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成果图片,2013创意小发明及最新科技成果 说明 图片

时尚网,时尚女装,时尚杂志

2013创意小发明及最新科技成果 说明 图片

自动浇水器

我的家中养有许多花,家人在家的时候浇花还算方便,可是在黄金周期间,全家人外出了,花放在家中,一周没人浇水,旅游回来,花都蔫了,给家人添加了不少烦恼。为此我想发明一个可以自动连续向花浇水的装置。

结构:这个自动浇水器的结构如右下图,由小水箱、弯折的粗软管、医用输液软管及滑轮装置(可用废弃的吊瓶输液用的软管等制成)等组成。其中输液软管与水龙头相连接(水龙头水可适当调小些),水流速度由滑轮装置来控制,软管的另一端连接一个较小的储水箱(也可由塑料瓶等改制而成),储水箱上端留一个穿输液软管的小孔,其余部分密封,水箱底部有一个较大的洞,其余部分也密封,一根较粗的软管从此洞穿入,在水箱中弯折。

原理及使用方法:把此装置悬挂在需要浇水的花上,水龙头中流出的水通过输液软管滴入下面的小水箱(水流量可控制),当下面小水箱中的水淹没从底部伸入的弯折的软管时,小水箱中的水因为虹吸现象就被全部抽出,从而给花自动浇水一次,如此循环不断。每次的浇水量和浇水频率可由输液软管上的滑轮装置和小水箱的大小来共同控制。如果通过滑轮装置调整好软管中水滴的速度,并选择好水箱的大小,不仅可以实现自动浇水,还可实现定时浇水(如在早晨或傍晚为花浇水)。

优点及创新点:经实验,这个自动浇水器效果好,结构简单,成本极其低廉,实用性强,人人均可自制完成,可实现自动浇水和定时浇水,不仅为养花人解决了出门没人浇花的难题,而且还可废物再利用,有利于环境保护。

备注:如果家中水龙头离花盆位置远,可采取一个办法予以解决:即增加一个可密封大水箱,把与水龙头相连的软管改为与大水箱相连,这样当外出时,只要向大水箱中加足量的水,就可实现自动为花浇水的目的。

——本人原创

我国在发展高科技方面取得巨大成就的图片或资料

新中国成立52年以来,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科技事业取得了辉煌成就。

1.形成了比较完整的科学研究与技术开发体系,整体科技发展水平位居发展中国家前列。2000年国内科学研究与试验发展(R&D)经费总支出为896亿元,占当年国内生产总值(GDP)的比重为1.0%,跃居发展中国家前列。在R&D经费总支出中,基础研究占5.2%;应用研究占17.0%;试验发展占77.8%。其中各类企业支出占国内 R&D经费总支出的60.3%,已经接近发达国家的水平,表明企业逐步成为我国R&D活动的主体。

目前,已建成国家级重点实验室217个(其中包括国防科技重点实验室60个)、国家工程中心 188个,认定国家级企业技术中心294个;国际权威检索机构收录的我国科技论文数44536篇,本国居民的专利授权量92101件,其中发明专利 3097件。2000年,高新技术产品出口额247亿美元;53个国家级高新技术开发区的技工贸总收入6774.8亿元,工业增加值1476.2亿元。

2.科技体制改革取得了突破性进展,国家确定的科技体制改革阶段性目标基本实现。科技工作的战略重点正在转向国民经济建设主战场,企业科技力量得到进一步加强,242个国家级技术开发类研究院所已基本完成转制工作,多数科研机构的运作直接面向市场需求,知识创新工程试点取得初步成效,高校管理体制改革基本完成,科技资源得到了优化配置;民营科技企业迅速崛起,技术市场发展迅猛;宏观科技管理体制逐步完善,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新型科技体制初步形成,国家创新体系的建设正在逐步展开。

3.基础科学研究领域取得成果。人类基因测序、纳米碳管和纳米新材料、寒武纪生命大爆发研究、微机电系统研究、南海大洋钻探等方面取得了重大成果。表面科学非线性科学、认知科学以及地球系统科学等新兴交叉学科得到迅速发展。中国大陆科学钻探工程、大天区面积多目标光纤光谱天文望远镜等八项国家重大科学工程的建设,为我国的基础科学研究创造了良好条件。

