无关系的四无普通百姓还奢求什么?
奢求再多,那就是他们不懂事了。
与普通百姓的欢呼相比,读书人们的反应就是两个极端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