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研究对象,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研究对象和任务是什么?

时尚网,时尚女装,时尚杂志

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研究对象和任务是什么?

研究对象: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研究对象是资本主义生产关系。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是通过对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深入剖析,揭示了资本主义社会经济运动规律,即资本主义生产关系产生、发展及其必然灭亡的历史规律。

任务: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研究的根本任务是揭示经济规律。具体则有揭示资本家剥削本质,揭示生产力发展规律,揭示资本运动规律。

拓展资料:

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是马克思主义的三个组成部分之一。马克思恩格斯创立的无产阶级政治经济学,以社会的生产关系即经济关系为研究对象。马克思恩格斯批判地继承古典政治经济学的优秀成果,着重剖析了资本主义的经济关系,创立了剩余价值学说,揭示了资本主义生产和剥削的秘密;

揭露了无产阶级与资产阶级之间阶级对立和斗争的经济根源,论证了资本主义的必然灭亡和社会主义的必然胜利的客观规律,指明了无产阶级的历史使命就是推翻资本主义制度和建立社会主义制度,最终实现共产主义。

参考资料: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 百度百科

论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研究对象(论文)

随着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的发展,市场经济机制的运行,中国经济学的基础究竟是什么,成了许多经济界人士关心的话题;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与经济学的关系问题再次摆在了我们的面前。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体系和内容的构成及在当今的作用和地位如何?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实践性、科学性需要人们研究这样的关系问题。

基本的争议依然没有变化。一种观点认为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就是经济学,主要的推理过程一般是这样的: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就是政治经济学,而政治经济学就是经济学,所以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就是经济学,只是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内容不能完全等同于政治经济学。“在当代通行的经济学和政治经济学二词,一般都是作为理论经济学而言,是论述经济学的基本概念、基本原理以及经济运行和发展的一般规律,为其他一切经济学科提供基础理论的学科。这时虽然名称不同,但实际上是同义的。”[1]王振中同志用了较大篇幅的材料,来证明政治经济学与经济学是一致的,指出“现在风靡世界的所谓‘经济学’其实就是‘政治经济学’”。王振中同志还从马歇尔到萨谬尔森的有关文章和著述中引证了这一观点。得出的结论是:“在我们社会主义国家里,能否通过弱化或轻视马克思主义经济学的研究来发展政治经济学?回答显然是否定的。”[2]持这一观点的同志应是为数不少的。

另一些学者则认为经济学与政治经济学或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已有了不同,在中国政治经济学已特指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或马克思主义经济学了,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又是两种特指:一种是以马克思的《资本论》为代表的政治经济学;一种是以苏联的《政治经济学教科书》资本主义部分为代表的政治经济学(1998年起国家教育部在高校恢复的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公共理论课就是这样)。南开大学的谷书堂先生基本上是持这一观点的,他在《再谈经济学在中国未来的发展问题》一文中,指出改革开放的实践,使“政治经济学作为基础理论的地位受到了很大威胁,出现了基础理论‘缺位’现象”[3]。“传统的政治经济学(指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作者注)由于自身理论体系的局限,不能为应用经济学提供理论支持,从而使自己的基础地位不能不处于虚置状态。这对于一直从事这方面理论研究的学者来说,是一个很难接受的客观现实。”[3]现在国内有不少学者正在创立《中国经济学》,试图摆脱关于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与经济学的关系问题纠缠,事实上这些同志还是认为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与经济学是不同的,否则就没有这一必要了。

本文中所要论及的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与经济学的关系问题时,前者主要是指以苏联教科书资本主义部分为蓝本、马克思《资本论》及相关经济思想或学说为主要内容的,如果脱离了这一点,讨论也就没有意义。我们不主张将一个人的学说和思想内容无限扩大,将一切后人的发展都概括到马克思或马克思主义中去,那也是机械的、唯心的、违心的。否则也就没有建立“列宁主义学说 ”、“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之必要了。