4.高技术研究及产业化方面有所突破。载人航天技术、运载火箭及卫星技术等航天高技术取得了重大突破。两系法杂交水稻、基因工程药物、转基因动植物、重大疾病的相关基因测序和诊断治疗等技术的突破,使我国生物技术总体水平接近发达国家。高清晰度电视、"神威"计算机、大尺寸单晶硅材料、皮肤干细胞再生技术等重大成就的取得,使我国在相应领域跃入世界先进行列。国防科技的发展为增强国防实力奠定了坚实基础,促进了国防工业的技术进步。

5.工农业科技获得进展。农业科技方面,仅"九五"期间共培育出600多个新品种,单产增产10%左右。推广水稻旱育稀植和节水技术、ABT植物调节剂和小麦旱地全生育期地膜覆盖栽培等重大技术,有力地保障了我国粮食增产目标的实现。

工业科技取得了若干重大技术突破,提升了重点产业技术水平。数字程控交换机、氧煤强化炼铁技术、镍氢电池、非晶材料等的产业化方面获得一系列重大成果。结合三峡工程、国民经济信息化、集成电路、泰山核电站二期等一系列国家重大建设工程,通过引进、消化吸收与创新,攻克了一批关键技术,掌握了若干重大成套技术装备的设计和制造技术。计算机辅助设计(CAD)、计算机集成制造系统(CIMS)等一批重大共性技术的推广应用,大幅度提高了企业技术创新能力。创新药物、水资源利用和保护、小康住宅、夏商周断代工程等一批重大项目的实施,中国科技馆二期工程及一批科普设施的建设,为社会事业的发展做出了贡献。

我国科技发展的重大成就

(一) 背景材料

1.人类基因研究成就巨大

(1) 1999年12月1日,由英、美、日等国科学家组成的研究小组宣布已被译出首对人体染色体遗传密码,这是人类科学领域的又一重大突破。人类基因组计划是人类历史上与曼哈顿原子弹工程及阿波罗登月计划齐名的人类三大科学工程之一,但其价值和对人类社会的影响将远远超过前两个计划。

(2) 2000年6月26日,人类有史以来第一个基因组草图终于绘制完成,我国科学家参与并高质量地完成了人类基因组工作草图绘制百分之一的测序任务表明中国科学家有能力起跻身国际科学前沿,并做出重要贡献。

(3) 2000年2月12日,参与人类基因组计划的六国科学家联合公布了人类基因组图谱及其分析结果,人类基因组的完成图将于今年绘制出。绘制出完整的人类基因组图谱,破译出人类全部遗传信息。这一计划的实施将为人类自身疾病的诊断和防治提供依旧,给医药产业带来不可估量的变化,将促进生命科学、信息科学及一批高新技术产业的发展。

2.航空航天技术发展迅速

(1) 2000年12月21日,我国自行研制的第二颗“北斗导航试验卫星”发射成功,它与2000年10月31日发射的第一颗“北斗导航试验卫星”一起构成了“北斗导航系统”。这标志着我国将拥有自主研制的第一代卫星导航定位系统,这个系统建成后,主要为公路交通、铁路运输、 海上作业等领域提供导航服务,对我国国民经济建设将起到积极的作用。

(2) 2001年1月10日,我国自行研制的“神舟二号”在中国酒泉卫星发射中心升空,并成功进入预定轨道。1月16日,“神舟二号”无人飞船准确返回并成功着陆。这是中国航天在新世纪的首次发射,也是我国载人航天工程的第二次飞行试验,它标志着我国向实现载人飞行迈出了重要的一步。

3.在纳米技术领域屡创佳绩

我国科学家在纳米科技研究方面,居于国际科技前沿。最近的一次,我国科学家在世界上首次直接发现纳米金属的“奇异”性能—超塑延展性,纳米铜在室温下竟可延伸50多倍而不折不绕,被誉为“本领域的一次突破,它第一次向人们展示了无空隙纳米材料是如何变形的”。从总体看,目前我国有关纳米论文总数排行世界第四,在纳米材料研究方面已在国际上占一席之地。

4.超级计算机智能化

2000年11月29日,我国独立研制的第一台具有人类外观特征、可以模拟人行走与基本操作功能的类人型机器人,在长沙国防科技大学首次亮相。类人型机器人的问世,标志着我国机器人技术已跻身国际先进行列。

5.国家“863“计划15周年成就展览举行

2001年3月,国家在北京展览馆举办了“863”计划15周年成就展。“863”计划自1986年3月实施以来,共获国内外专利2000多项,发表论文47000多篇,累计创造新增产值560多亿元,产生间接经济效益2000多亿元。863计划重点支持的高技术领域的研究开发水平与世界先进水平的整体距离明显缩小,开始在世界高技术领域占有一席之地,60%以上的技术从无到有,如今已进入或接近国际先进水平,另有25%仍然落后于国际先进水平,但在原来的基础上也有很大进步。

