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
关灯 护眼
梦想文学 > 大明嘉靖:从长生开始 > 第二百六十六章 大明皇朝,天下第一!

第二百六十六章 大明皇朝,天下第一!

    “臣在。”

    山东巡抚袁洪愈站了起来,嘴角的血还在往外冒,说的话也有些让人听不清。

    吕芳端着金杯酒敬上时,本就不善饮酒,且受了伤的袁洪愈不想接,却又不得不接。

    “你身为山东巡抚,有人称你为酷吏,但朕以为,你在山东平定乱匪,举措得力,所以呢,也就一俊遮百丑了。”

    朱厚熜望着脸上像开了酱油铺子的袁洪愈,难免有几分笑意,一语双开道:“虽然你有些丑的地方,朕也不愿意看了。”

    不太雅观的形象,血染宫闱的失礼,一概不再计较了。

    “圣上知遇之恩,臣没齿难忘。”

    袁洪愈将杯中酒一饮而尽,烈酒触及伤口的疼痛,掩盖了酒量不佳的醉意,执拗道:“但臣所上奏疏,仍望圣上思之、慎之。”

    “朕在严嵩内阁互相参劾时,还说就差没有参朕的奏疏了,你那道奏疏,倒是圆了朕的话。”

    朱厚熜想起那道“万官不直圣上久矣”的奏疏,神情没有什么变化,道:“只是,朕还是那句话,我大明朝的官员,如果觉得在朝廷活不下去,不妨辞官挂印,朕无有怪罪,无有不准,君臣之间,也就省了勉为其难。”

    圣目俯瞰着大殿左右两旁,这番话,显然不止是对袁洪愈说的,也是对所有内阁阁老、六部九卿大臣和诸省总督、巡抚说的。

    目光所到之处,群臣无不垂首。

    这天底下。

    再没有当官更容易的事了,案牍虽劳,但抵不过面朝黄土背朝天的愚夫之苦。

    只是,从湖广巡抚许论,到四川巡抚谭纶,再到河南巡抚吴时来,又到江西巡抚张翀,圣上对封疆大吏们的不满不言而喻,想要封疆大吏们做什么,所有人也再清楚不过了。

    不是不想走,就能不走的。

    与其回到馆驿中多费笔墨,袁洪愈觉得不如把话直接说出来,苦笑一声,道:“臣以大愚之身,入朝十五载,深感智力浅薄,无力为继,谨以此身,向圣上请行。”

    “君臣相处,最难得的,便是善始善终,嘉靖二十六年的殿试上,是朕选你入朝,朕还记得你的文章,没有什么过人的地方,但字里行间,却透露着坚韧之意,恺切直言,人家都讲朕这个人厉害,你却不避犯鳞之罪,能够直言进谏,这不是任何人都能做到的。

    古人云:明君治国,必当有敢于犯颜直谏之臣,方能使君主少犯过失。

    朕看你袁洪愈,就有些古贤的风范!”朱厚熜肯定了袁洪愈的为人和文章,当初没有看错人。

    袁洪愈动容道:“谢圣上。”

    “现在你觉得力不从心了,想要走,就走吧,朕会时常想念你。”朱厚熜道。

    袁洪愈离席,来到大殿中央,跪伏道:“臣叩谢圣上。”

    大礼毕。

    袁洪愈解下了官印,摘下了官帽,脱下了官服,再次叩拜后,起身躬退至大殿门口,转身离去。

    一位封疆大吏就此落幕。

    朱厚熜望着一干文武,道:“你们不要以为,朕惟独对袁洪愈是这样,对你们都是一样的,你们为官一方,责任重大,为难之处也不少,即使你们小有不慎,只要你们对朕还有一片忠孝之心,朕也就不愿意去计较了,这就是老百姓说的,睁一只眼闭一只眼。”

    以臣参君。

    这在历朝历代,都是掉脑袋的罪过,更何况,袁洪愈还搅扰了御赐庆功宴,这根本就没打算活,甚至连家中妻儿老小都赌上了。

    而袁洪愈只落得去官还乡,就超过很多人的预期了,至少张居正、海瑞没想着袁洪愈能活着还乡。

    更没想到,圣上给予了所有封疆大吏一个保证,伪造奏疏案的事被定义为诸省总督、巡抚的小小不慎,就这样过去了。

    只要上了请辞奏疏,诸罪皆免,准予性命无忧,家眷无忧。

    闻言,张居正领衔起身,端起酒杯,道:“北征大胜,圣上赐宴,臣等借花献佛,谨以琼浆,恭祝圣上万寿无疆!”

