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
关灯 护眼
梦想文学 > 我就刷个视频,怎么古人都破防了 > 第413章 烽火戏诸侯

第413章 烽火戏诸侯

    【咸通十四年(公元873年),大唐皇帝唐懿宗李漼驾崩。】

    【年仅十二岁的小皇帝李儇,跪在灵堂里哭着接下了大唐的烂摊子。】

    【小皇帝李儇也挺倒霉的,从他继位开始,关东地区就开始持续大旱,整个秋季颗粒无收。】

    【老百姓只能以麦穗渣为米,以槐树叶为菜。】

    【不仅吃不饱饭,还要卖妻鬻子来缴纳给朝廷的租税。】

    【小皇帝李儇听说以后立马下令,免除关东百姓的租税,希望能为他们减轻些许负担。】

    ......

    李世民微微颔首,肯定小皇帝的行为。

    在天灾之下,不管朝廷有多艰难,都要保证百姓的基本生活。

    而给百姓减负,首要便是减税或者免税。

    毕竟,历史上无数王朝的动荡,都是从百姓吃不饱饭开始。

    ......

    【地方官吏得到通知后,高兴得是手舞足蹈,纷纷向天跪拜,以感念小皇帝圣明。】

    【然而等他们跪拜完后,就干劲十足欢天喜地的冲出门,收租去了。】

    【既然皇帝大气不收租,就由小气的他们代收。】

    【于是百姓卖儿卖女换来的租税,最终却落入了这些贪婪官吏的私囊,化作了他们餐桌上的美食和床上的佳丽。】

    ......

    李世民瞬间愤怒无比。

    这些地方官吏真是该死啊!

    欺上瞒下!

    这不是把百姓往死路上逼吗!

    ......

    【灾民们被逼得走投无路。】

    【绝望之下,他们心想,既然横竖是个死,不如抱团为盗,死他个轰轰烈烈!】

    【一时之间,潼关以东民变四起,起义队伍四处开花。】

    【开得最盛那一朵不是黄巢,而是王仙芝。】

    ......

    李世民内心涌上一股无力感。

    每当一个王朝步入末路,总会引发无数人的揭竿而起。

    这便是王朝更迭、历史演变的铁律。

    ......

    【私盐贩子出身的王仙芝是有钱又有势,轻轻松松的就拉扯起了一支起义队伍。】

    【起义后的王仙芝很苦恼,怎么才能抢占有限的灾民资源,迅速扩充自己部队人数呢?】

    【咱们大家虽然不常起义,可大学招新还是经历过的,首先得喊出一个响亮的口号。】

    【王仙芝喊出的口号是“天补平均”,要让这天下的财富平均,实现平等。】

    【这口号对于吃不饱饭的灾民来说,太有感召力了。】

    【灾民们闻着饭味,就走进了王仙芝的大营。】

    ......

    刘邦对于起义之事可谓驾轻就熟。

    起义之际,必须要营造声势,使人归附。

    陈胜、吴广当时也是起义的首领,喊出来的口号是“大楚兴,陈胜王”。

    他们宣扬的是,大楚会兴盛,陈胜会当王。

    在刘邦看来,陈胜、吴广实在是太过小家子气,他们想破头也只是局限于复兴楚国,践位称王。

    而他就不一样了,以斩白蛇起义为契机。

    宣称自己乃赤帝之子,斩杀了白帝之子,此乃天命所归。

    刘邦捋了一把胡子,双眼微眯。

    还得是自己!

    这格局,一下子就大了嘛。

    ......

    【王仙芝自封“天补平均大将军”,麾下的队伍被唤作“草军”。】

    【尽管草军的人数持续增长,但王仙芝知道单纯的人数多没有用,他还需要一场决定性的胜利来巩固自己的江湖地位。】

    【乾符二年(公元875年),王仙芝率领草军向濮州、曹州发动进攻。】

    【朝廷急忙派遣天平节度使薛崇出兵。】

    【此时的王仙芝兵多将广,薛崇所率的朝廷大军一败涂地。】

    【濮州、曹州相继沦陷。】

    【王仙芝大败大唐正规军的消息一经传出,各路起义军欢腾雀跃。】

    【无数起义军犹如过江之鲫,纷纷游向王仙芝,使得他的草军人数迅速扩展到了数万人。】

    ......

    黄巢此时发出了一声轻蔑的笑容。

    什么大唐正规军!

    一触即溃。

    也不过如此!

    ......

    【不过曹州附近的百姓有个疑惑,王仙芝虽然攻占了曹州,但这似乎与流传的预言有所出入。】

    【有这样一首民谣,“金色蛤蟆睁努眼,翻却曹州天下反”。】

    【喜欢历史的人或许早已发现,古代起义或者王朝覆灭时,都免不了配上两句谣谶。】

    【早在2900多年前的西周时期,就有过先例。】

    【西周周宣王时期,流传过这样一首民谣。】

    【“月将盛,日将浸;檿弧箕服,几亡周国。”】

    【预示着一个卖弓箭的人将灭亡周朝。】

    【周宣王因此心生恐惧,下令全国搜捕卖弓箭之人。】

    【一对卖弓箭的夫妇死里逃生,逃向了褒国。】

    【逃亡途中,这对夫妇捡到了一个不爱笑的女婴,后世称这个女婴为褒姒。】

    【后来的故事,大家就都知道了。】

    【周幽王为博褒姒一笑,不惜烽火戏诸侯。】

    ......

    永乐年间。

    朱瞻基不假思索地喊道:

    “假的吧!”

    朱棣闻言,眉头微微一皱。

    烽火戏诸侯的故事,耳熟能详。

    且记载于《史记》、《吕氏春秋》中。

    周幽王为博美人褒姒的一笑,竟屡次点燃烽火台,导致各路诸侯对周幽王失去了信任。

    最终,西周在面对犬戎的入侵时,诸侯们并未前来援助。

    周幽王因此被迫逃离镐京,向东迁徙至洛邑,并于逃离途中被杀。

    多本史书都记载的故事,难道还会有假?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