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有哪三大自由贸易区及其简介?
1、北美自由贸易区
北美自由贸易区(North American Free Trade Area,NAFTA)是在区域经济集团化进程中,由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在美洲组成的。由美国、加拿大和墨西哥3国组成于1992年8月12日就《北美自由贸易协定》达成一致意见,并于同年12月17日由三国领导人分别在各自国家正式签署。
1994年1月1日,协定正式生效,北美自由贸易区宣布成立。三个会员国彼此必须遵守协定规定的原则和规则,如国民待遇、最惠国待遇及程序上的透明化等来实现其宗旨,藉以消除贸易障碍。
自由贸易区内的国家货物可以互相流通并减免关税,而贸易区以外的国家则仍然维持原关税及壁垒。美墨之间因北美自由贸易区使得墨西哥出口至美国受惠最大。
2、欧洲自由贸易联盟
欧洲自由贸易联盟亦称“小自由贸易区”。英国、丹麦、挪威、葡萄牙、瑞士、瑞典、奥地利7国根据1960年1月签订的 《建立欧洲自由贸易联盟公约》(《斯德哥尔摩公约》) 组成的工业品自由贸易集团。1960年5月正式成立,总部设在日内瓦。
1961年3月,芬兰成为联系国。1970年3月冰岛正式加入。1973年1月,英国、丹麦退出,加入欧洲经济共同体。1986年1月,葡萄牙退出,加入欧洲经济共同体。
它的宗旨是:消除成员国间关税和非关税壁垒,实现集团内工业品自由贸易。主要组织机构有:理事会、常设技术委员会、联合咨询委员会和秘书处。根据 《建立欧洲自由贸易联盟公约》规定,小自由贸易区自1960年起经过10年过渡期,分9次逐步削减直至完全取消成员国间工业品贸易关税和数量限制。
3、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
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缩写CAFTA,是中国与东盟十国组建的自由贸易区。中国和东盟对话始于1991年,中国1996年成为东盟的全面对话伙伴国。
2010年1月1日贸易区正式全面启动。自贸区建成后,东盟和中国的贸易占到世界贸易的13%,成为一个涵盖11个国家、19亿人口、GDP达6万亿美元的巨大经济体,是目前世界人口最多的自贸区,也是发展中国家间最大的自贸区。
扩展资料:
欧盟(European Union)、北美自由贸易区(NAFTA)以及于2002年11月签署的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China and ASEAN Free Trade Area,CAFTA)协议是世界上三大区域经济合作区。而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是世界上人口最多的自由贸易区、由发展中国家组成的最大自由贸易区。
为扩大双方的经贸交往,时任中国国务院总理朱镕基1999年在马尼拉召开的第三次中国-东盟领导人会议上提出,中国愿加强与东盟自由贸易区的联系。
建立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是中国和东盟合作历程中历史性的一步。它充分反映了双方领导人加强睦邻友好关系的良好愿望,也体现了中国和东盟之间不断加强的经济联系,是中国与东盟关系发展中新的里程碑。
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的建成,将会创造一个拥有18亿消费者、近2万亿美元国内生产总值、1.2万亿美元贸易总量的经济区。
按人口算,这将是世界上最大的自由贸易区;从经济规模上看,将是仅次于欧盟和北美自由贸易区的全球第三大自由贸易区,由中国和东盟10国共创的世界第三大自由贸易区,是发展中国家组成的最大的自由贸易区。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欧盟自联盟由贸易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北美自由贸易区
为什么要再海南做自由贸易区