(二) 与教材结合点分析

1. 从经济常识看:

(1) 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当今生产力的发展,科学技术起着决定性的作用;当今世界的竞争,说到底是科技与人才的竞争。

(2) 财政的巨大作用。经济发展靠科学,科学进步靠人才,人才培养靠教育。而这些事业单位的发展必须依靠财政的大力支持,背景材料中所列举的大量科技成果与财政的支持是分不开的。

(3) 当今国际经济的国际化,科技开发与应用的国际化是其中重要的表现。人类基因组草图从一开始就是个国际合作计划,由美国启动,英、日、法、德、中科学家先后加盟。

2. 从哲学常识看:

(1) 客观规律和人的主观能动性的关系。一系列科技成果的取得,一方面是由于科学家尊重了客观规律,另一方面是他们顽强拼搏、锐意进取、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的结果。

(2) 事物都是一分为二的,我们应坚持两点论和两分法。如人类基因研究取得了突破性进展,这必将促进生命科学、信息科学及一批高新技术产业的发展,同时人们又面临着基因垄断、基因成果被过分用于追求商业利益等新问题。

(3) 认识深化发展的观点。人们应当在实践基础上不断深化、扩展认识,把认识向前推移。人类基因技术的研究过程和我国航天技术发展情况等事实,都是认识深化发展的必然结果。

3. 从政治常识看:

(1) 国际竞争的实质。当今世界竞争的实质是以经济和科技实力为基础的综合国力的较量。能否在科技发展上取得优势,增强以经济和科技为基础的综合国力,最终将决定本国在国际上的地位。

(2国家领导和组织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职能和组织社会主义精神文明

建设的职能。国家大力发展高新技术并运用到经济建设中去,促进经

济的发展。

改革开放的科技的成就有哪些(附图片)

  照片百度一下就可。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科技事业蓬勃发展,科技实力持续增强,基础研究和原始创新得到加强,创新型国家建设进展良好,自主创新能力稳步提高,取得了一系列举世瞩目的科研成果,有力地推进了高技术产业发展和国际竞争力的提高。

  一、科技投入不断增加,科技队伍不断壮大

  改革开放以来,为确保国家科技发展战略和各项科技发展计划的顺利实施,我国对科技事业的投入力度不断增强,科技经费投入大幅增长,科技队伍不断发展壮大,为各项科技活动的蓬勃开展和大批科技成果的涌现创造了良好条件。

  (一)科技经费投入快速增加

  近年来,国家对科技创新的支持力度不断加大,财政支出中对科技的投入逐年增加。2006年国家用于科技事业的财政拨款为1689亿元,是1980年的26.1倍,年均增长达13.4%。

  随着国家经济实力的不断增强,政府在加大财政扶持力度的同时采取有效措施积极引导全社会加大对科技事业的投入。据统计,2007年全社会研究与试验发展(R&D)经费支出达3710.2亿元,是1991年的26.1倍,年均增长22.6%;按全国人口计算的人均R&D支出为280.8元,是1991年的22.8倍。2007年R&D经费支出与国内生产总值(GDP)之比为1.49%,比1991年增加0.84个百分点,表明社会资源配置对于自主研发的倾斜逐年加大。从2006年的情况来看,我国的研发投入总量排在美国、日本、德国、法国、英国之后,已成为世界第六的研发投入大国。

  (二)科技队伍不断壮大,人员素质不断提高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我国的科技人力资源得到迅速恢复和发展。截至2007年底,国有企事业单位拥有工程技术人员、农业技术人员、科学研究人员、卫生技术人员和教学人员等五类专业技术人员2255万人,是1978年的5.2倍。同时,我国科技人力投入不断增加,科技研发人员的水平与素质不断提高,逐步形成了一支具有较大规模和较高水平的科技人才队伍。到2007年,全国从事科技活动人员达454.4万人,是1991年的2倍;全国研究与试验发展(R&D)折合全时人员达173.6万人年,其中科学家和工程师142.3万人年,分别是1991年的2.6倍和3倍;科学家和工程师所占比重由1991年的70.3%提高到82%,增加了11.7个百分点。目前,我国的研发人员总量仅次于美国,居世界第二位。

