黎元四十七年年底,到黎元四十八年雨季之前。
很快……
各方的势力便都动了起来,只不过……
你真要说有谁是真心地想要帮助乔汉王朝的,那肯定没有。
因此,这也给了赵昕将他们逐个击破的机会。
黎元四十八年,一月。
大宋朱罗联军拿下乔汉王朝。
顺便击溃了古希洛的援军。
二月。
巴拉玛拉的援军先是抵达了索兰吉的国都,但是,由于来得过于仓促,所以并没有准备多少攻城的器械,于是只能站在城池外面,看着城池干瞪眼。
最后……
不得已,那只能是去叫人弄攻城器械呗。
等到了老远的地方,去砍树,去把攻城器械都弄好后,赵昕这边也可以腾出手来,派出骑马的火枪兵出现在对方的身后。
晚上,配合城中的守军,从对方的背后一波偷袭,巴拉玛拉的军队于是全部崩溃。
折算下来,这三国加起来,也有将近五万士兵。
只不过这五万士兵,感觉至少得有一半,都是没怎么经过训练的,作战意志,可以明显看得出来,有点薄弱。
赵昕这边其实说实话也好不到哪里去。
不过赵昕有一点好的就是,士兵都知道,自己这边必赢。
到时候赢了,皇帝就会好好地赏赐他们。
赵昕借着这三仗,也是顺利地又吸纳了一万多匹的战马。
如今……
他在对上伽色尼王朝的时候,也就更加地有信心了。
伽色尼王朝,马苏德三世所派出的军队来得是最晚的。
毕竟他们的国都本身离这里也是最远的。
此次出征。
马苏德三世一共派出了一万骑兵,还有两万步兵,以及若干的打杂的过来。
中间,他们的军队还要路过伽哈达伐拉的领地。
因此,又找伽哈达伐拉要了两万人的军马。
说实话!
伽哈达伐拉根本不想趟这一趟浑水。
毕竟你这乔汉王朝跟大宋打起来,关我伽哈达伐拉什么事。
只不过……
迫于马苏德三世的淫威,伽哈达伐拉王朝也只好是象征性地派了兵。
等到伽色尼王朝的军队姗姗来迟,抵达乔汉王朝的国都之时,已经有人向他们报告了乔汉王朝已经被攻破的消息。
伽色尼王朝这边的统帅自然不会想到,乔汉王朝竟然被攻破得如此之快。
抵达乔汉王朝国都后。
伽色尼王朝的统帅便想让底下的士兵先休整一番。
毕竟他看,这城中的士兵似乎也不是很多,而且还收到了对方有一部分的士兵已经南下的消息。
加上他们还要准备攻城器械,这就导致了对方一开始根本没把宋军放在眼里。
然而……
恰恰也就是在这一晚。
当所有人都在熟睡的时候。
无数的炮弹落到了对方的军营里。
一时间……
整个军营军心大乱,而且军营的四面八方,与此同时还传来了敌人进攻的呼喊声。
是役,伽色尼、伽哈达伐拉联军大败。
大宋朱罗联军俘获无数。
……
当消息传回到了伽色尼跟伽哈达伐拉王朝的首都。
一下子,整个印度北部都炸开了锅。
毕竟……
能在短短三个月之内,便正面打败这么多的国家的,这着实是有点少见。
本着好汉不吃眼前亏的原则,巴拉玛拉王朝跟巴拉玛拉北边的卡恰帕伽塔王朝立马派人过来投降。
不就是称臣纳贡么?
好过被别人给灭国。
当然!
当巴拉玛拉王朝的使臣过来求饶,说都是误会的时候,他们还不知道,赵昕已经把伽色尼跟伽哈达伐拉给击败了。
倒是卡恰帕伽塔王朝,最先从邻国收到了风声,因此连忙跟赵昕表示出了自己的善意。
随着四十八年这一仗,大宋终于是不再被小瞧。
紧接着考虑到天气太热,还有雨季到来的缘故。
赵昕便开始息兵。
同时……
派出使臣,去找马苏德三世,向对方表示,以后,希望对方不要再干扰他们印度的内部事务。
印度一词,其实早就有,比如说唐玄奘当年从天竺回来的时候,就说天竺应该叫印度。
当然了!
