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语流行音乐的发展历史
第一发展阶段:1917-1936年(上海时期)
从中国流行音乐先躯黎锦晖先生从事音乐活动算起,中间以其反封建的明月歌剧社为线索,先以儿童歌舞剧如《三蝴蝶》、《麻雀与小孩》歌舞表演《可怜的秋香》、《寒衣曲》等开始,继而创作了中国第一批家庭爱情歌曲,即流行歌曲《毛毛雨》、《妹妹我爱你》、《桃花江》、《特别快车》等。本期终止于明月歌剧社音乐团体的解散,众歌星大都进入电影界为止。
第二发展阶段:
前期:1937-1949年(上海时期)
本期从周璇进入电影界后,在影片《马路天使》中所演唱的两首插曲,《天涯歌女》和《四季歌》传遍全国。由她开创一代歌风影响整个中国歌坛。
此期歌坛整个情况是没有歌舞表演团体表演。专门靠灌唱片和电台播音来演唱的歌星是少数,大多数歌星都以拍电影为主,演唱电影插曲的影歌双栖形式出现。本期到共和国成立后,大部分主要代表歌星都转移到香港发展为止。
后期:1950-1969年(香港时期)
本期从姚敏、姚莉兄妹为首,很多主要代表歌星都转移到香港发展开始。最初还是以影歌双栖为主,随时间推移,靠演唱和录制唱片的歌星比例有所增高。影片中不是由演员本人唱插曲,请专业歌星配唱的情况也多起来,但仍无明显有影响的歌舞团体表演。
到了二十世纪六十年代后期,国语流行歌曲在香港渐趋衰落,粤语歌曲中兴,在歌坛上占据主导位置。主要代表人物是许冠杰。
第三发展阶段:1970-1981(台湾时期)
从二十世纪六十年代后期,台湾的流行音乐逐步发展起来。取代了国语流行歌曲渐趋衰落的香港歌坛的位置。其标志是谢雷的《曼丽》红遍东南亚,奠定了台湾流行歌坛的领先地位。
之前,台湾歌坛所演唱的歌曲有汉族及各少数民族民歌(包括闽南语歌曲);上海时期和香港时期的国语流行歌曲;以及受日本影响的创作歌曲。后来逐步创作出处于上海时期流行歌曲与现代城市流行歌曲之间具有自己特点的时代曲。这种风格的歌曲,直到二十世纪八十年代初才渐趋衰落,而被新城市流行歌曲所取代。
在二十世纪七十年代中期,台湾曾出现过著名的校园民歌运动。由学生首先发起创作、演唱,影响深远,以至波及到香港及内地歌坛。直到八十年代前期,才汇入了流行音乐,融合在一起发展,为流行音乐注入了新鲜血液。
第四发展阶段:1982年以后(重心多元化时期)
二十世纪七十年代末,台湾的国语流行歌曲开始衰落,由于罗大佑一张《之乎者也》专辑,紧跟着苏芮一张《搭错车》专辑,改变了台湾歌坛的风格,奠定了新城市流行歌曲的基础。
本期歌曲风格远离了中国原有的传统,受欧美影响更深,以台湾为首的华语流行音乐发展迅速。因为在此期间随科学不断发展,高科技手段应用到音乐制作中,加之商业化趋向更为明显,这都对流行音乐的发展起到了推进作用。出现华语流行歌曲在世界上遍地开花的景象。加上内地改革开放实行市场经济政策,流行音乐也有所发展。这样其市场更加广阔,形成了重心多元化格局。