  二、创新体系建设取得进展,企业在科技活动中的主体地位日益显现

  推进和完善国家创新体系建设不仅是我国科技事业发展的必然要求,也是深化科技体制改革的目标之一。近年来,国家创新体系建设进展顺利,尤其是企业在技术创新中的主体地位越来越稳固,对科技进步和经济发展的推动作用愈发明显。

  统计结果显示,在2007年全社会研究与试验发展(R&D)经费支出中,各类企业支出2681.9亿元,是2000年的5倍,占全社会R&D支出的72.3%,比2000年高12.3个百分点;其中起主导作用的大中型工业企业支出2112.5亿元,是1995年的14.9倍,年均增长达25.3%,大中型工业企业R&D支出占全社会R&D支出的比重已达56.9%,比1995年高出16.3个百分点。

  以建立企业技术中心为主要形式的企业技术创新体系建设不断加强,国家重点企业中的工业企业基本都建立了企业技术中心。至2007年,国家认定的企业技术中心已有499家,省级企业技术中心达4023家。国家认定企业技术中心2007年投入研发经费超过800亿元,企业新产品销售收入超过2万亿元,企业的自主创新能力进一步提高。

  科技型中小企业技术创新基金是经国务院批准设立,用于支持科技型中小企业技术创新的政府专项基金。该基金自1999年6月启动以来,共安排资助资金逾70亿元,其中2007年安排12.6亿元。创新基金为营造有利于科技型中小企业创新和发展的良好环境发挥了积极的作用。

  三、基础研究工作得到加强,原始创新能力得到提升

  基础研究是科学技术发展的根基,代表了一国原始创新的能力,对整个社会经济的持续发展也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过去三十年,我国基础研究得到长足发展并进入跃升期,从量的扩张向质的提升转变,某些领域已处于世界前列。

  近年来,我国对基础研究的扶持力度不断加大,据统计,2007年全国用于基础研究的经费支出为174.5亿元,是1995年的9.7倍;用于基础研究的人力投入达13.8万人年,是1991年的2.3倍。原始创新能力得到提升,在杂交水稻、高性能计算机、高温超导研究、人类基因组测序等方面都取得了重大突破,并涌现出了一系列具有原创性和广泛社会影响的研究成果。纳米科学、量子信息、生命科学等前沿领域的一批原始性创新成果在国际上产生了重要影响;重大疾病防治及创新药物发现、矿产资源勘探开发、节能减排、气候变化预测等重点战略需求领域的一批创新成果为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化工、钢铁、铝材、聚合物材料、水泥、油气勘探开发等行业中的一些关键科学问题的解决取得了显著的经济和社会效益。近年来涌现出的北京正负电子对撞机上发现一个新粒子、精确测量银河系英仙座旋臂距太阳系距离、新型铈基金属非晶结构材料金属塑料研制成功、澄江动物群化石的发现、完成水稻第四号染色体全序列测序工作等基础研究成果,也表明我国的基础研究发展正处于一个比较活跃的创新阶段。

  四、高技术产业快速发展,国际竞争力日益增强

  (一)高技术产业成就瞩目

  为跟踪世界高科技发展前沿,我国自1986年开始实施国家高技术研究发展计划(简称863计划,下同)。二十多年来,863计划顺利实施,使我国在高性能计算机研制、微电子装备、能源技术、生物和现代农业、新材料等领域取得了一批标志性成果,掌握了一批重大关键技术和产业核心技术,培育了一批新兴产业的生长点,培养和凝聚了一批高技术创新型人才和团队,为我国高技术研发的持续发展奠定了基础。

  (二)高技术产品进出口贸易不断扩大

  高技术产业的快速发展带动了我国高技术产品进出口贸易的不断扩大。据统计,2007年我国高技术产品进出口总额达6348亿美元,是1986年的111.3倍(1986年以前无该项统计);其中出口3478亿美元,进口2870亿美元,分别是1986年的484.4倍和57.6倍;进出口贸易实现了由1986年的逆差42.7亿美元到2007年顺差608亿美元的转变。高技术产品出口在我国对外贸易中的作用越来越明显。2007年高技术产品出口占商品出口总额的份额为28.6%,比1986年的2.3%增加了26.3个百分点。

  (三)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建设得到推进

  1988年,政府开始批准建立国家级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在国家相关政策引导和扶持下,我国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建设不断推进,区内企业不断增加,区域集聚进一步加快,产业集群加速形成。至2007年底,国家级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已从1990年的27个发展到54个,区内企业数由1600多家发展到超过4.8万家,从业人员由12.3万人增加到650.2万人;2007年实现总收入和总产值分别达到5.5万亿元和4.4万亿元,分别为1990年的726倍和769倍。高新技术园区和经济技术开发区已经成为我国高技术产业的重要集聚地。

