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
关灯 护眼
梦想文学 > 天命:从大业十二年开始 > 第二百零七章 要在潼关两军临

第二百零七章 要在潼关两军临

    渑池西边的陕县,即后世的三门峡。两县县城间的直线距离,两百里上下。

    陕县再往西南,是桃林县县城。桃林之此地名,商周时就已有。秦统一六国后,始於此置桃林县。不过现在的这个桃林县,是开皇十六年又新置的。陕县、桃林两县的县城俱临着黄河的南岸,直线距离四五十里地。渑池、陕县、桃林,皆是河南郡的属县。

    由桃林南下,即入弘农郡境,首先是弘农郡的郡治弘农县。两县县城相距,直线距离也是四五十里地。这两个县在后世都属於灵宝县的辖地。大大有名的函谷关,就在两县间。

    ……

    所谓“关中地区”,何谓“关中”?这个关,指的就是这块地方的四面各有一个关隘。北为萧关,南为武关,西为大散关,东即函谷关。四座关隘间,多是连绵起伏的群山。如果想从进出关中,最便捷的路,便是经过这四个关卡。——向东而出的话,通常就需要经过函谷关。

    但函谷关,在东汉的时候,却渐渐地被废弃了,直到曹操时,重在函谷关西边一百六十里处,黄河几字形拐弯的地方,风陵渡口的南边,修建了一座新的关卡,即乃潼关。

    这是因为,关中平原和河洛平原之间,也就是从关中通往洛阳之间,存在着大量的黄土高原,秦岭山脉在此蜿蜒盘延,是为崤山,没任何的路可走,本来只在一个名为“稠桑原”的地方,“原体”断裂,形成了一个长约三十里,最宽不过十米,最窄只有两到三米,“车不并辕,马不并列”的裂缝。这个裂缝於是便成为了连接东西的唯一通道。此通道即“崤函古道”。

    秦时的函谷关,就建在崤函古道的东出口。因为“关在谷中,深险如函”,故名“函谷关”。

    其关之北,黄河紧贴着稠桑原流过;其东,是弘农涧,河面宽六十米,从南向北,流入黄河,是函谷关的一个天然“护关河”,而且,函谷关关口与弘农涧之间,仅有数米距离;其南,是秦岭山脉和稠桑原,先秦时,此处是原始森林,且原璧陡峭,难以攀援,被称为是“桃林之塞”。——稠桑原,位置就在现之桃林县县城的西边,离县城很近,十来里地。

    秦汉之际,此关当真是“一夫当关,万夫莫开”。秦末,刘邦奉楚怀王之令攻关中,在函谷关外久攻不下,最后实在是没办法,才只好改而选择了南下,攻武关以入关中。武关,在现之上洛郡境内的最东边,弘农郡的南边,此关是连接关中和南阳盆地的重要关隘。

    ——话到此处,不妨多说一句。洛阳是个盆地,南阳也是个盆地,洛阳盆地小,用后世的计量单位,面积约四千多平方公里;南阳盆地大,包括了后世之湖北西北部的襄阳等地,面积约三万六千多平方公里,洛阳盆地在北,南阳盆地在南,两个盆地大致呈北南方向,相距不远,隔着伏牛山;而两个盆地向西,过函谷关、潼关或武关,即可进入关中;又从这两个盆地向东,便是黄河与长江之间的中原腹地、山东南部和江苏北部的徐州等地。

    但到了东汉末年,自然环境发生了变化。

    第一个是,黄河由於长年累月的泥沙冲刷,河床下沉,在稠桑原的北侧,出现了一大片的滩地。这个滩地一出来,便等若是函谷关不再“一夫当关”了,这个关就被自然环境的变化给“破防”了,敌人可以不走函谷关,直接从滩地上绕过去。

    第二个是,经过持续的砍伐,函谷关南边原上的原始森林也消失了,并在泥水的冲刷下,稠桑原也不再陡峭,可以较为轻易地攀爬了,爬到原上,然后顺着原越过关口。

    这么一来,如果单纯是第一个问题,还好解决点,可第二个问题怎么办?

