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
关灯 护眼
梦想文学 > 我刷的视频在古代爆红 > 第507章 诗中之龙张仲素

第507章 诗中之龙张仲素

    唐中期台阁诗人,朝廷御用文人。

    张仲素十首诗,彰显中和雅正之美。

    他与白居易、韩愈是同时代诗人,但在群星璀璨的唐代文坛,他的存在感确实很低。

    不过,他可是朝廷御用文人,没有两把刷子是达不到朝廷标准的。

    他是雅正诗派的杰出代表,追求诗歌中和之美。

    在唐朝诗坛还是有一定的存在意义,他便是张仲素。

    唐诗的题材众多,有山水田园诗、边塞诗、送别诗、爱情诗、怀古诗、思乡诗、讽谕诗、叙事诗、悼亡诗等等。

    其中有一种特殊的题材就是闺怨诗,顾名思义,闺怨诗就是特意描写少女、少妇们在闺阁中的忧愁、怨恨与思念心绪的诗。

    “唐朝大诗人白居易在长安的家中,设宴招待他的老朋友,从徐州来的诗人张仲素。”

    “十年没见的两个人喝得份外尽得兴。酒酣之际,张仲素问。”

    “乐天兄还记得徐州的关盼盼吗?她托我带了三张诗稿给你。”

    “白居易脑子里一下子闪出一个面容姣美,身段苗条的美女。”

    “他想起来了,十年前他任职校书郎的时候,出差去徐州,驻守徐州的武宁节度使尚书张建封亲自给他接风洗尘。”

    “张尚书官位很高,但是十分欣赏年轻诗人白居易。”

    “知道白居易精通音律,张尚书叫出了自己的宠妾关盼盼跳舞助酒兴。”

    “关盼盼本是徐州贫家女,被父母卖给了教坊。”

    “偏偏关盼盼在音乐舞蹈上特别有天赋,在教坊一班女孩子中很快就出类拔萃,成了领舞。”

    “教坊在给驻军的表演时,张尚书注意到了色艺俱佳的关盼盼,并为她赎身,娶她为妾。”

    “还在云龙湖畔为她建二层小楼,因有燕子栖居,故名燕子楼。”

    “张尚书极宠爱盼盼,盼盼亦感恩于尚书的知遇,从此只在家中为尚书一个人跳舞。”

    “关盼盼婷婷袅袅的上到宴会厅,轻舒广袖,款扭柳腰,舞姿宛若天仙。”

    “缓启朱唇,唱的竟然是白居易的《琵笆行》。”

    “白居易看到关盼盼把自己的诗歌和乐曲舞蹈如此完美的揉合成艺术的整体,深深的陶醉其中。”

    “眼前是盼盼还是琵琶女,曾经的江州司马又一次泪湿青衫。”

    “舞毕,关盼盼走到自己崇拜的大诗人面前,殷勤劝酒。”

    “白居易一饮而尽,并当场挥毫为关盼盼写下,醉娇胜不得,风袅牡丹花。”

    “关盼盼收为至宝,张尚书和关盼盼的热情款待让白居易感受到徐州之行的愉快。”

    “很快公务结束,白居易辞别徐州返回长安。”

    “一晃竟十年过去了,酒桌上张仲素向白居易讲起了张尚书及关盼盼之事。”

    “原来白居易离开徐州后二年,张尚书因病突然故去,关盼盼悲伤欲绝。”

    “张尚书的豢养的姬妾,歌舞女纷纷离去,另择高枝。”

    “唯独关盼盼,虽是舞女出身,却极其忠于感情。”

    “不管家人如何苦劝,绝不改嫁。”

    “甚至自己把自己锁在张尚书为她建的燕子楼里,不再见人,每天由一老妇人送些吃食。”

    “十年了,就这样在燕子楼里关盼盼锁住了自己的美貌与青春,还有她钟爱的舞蹈艺术。”

    “听说张仲素要去长安,关盼盼托老妇人把自己的诗稿带给张仲素,请他转给她崇拜的诗人白居易。”

    “楼上残灯伴晓霜,独眠人起合欢床。”

    “相思一夜情多少,地角天涯未是长!”

    “关盼盼表达了对张尚书的思念比地角天涯都长。”