  五、科技产出成绩斐然,重大成果振奋人心

  (一)科技奖励凸现成就,重要成果层出不穷

  据统计,从1981年到2007年,我国共累计取得省部级以上重大科技成果74.6万项;累计颁发国家自然科学奖842项,国家技术发明奖2962项,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10099项;吴文俊、袁隆平、王选、黄昆、金怡濂、刘东生、王永志、吴孟超、叶笃正、李振声、闵恩泽、吴征镒等十二位科学家获得2000年开始评选的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一批重大科技成果和做出突出贡献的科技工作者获得了国家奖励。这些重要成果的取得为创新型国家建设提供了技术保障。

  (二)各个领域硕果累累,重大成果影响深远

  三十年来,我国的科技实力大为增强,在一些重点领域和尖端领域涌现出了一系列有着深远影响的重大成果。

  在航天科学领域,我国不仅掌握了卫星回收和一箭多星等技术,还迎来了两座新的里程碑:由我国自主研发的“神舟”系列航天飞船的成功发射,特别是“神舟”五号、“神舟”六号和“神舟”七号载人航天飞行的圆满成功,实现了载人航天工程的重大突破;而“嫦娥”一号成功探月之旅则标志着我国首次月球探测工程圆满成功,中国航天成功跨入深空探测的新领域。

  在信息技术领域,银河系列巨型计算机研制成功,量子信息领域避错码被国际公认为量子信息领域最令人激动的成果,纳米电子学超高密度信息存储研究获突破性进展,6000米自制水下机器人完成洋底调查任务,每秒峰值运算速度10万亿次的高性能计算机曙光4000A系统正式启用,首款64位高性能通用CPU芯片问世。

  在生物科学领域,解决了亿万人吃饭问题的杂交水稻技术取得重大突破,首次完成水稻基因图谱的绘制,完成人类基因组计划的1%基因绘制图,首次定位和克隆了神经性高频耳聋基因、乳光牙本质Ⅱ型、汉孔角化症等遗传病的致病基因,体细胞克隆羊、转基因试管牛以及重大疾病的基因测序和诊断治疗技术均取得突破性进展。

  此外,三峡工程成功完成,水库蓄水成功、永久船闸通航、首批发电机组全部投产,许多指标都突破了世界水利工程的记录;青藏铁路全线通车,成功解决冻土施工的世界性难题;秦山核电站、大亚湾核电站成功建成并投入使用;材料科学、工程技术科学、地球系统科学、新能源技术、原子能技术、高能物理等各个新老学科均涌现出了一批较有影响、意义深远的重大成果。

  (三)专利事业取得长足进展,知识产权保护环境明显改善

  专利情况是反映创新能力和水平的重要指标。为保护知识产权,鼓励发明创造,促进技术交流,国家于1985年正式实施了《中华人民共和国专利法》。《专利法》实施二十多年来,我国知识产权保护环境明显改善,科技人员知识产权意识普遍提高,专利申请量和授权量逐年增加。从1986年到2007年,我国专利申请量和授权量分别以16.7%和25%的年平均增长速度递增,至2007年底,我国专利部门已累计受理国内专利申请331.5万件,授权专利179万件。其中2007年当年受理国内专利申请58.6万件,是1986年的25.4倍;其中技术含量较高的发明专利申请15.3万件,是1986年的20.2倍;发明专利所占比重为26.1%。2007年授予国内专利权30.2万件,其中发明专利3.2万件,是1986年的354.9倍;发明专利所占比重为10.6%,比1986年提高了7.4个百分点。从国际比较来看,据世界各主要国家均为成员的《专利合作条约》(PCT国际专利申请)显示,2007年我国发明专利申请量达5456件,排名从1997年的第22位跃升至世界第7位。