我们认为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是不能简单地等同于经济学的。但长期以来有两种认识:一种认为将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与经济学区分开来,说明经济学摆脱了阶级性,增强了科学性。另一种认为将两者结合起来才能充分展示马克思主义经济学的作用与意义,证明马克思主义或马克思的经济思想仍然是我国经济建设的基本指导思想,我国的经济建设才不会犯方向性错误。而我认为这两种认识都具有片面性,对搞清楚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和经济学的关系都是不利的,也不利于社会主义经济理论和实践的发展。从某种意义上讲,我们社会主义经济建设中没有及时形成好的经济理论,常常出现理论落后于实际的现象,与这两种片面认识是有一定关系的。

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不能简单地等同于经济学,是因为: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有着自身特有的研究对象和特有的研究目的及其归宿,可以说是由马克思、恩格斯所处的时代及时代赋予的历史使命决定的,这样的认识丝毫不会削弱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地位,不会影响马克思经济思想的作用,事实应该正好相反。

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研究生产关系,亦即在经济活动中的人与人的关系(张仁德,1999年)。首先,经济活动中存在人与人的关系,且又是一种最为基础的关系,孤立的生产活动是不存在的。现代社会的经济联系普遍存在,单个个人的生存越来越困难了。马克思抓住了社会经济活动中的基本关系和人们的相互联系以后尽情展现经济理论,应该说是执了经济活动的牛耳。通过对经济活动中人与人的关系的分析,马克思引入了社会经济制度分析(基础是产权安排),经济活动状态(企业内部与社会的经济运行)、经济结构的均衡设想(社会资本再生产理论和私有制条件下结构均衡的破灭——经济危机)和社会集团成员间阶级对立的论述。

问题是经济活动中除了人与人的关系外,还有人与物的关系,即按马克思讲的社会生产力问题。这一点马克思在他的经济思想中有所涉及,但并非是为研究生产力而研究生产力的,对生产力自身的规律、要素、层次、分布等这些基本内容马克思都没有太多的展开。马克思论及的生产力问题就象他研究使用价值一样,是作为“商品价值的物的承担者”来对待的,研究生产力不是他的本意,他要研究和揭示的目的是人类社会由低级到高级发展的必然性及其推动力,生产关系形式由低级到高级演进的事实过程,马克思始终要抓的是社会生产关系运动中矛盾的主要方面。

此外经济活动中还有物与物的关系,这一点在马克思主义经济学中几乎就没有论及了。经济活动中的物与物的关系,表现为替代品的生产,竞争物品之间的相互关系和产业结构的是否均衡问题,马克思关于两大部类的生产对经济活动中的物与物的关系有了触及,但严格来说也是没有从生产和产业结构调整的角度来说明,因而离社会生产与发展的需要是有距离的。

马克思主义不朽的经济著述中还有一个鲜明的思想,那就是人与人的关系表现为一种阶级关系,是一个集团对另一个集团的占有和压迫关系,阶级的争斗是人类演进的直接动因。应该说阶级和阶级斗争是客观存在的,我们不能因为今天阶级斗争的缓和而否定历史的存在,农民受地主的剥削和压迫,工人受资本家的剥削和压迫,奴隶受奴隶主的剥削和压迫都是阶级问题都有阶级斗争,但问题是除此以外人们的经济活动中既有阶级关系还有亲缘关系和一些可移性关系。亲戚、家庭成员参与经济活动,这中间不同的利益归属往往就很难用阶级斗争来说明。我们在这里讲的可移性关系是指后发的社会关系,如同学关系、朋友关系、乡邻关系等。在中国这个崇尚做人为先的社会里,可移性关系处理的好坏会被认为比什么都重要,为获得亲友和社会的赞许,财产占有上的多寡往往会变得并不突出。

进一步讲,在马克思主义经济学中,阶级关系的存在,意味着对立关系的存在。压迫者与被压迫者的对立面肯定存在,这样的分析与历史发展的吻合大于隙裂。绵延不断的被压迫者的起义和抗争说明了分析的正确性。问题是走向极端就会显得不足,作为阶级关系存在对立以外还有协调甚至合作的方面,从时日短长的角度看,协调和合作要多于对立和争斗。阶级关系间自我协调和合作的基础是彼此间的适应,按马克思的观点来分析,新兴阶级处在上升时期还有它的进步性,其他阶级还愿意与其合作。可正是这样的思想在传统的政治经济学理论中被忽略了,当时代进入以阶级合作为主的时候,人们就容易怀疑这一理论的科学性。

