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
关灯 护眼
梦想文学 > 家父李隆基 > 第四十二章 以卑职举劾高官

第四十二章 以卑职举劾高官

    王忠嗣这次离京,要带走三个姓郭的,郭虚己,郭英乂,郭晞。

    那么李琩自然就要来送一送自己的幕僚郭英乂了。

    离京的队伍大约三百多人,其中一半是王忠嗣的幕僚,也就是他的军师集团,剩下的,是他从长安自行辟易的一些具备某些特长的候补官员。

    这些候补可都不是一般人,他们大多是科举出身,只不过眼下吏部没有缺,轮不到,可总闲着也不是个事,所以经常被各藩镇节度使召入帐下,以期用另外的方式崭露头角。

    自从开元二十年以来,由于边境用兵愈烈,财政愈发紧张,李隆基开始不断的削减内地府兵数额,同时大量靠着科举上来的士子,也无法得到合理的安置。

    这就导致失业的进士越来越多,杜鸿渐有个宰相的族叔,才混了一個王府幕职,可以想象那些没有背景的人,自然境遇更惨。

    逐渐的,科举考试的难度大增,而大量考中又无法安排的士子,形成了一股大唐独有的风气:宦游。

    也就是极为频繁的工作调动,或远涉山川,任职边郡穷邑,或遭贬谪,飘零四方,或者没工作,四处奔波投简历。

    历史上开元天宝时期,大量的名人,如李白、高适、岑参、王维、綦毋潜、储光羲、崔颢、杜甫等等,基本都有宦游经历。

    而天宝年间李林甫搞出来著名的“野无遗贤”,并非是真的是嫉贤妒能,实在是朝廷安排不了啊。

    他再小肚鸡肠,也不会将刚刚入仕的年轻人放在眼里,不过他那次干的确实有点离谱,你好歹录取几个意思意思,一个不要,断了士子们的上升渠道,全跑节度使那边去了,这才导致安禄山兵强马壮。

    而王忠嗣这次离开,朝廷又赋予了他一项新的权利,兼任朔方营田使,而且还是李林甫提出来的,圣人也准了。

    看似是给了王忠嗣在朔方,更大的行使职权,实际上是告诉王忠嗣,别特么总惦记着跟朝廷要钱,自己想办法。

    营田使,就是掌管藩镇屯田诸事,这是一种搜刮之权,不能以字面意思去理解。

    李琩在长安城郊外,远远看到了这支队伍出了城门,其中一些人气质斐然,一看就不是平凡之辈,可惜李琩都不认识,也叫不上名字来。

    王忠嗣策马在前,见到官道旁驻马而立的李琩,只是眼神一扫,便转移了目光,丝毫没有打招呼的意愿。

    李琩刚刚用张二娘狠狠恶心了太子一把,导致整个太子党眼下的士气非常低落,就连区区十万贯都没几个人敢去争,李适之也察觉出圣人对太子的不满,明明答应帮忙,结果失信了,王忠嗣如今很颓丧,看李琩也越来越不顺眼。

    巧了,李琩看他也不顺眼。

    我不会因为你在历史上的名声不错,就刻意巴结,也不会因为李林甫臭名昭著,就与其疏远。

    我只结交那些对我有用的人,很显然,王忠嗣非但无用,还会是个绊脚石,李琩将来若是有机会,完全不介意收拾掉对方。

    什么王忠嗣在,安禄山就不敢反,李琩认为纯属扯淡。

    历来造反的人,人家都是直接冲着皇帝去的,皇帝都不在乎了,谁还在乎你一个大将死没死啊。

    郭英乂脱离出骑队,过来与李琩等人打招呼,本就瘦弱的他,这次也是轻装上阵。

    在大唐军中,有严格的规定,体重超过某种程度,是不准骑马的,给战马造成负担不说,还会拖累整个队伍。

    所以军伍之中,几乎没有胖的,王忠嗣也一样。

    “唉......大将军这两天心情不太好,听说高将军私底下找他,训斥了一顿,”郭英乂这小子,也是什么都不瞒李琩,大胆说道:

    “忙活了半天,还是一样的结果,还惹怒了圣人,我们私底下一直在劝,也劝不动他。”

    杜鸿渐笑道:“你小子背地里不要乱说话,军伍不比它处,口风要紧。”

    “我也就是跟殿下发发牢骚,”郭英乂撇了撇嘴,道:“这次大将军属实是有些糊涂了。”

    李琩忍不住拿马鞭朝着郭英乂甩了一个假动作,后者下意识就闪。

    “你一个新卒懂什么?”李琩笑道:

    “到了军中,少说话多做事,多听多学,兴许等你再熬个十来年,就知道人家王忠嗣到底是怎么想的了,现在且嫩着呢。”

    郭英乂毕竟是年轻人,何人年少不轻狂,经历的多了,见识的多了,慢慢会成熟的。

    不要对年轻人有太大期望,什么年纪就是什么性格,王忠嗣在郭英乂这个年纪的时候,不也是傻乎乎的单骑冲阵吗?

