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
关灯 护眼
梦想文学 > 大明:我才是皇太孙 > 第一百一十章 大戏开张

第一百一十章 大戏开张

    整个洪武二十六年,大家似乎都是在关心、揣测洪武皇帝的身体状况。

    而到了洪武二十七年,开年后的第一件大事就是春闱。天下士子云集京师,准备会试了。

    按照大明的规矩,会试每三年举行一次。定于辰、戌、丑、未年的二月初九、十二、十五日分三场进行。第一场试四书义三道,经义四道;第二场试论一道,判语五条,诏、诰、表内选答一道;第三场试经史策五道。

    朱允熥这个皇太孙提前去了夫子庙,这里由孔庙、学宫、贡院三大建筑群组成。

    贡院就不用说了,这就是会试的考场,现在号舍就超过了一万间。再加上官房、膳房、库房、杂役兵房等数百间,自然也就占地多、建筑多。

    关于主考官的争论也算是定下来了,皇太孙本来是举荐驸马爷梅殷,理由是梅殷有才学,而且曾经是山东学政。

    但是文官们不认可,认为会试向来都是礼部负责,就该是礼部派人,选德才兼备之人主考。

    太孙此前就打发了一些勋贵离京,好像都是不太听话的。而现在呢,文官们也不听话了。

    太孙举荐的文官不认,文官们举荐的太孙不准。

    金榜题名时,对于无数读书人来说就是最为风光的时刻。哪怕能够参加会试的,都是各省读书种子,已经有了举人的身份可以进入官场。

    朱允熥非常不高兴,说道,“中原之地历来文风浓厚,怎么就不能是会元?”

    这一下赵勉没有任何的意见,一百人算是合理的数量了。

    这也是大明现在科举的特点之一,开科取士的人数没有固定的数量。朝廷缺人,一科可能三四百人,要是不缺人的话一科可能就是三四十人。

    仔细检查了号舍,朱允熥非常满意,“抡才大典实在是大事,有司万万不可大意。一应舞弊、枉法之事,决不轻饶!”

    过去的一年他看似比较憋屈,太孙弄出来了一个北镇抚司,这是对锦衣卫的削弱和制衡。

    但是举人哪有进士来的风光,正经的文官哪個不希望以进士的身份步入仕途呢。

    看到朱允熥瞪眼,蒋瓛立刻不敢多说什么了。

    蒋瓛和朱忠立刻领命,散播小道消息对于他们这些锦衣卫来说也十分擅长。

    蒋瓛就提醒说道,“殿下,现如今士子不敢去权贵、高官府前投拜帖。”

    一番僵持之后,赵勉这个户部尚书成为了主考官。

    朱允熥非常不高兴,说道,“这一科取士一百,不可多。”

    朱允熥再次召见赵勉,说道,“此次会试,我想着看到会元、亚元出自中原之地。”

    随行官员自然是连忙领命,科举这样的事情没有人敢大意。当然对于有些人来说,这也是机会了。

    就比如说上一科的洪武二十四年,一共只有三十一人金榜题名。

    投拜贴这样的事情也是非常常见,无非就是那些即将应试的士子们想要找到靠山,或者是扬名。所以拦轿的现象会有,去高门大户的府门投帖也有。

    回到了宫里,朱允熥就召来蒋瓛和朱忠,“去年就有赵勉收赃之事,会试前夕我想要听到士林当中有人议论此事。”

    朱允熥寒着脸,继续说道,“记好了,北方士子赴京会试,自然是有报效朝廷之意。只是南方文风更胜,这些天想法子让北方士子和南方士子比试几场,或是让一些南方士子去投拜帖。”

    可是别看过去一年太孙似乎是连连吃瘪,可是蒋瓛这样的特务头子知道的事情可不少。他不知道皇帝和太孙在谋划什么,但是他明白有些事情,不是表面那么简单。

    赵勉愣了一下,连忙说道,“殿下,臣以为朝廷开科取士,当以才学为准,岂能是以出生之地为准?”

    赵勉据理力争说道,“殿下,中原之地文风华然,只是前些年中原屡遭践踏,文风不如往昔。现如今江南之地更有文风,连出才学之士!”

    看着赵勉离开,朱允熥摇了摇头,“自作孽不可活。”

    回到东宫,朱有容就忧心忡忡找来,“小弟,怎么听说你又被朝官欺负了?”