自改革开放以来,浙江省外贸崛起、繁荣的成功经验引起了人们的关注。在贸易市场上,常见义乌的小商品、绍兴的轻纺产品、乐清的低压电器、永康五金制品、海宁的皮革制品等都远销国内外。浙江省商务厅于2019年发布的数据显示,2018年浙江省进出口总值为2.85万亿元,较2017年增长11.4%。在进出口上排名全国第4,占全国的比重为9.3%;进口排名全国第3,占全国比重12.9%;出口排名全国第6,占全国比重5.2%。浙江的外贸发展成果显著,外贸发展水平全国领先,它的成功经验给其他自由贸易区发展外贸经济带来一定的启示。海南省在建设自由贸易区(港)的过程中,可以分析长期以来浙江省外贸发展过程中不断探索、实践而形成的“浙江外贸经验”,并将“浙江外贸经验”结合海南本土实际,打造适合自己的外贸发展道路。
1“浙江外贸经验”解析
1.1经济体制改革、制度变迁带来契机
改革开放以来,浙江建立了一种新型的政府支持和服务体系,用于促进对外贸易的发展,并制定了功能性贸易政策。浙江省积极在外贸领域进行改革,不断探索和实践,大力推进理论创新和制度创新,在经济发展中发挥了其对外贸易体制的优势。浙江省人民政府坚决贯彻发展“增量经济”,尽量避免和市场制度有所冲突,以经济效率提高来抵冲“制度低效”的不利影响。
1994年国家实行分税制改革后,浙江地方政府开始反思,开放管制并且转型为“经济人政府”,这也是明智的选择。让外贸成为经济增长中最具活力的部分,促进了大量民营企业的崛起,给浙江省经济发展提供源源不断的动力。这不仅仅是辛勤、兢兢业业的浙江人民的功劳,更与浙江省的体制改革、制度变迁以促进对外贸易发展有着不可分割的联系。
1.2利用比较优势并发展“区块经济”
浙江省是中国改革开放的起点之一,它的外贸模式不仅是当时大环境下的发展路径,更是“因地制宜”的成果。特别是在与发达国家的对外贸易中,成功地利用其比较优势,在工业上专注于生产劳动密集型产品,进一步打好经济基础,增加发展活力。国内跨区域贸易是一个起点,延伸到国际贸易,然后推动生产过程的国际化,逐步整合全球分工和生产系统。
改革开放以来,它对小企业裂变再生产的增长方式作出了回应:不同的村庄和乡镇对应不同的产业,这是长期以来浙江省地方产业逐步形成的格局,造就了一种特色的“区块经济”现象。浙江对外贸易依靠这些“区块经济”建立的基础,打造了具有浙江特色的产业出口结构。
进一步地,出口的强劲增长为“区块经济”的发展提供了新的引擎,对外贸易与“区块经济”之间良性循环,互相促进。从实际出发,因地制宜,让“双创”提供活力,让小商品流通成为“管道”,不断注入新鲜血液。“浙江外贸经验”的一大创新,就是浙江省以“区块经济”为基础,加强工业化、国际化路径的演变。
浙江省一直在探索发展本土“湾区经济”,这是国际上一个热门的区域发展概念。各个区域之间的合作、各自发挥其比较优势是重点,如宁波的城市定位之一就是发展港口和外贸口岸的优势。“三大城市群”和“四大都市区”的规划就体现了浙江省发展区域经济的决心,这对于发展外贸经济的作用不言而喻。
1.3民营外贸企业打下基础
根据浙江省商务厅最新发布的数据,2018年浙江省有外贸进出口实绩的企业7.7万家,比2017年增加8.4%,这一体量在全国遥遥领先。浙江省民营企业对外贸出口的贡献度为90.6%、进口的贡献度为61.4%。民营经济作为浙江省外向型经济的重要力量,是造就浙江成为外贸大省的重要推手。民营企业就像是浙江外贸发展的一个个细胞,分工明确,给外贸“机体”提供能量。
民间经济创新活动驱动着民营企业的发展,外贸体制的变化也主要围绕民营企业这个新市场主体:对民间资本敞开大门、引入先进设备、加强技术创新和培育国际知名品牌等。民营企业的生产水平、出口能力和国际竞争力得到大幅度的提升,为浙江成为外贸大省,甚至是他日转型打下有力的基础。可以说“浙江外贸经验”的形成是长期以来许多浙江民营外贸企业慢慢摸索出来的。
1.4外商投资助推浙江省外贸发展
外商投资企业给浙江带来先进的生产技术,对产业结构改善有一定的影响,极大地促进了浙江经济的发展。“浙江外贸经验”离不开外资施加的影响,外商投资给浙江省带来新的外贸视野,极大地促进了浙江外贸经济增长。
2海南学习“浙江外贸经验”的对策建议
2.1深化经济体制改革,给外贸带来制度便利
海南应贯彻落实十九大精神,全面深化经济体制改革,推动本省现代化经济体系的建设。外贸行业是深受市场环境、经济制度影响最大的领域之一,所以深化海南省的经济体制改革,对于外贸还有其他产业的影响是利大于弊的。长期以来,海南省的贸易经济问题重重,如政策适应性差、制度不规范、民营外贸企业生产能力弱等。结合“浙江外贸经验”中的经济体制改革经验,以下为若干政策性建议。
2.1.1深化国有企业所有制改革,促进经济结构优化