这个印度,其实也就是个音译。
同时,还有贤豆、天笃、身毒等等的称呼。
不过……
赵昕在这里使用印度一词,倒也没什么问题。
反正……
对方肯定也是能够听得懂,赵昕想要表达的是什么意思。
马苏德三世左手扶着自己的额头,“你们都是猪吗!我给了你们三万人,然后还要再加上伽哈达伐拉的两万人,这你们也能打输?”
由于伽色尼王朝主要是信奉伊斯兰教,所以这句骂对方是猪,不可谓不恶毒。
毕竟他们伊斯兰教的人都不吃猪肉,而且觉得猪肉不洁。
那逃回来的人也是道:“是我们大意了,没想到他们会搞夜袭。”
当然!
此时再过分地去责备对方,也无济于事了。
马苏德三世其实是一个不太爱折腾的人,只要你乖乖地给我上贡,我就不打你。
毕竟……
现如今他们伽色尼王朝的西部大片的区域,都让塞尔柱王朝给霸占了,他们此时的国力也十分地有限。
如今又遭到这样的惨败,还是想想,接下来该怎么体面地向大宋投降,又或者是说,再倾全国之力,去跟大宋赌一把。
打赢了,还能勉强拥有印度的这个后花园,这只奶牛,还能勉强支撑一下国内的财政,而要是打输了的话。
最后……
马苏德三世经过慎重的考虑,如果没了印度,他们一样是慢性死亡。
既如此……
那还不如站着死。
这样至少体面些。
为此……
这年的这一个雨季,马苏德三世也是把所有酋长都聚集了起来。
向他们表示,伽色尼王朝的命运,就在接下来这一仗了。
同时……
继续要求伽哈达伐拉王朝再次给他们提供援军。
伽哈达伐拉王朝此时却并不打算再去听对方的话。
也跟着与赵昕眉目传情。
不就是称臣纳贡,当初他们也一样要给伽色尼称臣纳贡,当然,他们不是说强制赵昕要那么去做。
只是……
如果赵昕能把伽色尼王朝给消灭的话,那就最好了。
同时……
伽哈达伐拉王朝的使臣还夸大伽色尼的实力,说伽色尼有十万骑兵。
这话,讲道理,赵昕第一时间就不相信。
毕竟……
即便对方是游牧民族,突厥人,要真有十万骑兵的话,早就横着走了。
赵昕也是一眼就识破了对方的计谋。
说白了!
对方不就是想让赵昕跟伽色尼往死里打么?
赵昕不管他,没给对方回复,便让对方回去。
老三也是问赵昕道:“皇祖父,为何不接受对方的投降,然后让对方跟伽色尼打起来?”
如果伽色尼还想要继续对他们进攻的话,这再次路过伽哈达伐拉是不必避免的。
如果他们现在接受伽哈达伐拉的投降,那到时候,就有伽哈达伐拉对外顶着伽色尼了。
赵昕也是回道:“如果接受对方的投降,我们以后就很难再找到什么借口,去直接统治他们的国都。”
“你皇祖父我的想法是,要尽可能地把这片土地上的贵族、酋长,都杀光。”
老三便道:“杀光了,那不是没人帮我们统治了?”
赵昕也是道:“是这个道理,只不过……杀光了,再安排我们的人进去,去当州刺史什么的,总好过以后还是一个散装的印度。”
“虽说这里的雨季会影响到中央集权的建立。”
“然而,政治上有句话也叫做精神反作用于物质。”
“我想尝试一下,在这里建立起中央集权。”
“可惜你没什么儿子,要是你早就有了很多的儿子,那一人领一座城也好。”
此时的坦贾武尔……
今年二十一岁的李师师的身旁也是多了一个三岁的小孩。
当然!
肯定不是赵昕的。
就是老三的!
