揭丑运动,揭丑运动的其后的影响

时尚网,时尚女装,时尚杂志

美国历史上的“揭丑运动”与中国今天的“3.15”有何异同??? 急急急!!!

“揭丑运动” 19世纪20年代,一些新闻记者利用大众传播媒介提供的舞台,把焦点对准企业的缺陷严厉谴责大财团们不顾公众利益的卑劣行径,从而在美国新闻界掀起了一场声势浩大的运动,史称揭丑运动,也称”扒粪运动”. "揭丑运动"与今天的"3.15"的相同点那就是都是从大众的角度出发通过舆论监督的力量来揭露那些损害大众利益的缺乏道德和社会责任感的不良企业,来维护消费者的正当权益. 它们二者的不同点就是"揭丑运动"都是从维护资产阶级的根本利益为出发点,一切都体现着资产阶级的价值体现;而"3.15"则是社会主义社会优越性的体现之一,切身体现了社会媒介"为人民服务"的宗旨!

怎样看待"揭丑运动"?它与今天的"3.15"有何异同?

“揭丑运动” 19世纪20年代,一些新闻记者利用大众传播媒介提供的舞台,把焦点对准企业的缺陷严厉谴责大财团们不顾公众利益的卑劣行径,从而在美国新闻界掀起了一场声势浩大的运动,史称揭丑运动,也称”扒粪运动”.

"揭丑运动"与今天的"3.15"的相同点那就是都是从大众的角度出发通过舆论监督的力量来揭露那些损害大众利益的缺乏道德和社会责任感的不良企业,来维护消费者的正当权益.

它们二者的不同点就是"揭丑运动"都是从维护资产阶级的根本利益为出发点,一切都体现着资产阶级的价值体现;而"3.15"则是社会主义社会优越性的体现之一,切身体现了社会媒介"为人民服务"的宗旨!

怎样看待揭丑运动

 揭丑运动

  19世纪下半叶,美国的商品经济得到高度发展,资本主义从自由竞争走向了垄断。百来个经济巨头控制了美国的经济命脉,他们为了巩固这种垄断地位,对内根本无视员工的利益,对外以损害公众利益作为赚钱的重要手段,奉行所谓“只有我能发财,让公众利益见鬼去吧”的经营哲学,引起了社会公众舆论的强烈不满和抨击。一些新闻记者利用大众传播媒介提供的舞台,把焦点对准企业的缺陷严厉谴责大财团们不顾公众利益的卑劣行径。以至于最后出现了2000多篇揭露实业界、传播界丑闻的文章,形成了近代美国史—上著名的“揭丑运动”。(又称“扒粪运动”)

  其后的影响

  许多企业在这场运动中受到抨击。有些记者如麦克卢尔•塔贝尔等成为了专门从事揭丑的专业作家。如麦克卢尔在以其名字命名的杂志连载了塔贝尔撰写的《美孚石油公司的发迹史》,揭露了洛克菲勒公司的内部腐败,以及它与其他小公司竞争中采用的不光彩手法,并刊登不少雇员的谈话。这样,洛克菲勒被视为“强盗大王”,而麦克卢尔则变成“扒粪运动”的一面旗帜。

  大企业丑闻的曝光,也使政府开始干预。总统罗斯福认为联邦政府有责任维护公众利益,他要求美孕石油公司、美国钢铁公司,宾夕法尼亚洲铁路公司等大企业要对公众的不满做出解释。

  诚然,揭丑中捕风捉影、歪曲事实的也不乏其例。由于一些社会名流、富商巨贾、电影明星,甚至政府官员,都担心自己成为“揭丑”对象,于是纷纷雇佣新闻代理人为他们处理、对付越来越多的与新闻界联系接触的事务,以免遭“揭丑”后之不测。

  这时,《纽约时报》记者艾维•李(Ivy-Lee)创立了“宣传顾问事务所”,专职为企业或社会组织提供传播和宣传服务,协助客户建立和维持与公众的正常联系。他的早期客房有洛克菲勒集团、无烟煤业的业主、宾夕法尼亚洲铁路公司和美国电报电话公司等。