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在其创立时因市场经济的各种表象并不充分,难免会有这样那样的问题;后人在发展过程中又存在背离马克思实事求是的精神,出于迷茫、投机、革命等复杂的心态,传承多于发展、僵化多于创新,以致于一些人不是从精神,而是从词句摘抄 来维护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观点。今天许多文章还总是在述释《资本论》是如何先见,马克思《资本论》分析市场经济,我们今天也搞市场经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理论那里都有了说明,《资本论》的观点仍然是我们的指导。他们居然忽视了马克思并不认为社会主义应搞市场经济的起码知识,马克思是分析资本主义市场经济,而且资本主义市场经济就是导致资本主义灭亡的经济根源之一。那种看似维护马克思主义经济学的做法,其结果不是正确地弘扬了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而是封杀了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套用一句流行的话,马克思主义经济学说将来也不是被谁打倒,而可怕的是会被一些看似马克思主义的人捧杀。“左”是主要的危害,这句震人肺腑的话应犹在耳边。

近百年来生产力的社会化程度迅速提高,科学技术的发展,国际分工与联系的日益广泛。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需要发展,是谁也不会否定的事实。为什么要发展?说明原有理论有不足、有缺陷。如何对待这一点很可能是问题的又一个焦点。我们认为从传统的政治经济学理论看,既要“补新”,又要修篡,两者都是需要的。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是以分析资本主义经济关系的演变为主要任务的(我们也知道还有广义的政治经济学),但战后以来,资本主义经济关系的演变有“脱轨”之势,我们应该能认识这一点。第一是资本家的经济人性质有了变化,资本家的纯粹的经济人身份开始向理性的经济人转变。纯粹的经济人唯一任由追求利润而牵引,敢冒绞刑的危险,剥削工人不择手段,对待竞争采取的就是你死我活,尔虞我诈的态势。马克思当时分析的资本家是吸收了亚当·斯密的纯粹的经济人观点的:为了利益不惜一切。而理性资本家是现代资本家的主要特征。所谓理性资本家可以从这几个方面看出:①他们接受政府的宏观调控。从这点讲就会有“局部利益服从全局利益”的要求,就会要“牺牲”个别资本家的利益;②重视社会福利,为福利捐纳税利。福利事业从企业行为讲是好企业救差企业,是盈利企业帮微利甚至破产企业;③关心公益事业,对社会文化教育事业有所投入。从目前我们国内的情况看,改革开放以后就吸引了不少资本在这方面投入。尽管他们的动机也许是各种各样的;④理性分析经济运行,避免了经济运行中的部分盲目性。成熟的市场主体成为社会持续的均衡发展的主要力量。马克思当时指出的资本主义条件下企业生产有组织有秩序,社会生产的无政府状况,从现今资本主义世界的情况看,多少因为市场主体的成熟而得到了一些避免。

第二个重要变化是企业制度及企业组织形式。现代资本主义占主体地位的企业制度形式为股份制,股份制形式又有多种多样,由资本家之间相互参股与控股、国家与资本家之间的相互参股与控股,其部分股份甚至还掌握在工人手中。从地区看参股和控股还超出了国界,形成了不同性质的国家、企业之间的相互参股和控股。社会主义国家的股份制企业中有本国的也有外国的私人资本家的参股和控股,社会主义国家也在资本主义国家中兴办企业,搞参股与控股。股份制形式的多元化,既表明生产力的社会化程度之高,是前所未有的,也表明企业制度形式已与某一社会性质脱离了联系,那种资本主义私有制的初始形式——个人业主所有制被认为全资、全权、全利和全部风险的资本主义企业制度已不适应当今资本主义社会生产力的需要了,也不再是资本主义的典型或经济基础。鉴于马克思所处的时代,马克思是以剖析资本主义初始的企业制度为范例的,这样的企业制度事实上如马克思讲的适应不了社会化大生产,其“丧钟已经敲响”了。自从马克思对资本主义经济基础的企业制度作出精辟论述以后,资本主义接连不断的经济危机,也使资产阶级经济学家不得不承认其制度的弊端(凯恩斯),有的甚至指出了这一制度的历史性和必然毁灭。“在资本主义制度内部有一种固有的自我毁灭的趋势,这个趋势在它的较早阶段可能十分明显地表现为阻滞进步的趋势形式”。[4]1929-1933年的大危机更是给了留恋资本主义个人业主私有制的学者、官僚们一记猛击。罗斯福新政(1936年)和凯恩斯的经典理论《就业、利息和货币通讯》(1939年)终于出台。可以这么认为这些政策措施和理论,实际上是在马克思对早期资本主义诊断的基础上,开出的试图拯救资本主义的药方,资本主义所有制被迫从产权“明晰的个人私有制”(胡代光,1998年),转变到社会间共同占有的股份制形式,以既求得适应生产力社会化的需求,又求得利益和风险的共享共担。资本主义股份制是一种资本社会化、管理社会化、(管理权)利益社会化和风险社会化的形式,股份制因其社会化程度的不断提高,组织形式的不断变化,在资本主义生产力极大提高的过程中,具有极强的消化力,对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起到了积极作用。

