酸雨的形成,酸雨的形成

时尚网,时尚女装,时尚杂志

酸雨的形成

酸雨中酸度主要是硫酸和硝酸造成的.酸雨的形成是一种复杂的大气化学和大气屋里过程,一般认为,酸雨是由于排放的S02等酸性气体进入大气后,造成局部地区中的SO2富集,在水凝过程中溶解于水形成亚硫酸[SO2+H2O=H2SO3],然后经某些污染物的催化作用及氧化剂的氧化作用生成硫酸[2H2SO3+O2=2H2SO4],随雨水降下形成酸雨.

就我国情况而言, 首先, 总体来看SO2 的排放量比NOx 为大, 但是个别的南方省市, 如广东, 福建等省, SO2 的排放量比NOx 为小; 其次, 就发展而言, 汽车数量增加较快, 而NOx 排放量主要取决于汽车的排放, 因此, 在未来的若干年内, NOx 的排放量可能超过SOx ; 最后, SO2 进入大气后, 通过光化学反应, 变为硫酸根,这需要一段时间, 可能经过长距离大气传输; 但是NO进入大气后, 很快与氧气化合, 生成NO2 [2NO+O2=2NO2], 继而变为硝酸根[3NO2+H2O=2HNO3+NO], 需要时间较短, 遇雨被局地冲刷降落地面.综合来看, 目前SO2 对酸雨贡献为大, 将来NOx 的贡献可能要超过SO2 .

