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
关灯 护眼
梦想文学 > 大明:我只想做一个小县令啊 > 第866章 苏谨失宠了?

第866章 苏谨失宠了?

    几人步履沉重的离开皇宫。

    苏谨以辞官相挟,朱棣却没有洒下雷霆震怒,只是冷着脸让几人离开。

    任亨泰心里清楚,这一次景清家乡无辜百姓的性命,应该是能保下了。

    只是苏谨的牺牲有点大,没来由的触怒龙颜。

    “慎之,苦了你了...”

    “老大人说的哪里话”,苏谨笑笑,似乎并不以为意:“身为臣子,劝诫陛下不是应该做的吗?”

    “是,只不过这一次...唉,老夫也不知该怎么说了,总之,感谢。”

    李仕鲁凑了上来:“慎之,天色尚早,不如去老夫官廨一叙?”

    “不了。”

    苏谨笑着拒绝:“难得今日没什么事,小子想回家歇歇。”

    虽然苏谨在笑,但还是能看到他眼底的疲惫。

    “嗯,自正旦之日后,慎之就没歇过一天,是应该好生休息一下。”

    说着,拉着还想说什么的任亨泰,笑着叉手行礼告辞。

    挥手送别几人,徐增寿忽然从他身边经过,冷冷的哼了一声。

    苏谨这个‘孤臣’算是做成功了。

    文官不喜欢他,认为他是个武痞。

    武勋也不喜欢他,认为他不过就是个弄臣。

    整个朝堂,苏谨好友寥寥,政敌倒是比比皆是。

    徐增寿当年还是苏谨派人救出来的,本来应该关系不错。

    只可惜苏谨和李景隆不大对付,而李景隆和他徐家兄弟俩是发小,光着屁股玩大的。

    爱屋及乌,恨屋自然也要及乌,徐增寿现在看苏谨也很不顺眼。

    但苏谨没有理会,笑着冲他抱了抱拳,转身离开。

    徐增寿就一傻蛋,不是傻蛋能让朱允炆那小子弄死?还是在南京城破之前。

    在马三的伺候下,苏谨登上马车才吁了口气。

    非是他和景清有什么交情,非要帮景清说话,而是不得不为之。

    瓜蔓抄这件事自己不知道则以,一旦知道,不出手救人就不行。

    无他,唯仓库耳。

    苏谨深知系统的尿性,若是视而不见,不管受景清牵连的无辜百姓,

    保不齐仓库门就得给自己关上一扇两扇的,到时候自己找谁哭去?

    至于为什么非要用辞官这种办法要挟,苏谨也没办法。

    回忆起景清案前后的来龙去脉,苏谨深知朱棣这一次有多震怒。

    看着面色平静,但心里面已经疯了。

    这个时候的朱棣,是什么话都听不进去的。

    为了保住可怜的仓库,苏谨只能无奈选择,这种下策中的下策。

    好在,结果应该是好的吧?

    “走,回府。”

    “是,老爷。”

    ..................

    果然,次日一早朱棣就下旨处置景清案的余孽。

    除了他本人已被朱棣磔死,其族人以夷九族处置,并掘其先人冢墓。

    但牵连乡里的‘瓜蔓抄’,终究没有再出现。

    以往出现这种牵连甚广的大案、要案,文官集团是一定要上书求情的。

    但这一次却奇怪的很,以六部天官为首的文官集团,居然一个字都没有说。

    因为他们所有人心里都清楚,这一次要不是苏谨,恐怕死的人更多。

    谁又会那么不开眼,跑去朱棣面前嘚瑟找事?

    景清案就这么虎头蛇尾的结束,好像从来没有发生过一样。

    苏谨也照样上朝、下朝,但散朝后去武英殿的次数却明显开始减少。

    许多人在猜,是不是因为景清案的影响,一向‘简在帝心’的酷吏苏,终于得罪了皇帝?

    但这一次他们学聪明了,没有急着弹劾苏谨、挑拨离间,而是继续观望。

    唯有苏谨心里清楚,这是朱棣跟他‘闹脾气’呢。

    而且,景清死后,御史台御史大夫一职悬置,朱棣准备如何处置御史台,他也不想参与。

    御史台是朱棣留给景清的位置,与都察院并举。

    但实际情况却是,李仕鲁无心与他争权,精力基本都放在刑部。

    正因如此,御史台的风头一直都压都察院一头,甚至有官员只惧御史台,不知都察院的戏言出现。

    但这一次,御史台还能保得住吗?

    不知不觉又是数日过去,春暖花开,整个南京一片欣欣向荣。

    但朝中却出现一个劲爆的改动————六部官员大迁徙!

    不吭不哈的朱棣,忽然就对六部官职动了手。

    第一个调令就是吏部。

    徐增寿这个吏部尚书职务不变,但朱棣却给他加了广宁中卫总兵官一职,即日上任。

    而在朝中接替他工作的,则是户部左侍郎蹇义。

    明眼人都知道,蹇义就是下一任吏部尚书,现在缺的不过是资历罢了。

    但这份调令中最令人疑惑的,还是徐增寿这个广宁中卫总兵官。

    广宁中卫就在辽东诸卫的身后,也就是山海关一带。

    与其说是为苏谨的辽东军保障后路,但谁又知道,是不是在他身后加了一道枷锁?

    以徐增寿定国公的身份,苏谨即便职高一筹,恐怕也调动不了。

    第二个大变动,居然还是朝廷最重要的部门——户部。

    户部尚书郑赐卸任,迁往他部。

    永乐朝,朱棣定下的规矩,重要部门天官不得连任,以防结党。

    郑赐虽然刚干了一年就调任,但也不值得大惊小怪。

    但值得深思的是,他调任的新位置——工部尚书。

    原工部尚书苏谨卸任工部,再也不复‘一人双尚书’的情况。

    这就难免会引人猜度,是不是陛下因景清案恶了苏谨?

    如果是真的,那可是真的——太好了!

    但他们什么话都没说,继续冷眼旁观。

    不过看到苏谨还站在文官首位,一脸老神在在的样子,腹内也忍不住有些嘀咕。

    这哪像失宠的样子啊?

    郑赐调任工部尚书后,原户部左侍郎郁新升任户部尚书,右侍郎夏元吉迁左侍郎。

    换个角度讲,郁新这个位置可以说是苏谨让出来的。

    户部动完,接着就是礼部。

    就在所有人盼着,是不是苏谨连礼部尚书的位置,都要丢掉的时候,却纷纷失望了。

    礼部尚书还是苏谨,只不过他的副手变成了杨士奇,任左侍郎。

    而另一个副手就更奇怪了,压根不是从文官里选出来的,而是一个武勋——张辅,荣国公张玉的儿子。

    呵,呵呵。

    看到这种任命,文官的嘴角都忍不住抽抽。

    寒窗苦读数十载,结果却比不上一个恩荫的武人?

    只有少数有心人,却看出了些不一样的东西....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