从这里我们可以说资本主义经济制度的基础已经发生了不少变化,对私有制扬弃的股份制(恩格斯)成为资本主义经济制 度的基础。

论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与经济学的关系 来自: 免费论文网

第三,当今社会个人身份的多元化,对阶级关系起着一定的调和作用。它是战后以来,甚至就在20世纪90年代以来才迅速出现的又一种变化。新的知识经济的出现,一代高科技人才,将资本运行和智力运行有机地结合起来,他们主要利用自己的智力作资本,加之以适量的货币资本(包括利用信用)很快占领和拓展市场,成为新经济的领头羊,这些人通过自己的智慧而暴富,以致雇佣部分智力型劳动者共同参与知识经济的运作,他们既雇佣他人劳动,自己往往又是最主要的劳动者,负责主要产品(软件)的开发生产。对于这类企业来说,一旦这些人自己不再参加劳动,企业资本很可能会一文不值。另一种情况是一些人既是雇主又是雇员。这种情况目前我们国内已较普遍,在高校和私企中就有这种现象,一个人既受雇于某一企业,而自己又开有自己的公司,雇佣他人劳动。这类情况的出现很难使人分清,某一个人到底是资本家还是工人,是雇主还是雇员,还是什么?所以个人身份的多元化一定程度上模糊了阶级区分的边界,表明简单的阶级分析方法解决不了这一问题。

实际上问题并不在于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内容与现实之间存在着什么样差异。就像前面说的,无论是谁,他们都承认马克思主义学说需要发展,关键是说明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与现实有差异是不是就意味着否定马克思主义,否定马克思、恩格斯的学说。我们认为并不是这样,马克思主义作为指导早期无产阶级斗争的学说,作为工人阶级的圣经,有着不可替代的历史意义和作用,它对揭示资本主义制度的弊端,指出市场竞争的无序性和社会干预与调配的必要性,推动今天世界范围内的经济繁荣和文明有着深刻的影响。作为以推翻旧的资本主义制度为己任的马克思、恩格斯,他们理论的灵念和先见是任何一位公正的学者都不能否定的,无论是表现出对这一学说的害怕还是敬仰,都表明了这一学说的科学性。问题是一百多年的实践和社会变化,尤其是经过了资本主义自由竞争时期的初始制度形态和资源配置方式转变的社会,均面临着新的建设和发展任务。尤其是象我们这样处在初级阶段的社会主义国家,实行的是市场经济为基础的资源配置方式,要继续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不可能简单地照搬照抄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原理。我们的市场经济与马克思分析的资本主义市场经济是有本质区别的,马克思展望社会主义(马克思本人从没有正面肯定过社会主义)的是计划经济(有人把它归之于列宁的发明),是没有商品、货币的。硬是从马克思的一些著述里找出一些言语来佐证某一个观点是容易的,但马克思主义是一个系统,是一种价值倾向,甚至是一种精神,片言只语代表不了马克思主义。