国有企业混合所有制改革是深化国有企业改革的突破口,能够促进国有资本功能的放大,完善企业法人治理结构,更能够拓展民营资本发展空间。外贸领域是长期生存在竞争激烈的市场环境中的,除少数做大做优的国有企业外,那些亏损、不盈利、暂时盈利甚至是不符合海南省经济发展战略都应逐步退出。在外贸领域引进民营资本,优化市场竞争环境,消除一些隐性的贸易壁垒,能够给海南岛对外贸易增加活力,促进其良性发展。
2.1.2优化政府机构层级和企业营商环境,推动政府职能的改变
海南省在简政放权这方面有比较好的探索,“法人承诺制”的建立是全国能够有所借鉴的“海南经验”。完善和推广“法人承诺制”,以企业的信用为基础,并加强事后监督、监管。在外贸领域同样可以进行类似的制度试点,再结合先进贸易区如广东、上海的实务经验,促进本土外贸经济的发展,使市场和制度之间互相适应。
2.2发展区域旅游经济,提高对外贸易水平
海南省的自然环境有得天独厚的优势,可以说这是海南相对于其他自贸区的比较优势。海口、文昌、琼海、万宁、陵水、三亚等地在旅游文化价值方面各有千秋,如果这些发展旅游经济的区域能够形成“产业集群效应”,这对于对外贸易来说是十分有利的。浙江在“区块经济”方面的实践已经有了成功的经验,海南省可以吸收这些经验并结合自身优势加以改良。以“国际旅游岛”为自身定位,海南旅游可以进一步加大改革放开力度,推动区域经济一体化。
比如开发面向东北亚和东南亚的邮轮航线及旅游产品、开展海上丝绸之路的邮轮联合营销、开通更多的国际航线,进一步提高对外开放水平。海南已经正在形成“一海两市三区”的区域旅游经济体系,“一海”指南海,“两市”指海口市和三亚市,“三区”指西部区域,中部区域和东部区域。区域化旅游经济的发展可以给外贸带来辐射作用,比如旅游产业带来的衍生产品出口。海南可以积极借鉴“浙江外贸经验”,并利用自身优势,大力发展海南版“区块经济”,提高对外贸易水平。
2.3扶持民营企业发展,增强外贸活力
参考“浙江外贸经验”,民营企业的发展可以为海南外贸提供活力。在自贸区(港)背景下,贸易需求的增长会促进民营企业的逐利行为,这种情形下会让市场活力大大增强。因此,在扶持民营企业上,海南省要做到真正地让利于“民”。帮助民营企业把外贸蛋糕做大,是海南政府应该树立的目标。鼓励民营外贸企业的建设,对于一些能够把海南产品远销世界、推广海南名片、发挥海南特色的民营企业,可以加大出口退税补贴的力度。
在充分竞争,充满活力的市场经济下,海南自贸区(港)的建立是民营外贸企业形成规模、刺激经济增长、走向国际的契机。目前海南省的民营企业的发展情况堪忧,在外贸行业还是以国有大型企业为主导,而效率低下、信息滞后、交易受限是海南外贸国有企业存在的问题。注入民间资本可以让海南外贸行业增强活力,所以海南在国有企业改制方面可以有所作为。
另外,可以坚持农业、旅游产品和外贸相结合,真正做到因地制宜。比如热带水果、反季节蔬菜、滞销的农产品可以通过对外贸易来消化,这对于民营企业来说是大显身手的机会。民营企业可以和个体农户、农贸市场、菜篮子集团建立长久的合作关系,让农产品远销岛外,加大销售网络覆盖。
2.4增强引入外商投资的力度,给外贸经济增添力量
加大引入投资,对于海南自贸区(港)来说是大势所趋。如果能够引进岛外资金,让实业得到蓬勃发展,这是海南省希望做到的。在文件下台以后,很多岛外的大型企业纷纷在海南建立办事处,投资计划也呼之欲出。敞开开放的大门,给予便利并大力支持,海南省政府应该做到牵头组织作用,以下为几点建议。
2.4.1扩大外资企业投资准入范围,引导外资向贸易领域流入
逐步放宽科技、物流、服务、金融等领域的外资准入限制,把门槛降下来,让外资企业和本土企业有相同的机会,充分竞争。除了鼓励外资投向旅游、医疗、热带农业等重点产业外,海南岛对外贸易同样需要外资的参与,这样可以进一步提高国际贸易水平。
2.4.2加大对外资企业的融资的支持
大力支持外资企业在资本市场上融资以扩大投入。此外,在特定领域的优秀外资企业可以享受有关扶持政策。例如在促进海南省本土产品出口上有所作为的外资企业可以给予奖励、加大补贴力度,以表彰其对促进海南产品“走出去”的贡献,从而鼓励更多企业加入外贸行业。
2.4.3优化外商投资环境,加大招商力度
简化外商投资项目的设立、变更、注销等程序,让外商办事更高效,学习浙江省现今践行的“只跑一次”口号。让外商投资享受便利,不再面对繁文缛节,提高运行效率。海南省应树立创新、协调、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组织、策划本岛国际一流项目,让外资看到商机并积极促进双方共同参与。海南省的外贸经济更加注重全球合作与往来,就会更加高效、更加繁荣。(林道才,李江哲,2019)
什么是迪拜杰贝阿里自由贸易区?
