反冲运动,物理反冲运动问题

时尚网,时尚女装,时尚杂志

物理反冲运动问题

孩子相对车的速度为v,根据动量守恒车和人分别向相反方向运动。

1)当孩子们一起跳出时,设车相对地的速度为V1,孩子跳出后相对地的速度为v2,孩子相对车的速度为V=V1+V2,根据动量守恒3mV2=MV1 得出V1=3mV/(3m+M)

2)如果依次跳出则有

当第一个孩子跳出时候,设此时车相对地速度为V11,第一个孩子相对地速度V12,

此时V11+V12=V,动量守恒mV12=(M+2m)V11 求得车对地速度V11=mV/(3m+M)

第二个孩子跳出的时候,设此时车相对地速度为V21,第二个孩子相对地速度V22

V21+V22=V 动量守恒(M+m)V21-mV22=(M+2m)V11 求得车对地速度V21

依次类推

第三个孩子跳出的时候,设此时车相对地速度为V31,第二个孩子相对地速度V32

V31+V32=V 动量守恒MV31-mV32=(M+m)V21 求得车对地速度V31

反冲运动中气体速度如何计算 ,相对于火箭的速度是指喷气前还是喷气后?

这一类的题目都会说喷出的气体相对火箭的速度是u啊之类的,是指喷出后相对速度是u,所以写动量方程的时候要写到喷后的那边去,譬如(M+m)V=M(V+v)+m(V+v-u)

船员划桨使船前进属于反冲运动吗

反冲运动:根据动量守恒定律,如果一个静止的物体在内力的作用下分裂成两个部分,一部分向某个方向运动,另一部分必然向相反的方向运动。这个现象叫做反冲。   反冲运动的特点:反冲运动和碰撞、爆炸有相似之处,相互作用力常为变力,且作用力大,一般都都满足内力>>外力,所以反冲运动可用动量守恒定律来处理。 而船员划桨使船前进是因为船桨给了水一个力,反过来,水也给了船桨一个力,这个力就是使小船去前进的力。船桨与水之间的力应该用作用力与反作用力的角度来看的。

高二物理 反冲运动 有谁可以帮我解释一下

用动量守恒定律计算时,公式中的速度都是相对地面来说,而题目中是问炮弹相对于了火炮的速度V0,火炮向前的速度是V2,那么炮弹向前相对地的速度就更快,相对于谁的速度就是以谁为参考系,炮弹相对于地面的速度就是V0+V2,

物理反冲运动 物块从斜面滑下这个类型的运动属于反冲运动吗 还是运用了反冲原理 反冲运动的定义不是物

首先反冲遵循的是动量守恒,反冲所描述的是两个有质量的物体之间的相互作用,而不是脱离后的状态。两个没有磁力的物体在脱离之后是没有相互作用力的,也就不能作为一个系统考虑。斜面下滑问题是滑块在重力的作用下沿斜面运动,且由于重力斜面法线分力的作用推动斜块水平分量上反向移动。过程中和外力为零,动量守恒。

物理,反冲运动的人船模型,麻烦把过程写一下

人在船上走

人的质量为M1,船的质量为M2

由于人与船的摩擦力是系统内力,不考虑其他作用力时,由动量守恒定律可得:

M1V1=M2V2

有X1=V1t, X2=V2t,人相对于船位移L=X1+X2=V1t+V2t

其中X1为人相对于地面的位移,X2为船相对于地面的位移

套路如上

本题特点在于是两个人,两个人对船的冲量I1.I2(有方向)

船的位移X 船身L

I1=M1(L-X) I2=M2(L+X)

I1-I2=MX

代数:70(4-X)-30(4+X)=100X

X=0.8

考虑从动量入手

物理反冲运动 希望详细有图…

将气球和人看做一系统,由于该系统竖直方向受合力为零,那么该系统竖直方向动量守恒,则有:

设人到地面时,热气球上升X,以向下为正。则

m2h/t+m1x/t=0

X=-mh/M

则绳长至少为:

L=h-(-X)=h+mh/M=(M+m)h/M.

反冲运动和碰撞、爆炸有相似之处,相互作用力常为变力,且作用力大,一般都满足内力>>外力,所以反冲运动可用动量守恒定律来处理。

⑴ 反冲运动的问题中,有时遇到的速度是相作用的两物体间的相对速度,这是应将相对速度转化成对地的速度后,在列动量守恒的方程。

⑵ 在反冲运动中还常遇到变质量物体的运动,如火箭在运动过程中,随着燃料的消耗火箭本身的质量不断在减小,此时必须取火箭本身和在相互作用时的整个过程来进行研究。

例如:火箭、水轮机或灌溉喷水器等。

这个题完全可以不用反冲~

高中物理反冲运动人船模型 人的位移加上船的位移 。为船的长度,为什么,求证明

“人船模型”,不仅是动量守恒问题中典型的物理模型,也是最重要的力学综合模型之一.对“人船模型”及其典型变形的研究,将直接影响着力学过程的发生,发展和变化,在将直接影响着力学过程的分析思路,通过类比和等效方法,可以使许多动量守恒问题的分析思路和解答步骤变得极为简捷。

至于人的位移和船的位移之和,只需要画出运动的过程图,从图上可以清晰直观的得到这个结论。在做题的时候这个结论是可以直接使用的,不需要另外证明。

>>>>全文在线阅读<<<<

标签: 物理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