    朱有龄也忧心忡忡的看着朱允熥,去年还觉得小弟是人中龙凤,他的表现令人惊喜。可是今年以来,小弟好像处处不顺心,不是被文官欺负,就是自己玩物丧志。

    朱允熥就笑着说道,“不碍事,有什么被欺负的说法?无非就是政见不合,在朝堂上争论了几句而已。小事,过些时候才能知道结果。”

    朱有容还是担心的说道,“大姑也说了,本该是大姑父为主考官。”

    “大姑父没当主考官也是好事,朝堂上的事情你们不懂。”朱允熥笑着说道,“本来是想着大姑父有文名,当个主考官也合适。只是他若是真的当了主考官,以后就要当文官了,想想看也不太合适。”

    别看梅殷是老朱最喜欢的女婿,可是他身上没有正经的官职。

    不要说在六部了,就算是在九寺也没有一官半职,连五军都督府都没挂个名。

    安庆公主知道的多点,随即说道,“早就和你们说过,他的事情你们不用问,他心里有数。”

    在朱允熥点头的时候,安庆公主说道,“我也守寡一年了,今年得嫁出去。”

    朱允熥愣了一下,连忙问道,“小姑,可有中意之人?”

    朱有容和朱有龄就立刻捂嘴在偷笑,看来是真的有情况。

    “太原侯之孙王骥。”安庆公主直接就说道,“快些给我安排好婚事,免得他续弦。”

    朱允熥愣住了,“哪个太原侯?”

    还没有嫁出去就胳膊肘朝外拐的安庆公主急了,“太原郡侯,当年父皇鄱阳湖大战,太原郡侯等三十五人诈降以作内应。明知有死无生慷慨而行,他纵火焚毁陈友谅大营,也因此身死。”

    朱允熥这才反应过来,不过随即说道,“倒是配得上小姑,那小姑筹备嫁妆就是。”

    说完这些,朱允熥立刻转身朝着乾清宫跑去。

    对于朱允熥的求见,老朱有些恼火,“让他滚进来!”

    随即宁妃赶紧收拾酒菜,那个皇太孙别人的事情会不会管不知道。但是皇帝的很多事情,太孙不只是要管,还管的特别严。

    朱允熥一进寝宫就注意到了不对,“宁妃娘娘安。”

    宁妃有些不好意思,随即说道,“殿下近来可好?”

    朱允熥笑了笑,说道,“那肯定还好,刚准备回去歇歇。这一天天的忙的脚不沾地,回去就能睡。要不是年纪不够,肯定是要小酌几杯了。”

    老朱一拍桌子,吼道,“反了天了!孙子还敢管咱的事!”

    就是宁妃都能听的出来,皇帝陛下有些心虚。

    “今天心情好,不说这些。”朱允熥笑着说道,“小姑是看上了太原郡侯之孙,看着是想要早些嫁过去。”

    老朱一听顿时来劲,说道,“好,当痛饮三壶!”

    察觉到不对,老朱立刻改口,“多饮三杯,这总行了吧?”

    “公主下嫁自然有朝廷规矩,只是看小姑的意思也是不想大操大办。”朱允熥就说道,“到时候咱自家人过去,王家不少礼数,这就行了。”

    安庆公主是再嫁,王骥这也算是续弦,所以按照现在的一些传统观点,二婚还真的不好大操大办。真要是风风光光的,反而会被很多人笑话。

    看着宁妃,朱允熥说道,“娘娘,小姑的婚事还是得您老人家来帮衬一二。我是小辈不懂,有些人对这些事情估计也不懂。”

    老朱冷哼一声,抓了两颗黄豆扔进嘴里,再惬意的喝口酒。

    宁妃就笑着说道,“殿下放心就是,这事情肯定出不了差错。”

    “郭镇兄长要替我干活了,得罪人的活。”朱允熥笑着开口,说道,“这一趟有辱斯文的事情,就要他去做了。”

    宁妃自然关心侄子,连忙说道,“殿下,这是他的本分。”

    老朱就看了一眼朱允熥,说道,“你还真是睚眦必报啊,不让你大姑父去当主考官,你就让你十二姑父羞辱读书人?”

    朱允熥不乐意的说道,“怎么能算羞辱呢?这些读书人为了金榜题名也是花空心思,衣服里夹带经文也就算了,就算是食盒里也说不定有些东西。”

    老朱就笑着说道,“他们也是好骨气,让咱的人脱得光溜溜检查,一边骂着有辱斯文,一边还想着除了三年定制的科举,还想着要加开恩科。”

    朱允熥笑着倒了杯酒,浅浅的尝了一下,“祖父,这酒太烈,下次换个清淡些的。”

    皇宫里现在是一片安宁和和谐,而无数人瞩目的科举,似乎有些不平静了。

    忽然间不知道从什么地方传出小道消息,皇太孙有意定前三甲都是北方人,这自然引起南方士子不满。

    又有小道消息,主考官赵勉此前就有索贿之举,只是没有查实。

    还有消息传出,刘三吾出题,这一科重诗文不重策论等。

    真真假假的消息不断的传出,可是谁也找不到源头,也不知道真伪。但是对于不少士子来说,金榜题名时就是他们最期待的,一定要拼一把!

    (本章完)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