  洛克菲勒因公然下令在科罗拉多残杀罢工的工人而一度声名狼藉,被称为“强盗大王”,与公众之间的矛盾十分尖锐。为平息工人的罢工怒潮,改变自身的形象,洛克菲勒聘请艾维•李处理劳资纠纷及其与新闻媒介的关系。艾维•李果敢地采取了一系列的措施,聘请有威望的劳资关系专家来核实与确定导致这次事故的具体原因,并公布于众;邀请劳工领袖参与解决这次劳资纠纷;建议洛克菲勒广泛进行慈善捐赠;增加工资、方便儿童度假、救贫济困。这就使工人对洛克菲勒的看法有了微妙的改变,为洛克菲勒集团在内外公众中树立了较好的形象。

  1906年,无烟煤业的业主们竭尽全能仍无法诱迫罢工的工人们复工,同时他们受到新闻界舆论的猛烈攻击,便相互指责,推诿责任,致使整个无烟煤业陷入一片混乱。后来他们聘请名声大噪的艾维•李来解决这些问题,协调好劳资、业主内部、业主与新闻界之间的关系。他们被迫接受了艾维•李提出的两个先决条件:亦即他有权与该行业的最高管理者接触并影响最高层的决策过程;有权在他认为必要时向全社会公开全部事实真相。于是,艾维•李积极协助记者了解罢工情况,安排劳资双方接受记者采访,记者写出报道的内容真实且丰富,这使劳资双方通过报纸了解了对方的态度和立场、社会舆论对整个事件的看法等。最后,双方在互相理解的基础上,同时做出让步,解决了若干具体问题,企业又恢复了正常生产。

  同年,艾维•李又应邀协助宾夕法尼亚洲铁路公司处理一起意外事故的善后工作。他要求保护现场,然后派车接记者们前来采访,让他们了解事故的真实原因,目睹铁路公司为处理事故做出的种种努力,如向死难者家属提供赔偿,为受伤者支付医疗费,向社会各方诚恳道歉等;安排有关人员诚实地回答记者的提问,向记者们作技术性解释,为实地采访提供种种方便。当首批有关该事故的专稿公开见报后,公司的董事们惊喜地发现,这家公司得到了有史以来最公正、最善意的评价,大大改善了公司的形象。

  1908年,有效地控制着84%电话业务的美国电话电报公司,率先在公司内设立专职的公共关系部,由一位公司副总经理主管公共关系工作,将公共关系正式纳入企业经营管理的范围,早期也曾聘请艾维•李为公共关系顾问。

  艾维•李时期被人们视为公共关系萌芽或兴起的时期。公共关系的兴起是社会生产方式变革的结果。在艾维•李所处的年代,不仅社会生产结构由“生产为中心”向“市场为中心”过渡,而且由于传播媒介的介入,迫使社会组织从“象牙之塔”改变为“玻璃之屋”,亦即完成了从门户关闭到门户开放的过程。此外,现代管理理论也实现了“以物为中心”和“以人为中心”的转变。

  艾维•李公共关系思想的核心是“说真话”、“讲实情”;他的口号则为“公众必须被告知”;他反复向其客户强调这样的信条:“凡是有益于公众事业,最终必将有益于企业或组织。”1906年,他向报界发表的著名的《原则宣言》既明确论述了公共关系的职业目标,又倡导公关工作进入企业的高级管理层,以实现企业人性化的管理。

  艾维•李以其积极的努力与出色的工作,为公共关系工作在社会上赢得了一席之地并产生重大影响,同时又促成公共关系正式成为一种职业,为此人们都尊其为“公共关系之父”。

  然而,艾维•李的公共关系思想只是停留在凭经验或直觉的基础上,缺乏理论概括与科学抽象,因而只能称其为艺术,他尚未对公众舆论作科学的调查,也未考虑到组织如何主动为公众做些什么。