  (四)论文数量与质量均有提高,国际地位得到提升

  近年来,随着科研水平的不断提高,我国科技人员在国内外发表的论文数逐年增加,也迅速缩小了我国与世界先进水平的差距。2006年中文科技期刊刊登的科技论文达40.5万篇,是1990年的4.6倍。而据国际上几种较有影响的主要检索工具收录的最新数字显示,《科学论文索引(SCI)》2006年收录我国论文7.1万篇,是1987年的14.6倍,论文总量的世界排位从1987年的第24位跃升到2006年的第5位;《工程索引(EI)》2006年收录我国论文3.6万篇,是1987年的15.7倍,世界排名从第10位升至第2位;《科学技术会议录索引(ISTP)》2006年收录我国论文6.5万篇,是1987年的36.7倍,世界排名从第14位跃居第2位。从论文引用情况看,从2002年到2006年共有69.2万篇《SCI》收录的我国科技论文被引用,是1995到1999年间累计量的4.9倍。

  改革开放三十年来,我国的科技事业蓬勃发展,取得了举世瞩目的巨大成就。科技发展为经济发展、社会进步、民生改善、国家安全提供了重要支撑,其整体水平已位居发展中国家前列,有些科研领域达到国际先进水平。但同时也应看到,在我国的科技发展中仍存在不少问题,很多领域的科技水平和世界发达国家相比仍存在着相当大的差距。当今世界,科技发展日新月异,科技已成为支撑和引领经济发展和人类文明进步的主要动力,谁掌握了先进科技,谁就掌握了经济社会发展的主动权,这既是机遇,更是挑战。

对图解读正确的是 中国、西方古代科技成果比较 A.中国古代科技一直领先于西方 B.15世纪中西方科

B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准确解读图片信息的能力,从图中曲线的走势可以看出A说法错误,公元前后西方科技略微领先中国,B说法正确,15世纪后中国科技开始衰落而西方科技迅速发展,C说法错误,15世纪前后中国古代科技达到顶峰,D错误,公元前后到10世纪中国科技发展呈下降趋势,故答案选B。
点评:创设新情境,挖掘新史料重新认识和解读历史是当下高考命题方式的主流方向和趋势,而图片和图表信息的解读即是其中重要的一个方面。在解读图片和图表信息时必须要注意以下几个方面,其一准确识别图中的信息,其二注意图中材料的来源或出处,最后就是要仔细观察图中是否有时间线索,只要有时间提示就为解题提供了较多的历史背景知识,因此一定要对此多加留意。

求---我国近几年的尖端科技成果介绍 有图片更好

  国造1000吨“天丝”项目打破全球技术垄断 (2004年11月19日)

  中国发射“试验卫星二号” 小卫星研制有新进展 (2004年11月19日)

  我国成为世界上第二个拥有跨座式单轨车技术国家 (2004年11月19日)

  云南罗体彦、欧兴义学者提出治疗艾滋病新方法 (2004年11月18日)

  我国第二代极轨气象卫星“风云三号”3年内升空 (2004年11月18日)

  中医药治疗脱发享誉世界 能使再生的头发更亮泽 (2004年11月18日)

  巡天遥看“千里眼”:我国初步建成对地观测体系 (2004年11月17日)

  我国成功研制出“胶囊内窥镜”检查消化系统疾病 (2004年11月17日)

  广西一科研成果解决甲状腺传统手术“毁容”难题 (2004年11月17日)

  沪信息港装上“超级脑袋” 中国进入超级计算前列 (2004年11月16日)

  中国2020年前将发射100多颗卫星 形成对地观测网 (2004年11月16日)

  我国杂交粳稻育种获得突破 比常规水稻增产20% (2004年11月16日)

  中国建成新型卫星管理平台 实现自动智能化管理 (2004年11月16日)

  佛山:“环保电子地图”有效监测企业排污 (2004年11月12日)

  中国研制的燃料电池轿车“超越二号”将批量生产 (2004年11月12日)

  泛珠三角区域9省区拟组建全国最大环境监测网络 (2004年11月12日)

  业内专家:2008年我国有望实现手机上看奥运 (2004年11月11日)

  中国微小卫星技术获突破 创新一号卫星运转良好 (2004年11月11日)

  中国加强对大熊猫保护研究 克隆大熊猫取得进展 (2004年11月11日)

  我国发现“传播阻断候选疟疾抗原” (2004年11月10日)

  高科技带来简易生活 1分钟学打字 15分钟测甲醛 (2004年11月10日)

  保护珍贵文物 西藏将为“古格遗址”建立数据库 (2004年11月10日)

  中国首个环境监测小卫星星座已进入初样研制阶段 (2004年11月09日)

  我国建成西北干旱区沙尘暴数据库 (2004年11月09日)

  我国最大的近地天体望远镜安装完毕进入调试阶段 (2004年11月09日)

  中国明年发射“神舟”六号飞船和大容量通信卫星 (2004年11月09日)