自由区于1985年由迪拜政府发起建立,是全球第一个通过ISO9000国际认证的自由区。杰贝阿里自由区已成为阿联酋最受欢迎的投资目的地之一。
中国批准设立的自由贸易实试验区已达18个,自由贸易有什么好处?
2019年8月26日,国务院发表《关于6个新设自由贸易试验区总体方案的通知》。把江苏、山东、云南、广西、河北、黑龙江六个省区设为新的自由贸易区。目前我国总共有18个自由贸易区,其中沿海地域全范围垄断。
中国自由贸易区加入了世界自由贸易区联盟,其中2010年1月1日中国东盟贸易区正式成立。2013年国务院正式批准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挂牌后,中国的自由贸易试验区已经发展了6年。从之前的12个到目前的18个,吸进了大批外资企业来中国创业投资,促进了当地的经济与科技文化发展。
自由贸易区就是同盟国之间实行优惠税收与特殊监管政策的经济特区,它是多个国家设立的经济体,可以降低各国之间贸易成本,是一个国家对外开放的特色区域。它可以促进共同发展,实现各国科技经济优缺点互补。
自由贸易的好处特别多,在此我列举以下三点。首先,利用商品集中,零关税扩大进出口贸易,可以提高国家在国际贸易地位。其次,吸引外资在本国投资,可以带动本地经济、科技、文化等的发展。最后,有利于增加本国就业率,使本国百姓皆有事可干、有钱可挣。刺激本地区交通运输业发展,使本地区经济繁荣昌盛。中国加入了自由贸易区,就是与时俱进,顺应了时代发展的大潮流。
成立上海自由贸易区有什么意义?对普通老百姓的生活有什么影响
长三角洲地区在地理上主要指的是上海、江苏、浙江这三个省市,长三角洲地区产业结构指这三个地区之间在工业化、城市化等方面相互交融,相互联系。随着我国国民经济的快速建设与发展,长三角洲地区作为全国国民经济增长与发展最快的区域之一,引起了全国甚至全球的瞩目。特别是前几天国家公布了江苏自由贸易试验区,实施范围119.97平方公里,涵盖南京(39.55平方公里)、苏州(60.15平方公里)、连云港(20.27平方公里)3个片区,至此长三角洲地区核心区的沪苏浙三省市全部实现了自贸区试验区,实际上等于完成了扩大版的长三角洲地区自由贸易试验区,这无疑对长三角洲地区各种相关行业架构调整起到了长远而深刻的意义。
我们今天要探讨的是,长三角洲地区各种相关行业结构的现状及其自由贸易经济区成立后对其产业结构调整上的影响,进而进一步说明自由贸易经济区对长三角洲地区各种相关行业结构的调整起到了积极的促进作用。
1 长三角洲地区国民经济建设与发展现状
(1)基础设施重复低效建设
一个区域甚至上升到一个国家的角度来说,要想获得建设与发展,基础设施的建设必须完善,包括机场,港口,铁路等等。正是因为意识到这一点,各个区域在不断的进行基础设施的建设及其修复,但是却只顾着本区域的建设,没有顾全大局,这在一定程度上导致基础设施建设不断重复,不仅占用了宝贵的空间,在资金上更是一种浪费。
这在一定程度上阻碍了长三角洲地区的国民经济迅猛发展。浙江在国民经济的建设与发展中坚持以民营经济带动国民经济的建设与发展,促进人均可收入水平达到了中等国家要求,同时在国民经济的建设与发展中形成了独具特色的浙江经济,这一点是值得我们其他地方借鉴的。江苏则是在新国民经济的建设与发展态势下紧抓形势,出台建设与发展实施规划,从而认真严格的完成各项任务,促进国民经济建设与发展与生态建设与发展相适应。
(2)各城市各种相关产业结构趋向于相同
浙江建设与发展的时候,并没有充分考虑自身的实际情况,认为高科技是带领国民经济建设与发展的快速之策,争相建设与发展高科技,促进各种相关产业在一定程度上达到了完全饱和的状态,形成了一种恶性的竞争,对于国民经济增长与发展起到了阻碍作用。
这个误区是长三角洲地区无论过去还是现在都明显存在的一个弊端。但是浙江却没有在这些城市中趋于相同,而是走自己的轻工业产业道路,不断的摸索出适合自己建设与发展的经济方式,促进浙江地方国民经济的建设与发展在任何时候永葆青春,为浙江乃至全国的国民经济建设与发展贡献着自己的力量。