  公共关系的实践正呼唤着理论的指导。

  3.15国际消费者权益日的由来

  消费者权益保护运动起源于欧洲,兴起于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各发达资本主义国家,至今已有一百多年的历史。二战后,各消费者组织便应运而生,并迅速扩展到发展中国家。1960年,成立了国际消费者联盟组织(简称CI)。

  1983年,国际消费者联盟组织确定每年的3月15日为“国际消费者权益日”。这是基于美国前总统约翰·肯尼迪于1962年3月15日在美国国会发表《关于保护消费者利益的总统特别咨文》,首次提出了著名的消费者的“四项权利”,即:有权获得安全保障;有权获得正确资料;有权自由决定选择;有权提出消费意见。肯尼迪提出的这四项权利,以后逐渐为世界各国消费者组织所公认,并作为最基本的工作目标。

  选择这一天作为“国际消费者权益日”,也是为了扩大宣传,促进国际范围内保护消费者的活动。

运动系统名词解释

运动系统由骨、关节和骨骼肌三种器官组成。骨以不同形式连结在一起,构成骨骼。形成了人体的基本形态,并为肌肉提供附着,在神经支配下,肌肉收缩,牵拉其所附着的骨,以可动的骨连结为枢纽,产生杠杆运动。

从运动角度看,骨是被动部分,骨骼肌是动力部分,关节是运动的枢纽。能在体表看到或摸到的一些骨的突起或肌的隆起,称为体表标志。它们对于定位体内的器官、结构等具有标志性意义。

扩展资料:

运动系统的功能

1、运动

人的运动是很复杂的,包括简单的移位和高级活动如语言、书写等,都是在神经系统支配下,肌肉收缩而实现的。

2、支持

包括构成人体体形、支撑体重和内部器官以及维持体姿。人体姿势的维持除了骨和骨连接的支架作用外,主要靠肌肉的紧张度来维持。

3、保护

人的躯干形成了几个体腔,颅腔保护和支持着脑髓和感觉器官;胸腔保护和支持着心、大血管、肺等重要脏器;腹腔和盆腔保护和支持着消化、泌尿、生殖系统的众多脏器。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运动系统

何谓“掏粪运动”?其兴起的历史背景如何?如何评价?

20世纪初,美国新闻界以杂志为主体掀起了一股揭露丑闻、谴责腐败、呼唤正义与良心的运动,这就是著名的“掏粪运动”。

这一名称来源于当时的美国总统罗斯福。他把写揭露新闻的记者比作班扬的小说《天路历程》中的主人公,埋头拿粪耙收集污物,不愿抬头看天主。在罗斯福看来,这些记者就是令人不屑的掏粪者。但是新闻界却把这一称呼视作光荣的奖赏接受下来。

“掏粪运动”是从《麦克卢尔杂志》1902年底发表的三组重要文章开始的。文章分别揭露美孚石油和洛克菲勒石油公司的黑幕、圣路易斯等城市弊端、以及劳工联盟腐败的问题。

在《麦克卢尔杂志》的引导下,《人人杂志》、《柯里尔杂志》等也加入揭丑者行列。1905年以后,《柯里尔杂志》还成为继《麦》之后揭丑运动的主力。该刊在1905年和1906年发表了许多涉及经济、社会问题的文章。

“掏粪运动”中的著名人物是美国小说家辛克莱,他对食品加工业的曝光使这一运动中的经典之作。

随着一战的临近,民众的注意力开始集中在欧洲战场,“掏粪运动”逐渐衰落。尽管有些文章带有煽情主义倾向,但它在影响和引导社会方面起的巨大作用向人们展示新闻报道的功能,使20世纪的第一个十年成为一个大声疾呼改革的时代,在美国新闻史上写下了光辉的一页。

参考资料: http://baike.baidu.com/view/677391.htm

>>>>全文在线阅读<<<<

标签: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