    由是,曹操就决定干脆再另择地重修个关,代替函谷关。新的此关,建於建安元年,如上所述,即是潼关。关之得名,系因“河在关内南流潼激关山,因谓之潼关”。

    潼关的地形和函谷关类似,也是以黄土高原为屏障,北为黄河,南为秦岭,西是潼河、禁沟,东为远望沟;但和函谷关不同的是,出入潼关,走的不是“裂缝”,是“原”,可通行的路,原先亦是只有一条,名为“黄巷坂”,较为狭窄,需经此路才能达到原上,进而经过潼关。

    ——原,即塬,系指因流水冲刷而形成的一种“四边陡,顶上平”高地。此类地形关中常见,别的地方也有,李密围绕兴洛仓所建之洛口城,就是建在的一个原上。

    潼关建成以后,就取代了原先的函谷关。

    并且因此,关中的地界区域也为之缩小,其东界,西移到了潼关,而至若从潼关到函谷关这片本属关中的区域则就被划分到了关外,由此成为了河南的地盘。

    却在自然的伟力下,人是渺小的。潼关建成后,在很长的时期内,发挥了它代替函谷关的作用,然又是在雨水的冲刷下,潼关以南,后来又形成了一条路,北可以到禁沟,南连接原体。

    若经此路而行,就如东汉末年的函谷关,入关中的人就又能把潼关也绕过去了。

    怎么办呢?只能再建个关卡,把这个漏洞给补上。遂於大业七年,杨广令在在禁沟和潼河交汇处筑城建关,新设了一座关口,名“潼关南城”,将原来的潼关改叫“潼关北城”。

    ……

    当前,对峙在潼关的李建成、刘文静所督之王长谐等各部唐军和屈突通所率的骁果隋军,就分是屯在潼关南城,又唤为都尉南城,和潼关北城,又唤为都尉北城。

    潼关北城,是旧潼关,处於一个近似废弃的状态。

    所以,在这个潼关北城,之前没有多少隋兵把守。镇守潼关的隋将名叫刘纲,本是驻兵在潼关南城。屈突通率部往去潼关之时,最早是想与刘纲所部会师,但王长谐赶在屈突通部到前,先引兵袭斩了刘纲,将都尉南城给占据了,屈突通故此只能率部退保都尉北城。

    也就是说,屈突通及其部现是处在一个被王长谐及其部挡在潼关外,进不了关中的状态。

    进不了关中,屈突通就只剩下一个选择,那就是唯有眼睁睁看着长安被李渊克取,而又在长安落入李渊手中后,他又能怎么办?便只有要么还河东县城,要么撤兵,东走前往洛阳。

    还河东县城,这肯定是不是个好的选项,就算还到河东县城又能怎样呢?一座孤城,困守而已。那亦即,又若是到了长安已下时,留给去屈突通的选项实际上就只一个了,便东走洛阳。

    则又东走洛阳的话,他有什么路可选择走呢?

    又如上所述,北边是崤山等山脉,南边是黄河,仅余给他可大军通行的道路,就只有东去,经秦函谷关、稠桑原、桃林与弘农县之间、过渑池的这条路,他能够走。

    这也就是为何柴孝和所言之“他两部或恐将是我等今番取陕、虢的最大变数”此话之来源。

    或者再具体点说,最大的变数也还不是唐军,主要是屈突通部。

    有屈突通及其部夹在陕县、桃林、弘农与潼关的唐军间,纵是李建成、刘文静等有意阻止李善道、柴孝和来取渑池、陕县、桃林、弘农郡等地,李建成、刘文静也鞭长莫及,顾不及。

    ……

    帐中烛火通亮。

    李善道、柴孝和、郭孝恪等与两军的一干重要将领,围着沙盘而立。

    柴孝和指点潼关到渑池间这条约三百来里长的通道,说道:“一闻我军南渡黄河,攻打渑池、陕县等地,现驻都尉南城的屈突通,势必会大惊失色。因为这些地方一被我军占据,就等於是断了他东走洛阳的道路。他就会因此而陷入进不得、也将退不得的极大绝境。

    “则他会怎么应对呢?仆之窃见,无非两个选择。一个是北渡黄河,还蒲坂;一个便是,他很有可能就会放弃进入关中、援助长安的意图,而改以立即东走,以争在我军打下渑池等地前,他率其部骁果到至洛阳。两个选择之间,仆窃以为,他应是会选第二个选择。”