(3)区域内公共问题明显
虽然长三角洲地区取得了一定的经济成效,但是其国民经济增长与发展方式却是粗放型的,促进本区域的生态环境破坏,人地资源矛盾严重,公共卫生及其安全等方面的问题十分严重。国民经济增长与资源、环境不相适应,高污染,高能耗的第二产业占产业结构的比重明显偏高,造成了环境的严重污染。
2自贸区对长三角洲地区产业结构带来的影响
(1)区域间政府联系加强
自由贸易试验区成立后,长三角洲地区政府形成了多层次的政府间合作机制,主要表现在:
第一,设立了两省一市的主要领导定期会晤机制,这个机制的设立有着深远的意义,不仅加强了各地方之间的交流,更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彼此之间资源的相互利用,有利于各区域之间相互取长补短。
第二,设立了合作与发展座谈会,各常务副省长定期在一起进行国民经济上的交流与沟通,打破了传统的盲目建设与发展的模式,促进各区域的国民经济有了相互比较的余地,并且在一定程度上起到了彼此相互促进的作用。
第三,加强了各政府间的合作。表现在旅游、物流和通信等的各方面。
(2)各区域之间的产业分工合作初步形成
自贸区建成以后,长三角洲地区各区域之间的产业布局呈现出了集中化和专业化的趋势。各种产业集群的出现对区域之间产业分工起到了重要的推动作用。比如江苏则主要是以电子信息技术,生物医学等密集的技术密集型的区域。浙江各种相关产业结构现在逐步形成了三二一的形式,第三产业的稳定增长与发展是浙江的首要经济动力,同时第二产业增长与发展也非常迅速,在三二一的产业结构背后,隐含着浙江从工业经济向服务经济转变的趋势,这是社会建设与发展到一定阶段的必然趋势。
(3)推动了各种相关产业结构的调整原来的长三角洲地区主要以工业即第二产业建设与发展为主,这种国民经济建设与发展方式虽然带动了长三角洲地区的国民经济增长与发展,但是我们付出的代价也是惨重的,牺牲了大量的资源及其良好的环境。自贸区试点建成后,各种相关产业由原来的第二产业为主逐渐的向高技术含量的第三产业转变,这种转变不仅给本区的国民经济增长与发展带来了巨大的贡献,同时也为多面来长三角洲地区环境的改善和资源的节约上带来了相应的效应。这是我们在建立自贸区试点后取得的非常显著的一大成就。
4自贸区对长三角洲地区带来影响的机理分析
(1)资源的整合带来的分工和专业化自贸区成立后,不仅长三角洲地区,世界各国的信息都将汇聚于此,江苏正在逐步成为信息交流的中心。人才的吸引和资源的合理利用为长三角洲地区各种相关产业结构的调整提供了强大的智力支持,另外,上海还有金融交易场所,为长三角洲地区的各种金融交易提供了整合。综上所述,自贸区的成立所带来的分工与专业化,完全可以推动长三角洲地区向着产业分工明显和市场得到完全整合的方向建设与发展。这种整合带来的是长三角洲地区生产率的快速提升,加快长三角洲地区的一体化进程。
(2)乘数-加速数原理带动国民经济增长与发展自贸区的基础设施和建设进一步完善,由此势必将带来各种相关产业结构的调整,江苏在交通设施完善和旧城改造方面的投资促进投资的规模是直接投资的10倍左右。自贸区的建立需要大量的软件和硬件方面的设施,从而促进长三角洲地区整个区域融入到建设中,合理的进行资源的配置,有效吸收各方的投资。乘数-加速数原理是萨缪尔森提出的,从这个原理我们可以得出自贸区将带动整个长三角洲地区国民经济的迅猛发展。
对于自贸区试点的全面设立,势必将带来长三角洲地区国民经济的调整和各种相关产业结构的变化,对于长三角洲地区的国民经济建设与发展是一次实质意义上的变革。对于长三角洲地区来说,应该认清自己的位置,坚持以自贸区为中心不断提高与发展自身,从而促进自身的产业结构更加趋于合理和完善,合理协调区域分工,促进自身的建设与发展迈入一个新的阶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