酸雨的形成

大气是人类生存的重要环境,大气污染最直接地影响人们的生活和工作。进入大气的

主要污染物有一氧化碳、烃类、氮氧化物、二氧化硫、悬浮颗粒等,其中二氧化硫和氮氧

化物是酸雨的主要来源。

酸雨是指PH值小于5.6的酸性降雨,比较纯净的雨水因溶有二氧化碳(CO2)而其PH值

约为5.6。大多数酸雨中的酸性物质最主要的是硫酸(可占65%-70%),其次是硝酸(可占

25%-30%)。

人们曾经认为,空气中的SO2主要来自铜、铅、锌等有色金属冶炼厂和硫酸厂。事实上

空气中二氧化硫(SO2)最主要的来源是燃烧含硫的燃料。据估测,大气中的SO2有70%来

源于工业燃煤,12%来源于工业燃油,其余则来源于生活燃煤等。进入大气中的SO2气体在

氮氧化物或悬浮颗粒中的某些过渡金属元素的化合的催化下,部分地被空气中的氧气等氧

化为三氧化硫(SO3),降水时形成硫酸(H2SO4)而降下酸雨。

燃料的高温燃烧是大气中氮氧化物的主要来源。主要来自汽车尾气和供热供电用燃料

燃烧的产物。在1200℃或更高温度(内燃机内部能达到的温度可超过2000℃),空气中的

N2(氮气)和O2(氧气)可生成可检出量的NO(一氧化氮),后者慢慢与氧气反应而生成

NO2(二氧化氮),降水时形成硝酸(HNO3)而进入水中形成酸雨。

自然界对酸性有一定抵御能力,如土壤中的碳酸钙,大气中的氧化钙、碳酸钙微粒

(风沙天气时更多),大气中天然和人为来源的氨等,碱性物质可与酸雨起中和作用,但

超过其抵御能力,就会出现种种灾害。酸雨酸化水体可导致水生生物减少甚至绝迹,另一

方面,底泥中沉积的某些重金属元素化合物会溶出,进入鱼、贝体中的有毒重金属元素通

过食物链而危害人体健康;酸化土壤则使其中钙、镁等元素溶出流失,使土壤的肥力下降,

酸雨对某些建筑材料的腐蚀性比海水还强,大理石、汉白玉、砂岩、板岩都能被腐蚀,因

此而损失一些建筑物和文物。如古埃及方尖碑在埃及的亚历山大三千多年能保存完好,但

移至伦敦只有八十年就面目全非。酸雨还加速金属材料的腐蚀,对暴露的油漆、涂料及橡

胶等产生破坏作用,导致使用寿命缩短。

我国对酸雨研究较晚,1972年开始了对酸雨的监测,1982年进行了酸雨普查,其中重

庆、贵阳雨水的PH小于5。现在以重庆、贵阳为中心的酸雨区已在西南地区逐步扩大,并扩

展到长江下游。长江以北在青岛已发现过酸雨。

酸雨的危害如此严重,所以必须采取一定的措施进行防治:一是减少污染,如为减少

SO2的排放,可采用低硫的煤、石油、天燃气等燃料,以及加工制成低硫或脱硫的燃料;或

开发新能源,如太阳能等。二是进行回收处理,综合利用,如硫酸厂的尾气可采用氨吸收

法、石灰乳吸收法等进行回收。硝酸厂尾气可采用碳酸钠溶液吸收法、氢氧化钠溶液吸收

法等。

酸雨的形成是怎样的

酸雨是酸性沉降物的一种——湿沉降,相对的另一种则称为干沉降,例如固粒或气体直接沉降。一般来说,NO3- 、 SO42-是酸雨中的主要致酸物质,而这些致酸物质主要是由氮氧化物和硫氧化物转化而来的,主要来源于自然因素和人工活动。

自然因素包括火山爆发、微生物作用。火山爆发时会喷出二氧化硫,动植物死后会分解出硫化物质,进而产生二氧化硫等;此外,空气中悬浮的颗粒物(如含Fe、Mn、Cu、Mg、V等元素的物质)也是成酸反应的催化剂。

地形、地貌、气象条件,如各种大气环流、天气系统、风向、风速等对大气污染物的沉降、扩散、输送都与酸雨形成有着密切关系。盆地地形以及低压天气系统往往不利于污染物的扩散,加剧了污染物的聚集;高压系统控制下的天气,地形开阔,风速较大则易于污染物扩散。如我国四川盆地,多山,静风的频率达73%,大气层结稳定,不利于二氧化硫的稀释扩散,在降水过程中会形成酸雨。

气象条件对酸雨形成的影响具体表现在两个方面:在化学方面影响前体物的转化速率;在大气物理方面影响有关物质的扩散、输送和沉降。太阳光强和水蒸气浓度将促进SO2的转化,形成硫酸在局地沉降。太阳光强随纬度升高而降低,对我国来说,大气湿度也是由南向北递减。故当其他条件相同时,南方大气中SO2能较快地转化为硫酸,酸化当地大气环流。

酸雨形成的主要原因是什么?

酸雨形成的主要原因:酸雨主要是人为的向大气中排放大量酸性物质所造成的。中国的酸雨主要因大量燃烧含硫量高的煤而形成的,多为硫酸雨,少为硝酸雨,此外,各种机动车排放的尾气也是形成酸雨的重要原因。

雨、雪等在形成和降落过程中,吸收并溶解了空气中的二氧化硫、氮氧化合物等物质,形成了pH低于5.6的酸性降水。

酸雨为酸性沉降中的湿沉降,酸性沉降可分为湿沉降与干沉降两大类,前者指的是所有气状污染物或粒状污染物,随着雨、雪、雾或雹等降水形态而落到地面者,后者则是指在不下雨的日子,从空中降下来的落尘所带的酸性物质而言。 酸雨又分硝酸型酸雨和硫酸型酸雨。

扩展资料:

目前世界上减少二氧化硫排放量的主要措施有:

1、原煤脱硫技术,可以除去燃煤中大约40%一60%的无机硫。

2、优先使用低硫燃料,如含硫较低的低硫煤和天然气等。

3、改进燃煤技术,减少燃煤过程中二氧化硫和氮氧化物的排放量。例如,液态化燃煤技术是受到各国欢迎的新技术之一。它主要是利用加进石灰石和白云石,与二氧化硫发生反应,生成硫酸钙随灰渣排出。

4、对煤燃烧后形成的烟气在排放到大气中之前进行烟气脱硫。目前主要用石灰法,可以除去烟气中85%一90%的二氧化硫气体。不过,脱硫效果虽好但十分费钱。例如,在火力发电厂安装烟气脱硫装置的费用,要达电厂总投资的25%之多。这也是治理酸雨的主要困难之一。