只能说……
现如今他们的人才数量严重不足。
尤其是要中央集权,把这么大个印度,都收归汉人的手里。
不过……
赵昕也已经派了人回大宋去。
在雇人的告示中就说,来这的话,一户分五十亩土地。
看看有没有人来吧。
另外……
还建议那些科举考试考上了好几年了,都没有分配到实际官职的。
让他们过来当官。
来了有机会当宰相。
之所以赵昕说的是建议,而不是强制,主要是如果是强制的话,那就显得太没有人情味了,好像是强迫别人,让对方流放岭南一样。
这年。
赵哲在收到了赵昕的信后,也是对朝里朝外的官员都说了。
那些尚且还没有分到官职的进士们,也是你看看我,我看看你。
去吧!
那可是蛮荒之地。
不去吧!
那你就等吧。
可你光这么等,那也不是个事。
“张兄,你怎么看?你我这进士的排名,都排不到太上等。”
“与其留在大宋,不如……”
“唉~我也纠结。可你我若去了,那家里的妻儿怎么办?”
“一起去不就得了!”
“这真的好吗?我那老丈人不得拍死我?”
“可光是这么待在这,你我也没法发挥各自所长啊。”
“我听闻,像是齐王殿下都去了。也不知,如今齐王殿下他们如何了。”
像是这样的讨论,多不胜数。
其实这事坏就坏在,一般能考得上进士的,大多都不会缺妻儿。
毕竟……
大宋向来都有榜下捉婿的习俗。
当然!
别管这些考上进士的。
一些连进士都考不上的,倒是想着,如果他们去的话,那是不是也能当宰相?
不少人向宰相咨询了此事,然后宰相又把话传到了赵哲那。
赵哲便表示,如今海外正是缺人的时候,实在是没人去的话,那想必,你们也不是完全没有机会。
这消息一出,倒是把那些常年考不上进士的,给吸引了过来。
好嘛!
既然这样……
这海外高低还是要走上一趟。
如果发现实在是不行,再回来呗。
而且……
出去一趟,也算是可以增长了一番见闻。
就把这当做是游学好了。
就是这过程,可能会艰苦点。
就这一年。
一下子,便多出了上千人报名要去。
此时……
便再也不是该不该去的问题了,而是,你去晚了,可能就没有位置了。
赵哲也命人好好地安排好他们这一路上的吃喝。
同时……
赵昕还要求增兵。
不用辽国,西夏的也行。
还有,吐蕃的也行。
然后……
这西夏、吐蕃,赵哲又征发了数千户人家。
另外……
赵哲以及宰相,还看到了赵昕所打下的最新的地图。
地图上显示,赵昕已经打到了印度。
而且这周边各国,还有一些当地的手工艺品,风俗文化,也被一起送回了大宋。
讲道理!
这印度的文化还真的挺开放的。
你比如说就在索兰吉王朝的国都,就有一个大型的寺庙,这寺庙上有一些浮雕,这些浮雕把两个人啪啪啪的样子,雕刻得那简直是栩栩如生。
而且姿势是真的十分地生动。
赵昕在看过了以后,都不禁夸奖一番。
也难怪后世的印度人,连蜥蜴都不放过。
毕竟在这样的文化之下,你又怎能不去想那方面的事呢。
人家的教派的信仰都觉得这是很稀松平常之事,那他们的信徒,就更是不用去顾忌太多了。
因此……
你还可以看到。
这印度的人口是真的多。
赵昕粗略地估计,印度此时的人口,怕是至少得有五千万以上,这还是他的保守估计。
说不定能有七八千万。
所以他们汉人什么时候,才能超过对方的人口。
即便是赵昕,一想到这,都不禁要叹上一口气。
慢慢来吧!
能移民多少,就移民多少。
反正……
鼓励生育。
生男的,朝廷奖励一头猪。
生女的,朝廷奖励一头羊。
这一年……
在眼看留在大宋也没什么太大的当官的机会后,顺便,也想到外面见识一下世面。
这成千上万的人,也逐渐地走上了出海之路。
既有士人,也有商人之子,还有一些平民百姓。
甚至女的也有。
不过通常是以渔家女这样的本来就居住在沿海地区的群体比较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