从这里我们再回到开头的话题。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是否等同于经济学,经济学是否等同于政治经济学。很显然,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有其特有的内容,若它等同于政治经济学,那么政治经济学就不等同于一般意义上的经济学。一般意义上的经济学应该包括更多的内容,更广的运行功能分析及定量的操作。如果我们的经济学不能解释当代资本主义的基本经济问题,不能系统而深刻地解决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建设中的实际问题,我们就对不起马克思主义,对不起马克思、恩格斯为我们创立的经济思想和经济学说。若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是马克思、恩格斯关于经济和政治关系分析的经济学说,承认他们有自己的特点和内容,那么我们认为经济学与政治经济学是可以等同的,“马克思主义经济学诞生以来,它就成为了现代经济学的血液之一”[2]。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就是经济学的一个重要方面,是研究经济活动中人与人关系的经济学,现实社会中经济学离不开政治(王振中,1999),在现代社会更是如此,经济学不会因为加上了“政治”两字而变得大逆不道。加之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本质上是“一门历史科学”,恩格斯说过,“政治经济学本质上是一门历史的科学。它所涉及的是历史性的即经常变化的材料,它首先研究生产和交换的每一个发展阶段的特殊规律,而且只有在完成这种研究以后,它才能确立为数不多的、适合于一切生产和交换的,最普遍的规律”[5]。作为历史科学的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本来就没有想要解决一切社会的一切经济问题,假如我们一定要让一门本质上属于历史科学的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来承担解决现实一切经济问题的责任,实在有违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的本意。

迄今为止,纯而又纯,普遍适用的经济学还没有出现。

西方经济学中许多概念、范畴、原理也同样并不完全适用于中国的经济建设,甚至不适用于西方国家自己,现在有人试图通过将经济学分为宏观经济学和微观经济学来摆脱政治的影响,建立一门超国界、超时空的经济学,其尝试之心可嘉,但其功效实属徒劳。我国社会主义经济建设既要以马克思主义为基础,吸收西方经济学的方法,更主要的是要以中国经济的自身运行为出发点,在不同的时期建立不同的经济 学说,那种希望一劳永逸地建立一门中国经济学无异于悬木求鱼。

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研究对象 ?

结 论: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研究对象是生产关系,是从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的相互作用和矛盾运动中来考察生产关系的。

1.物质资料的生产是政治经济学研究的出发点

a.物质资料的生产是人类社会存在的基础

b.人类生存必须以从事物质资料生产为前提。

c.物质资料的生产是人类社会发展的基础

d.人类的发展也离不开物质资料生产的发展。

e.物质资料生产是人类最基本的实践活动。

f.正是由于社会物质生产的不断发展,才推动着人类社会依次由低级形态逐步向高级形态过渡。

2.研究对象的确立

a.劳动过程

定义:人们通过劳动,有目的地使用劳动资料,改变劳动对象,获取物质资料的过程。

劳动三要素:①′劳动者的劳动:--劳动过程人的方面

②′劳动资料:

生产资料:劳动过程物的方面

③′劳动对象:

b.社会过程:

1.生产关系的引入:

由于单个人无法同自然界的力量相抗衡,必须联合起来,进行改造自然的活动,这就在生产中形成了一定的社会关系。

2.生产关系的内容:

生产、分配、交换、消费,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相统一形成社会生产方式,五次生产方式生产起决定作用。

3.生产关系的两个层次:

a.以生产资料所有制关系为基础的基本经济制度

b.经济体制(包括经济运行机制)

4.生产力、生产关系、经济基础、上层建筑的相互关系

生产力: 人们改造自然、征服自然的能力

生产关系:在物质生产过程中形成的人和人之间的关系。

经济基础: 占统治地位的生产关系的总和

上层建筑: 建立在一定经济基础之上,并与之相适应的政治法 律制度和意识形态。

①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应生产力发展

②生产力是最活跃、最革命的因素、生产关系对生产力的发展有巨大作用

③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上层建筑对经济基础有反作用。

结 论: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研究对象是生产关系,是从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的相互作用和矛盾运动中来考察生产关系的。

如何理解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研究对象

  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研究对象,总体上说,是研究特定社会制度中的社会生产关系,即经济利益关系,揭示社会历史发展中的经济规律。

  社会生产关系内部生产、分配、交换、消费之间的关系是一种相互联系、相互制约的关系。首先,生产对分配、交换和消费起决定作用。表现在:(1)生产决定着分配,交换和消费的对象;(2)生产决定着分配、交换和消费的水平与结构;(3)生产决定着分配、交换、消费的具体方式;(4)生产的社会性质决定分配、交换、消费的社会性质。其次,分配、交换和消费对生产起反作用。具体表现在:(1)适合生产力发展的分配方式,能够调动生产者的积极性,促进生产的发展;反之起阻碍作用。(2)交换的发展能促进生产的发展,反之、则阻碍生产的发展。(3)消费使生产出来的产品最终得到实现,消费为生产的发展创造出动力,反之则阻碍生产力的发展。

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研究对象是什么?