    智兵不勇,王忠嗣能活到现在都是个奇迹。

    他们这边在聊着天,王忠嗣也不催促,毕竟他知道郭英乂是李琩的人,此行一别,相见无期,他从来不会阻止从军之人与亲友道别。

    而他也更不会就此排斥郭英乂,朔方那么多将领,哪个背后没有人?

    但是队伍中有一名年轻人,却是犹犹豫豫,时而停马眺望李琩这边,又时而继续前行。

    终于,郭晞最后还是下了决心,向王忠嗣通禀一声,策马朝着李琩他们这边奔来。

    听到背后的蹄声,郭英乂回头望了一眼,旋即笑道:

    “那人便是殿下未来的妻兄,姓郭名晞,乃郭子仪次子。”

    李琩恍然的点了点头,他对郭晞是没啥印象的,只是见过郭子仪的长子郭曜,眼下既然知道了,他便主动朝着郭晞迎了上去。

    “吁~~~”李琩勒马停住,冲着来骑笑道:“可是郭二郎当面?”

    “不敢,正是郭晞!”只见郭晞右腿一个高抬摆向左侧,以一个极为漂亮的姿势下马,朝着李琩行礼道:

    “见过隋王。”

    李琩也笑呵呵的下马,将对方扶起:

    “自己人,不必拘礼,伱也要去朔方?”

    如今离得近了,郭晞终于看清了李琩的相貌,英伟俊逸,仪表非凡,妹妹要是知道了,定会欣悦。

    “回禀殿下,今年卑职上番朔方,是兵部的批文,任职王使君帐内。”

    卑职这个词,唐朝就有,来自于御史台的“执宪者以为冠,以卑职举劾高官”。

    李琩微笑点头:“朔方虽苦,却也是建功之地,我大唐儿郎,自该策马边疆,扬鞭塞外,四娘也在长安?”

    “就在青龙寺旁的延兴客栈,”郭晞道。

    李琩点了点头,沉吟片刻后,道:

    “当下我若请见,是否唐突?”

    郭晞一愣,大喜道:“绝非唐突,舍妹望殿下久矣。”

    “好!”李琩拍了拍对方肩膀:

    “你径自去吧,家中自有我来照顾。”

    “卑职拜别隋王!”郭晞起身之后,被郭英乂拉着一道离开。

    武庆在一旁笑道:

    “日子还没定,殿下现在去见,是不是早了点?”

    李琩翻身上马,扬鞭笑道:

    “早晚都是我的人,何时不能见?”

    “哈哈......”众人纷纷大笑,跟随李琩扬长而去。

    .......

    十万贯,侮辱了太子一把,贬了一个户部尚书,让王忠嗣郁郁而去。

    李琩也是逐渐才反应过来,李隆基是故意来这么一手的,目的就是催促李林甫,早日对付太子。

    前太子李瑛,当了二十一年的太子,已经达到李隆基所能忍耐的极限,李隆基也做过太子,所以很清楚在那个位置上,会有多大的期盼,所以李瑛死了。

    如今的太子虽然刚刚继任储君不过两年,但是李隆基还是打算早早打压,以免对方也生出及早即位的心思。

    心思是肯定有的,但你不能着急,得我死了才行。

    李琩穿越而来,身临其境的融入这个世界之后,他忽然有一种感觉。

    李隆基,其实从来都不是明君。

    一个人的性格,是不会变的,天宝时期的李隆基是什么样子,那么开元时期也一定是那样。

    区别在于,经历了武后、李显、韦后、太平公主等接二连三的宫廷变乱之后,大唐急需拨乱反正,而李隆基不得不任用一些贤良之臣,去挽救这个局面。

    所以才会出现姚崇、宋璟、卢怀慎、苏颋、韩休、张九龄等一位位贤相,在这些人给他打下开元盛世的基础之后,李隆基真正的私欲逐渐显露出来。

    随之而来的,自然就是聚敛集团的冒头。

    贤相集团处处约束李隆基,使得他无法突破中枢官僚对他的限制,他的欲望是被压制住了,如今正在释放。

    所以李琩甚至觉得,有没有一种可能,开元盛世,其实是李隆基无意之中,所造就出来的。

    真正的砥柱,是那些贤相们。

    想到这里,已经返回长安的李琩,骑在马上摇头苦笑,以最大的恶意去揣度一个人,有时候也许会得到真相。

    他不敢确定是否真的如此,但无疑对李隆基越来越厌恶。

    毕竟前身寿王的记忆里,他的父皇本就是一个极为自私自利的人,但也绝对是一个集权皇帝。

    集权皇帝,是最可怕,最难对付的。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