    郭孝恪赞同柴孝和的判断,说道:“北渡黄河,还蒲坂的话,一则蒲坂孤城,没有继续坚守的必要;二则他渡河时,李建成、刘文静部肯定会追击,这对其部也会产生很大的危险。将军,仆亦以为,还蒲坂、东走洛阳这两个选择,屈突通当是会选第二个。”

    柴孝和说道:“屈突通部骁果数万,他如果选了第二个选择,总管、郭长史、诸位,那如果在他率部东走洛阳的时候,渑池等地,我军还没打下,对我等来说,这就是个很大的麻烦了。”

    “对。其部数万骁果,兵力比我军要多得多。渑池等地,我军若是能够提前打下,借助城防,犹尚能将其阻在城下;可一旦他东走之际,渑池等地我军尚未攻得,说不得,我军就得与他野战了,他为突破我军,进至洛阳,攻势必然凶猛,则至其时,胜负实即难料矣。”

    柴孝和补充说道:“这只是麻烦之一。还有一个麻烦,就是李建成、刘文静所统之驻在潼关之唐军部。据报,这部分的唐军也有数万之众。屈突通部一旦东走,李建成、刘文静岂会不作追击?那若是到那个时候,渑池等县,我军尚未得之,就不仅是屈突通部,我军可能要被迫与之野战,李建成、刘文静等所统之唐军一到,渑池等县恐亦将顺势为他们所得!”

    萧裕仔细地察看沙盘上的地形、城邑等,接住他两人的话,说道:“屈突通部是一忧,唐军部是一忧。将军,那要想解决这两忧,末将愚见,只怕是便只有一法矣。”

    郭孝恪问道:“萧将军,何法?”

    萧裕指向桃林、弘农两县,说道:“渡河以后,我军暂舍渑池、陕县不打,直取桃林、弘农!如能以奔袭之急、雷霆之势,首先将此两县攻克,然后以精兵守之,那则便是屈突通东走洛阳,我军亦无忧矣;至於李建成、刘文静所统之唐军,两县已为我军得之,也不用再忧其部来与我争了。而至若渑池、陕县,及弘农郡,我军可应对过屈突通部、唐军后,再从容取之。”

    桃林在陕县、渑池的西边;弘农在弘农郡的最北边。

    这两个县如果能够先打下来,对再西边潼关一带的李建成等之唐军与屈突通部,打个比方,就好像是关上了他们向东的道路。的确是就可以在应对过他两军之后,再从容后取渑池等地。

    对萧裕此策,郭孝恪、柴孝和俱以为然。

    柴孝和看着沙盘上桃林、弘农两县的位置,思考着说道:“萧将军此策甚佳。桃林、陕县若能为我军先得之,屈突通部也好、潼关的唐军部也好,确是便不足为忧。但还有一个问题。”

    郭孝恪问道:“柴公,什么问题?”

    “即屈突通部。我军如能抢占下桃林、陕县,屈突通部就被包在了守驻潼关的唐军部与我军之间。则对屈突通部,……将军、郭长史、诸位,不知公等以为,我军怎么处理之好?”

    萧裕在提出先打下桃林、弘农的时候,就已经考虑到了底下来怎么处理屈突通部的问题,便答柴孝和此问,说道:“桃林、陕县既为我军得,屈突通进,不得入关中,那他为免被我军与唐军东西夹击,肯定就会立即撤退,——又如柴总管和郭长史方才所言,北还蒲坂他应该不会,那他定然就会经桃林、弘农,东向洛阳。其部骁果数万众,我军若截击之,恐不好赢。因以末将愚见,只要他不来攻桃林、弘农,我军便纵其过境,由之东还洛阳,不即可矣?”

    柴孝和看向了李善道,说道:“总管,潼关万夫莫摧,守驻潼关的唐军又数万之多,屈突通试图进关,已显是不能之事。可洛阳,仆愚见,我军却也不能放他过去,任他率部退至洛阳!”

    “哦?柴总管,你此话何意?”听了他之此语,郭孝恪先开了口,问道。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