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
关灯 护眼
梦想文学 > 三姓家奴! > 第十九章推举

第十九章推举

    常言道,秦桧还有仨好朋友。

    桓瑾虽然爱好文学,喜爱音乐,沉迷享乐,并且在关键时刻显得有些轻佻失举,属于望之不似人君那一挂。

    但其实就这人往日表现的还算宽厚,加之顺位继承,所以忠臣还是有的。尤其是桓瑾为太子时候的东宫旧臣,更是他的铁杆心腹。

    这其中就包括了南阳太守、镇西将军沈穆之,散骑常侍孙珍,广陵太守裴豫等。

    孙珍原为衡州刺史,在李如愿起兵之前,被征召入朝,担任散骑常侍,原本做过桓瑾的东宫侍读,是目前最铁杆的保皇派,是真打算救援的。

    广陵太守裴豫与孙珍相当,同样是东宫旧臣。

    至于沈穆之所统辖的更是楚国难得的精锐——雍州人为主的西军。

    桓瑾当太子之前,曾以皇子身份出镇襄阳,任雍州刺史,南阳当时也在他的辖区,所以这万余人的西军也算是与他有着不同寻常的联系。

    也正是因为这些原因,这些人都是真心想要解救台城之危的。

    孙珍在得到李如愿打进台城之后,当即就返回了庐陵招募了五千士卒,又去见了豫章太守刘翊,想要邀请刘翊与他一起勤王。但被刘翊以没有诏命拒绝了。随后又去见了江州刺史、清河王桓绮。

    并对他说长江上游的藩镇,江州离京城最近,殿下按情理来说,应该行动在前面的。但您是中流砥柱,身负重任,应该坐镇中军。现在我们应该暂且虚张声势,移军镇守湓城,派遣您的副将随我一同去就足够了。

    桓绮因此就派遣了江州司马韩昕率三千士卒与孙珍一同前去建邺勤王。

    同时,路途最远的沈穆之在收到消息之后,当即率领一万余西军星夜兼程的往建邺赶,作为最远的勤王大军,却成了行动最快的部队之一,一路紧赶慢赶,孙珍则派人送去粮食和军械,并且把自己的金银、绢帛散发给西军士兵作为犒赏。

    西豫州刺史、辅国大将军谢鞅自张公州派出船只把沈穆之的军队渡过长江,到了十一月初,散骑常侍孙珍、镇西将军沈穆之,宣威将军杨孝钦、前司州刺史张彻、南陵太守方文宗等人的军队会合在一起,驻扎在新林的王游苑。

    往日烟波渺渺,风流月下,画舫游船纵横其上,才子佳人相会之所的秦淮河,却在这个秋天成了两军对阵的主战场。

    此时,勤王联军已经超过了十万众,但这么多兵马,却因为没有一个众望所归的主帅,无法统一调动。

    这边沈穆之刚刚率领所属部众安营扎寨,正坐在营帐内吃饭,就听见卫士通报,“都督,孙使君和裴府君来访。”

    沈穆之闻言赶忙放下碗筷,起身出帐迎接孙珍和裴豫。

    “两位兄长来此,有失远迎,有失远迎啊。”

    孙珍和裴豫则连忙拱手见礼,“沈镇西客气了,我们都是老相识了,不必拘礼,倒是我们来的时候不巧,耽误沈贤弟用饭了。”

    身材魁梧雄壮的沈穆之有些诧异道:“孙兄怎么知道我在用饭?”

    孙珍指了指对方的胡须上,沈穆之顺手一缕,见到是一个饭粒,随后十分爽朗的笑了起来。

    “哈哈哈”“哈哈哈”

    三人都是东宫旧属,潜邸之臣,因此也不客套回到营帐里风卷残云一般吃完了饭,这才跟两人一道商议军情。

    “如今台城危机,我等身为臣子,却只能在此蹉跎,真是惭愧啊。”望着对岸的李如愿军营,裴豫有感而发的说道。

    孙珍却道:“何必如此颓丧?我等昔日势弱,奈何不得李如愿,但今日沈将军来此,勤王大军拥众五万余,如何还能让李贼逞凶?明日我就召集众人,推举沈将军为主帅,统合众军,击败李贼!”

    “孙兄说要推举我为主帅,这是不是有些不合适?我资历威望怕是不能服众啊。”

    听完了孙珍的话后,沈穆之有些迟疑。他出身吴郡沈氏,虽然因为军功和家世,以及皇帝的信任被授予南阳太守,镇西将军,但他不过而立之年,资历差了很多。属于骤得高位,在许多人眼中即便是有些军功,也算是幸进之辈。

    毕竟卫青、霍去病在很多人眼中都是幸进,对于有资历,且只有资历的人眼中,你就是有天大的功劳,没资历也是幸进。

    “国难当头,顾不得了,如今二宫蒙难,困于台城,诸军皆无进取之意,而将军你久经沙场,明日还请将军莫要推辞。”

    孙珍斩钉截铁的说道,裴豫也点了点头表示赞同。

    沈穆之坚毅面容之上也是浮现一丝动容,拱手道:“为国事计,义不容辞。”

    转过天来,孙珍遣人邀请联军各部的主帅齐聚自己的军营议事。

    孙珍是原衡州刺史,又是散骑常侍,也是目前联军各部之中官职最高的之一,同时他还担任过皇帝桓瑾的太子左庶子,是皇帝潜邸的旧臣,因此号召力也是有的,勤王的一众将领都如约而至。

    大帐之内,勤王各部将领云集,身高七尺有余的孙珍并没有坐在主位上,而是特意留出了中间的大椅,见众人都到齐之后起身朗声道:“如今李贼入建邺半月有余,陛下尚被困台城,此诚危急存亡之际,今日之会我想诸位都明白,就是为了推举一位大都督,暂摄全军,督领各部,以解建邺之危!击破李贼!”

    孙珍说的义正言辞,众人也都纷纷附和的点点头。

    南豫州刺史、辅国大将军谢盎闻言,挺了挺腰杆道:“孙扬州所言甚是,的确需要一位大将坐镇,指挥各部,才能解建邺之围!驱逐李贼,解救台城之危。”

    谢盎看了一眼帐中的诸人,他觉得这个临时主帅一定是他了,因为此刻没人比他资历更老,官位更高。

    这位老将军年过六十,先帝桓宣南下的时候他就率军护卫,此后统辖过中军,坐镇过方镇大城,也曾跟北赵打了不少仗...当然输赢不重要,重要的资历,朝野内外都找不几个比他还丰厚的,在场众人更是一个都没有。唯一有实力、官职上也能跟他一较高下的也就是扬州刺史萧恪了,偏偏萧恪还是个性格和善的,定然不会跟他争这个...

    所以他先入为主的认为,孙珍肯定会推举他。但接下来这番话却好似给了他当头一棒。

    “沈镇西,战功显赫,屡次挫败北虏,其麾下西军万余人,更是难得的精锐强兵,我以为沈镇西可暂且为督,统摄联军,合众之力,以解建邺之危!”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