在此期间听众有明显的分化现象,流行音乐几乎成为年青人的专利,多数老年听众不能接受。这与上海时期的流行音乐同民间音乐、严肃音乐都没有很严格的界限,形成老少咸宜、雅俗共赏的情况截然不同。
商业性的中文流行音乐是与留声机同步出现的,后者最早是由法国人Labansat带至上海西藏路的。百代是创建华语流行音乐工业的最早的唱片公司之一。
20世纪20年代,华语流行音乐被称为时代歌曲。它们被视作华语流行音乐的原型。从地域上说,上海是华语流行音乐的中心。被视为“中国流行音乐之父”的黎锦晖是该种音乐体裁的创始者。他创作于1920年代的作品《毛毛雨》被视为最早的中文流行音乐。
20世纪30、40年代,在上海,一大批真正意义上的华语流行音乐作品涌现了出来,众多音乐人成长了起来。借助唱片、电影、歌舞、播音等传播媒介,在当时的中国乃至远东地区掀起一种前所未有的新式的歌曲传唱热潮。有专家认为那个年代的上海老歌已经彰显出一种现代性。
中华民国时期最初的“七大歌星”奠定了华语流行音乐在亚洲社会中的地位。这些歌星在演唱中结合了中国传统的小曲、日语流行音乐等的演唱技巧,其演唱风格与之前任何中文音乐均不尽相同。此时,处于襁褓之中的中国电影工业正在成长,并网罗歌手担当电影演员或电影歌曲配唱工作。
由于其成功的歌唱和电影表演生涯,周璇被视为这一时代中最具代表性的华语流行音乐明星。这一代人见证了女歌手在舆论中从“歌女”一跃成为“明星”的历程。她们甜美的歌声也通过位于各大城市的广播电台传到家家户户的收音机里,而唱片则在唱片公司的包装下成为极具吸引力的娱乐商品。该时代由于中国抗日战争中日本军队占领上海而遭到干扰,但最终仍延续至1940年代末期。
扩展资料
中国流行音乐的发展,从奠基人黎锦晖先生从事音乐活动算起,至今已有八十余年的历史。根据歌曲风格的变化和发展重心的转移,可分为四个发展阶段。第二发展分阶段中间出现了重心的转移分为前后两期,加上中国流行音乐发展史前的学堂乐歌,这样共有六个部分。
在流行音乐出现之前,只有在学校里学生演唱的学堂乐歌。先在学生中演唱,后来也在群众中广泛流传。可以说是没有出现流行歌曲之前的流行歌曲。主要词曲作家代表为李淑同(弘一法师)、赵元任和沈心工。
参考资料百度百科——华语流行音乐
现在的华语流行乐感觉还可以,未来华语流行乐走向和发展是什么?
随着中国崛起,实力越来越强,未来华语流行乐应该会以中国大陆为主,逐渐走向世界,在世界流行乐坛占据重要的一地,华语流行乐会吸收世界流行乐精华结合中国元素创造出属于自己的华人音乐
为什么如今的华语流行音乐给人感觉越来越没
因为年轻人比较喜欢激烈一点的歌曲,比如RB hiphop,而典型中文歌都是舒缓的,流行曲比较不合中国80 70的人,而且现在能做出好歌的制作人也比较少,因为一些旋律都是一些歌里的
如何评价《海阔天空》在华语流行音乐的历史地位
看下文