  中国可录光盘核心技术在深圳取得突破进展 (2004年11月08日)

  中国最大近地天体望远镜安装完毕已进入调试阶段 (2004年11月08日)

  心脏比常人大四倍 江苏一罕见巨心患者成功“瘦心” (2004年11月08日)

  我国研究出24小时杀菌率近100%的纤维抗菌技术 (2004年11月05日)

  我国肿瘤放疗达到“精确制导”水平 副作用减少 (2004年11月05日)

  中国民用飞机研制提速 正研究论证大型干线飞机 (2004年11月05日)

  我国西北干旱区沙尘暴预警与服务研究取得进展 (2004年11月04日)

  退休老人陈继忠发明“油水分离”获专利 (2004年11月04日)

  山鹰高级教练机将定型投产 (2004年11月04日)

  我国探月计划分三步 20年后有望实现太空游 (2004年11月03日)

  “神六”宇航服研制成功 宇航员可在太空除衫 (2004年11月02日)

  大豆超高产育种获重大突破 最高亩产逾312公斤 (2004年11月02日)

  舰船有了“中国芯” 国产燃气轮机珠海航展面世 (2004年11月02日)

  我国已研制成功三大系列直升机成熟产品 (2004年11月01日)

  我国科学家尝试用核酸干扰技术治疗乳腺癌 (2004年11月01日)

  “神六”明年两人飞五天 航天员首进轨道舱生活 (2004年11月01日)

  成活场景全球共享 卧龙的大熊猫也“上网” (2004年10月28日)

  中科大办灭火机器人表演赛 学子欲以智慧胜火害 (2004年10月28日)

  重庆农民种出五彩大米 色彩斑斓米香扑鼻(图) (2004年10月28日)

  我国菌草技术研究与应用处于国际领先地位 (2004年10月27日)

  深圳将建危险废物处置设施 实现全程安全化无害化 (2004年10月27日)

  全球最小的3G手机昨北京亮相 (2004年10月27日)

  南京大学专家提出肿瘤细胞免疫分析新方法 (2004年10月26日)

  我国航天测控用新方法对C星实施定点获成功 (2004年10月26日)

  中科院昆明植物研究所古植物化学研究获新突破 (2004年10月26日)

  成吉思汗创立的蒙古汗国“国徽”复制成功 (2004年10月25日)

  雪龙号考察船今日离沪挺进南极内陆冰盖最高点 (2004年10月25日)

  世界上容量最大的“清漂船”将在三峡库区投入使用 (2004年10月25日)

  黑龙江省历时四年 培育成功“黑色马铃薯” (2004年10月22日)

  世界首例杂交旱稻诞生 (2004年10月22日)

  中国古代72道制瓷工序在景德镇完成复原图并首展 (2004年10月22日)

  外观好看抗病性强 乌鲁木齐:彩色土豆上市 (2004年10月21日)

  国产首条垃圾焚烧发电示范线输送设备在唐山诞生 (2004年10月21日)

  新疆首次引种加拿大维达尔葡萄取得成功 (2004年10月21日)

  车子似轮椅 电瓶当动力 首批地铁爬楼车月底启用 (2004年10月20日)

  二氧化碳血管造影术临床应用获重大突破 (2004年10月20日)

  群体监控 我国建第一个沿流域水电工程地震台网 (2004年10月20日)

  中科院自动化所展示教育娱乐机器人等新成果 (2004年10月19日)

  上海建成世界最大的“巨无霸”集装箱起重机 (2004年10月19日)

  中国第一颗业务型“风云二号”气象卫星发射成功 (2004年10月19日)

  世卫正式命名浙江首次发现的两个人类新基因 (2004年10月18日)

  世界首种彩色陶瓷在景德镇面世 明年即可量产 (2004年10月18日)

  云南:覆盖全省的远程可视医疗网动工兴建 (2004年10月18日)

  先进技术制作的“立体地图”首次亮相乌鲁木齐 (2004年10月15日)

  武汉协和医院完成一例严重漏斗胸患儿矫形手术 (2004年10月15日)

  陆军集团军测绘手段实现传统技术到数字技术转变 (2004年10月15日)

  退伍军人杨嘉能热心研制开发劳动防护用品 (2004年10月14日)

  高效集约化机采棉技术在新疆石河子推广成功 (2004年10月14日)

  “神舟”六号飞船拟明年升空 有望载两名宇航员 (2004年10月14日)

  国内惟一产业化电动车亮相 充电40元可跑350公里 (2004年10月13日)