    群臣齐起身,敬酒祝道:“恭祝圣上万寿无疆!”

    “朕受了你们这杯酒!”

    朱厚熜端起了御案上的酒杯,与群臣一道,饮尽了杯中酒。

    “吕芳。”

    “奴婢在。”

    “代朕给王崇古敬杯酒。”

    “是…”

    吕芳领命的话还没说完,就听到朱厚熜道:“慢,朕亲自来。”

    说着。

    朱厚熜便走下了御阶,往王崇古的案前走去。

    王崇古连忙起身,出案,跪地道:“臣粉身碎骨、肝脑涂地难报圣上于万一。”

    朱厚熜接过吕芳递来的酒,递给了王崇古,酒高于头顶,王崇古双手接过,涕声道:“谢圣上!”

    朱厚熜伸出手,将王崇古给扶了起来,转身望向对面的张居正,道:“你们啊,也不要因为看到朕这样看重王崇古,心里就犯嘀咕,就以为朕要如何如何。”

    “臣等不敢!”张居正再度起身,答道。

    心里却腹诽不已,圣上扶起的,不止是王崇古一人,更是整个军方,任谁看不出,这是为了激励大明朝全军将士继续浴血奋战。

    鞑靼归降,草原尽归大明,整个大明朝的北方,就只剩东北那里的建州女真。

    内阁、六部,在不久前就得到了准备粮草、军械的旨意,辽东那里早就开始调兵遣将,大明的征战,不会自此停下脚步。

    朱厚熜笑着走回御座上坐下,望着站在那里的王崇古,道:“王崇古。”

    “臣在。”王崇古抱拳拱手道。

    “你出征的时候,带出去十万人吧?”

    “回圣上,后来又添了两个火枪营,两个火器营,一共是十一万人。”王崇古答道。

    这两个火枪营、两个火器营,装备的全是锦衣卫新式武器,里面不光是大明将士,也有锦衣卫的人,东厂的人也有一些。

    这不是说锦衣卫、东厂要有军队了,而是随着海外战场的打开,特别是大明朝不直接派遣军队的战场,是锦衣卫的人在扶持傀儡战争。

    锦衣卫擅长的刺杀、线报等暗线方式,逐渐不足以支撑全局,必须要培养一批能在海外策划政变的锦衣卫人,来为大明朝谋取更大的利益。

    对付那些土著,火枪、火器是最简单粗暴的,锦衣卫人和部分东厂人,主要就学点这个。

    “又带回多少人?”朱厚熜问道。

    王崇古答道:“十万一千人,只要还活着的,臣都能给圣上带回来,一个不会少。”

    北征鞑靼,准确来说,是征战北虏。

    明军与打来孙军骑配合进攻,最直接、最惨烈的部分,基本都是死士营和打来孙军骑顶在最前面。

    僧格林沁代表北虏投降时,大明朝的万人死士营都快打空了,而打来孙数万军骑也损失过半。

    打来孙军骑的损失,还在大明朝军队之上。

    需要提的一点,内阁首辅大臣张居正的胞弟张居易,是有几分真本领在身,在死士营里,冲锋陷阵数十场战斗,都没有受什么重伤,还斩将夺旗了几次,立下了不小的功劳。

    但是,为了朝廷、军方的分割,张居易必须要死,这才有了死士营追击远遁的俺答,迷路遇暴风雪而亡的事。

    戚继光找到被冰封的张居易,并为其收敛了尸身,与其他战死阵亡的将士一同焚化后,随着大军凯旋带回了骨灰,准备送还相府。

    能带回来的,一个也不会少。

    不能带回来的,就只有骨灰相还了。

    这平平淡淡的一句话,却瞬间击中了王崇古对面的张居正内心,虎目立刻泛红,呼吸也变得沉重、不规律起来。

    他那可怜的胞弟啊。

    “先皇正德年间,先皇亲统六师,御驾亲征,在西北打了三月,也未获全胜,损兵数万,你这一仗获得全胜,可谓功勋彪炳,名留我大明史册。”朱厚熜感慨道。

    先皇,就是正德皇帝,也是武宗皇帝,那一仗,也叫武宗北征。

    正德十二年八月,武宗皇帝出巡昌平。

    九月,驻阳和,自署“总督军务威武大将军总兵官”,所驻跸称“军门”,凡有征发,皆以威武大将军施令。

    忽闻鞑靼大汗达延汗率五万骑驻边,将内攻,遂命总兵王勋驻大同,辽东参将萧滓驻聚落堡,宣府游击时春驻天城,副总兵陶杰、参将杨玉、延绥参将杭雄驻阳和,副总兵朱峦驻平虏,游击周政驻威远,摆开阵势,抗击达延汗。