对于这首歌,小编的感触最深,最开始的时候,小编以它是一首励志歌曲而喜欢但是后来,我才发现这首歌其实是绝望 脆弱的歌曲论时间,这首歌是家驹在世的高峰时代《海阔天空》是中国香港摇滚乐队Beyond演唱的一首歌曲,由黄家驹作词、作曲,收录在Beyond1993年发行的专辑《乐与怒》中。1993年,该曲获得香港十大中文金曲奖以及叱咤乐坛流行榜“我最喜爱的创作歌曲大奖”。在今天,这首歌已超越了语言与音乐的范畴,成为一种信念、信仰与力量。这首歌,翻唱者无数,看清楚是无数,真的是太多太多了,各种场合,不管是严肃的还是广场,都会响起这首歌的旋律!1992年,Beyond将事业发展重心移至日本,同时结束了与新艺宝长期合作的关系。成为国际化的乐队一直是Beyond的梦想,不过由于日本对于音乐制作上的严格要求,加上语言不通,Beyond颇为消沉了一阵子,但他们仍然十分努力。1993年5月底,Beyond从日本返回到了香港,这一年也正值Beyond成立十周年之际,于是黄家驹写下了这首记录Beyond十年心路历程的歌曲《海阔天空》,歌词承载了黄家驹与乐队赴日本发展的艰辛与对理想的坚持,并收录在粤语专辑《乐与怒》中。这首歌曲也表达了黄家驹内心深处对香港乐坛的挣扎和失望。《海阔天空》具有Pop Rock的所有特征,而且富于斗志,是青春年少澎湃热血在调音台和效果器后被放大的结果。这首歌的影响已不只是在卡拉OK和点歌节目,而在于人们的心间。这首歌曲带给人们的是一种积极向上的生活态度,坚持自己的理想,永远不放弃的信念。歌中的辛酸、歌中的自由、歌中的不屈不挠、歌中大气磅礴的力量,激励了整整一代人。《海阔天空》是Beyond音乐生涯中最杰出的作品之一。它唤醒了香港歌坛的主旋律意识,奏响了一种可以引起大众共鸣的音乐。只可惜这首标志着Beyond真正走向成熟的作品却成为黄家驹的绝唱,而这样残酷的现实却在某种程度上应和了《海阔天空》中悲怆的宿命感背弃了理想谁人都可以那会怕有一天只你共我觉得自己这种疯癫的为了自由放弃理想,是很平常的事,哪怕这种结果是孤独的,也欣然接受。仍然自由自我永远高唱我歌走遍千里“自由”“自我”“我歌”——这个时候我不得不说,第一次看见黄家驹没有瞻前顾后的妥协。这歌唱到这,想必他本人是非常爽的。但是说到底,这些呐喊,都是在被长期压抑之后爆发的不理性的甚至有点痴狂的绝望的呐喊。而这里唱high了的走遍千里,也无非是卖火柴小女孩手里燃烧的火光。因为一梦醒来,自己还是笼中鸟。海阔天空,几乎是一首非常绝望的歌……又有谁见过励志歌教给你背弃理想的?“也会怕有一天只你共我”只是这一跌就再也没能够站起来....可以说《海阔天空》具有Pop Rock的所有特征,而且富于斗志,是青春年少澎湃热血在调音台和效果器后被放大的结果。这首歌的影响已不只是在卡拉OK和点歌节目,而在于人们的心间。这首歌曲带给人们的是一种积极向上的生活态度,坚持自己的理想,永远不放弃的信念。歌中的辛酸、歌中的自由、歌中的不屈不挠、歌中大气磅礴的力量,激励了整整一代人 。《海阔天空》是Beyond音乐生涯中最杰出的作品之一 。它唤醒了香港歌坛的主旋律意识,奏响了一种可以引起大众共鸣的音乐 。只可惜这首标志着Beyond真正走向成熟的作品却成为黄家驹的绝唱,而这样残酷的现实却在某种程度上应和了《海阔天空》中悲怆的宿命感。你心目中的华语流行音乐十大作曲人都是谁?