    苏轼:唐朝有一位诗人,非常擅于描写思妇心情,他就是与白居易有过唱和的张仲素。

    由于他的诗文赋俱佳,所以当时把他和王涯、令狐楚三人合称为三舍人。

    张仲素的乐府诗、边塞诗写得都不错,但是最让他出名的却是闺怨诗。

    张仲素的闺怨诗精准地把握了思妇的心情,通过细腻地描绘刻画,达到了委婉动人的效果。

    丁丁漏水夜何长,漫漫轻云露月光。

    秋逼暗虫通夕响,征衣未寄莫飞霜。

    这首诗描写了一位孤独的女子在月光之夜,听着滴水的丁丁声和秋虫的鸣叫声、看着天空中的漫漫云彩和不时露出的月亮。

    她越发思念守卫在边疆的丈夫,她进一步想到还没有给丈夫寄去御寒的衣服,因而祈求上天不要降霜。

    征衣未寄莫飞霜这一句,将这位女子对丈夫深深的爱、绵绵的情表现得淋漓尽致。

    楼上残灯伴晓霜,独眠人起合欢床。

    相思一夜情多少,地角天涯未是长。

    关盼盼是徐州节度使张愔的宠姬,在张愔去世后,关盼盼在燕子楼为他守节十多年。

    张仲素是张愔的部下,白居易曾受到张愔的热情接待,对关盼盼都很有印象。

    这首诗是张仲素和白居易写关盼盼的三首唱和诗之一,相思一夜情多少,地角天涯未是长这一名句,将关盼盼对张愔的深情描写的何等感人。

    张仲素最著名的一首闺怨诗应该是《春闺思》,这首诗通过刻画一位军嫂在春天采摘桑叶时的一个经典动作,展现了军嫂对丈夫的一往情深。

    袅袅城边柳,青青陌上桑。

    提笼忘采叶,昨夜梦渔阳。

    自古以来,渔阳就是历代朝廷与东北少数民族政权对峙的边陲要地,常年重兵把守,战事频繁。

    因此,诗人们常用渔阳指称边境征戍之地。

    这是一首描写军嫂在春天里思念军人丈夫的闺怨诗。

    春天来了,城墙边的杨柳婀娜多姿,小路旁的桑树嫩叶青青。

    一位军嫂提着竹笼忘记了采桑叶,她在重温昨夜到渔阳与丈夫相会的美梦。

    诗的首联紧紧扣住一个春字,袅袅城边柳,青青陌上桑刻画出一派郊野春光图。

    袅袅的意思是纤长柔美貌,展现了春天杨柳吐绿,枝条婀娜多姿的意态,青青描绘了桑叶嫩绿喜人的颜色。

    这两个叠词的运用既描绘了春天的春意,又渲染出军嫂心中的春意。

    后两句由写景转为写人,在蚕事渐忙的时候,女子们一起提着竹笼到郊外采摘桑叶。

    一位勤劳的军嫂也跟着去了,但是她提笼忘采叶。

    她提着竹笼,却忘记了采摘桑叶。

    她站在桑下,却一动不动,很显然就是心不在焉。

    提笼忘采叶,这是诗中非常精彩的一句。

    这是描写女子怀念征夫的诗,意思是采摘那繁盛的卷耳,半天还没摘满一小筐。

    我在想念那心上人,把菜筐弃在大路旁。

    斜口的小筐不难填满,卷耳也不难采摘,小筐却老是采不满。

    是因为女子心不在焉、老是忘采叶的缘故。

    这样的情景,两首诗确实有神似之处啊。

    诗的最后一句揭开了答案,昨天晚上,军嫂做了一个梦,她梦到自己到了渔阳。

    那是军事前线,那是丈夫从军戍边的地方,在那里她终于见到了日思夜想的丈夫。

    此刻,军嫂鸳梦重温,沉浸在温馨的幻想之中。

    昨夜梦渔阳这一句委婉含蓄地表达了军嫂对丈夫的相思之深、情意之厚。

    全诗仅四句二十个字,篇幅虽然短小。

    由于张仲素对场景选择得非常典型,再加上他构思的新巧、剪裁的精工。

    使他把军嫂的形象、心理刻画地非常生动具体。

    达到了语约而意远的境界,堪称是闺怨诗的一首佳作。

    “北邙松柏锁愁烟,燕子楼中思悄然。”

    “自埋剑履歌尘绝,红袖香消一十年。”

    “张尚书埋在洛阳北邙山,关盼盼在燕子楼里日夜思念。”

    “皇帝给重臣的待遇是剑履上朝,普通臣子不能配剑穿鞋上朝的。”

    “这里剑履指的是张尚书,自从尚书埋进坟墓歌舞就与盼盼绝缘了,舞蹈穿的红袖子压在箱底已经十年。”

    “适看鸿雁岳阳回,又睹玄禽过社来。”

    “瑶瑟玉箫无意绪,任从蛛网任从灰。”

    “关盼盼看到鸿雁又从南方飞回,玄禽是燕子古代称呼。”

    “燕子又回到盼盼楼里筑巢,琴箫等乐器看着。”

    “盼盼都没有一点心情,任它蛛网,灰尘堆积。”

    “白居易看完关盼盼的诗,内心五味杂陈,又感动于关盼盼的痴情,又伤感于张尚书的早逝。”

    “今年有客洛阳回,曾到尚书冢上来。”

    “见说白杨堪作柱,争教红粉不成灰。”

    “朋友从洛阳回来,他去过张尚书的坟墓。”

    “他说建坟墓时种的白杨树长大到可以做柱子了,张尚书的红粉佳人竟然还活在世上没有殉情。”

    “黄金不惜买蛾眉,拣得如花四五枝。”

    “歌舞教成心力尽,一朝身去不相随。”