  北京新技术监考成人高考 “手机探测狗”反作弊 (2004年10月13日)

  中国第一件纳米免熨衬衫在京上市 (2004年10月13日)

  河南研制成SARS快速检测试剂 确诊只用一个半小时 (2004年10月12日)

参考资料: http://www.chinataiwan.org/web/webportal/W4982903/index_9.html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某中学举行了一次科技成果回顾展活动。请你也参与进来,仔细观察下列图片,完成

(1)C;FD;E
(2)科技转化为生产力的速度大大加快,缩短了知识变为物质财富的过程;第三次;电子计算机的广泛使用。
(3)影响:推动了社会生产力的空前发展,并进一步引起了世界经济结构和国际经济格局的变化,世界各国都大力发展高科技,增强自己在国际格局中的地位,从而推动了世界经济格局的多极化。建议:树立可持续发展的思想;提高环保意识;发展高科技过程中注意趋利避害;将科技用于造福人类等。
(4)科技是第一生产力。努力掌握科技知识,时刻准备着振兴祖国科技事业。(其他言之有理即可)

下列哪一幅图片不属于第三次科技革命的成果 (

D

试题分析:本题考察学生对第三次科技革命成果 的认识,根据所学知识,A是克隆羊,属于第三次科技革命的克隆技术,B是电脑,C是航空技术也属于第三次科技革命的成果,D项是汽车,第二次工业革命中,福特发明了汽车,因此,本题选D。
点评:本题难度较小,考察学生对历史知识点的识记能力,三次科技革命都改变了世界面貌,改变了人们的生产生活方式,同时也带来了环境,生态等一系列问题,三次工业革命的成果同学们要熟记,三次工业革命的发明:第一次:蒸汽机,火车,汽船,第二次:内燃机,汽车,电灯,飞机,第三次:电子计算机,互联网。

建国60多年以来,我国在政治、外交、科技等领域取得了一个个令世人瞩目的成就。仔细观察下列图片资料,根


⑴ 1951年;民族区域自治制度。(2分)
⑵ 事件:1972年美国总统尼克松访华。(1分)原因:因为“握手”,标志着两国结束了历史上长期的对抗,走上合作,国家关系迈上正常化道路;同时,也打破了中国外交的僵局,从此中国的外交进入了一个新阶段,世界掀起了与中国结交的高峰。(2分)
⑶ 空间技术领域。(1分)
⑷ 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讨论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2分)
⑸ 国家统一、政权巩固、社会稳定;合理的政策和制度;国家经济发展、综合国力不断提升;党的正确领导;社会主义民主和法制的完善;科技的发展和创新等。(任意两点即可,言之有理也可给分,2分)

试题分析:
第(1)问,主要考查学生对建国后西藏的有关知识的准确识记,依据已学知识可知,西藏和平解放的时间是在1951年,当时西藏地方政府派出阿沛·阿旺晋美为首席代表的代表团与中央人民政府谈判,最终西藏得到和平解放;西藏和平解放后,党和政府根据我国形成的以汉族为主体的各民族大杂居小聚居的情况,提出了在少数民族聚居的地区实行民族区域自治的建议,即在西藏地区实行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第(2)问,主要考查中美建交的相关史实,依据图片结合所学可以知道,1972年,尼克松总统访华,双方在上海签署了中美《联合公报》,中美两国二十多年的对抗结束了,标志着两国关系开始正常化,同时也打破了中国外交的僵局,从此中国的外交进入了一个新阶段,世界各国掀起了与中国结交的高峰。
第(3)问,主要考查学生对我国空间技术领域的准确理解与认识,依据已学知识可知,1970年,我国用长征号运载火箭,成功地发射了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东方红1号,这标志着我国在空间技术领域出现了突破。
第(4)问,主要考查学生对《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的准确认识,依据图片结合所学可以知道,1954年9月,在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上,制定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这是我国第一部社会主义类型的宪法。
第(5)问,主要考查学生学以致用的能力,解答本题要围绕材料的主旨分析归纳,从西藏获得和平解放的史实可以得出的原因是,国家统一、政权巩固、社会稳定;从中美建交的史实可以得出的原因是合理的政策和制度;从空间技术领域取得的成就可以得出的原因是国家经济发展、综合国力不断提升;从《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的颁布可以得出的原因是党的正确领导;社会主义民主和法制的完善;科技的发展和创新等。

>>>>全文在线阅读<<<<

标签: 创意 科技成果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