马克思恩格斯创立的无产阶级政治经济学,以社会的生产关系即经济关系为研究对象。

具体内容:

1、人们为了生活就需要进行生产。

2、社会生产关系并不是永恒的,而是发展变化的,因为生产力是不断发展变化的。

3、生产力决定着生产关系。生产力是内容,生产关系是生产力的社会形势。

4、生产力总是在一定的生产关系中运动和发展的,发展到一定阶段便与生产关系发生矛盾,原有的生产关系由生产力发展的形式变为生产力发展的桎梏,就会由适应生产力发展的新生产关系取代旧的生产关系。

马克思和恩格斯为当时创立的理论体系规定的任务是:揭示社会经济运动的规律,从而揭露现代化生产方式发展和趋于瓦解的过程中必然产生的各种矛盾和弊病,并从社会经济运动形式内部发现未来的能够消除这些矛盾和弊病的力量和因素。

扩展资料

具体研究方法:

1、研究政治经济学,必须运用科学的抽象法。科学的抽象法是从具体到抽象的研究方法和从抽象到具体的叙述方法的统一,它是在唯物辩证法的指导下进行的。

2、在研究社会经济现象时,按照经济范畴的逻辑关系,从比较简单的经济关系和经济范畴,逐步上升到比较复杂的具体的经济关系和经济范畴,阐明社会经济现象和经济过程的逻辑发展进程。

3、在政治经济学的研究中运用辩证唯物主义就是运用对立统一规律、量变质变规律和否定之否定规律,来分析经济现象和经济过程的矛盾运动及其发展变化过程。

参考资料

百度百科-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

百度百科-生产关系

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研究对象有什么特点

政治经济学的研究对象_百度百科:

研究对象是确立一门学科的规定。对马克思的政治经济学创建活动来说,这就是在《〈政治经济学批判〉导言》中得到锁定,之后在《政治经济学批判大纲》中予以系统地探索研究,并在《<政治经济学批判>序言》中公开表露的“那些规定”。其由”政治经济学的对象“的规定流变而来。后者是在马克思《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中得到锁定,后又在《马克思致巴维尔·瓦西里也维奇·安年科夫》、《哲学的贫困》中得到系统阐述的。用一段简短的话概括:政治经济学的对象是“生产关系”,即历史的生产关系或一定的社会生产关系;政治经济学的研究对象是对”对象“进行有效研究和系统考察的客观逻辑和主观逻辑,是对象的“自我认识过程”和“自我认识形式”。对象进到研究对象,意味着“存在的秘密”进到“认识的秘密”。

这就是马克思依据这些在一版序言中对《资本论》研究对象的陈述:“我要在本书研究的,是资本主义生产方式以及和它相适应的生产关系和交换关系。” 马克思极端厌烦那些脱离特殊的社会形式而只对物质生产一般作抽象论述的庸俗经济学者们。马克思为此批判一位俄国经济学家说:“因为施托尔希不是历史地考察物质生产本身,他把物质生产当作一般的物质财富的生产来考察,而不是当作这种生产的一定的、历史地发展的和特殊的形式来考察,所以他就失去了理解的基础。”

许光伟_百度百科:

许光伟教授的专著《保卫资本论 》[18],全名是《保卫〈资本论〉——经济形态社会理论大纲》[18][3](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4)。[41]

《保卫资本论》封面和封底鸟瞰图

该著提出的“学术保卫”概念[13]对应中国政治经济学理论创新之民族取向和实践化工作理念[42],高度凸显理论-实践之结合体式。该著提出“中国经济学”建设构想[43],重新检视和阐述已有的理论,对原创性的方法进行了民族“寻根”[44],“清晰说明了政治经济学的研究对象[45][46],特别是政治经济学方法论的规定。[47]结构安排:写在前面[48]和19章正文。[49]