    九月二十八日,达延汗分道南攻。王勋率部抵御。

    武宗命时春、高时绕道敌后,调宣府总兵朱振、参将左钦至阳和为侧翼,参将江桓策应。

    十月初二,两军相遇,王勋督军步战,达延汗南走应州。

    次日,王勋追至应州城北五里寨,激战数十回合,难分胜负。

    初五,武宗率太监张永、魏彬、张忠、都督江彬自阳和来援,督众殊死搏战,蒙古兵稍却。

    次日,复战百余回,达延汗方退兵西去。

    是役,斩敌一万六千人,大明军队死者五万两千人,重伤五千六百三十人,武宗驾乘几乎陷没。

    如此大的战损比,依然是大明朝获得了胜利,原因很简单,步兵面对骑兵永远是劣势,能将敌我伤亡比拉入1:4,就是永乐朝后再没有取得的胜利。

    尤其是武宗皇帝的对手,是统一草原,有着中兴之主之名的达延汗。

    如此大捷,朝廷为此升赏叙荫者达数万人。

    但自土木堡之变后,大明朝两京一十三省的风都是柔弱的,有些反战,或者说是膝盖软的贱骨头,竟造谣武宗北征一战,仅斩敌十六人,官军死者五十二人,重伤五百六十三人,故意辱没武宗武功,实在用心险恶。

    “圣上,微臣用兵,全凭圣上旨意点拨,再说,正德年间国库空虚,远征西北,从来打仗就是粮饷之仗,先皇一边打仗,一边为粮饷发愁,微臣躬逢嘉靖盛世,国库充盈,粮饷接济源源不断,因此士气高涨,势如破竹,西北大捷,其实全是圣上的功劳。”王崇古一切功劳归上道。

    当然,王崇古对先皇武宗皇帝的评价,是完全发自内心。

    土木堡一战后,朝廷文武百官就再也不允许皇帝出现在战场上,武宗皇帝能突破朝廷重重限制,御驾亲征,甚至阵前斩将,获得胜利,在大明朝历代先皇中,武功能排到第三位。

    太祖高皇帝第一,成祖文皇帝第二,而武宗皇帝,当排第三。

    毕竟,正德年间的文官,是拖后腿的存在,不提也罢。

    张居正又沉浸在胞弟去世的悲伤中,没有听清王崇古的话,次相高拱却听清了,扶着椅凳跪倒道:“吾皇万岁万岁万万岁!”

    张居正和群臣这才反应过来,如山崩跪倒,颂圣道:“吾皇万岁万岁万万岁!”

    朱厚熜望着王崇古,思绪万千,良久道:“北征将士虎势熊威,尔与诸将士,均堪嘉勉,有了你们,朕的腰杆就更硬了,气就更足了,大明!天下第一!”

    “大明皇朝,天下第一!”

    王崇古、张居正等所有的人,整齐地跟着叩首道。

    “王崇古。”

    “微臣在。”

    “你这一仗打得好啊,朕想了想,自即日起,你就进内阁参政,这军中的事,就交给戚继光吧!”朱厚熜做出了决定,道。

    王崇古做了这么多,就想为自己,为家族求个安稳,都已经为大明朝立下了不世之功,索性,就随了其心意。

    “微臣叩谢圣主隆恩!”王崇古五体投地,叩谢圣恩。

    顺利交出兵权,终于不必担心功高震主的事了,即便有爵位,但就和胡宗宪一样,除了多领一份爵位俸禄、福利,再没有其他。

    朱厚熜点点头,望向,道:“给戚继光的任命,由你来写,叮嘱他,要把大明的军伍带好。”

    “微臣遵旨。”

    “所有将士的斩级、军功、赏赐,内阁和吏部、户部、兵部要尽快核对,然后发放下去,记得饷银不能拖欠、扣留,按时且足额发放,另外,将士们的赏银、饷银,要督促他们寄回家去,贴补家用,不得聚赌、娼乱。”

    “请圣主放心,军有铁律,聚赌者砍之,娼乱者阉之!”

    朱厚熜开怀笑了。

    山呼的颂圣声再起,“吾皇万岁万岁万万岁!”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