华语乐坛人才辈出、名作频现,如果要评选华语十大作曲家,我想应该是众说纷纭。我比较喜欢古典歌曲,如果我是华语十大作曲家,排列名单如下:
顾嘉辉,香港著名作曲家及编曲家,代表作品《小李飞刀》《万水千山总是情》《上海滩》。顾嘉辉的作品融汇东西音乐风格,曲调优美、韵味独到,有着香港歌坛教父之称。(黄沾词曲都极为优秀,但作曲有点“玩票”性质,遂未能上榜。)
2.左宏元,笔名古月,台湾乐坛顶级音乐制作人,代表作品《千年等一回》《不想长大》《美酒加咖啡》。如同顾嘉辉之于黄沾一样,古月与庄奴的搭档在后民歌时期也是唱片上常见的黄金组合,《人面桃花》就是两人合作的经典之作。
3.谷建芬,内地著名女作曲家,代表作品《妈妈的吻》《思念》《烛光里的妈妈》。谷建芬不仅是内地通俗音乐的开拓者,也为中国流行乐坛培养出的一批批优秀歌手,毛阿敏、那英、孙楠、苏红皆是其弟子。(值得一提的是,曾对那英的暴脾气曾经评价道:长副好嗓子,长副狗脑子)
4.翁清溪,台湾著名作曲家,代表作品《月亮代表我的心》《小城故事》。 翁清溪是一位无师自通的音乐传奇人物,从无师自通逐渐成为音乐事业蓬勃的大师,被誉为乐坛的幕后金手指及60年代群星会时期的音乐教父。
5.王立平,内地著名作曲家,代表作品《潜海姑娘》《鸽子》《海港之歌》。忘不了的王老,忘不了的《红楼梦》,一首《葬花吟》耗时一年零九个月,也成为一代人永远的红楼情结。
6.关圣佑,香港著名作曲家,代表作品电视剧主题曲《泰始皇》《武则天》《江山美人》。关圣佑在正统音乐与流行音乐两大领域都有杰出成就是罕有的音乐奇才,在艺术上勇于探索和创新,十分难能可贵。
7.黎小田,香港著名作曲家,代表作品《问我》《大地恩情》《侬本多情》。张国荣、梅艳芳等人的伯乐,创作过大量出色的流行曲、电影电视主题曲和插曲,对80年代星光闪耀的香港乐坛有着深厚的影响。
8.陈志远,台湾编曲和作曲家,代表作品《是否我真的一无所有》《天天想你》《跟着感觉走》。陈志远的创作成果颇丰,在民歌、流行音乐和电影及电视配乐上都有突出表现,其创作风格也影响了后来的屠颖、涂惠源等音乐人。
9.赵季平,内地著名作曲家,代表作品《霸王别姬》《活着》《炮打双灯》。赵季平涉及了音乐创作的各个领域,显示出他多方面的创作才华以及深厚的艺术功底。
10.卢冠廷,香港电影音乐著名作曲家,代表作品《一生所爱》《再回首》《如风往事》。(最后一位有点难选,李宗盛、罗大佑、施广南都感觉很好,但个人喜欢《一生所爱》,所以......)大家也可以说说,你觉得哪位作曲家应该上榜。
为什么感觉华语经典流行歌曲都出在八九十年代?对此你怎么看?
在生活当中或多或少我们都会听一些音乐,因为音乐可以给我们带来放松的感觉,但是每一个年代听的音乐类型也是不一样的,比如说现在喜欢听一些流行的音乐或者是某个平台音乐,由于视频火了,所以大家都会去搜出来听一下。但是在七八十年代的时候,我们听的那种音乐都是比较经典的。不知道大家有没有发现一个问题,那个时候的音乐都是华语经典流行歌曲,而现在基本上都看不到了。
至于为什么会这样,其实理由很简单呐,每一个时代有每一个时代的代表。而且每一个时代对音乐的认同和标准也不一样,所以那个时代只是华语经典也不足为奇。毕竟在那个时代,也只能够唱那样的歌,就好比现在也只能听目前我们所能够搜得出来的歌,这其实是一个道理的。对于华语经典流行歌曲,其实我们都是非常怀念的,我们不仅怀念的是那首歌,还怀念的是那个时代,怀念的是以前的生活。我爸爸妈妈他们出生在七八十年代,那个时候非常的穷,我有一点录音机才能够充实得了生活中的快乐。所以当时如果你家的录音机能够放出好听的歌是十分厉害的,一两首歌就能够放好几年了,哪像现在想搜什么歌就有什么歌,反而觉得很枯燥。随着时代的进步,歌曲的类型也发生了天翻地覆的改变,现在的种类也越来越多,多元素的发展使得音乐这个平台门槛也越来越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