《保卫资本论》立体书影

许光伟老师学术著作《保卫资本论》(2014)

内容概要:《资本论》阐说社会历史经济的内在逻辑。[15]写什么?客观批判和主观批判也。[50]第一卷说明历史发生学[33],第二卷说明系统发生学[34],第三卷说明现象发生学[35],第四卷说明“认识发生学”[36](基于科学抽象法的批判)。[14]它提出政治经济学的基本研究方法是发生学的批判方法。[51]这种工作方法从史书工作立场出发[52],重整经济学,中国经济学由此可指望也。[53]

对于普通的读者而言,《保卫资本论》似乎总是一本“看不懂”的书[54],这难倒了有信心读完它的人。[48]不过,该书历数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批判之重要条目,[18]确实为关于中国工作用语探索之方法论著作。[48]这是一种行动呼吁。[55]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犹如马克思所言:人类始终不是在开始一件新的工作,而是在自觉地从事自己的旧工作。[17]希望仍旧在脚下。[56]

新世纪整体进入保卫资本论的时代![13]对一般人而言,想知道的却是《保卫资本论》运用范畴的意义[57]:简约而不简单[58],雍容不失节俭,开阖自如。[59]新术语,不是为了猎奇,其支持了三大区分:对象——研究对象;[60]物的科学——事的科学;[61]主观批判——客观批判;[50]从而创造性说明了中国语境的劳动二重性!![62]读其弥持,悟之逾深,用之益坚![49]例如:主观批判[63]——社会主观批判[64];客观批判——社会客观批判[50];唯物主义历史对象[65]、唯物主义社会对象[66];[67]商品社会[59]、产品社会(经济形态)[43]。等等[49]

《保卫资本论》取学术保卫之道[68-69],指导人们打开新的思考空间[70]

经济学和文学的相通

,目的是促成经济理论构筑体系从解释学的谬误中尽快走出。所强化者,中国语境的历史过程分析也。 因为文以载道,民族语言对研究《资本论》具有重大的向导性作用 ,深化了人们对于事的科学探索。总之,许光伟教授认为,马克思主义经济学的发展需要最为广泛的群众基础,最大限度地“接地气” 。马克思主义理论不是来自物理化学实验室,更不是一成不变的公式定理;它来自社会 ,严格地说,是来自立足实践的群众性的理论创作过程。

如何理解社会生产关系是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研究对象?

第一、物质资料的生产是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研究的出发点。因为人们要生存和发展,首先要有用于吃、穿、住、行等方面的生活资料,而这些生活资料是需要通过物质资料生产过程生产出来的;物质生产是人类最基本的实践活动,政治、文化、科技、教育、艺术等活动的存在和发展依赖于物质资料的生产活动。

第二、人们在一定的社会中结合起来生产,所形成的社会生产关系是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研究的对象。因为生产关系是各种社会关系中最基本的关系。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所研究的生产关系,不仅包括直接生产过程中结成的人和人的关系,而且包括生产、分配、交换、消费诸关系在内的生产关系体系。其中,生产资料所有制以及生产资料与劳动者的结合方式是生产关系的基础,它从根本上决定着生产、分配、交换和消费的社会性质,是生产关系性质的首要标志。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对生产关系的研究,还涉及到对经济体制和经济运行机制的研究。

第三、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研究生产关系是以一定的生产力的发展状况为前提的。因为生产关系总是一定要适合生产力发展状况的。生产力与生产关系之间的辨证关系决定了政治经济学必须从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矛盾运动中来研究生产关系。同样,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之间的辨证关系也决定了政治经济学必须从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的矛盾运动中来研究生产关系。

仅供参考!

3.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基本研究对象是什么?

1.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研究对象是什么?  答:(1 )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研究的对象,是在一定生产力状况基础之上的社会生产关系及其发展的规律性。

  (2 )政治经济学所研究的生产关系,是人们在社会生产总过程中所形成的生产、分配、交换、消费诸方面。经济关系的总和,也就是社会生产关系体系。

  (3 )政治经济学的任务在于揭示经济运行过程中的客观经济规律。经济规律是经济现象和经济过程内在的、本质的、必然的联系。

>>>>全文在线阅读<<<<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