5、开发新能源,如太阳能,风能,核能,可燃冰等。

6、生物防治:1993年在印度召开的"无害环境生物技术应用国际合作会议"上,专家们提出了利用生物技术预防、阻止和逆转环境恶化,增强自然资源的持续发展和应用,保持环境完整性和生态平衡的措施。

目前,科学家已发现能脱去黄铁矿中硫的微生物还有氧化亚铁硫杆菌和氧化硫杆菌等。日本财团法人电力中央研究所最近开发出的利用微生物胶硫的新技术,可除去70%的无机硫,还可减少60%的粉尘。

这种技术原理简单,设备价廉,特别适合无力购买昂贵脱硫设备的发展中国家使用。生物技术脱硫符合“源头治理”和“清洁生产”的原则,因而是一种极有发展前途的治理方法,越来越受到世界各国的重视。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酸雨

酸雨的形成是主要是由于什么污染造成的?

最主要的酸雨物质就是二氧化硫了,其次是二氧化氮。

排放二氧化硫与二氧化氮的主要是燃煤电厂、燃煤热电厂、燃煤锅炉、以及排放这些物质的工业生产活动。

石油天然气的燃烧也会排放酸雨物质,只是数量比燃煤要少很多

酸雨的形成及危害

环境效应是指由环境变化而产生的环境效果

人们最熟知的温室效应是由于大气中二氧化碳的增加,导致气温升高、气候变暖的现象。城市及工业区,因大量燃烧石化燃料,放出大量的热量,加之城市建筑群及道路的热辐射,引起局地气温高于周围地区,称为热岛效应。烟尘增加在大气空间形成烟云覆盖,遮挡了阳光,致使光照减弱的现象称为阳伞效应。一些地区气候干燥、植被减少、风沙弥漫、土地沙化、沙漠地带不断扩大,称为沙漠化。植被破坏,大量水土流失,大片岩石裸露,甚至寸草不生,形成了石漠化。城市工矿区地下水的过量开采,长期得不到补给,导致局部地面下沉或塌陷。一些化学元素的减少或增加可以引起各种病变,如低氟区的龋齿、高氟区的氟骨症、缺碘引起的甲状腺肿大,甲基汞所致的水俣病,镉污染引起的骨痛病等。太阳活动、行星运行对地球环境经常产生重大影响,如诱发地震、海啸、暴雨、干旱等。环境效应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对其因果关系的研究,有助于防患于未然,为人类消灾造福。

环境效应与人和生物的生存及发展关系密切。因此,人类应该高度重视研究这些效应的机理及其反应过程。

酸雨形成的原因:

1.大量燃烧含硫量高的煤而形成的。

2各种机动车排放的尾气污染环境。

危害:

如酸雨酸度过高,pH值降到5.6以下时,就会产生严重危害。它可以直接使大片森林死亡,农作物枯萎;也会抑制土壤中有机物的分解和氮的固定,淋洗与土壤离子结合的钙、镁、钾等营养元素,使土壤贫瘠化;还可使湖泊、河流酸化,并溶解土壤和水体底泥中的重金属进入水中,毒害鱼类;加速建筑物和文物古迹的腐蚀和风化过程;可能危及人体健康。

另外,由于氟利昂在大气中的平均寿命达数百年,所以排放的大部分仍留在大气层中,其中大部分仍然停留在对流层,一小部分升入平流层。在对流层相当稳定的氟利昂,在上升进入平流层后,在一定的气象条件下,会在强烈紫外线的作用下被分解,分解释放出的氯原子同臭氧会发生连锁反应,不断破坏臭氧分子。科学家估计一个氯原子可以破坏数万个臭氧分子。

酸雨的形成是主要是由于什么

酸雨是指PH小于5.6的雨雪或其他形式的降水。

雨、雪等在形成和降落过程中,吸收并溶解了空气中的二氧化硫、氮氧化合物等物质,形成了pH低于5.6的酸性降水。酸雨主要是人为的向大气中排放大量酸性物质所造成的。中国的酸雨主要因大量燃烧含硫量高的煤而形成的,多为硫酸雨,少为硝酸雨,此外,各种机动车排放的尾气也是形成酸雨的重要原因。

酸雨形成的化学反应过程:

(1) 酸雨多成于化石燃料的燃烧:

酸雨的工业排放源,含有硫的煤燃烧生成二氧化硫:S+O2=SO2(条件:点燃)

二氧化硫和水作用生成亚硫酸:SO2+H2O=H2SO3

亚硫酸在空气中可氧化成硫酸:2H2SO3+O2=2H2SO4

(2)氮氧化物溶于水形成酸:雷雨闪电时,大气中常有少量的二氧化氮产生。

闪电时氮气与氧气化合生成一氧化氮:N2+O2=放电=2NO

一氧化氮结构上不稳定,空气中氧化成二氧化氮:2NO+O2=2NO2

二氧化氮和水作用生成硝酸:3NO2+H2O=2HNO3+NO

酸雨是怎样形成的?

大气是人类生存的重要环境,大气污染最直接地影响人们的生活和工作。进入大气的

主要污染物有一氧化碳、烃类、氮氧化物、二氧化硫、悬浮颗粒等,其中二氧化硫和氮氧

化物是酸雨的主要来源。

酸雨是指PH值小于5.6的酸性降雨,比较纯净的雨水因溶有二氧化碳(CO2)而其PH值

约为5.6。大多数酸雨中的酸性物质最主要的是硫酸(可占65%-70%),其次是硝酸(可占

25%-30%)。

人们曾经认为,空气中的SO2主要来自铜、铅、锌等有色金属冶炼厂和硫酸厂。事实上

空气中二氧化硫(SO2)最主要的来源是燃烧含硫的燃料。据估测,大气中的SO2有70%来

源于工业燃煤,12%来源于工业燃油,其余则来源于生活燃煤等。进入大气中的SO2气体在

氮氧化物或悬浮颗粒中的某些过渡金属元素的化合的催化下,部分地被空气中的氧气等氧

化为三氧化硫(SO3),降水时形成硫酸(H2SO4)而降下酸雨。

燃料的高温燃烧是大气中氮氧化物的主要来源。主要来自汽车尾气和供热供电用燃料

燃烧的产物。在1200℃或更高温度(内燃机内部能达到的温度可超过2000℃),空气中的

N2(氮气)和O2(氧气)可生成可检出量的NO(一氧化氮),后者慢慢与氧气反应而生成

NO2(二氧化氮),降水时形成硝酸(HNO3)而进入水中形成酸雨。

自然界对酸性有一定抵御能力,如土壤中的碳酸钙,大气中的氧化钙、碳酸钙微粒

(风沙天气时更多),大气中天然和人为来源的氨等,碱性物质可与酸雨起中和作用,但

超过其抵御能力,就会出现种种灾害。酸雨酸化水体可导致水生生物减少甚至绝迹,另一

方面,底泥中沉积的某些重金属元素化合物会溶出,进入鱼、贝体中的有毒重金属元素通

过食物链而危害人体健康;酸化土壤则使其中钙、镁等元素溶出流失,使土壤的肥力下降,

酸雨对某些建筑材料的腐蚀性比海水还强,大理石、汉白玉、砂岩、板岩都能被腐蚀,因

此而损失一些建筑物和文物。如古埃及方尖碑在埃及的亚历山大三千多年能保存完好,但

移至伦敦只有八十年就面目全非。酸雨还加速金属材料的腐蚀,对暴露的油漆、涂料及橡

胶等产生破坏作用,导致使用寿命缩短。

我国对酸雨研究较晚,1972年开始了对酸雨的监测,1982年进行了酸雨普查,其中重

庆、贵阳雨水的PH小于5。现在以重庆、贵阳为中心的酸雨区已在西南地区逐步扩大,并扩

展到长江下游。长江以北在青岛已发现过酸雨。

酸雨的危害如此严重,所以必须采取一定的措施进行防治:一是减少污染,如为减少

SO2的排放,可采用低硫的煤、石油、天燃气等燃料,以及加工制成低硫或脱硫的燃料;或

开发新能源,如太阳能等。二是进行回收处理,综合利用,如硫酸厂的尾气可采用氨吸收

法、石灰乳吸收法等进行回收。硝酸厂尾气可采用碳酸钠溶液吸收法、氢氧化钠溶液吸收

法等。

>>>>全文在线阅读<<<<

标签: 酸雨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