    “张尚书不惜金钱买许多的美女,从中挑选四五个漂亮如花的,教她们歌舞费尽了心力,但尚书死了她们一个都没有跟着死。”

    “关盼盼幽居了十年,心已如古井无波。”

    “她之所以寄诗给白居易,一则和他有一宴之缘。”

    “她能感觉到白居易被自己的艺术惊艳到了,她以他为知音。”

    “二则她一读到同是天涯沦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识,就会黯然落泪,她以为白居易是理解同情她们艺伎的。”

    “张仲素回到了徐州,把白居易的诗交给关盼盼。”

    “盼盼急切的打开诗稿,欣喜的读起来,读着读着,脸色渐渐变得惨白,最后痛哭失声。”

    “原来白居易骨子里根深蒂固的是官老爷男权思想,根本不在乎自己的舞蹈艺术。”

    “反而在诗里责怪自已为什么不为张尚书殉情,为什么尚书死了那么久她还苟活于世?”

    “哀莫大于心死,关盼盼万念俱灰,她合上诗稿。”

    “至此不吃不喝,十天后死于燕子楼。”

    “消息传到长安,白居易大为后悔。”

    “他已到晚年,他也像那个时代的士大夫一样豢养许多艺伎。”

    “他最爱的是樱桃樊素口,杨柳小蛮腰。”

    ““他全部的放走她们,恢复了她们平民身份。”

    “到了宋朝,苏轼为徐州太守,一晚他夜宿燕子楼。”

    “竟然梦到了关盼盼,燕子楼空,佳人何在,空锁楼中燕。”

    “梦中没有香艳,只有斗转星移,物是人非的感叹。”

    辛弃疾:张仲素是一位学富五车之人,科举之路顺利。

    仕途平稳,入朝为官,成为一位台阁诗人。

    他的诗存世不多,题材多样,主要包括歌功颂德诗、边塞诗、闺怨诗三大类。

    之所以张仲素不被推崇,是因为他长期处于宫廷之上。

    所创作出的诗具有明显宫廷意味,因而让人觉得有溜须拍马之意。

    在诗坛上,很多以写台阁诗为主的诗人,他们都会同时代文人被唾弃,也会被后辈人遗忘。

    因为他们伴随的君主不论是英主还是昏君,在他们的笔下都是歌颂和奉承。

    虽然张仲素一大部分诗是歌功颂德范畴之内,但并非一无是处。

    他有一首诗,描写道士唱经场面,祥和、高雅,用心体会,给人一种超凡脱俗之感。

    当然,诗人张仲素肯定会歌颂李唐王朝的昌盛。

    在其一首《太平词》中,他用祥瑞来衬托出欣欣向荣的面貌。

    又写出战乱平息、边关安定的太平之景,以赞颂太平盛世。

    再有,他也写过一些对君王赞美的诗,比如《献寿词》。

    不仅描写恢弘场面,歌颂太平,崇拜君主。

    这些诗看似有着阿谀奉承之嫌,但如果你细品每一个文字,可以看出诗人是真心为国家太平而高兴,并非刻意讨喜皇帝。

    再有,张仲素笔下的台阁诗,也可以说明诗人对和平、富裕国家的渴望,以及期待贤明君主的永存之心。

    同时能够彰显诗人对政治、文化特殊地位产生的责任心与优越感。

    因此,他的台阁诗并不是虚假之言,也不是浮夸之语。

    反而在溢美之词中能够体现出风雅之气,凸显雍容华贵之美,这必须用心体会才能感受到。

    张仲素还写过边塞诗,诗人将自己的理想与国家命运联系在一起,充满儒家入仕情怀。

    他的边塞诗宏伟壮丽,对边防巩固充满豪情壮志。

    另外,他在边塞诗中歌颂战士们的作战精神,彰显李唐王朝豪气。

    同时歌颂杀敌报国英雄,读完让人产生爱国之心,诗文又特别感人。

    值得一提的是,张仲素还会大量描写边塞风景,以烘托战斗气氛。

    又将边防战士的内心揭露出来,文字中流露出战士们背井离乡下浓烈的思乡之情。

    可以说,张仲素的边塞诗是具有很高艺术魅力。

    因为朝廷官员身份,在文字中散发出来激昂向上的决心,是非常可贵的。

    闺怨诗也是张仲素诗中一大类,也是流传最广一类。

    在诗中,诗人刻画出各类女性形象,挖掘她们内心诉求。

    在甜蜜又悲悯的内心世界下,流露出对丈夫的忠贞。

    当然,悲情是那个时期女性普遍情感。

    因为丈夫身居在外,保家卫国,相思之苦溢于言表。

    总体来讲,张仲素的诗虽然无法与同时期白居易、韩愈相提并论。

    但他的诗歌具有一定代表性,尤其身份定位。

    一位高官,官场顺风顺水的情况下,文人内心诉求是什么,在其诗中体现得淋漓尽致。

    所以,张仲素的诗中所流露出的情感,代表着那时期身居高位的人内心诉求,具有鲜明身份代表性。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