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名不能用自己的名号亲自上阵,但却并不代表他在这件事情上,只能选择袖手旁观,眼睁睁的看着这张专辑,因为歌曲的问题而落得无人叫好的下场。
有些事情总是能变通的,就像现在这样,外界认的是音乐创作者的名字,而不是那首歌曲的实际作者,究竟是不是能把人和名对上号的。
毕竟这种找枪手的东西,在我们的生活当中还是会时不时出现的,其中就受人关注的就是替考和论文造价,可以说早就形成了一个产业链了。
而在娱乐圈当中也是一样的,就算有自诩为007的狗仔队们,也很难去考证究竟谁用没用枪手,只要唱片公司能把保密工作给做到位,除非是衙门单位的人出马,不然还是可以高枕无忧的。
虽然按照规定,所有的唱片公司和音乐平台,都要把相关的数据上传到音乐协会,以方便公众查看和使用。
但其实也只是那些比较敏感的数据,才会受到相应的监督和审核,而一些非关键性的数据,则基本处于不可控的状态,毕竟音乐协会人手也是非常的有限。
即使有各种高科技的辅助手段,去帮助他们处理数据,但每天的数据量实在是太过庞大了,而且有一些数据还非得用人力才能处理的,就比如歌曲的创作者是否存在找枪手的情况。
虽然这关系到知识产权的问题在里面,但就和文学当中的笔名,娱乐圈不少明星在使用的艺名一样,名字这东西说白了就是一个符号而已,不靠其它相关的东西根本不能证明什么。
所以在这样的情况之下,才会有制定专门的法律法规,把笔名和艺名的使用规定,给进行必要的管理和约束,以防有不怀好意的人在滥用。
这个时空的法律比较完善,所以基本不会出现冒名顶替的情况,就算还有没被修复的漏洞,也不是一般人能找到空子可钻的,不然你当那些修订法律的人真是吃白饭的不成。
在这样人手不足的情况之下,音乐协会的工作人员自然是得,有选择的将那些就算不太准确,也不会对大局造成危害的数据,只做抽查性的简略处理。
而像那些专辑销售量、歌曲下载量等等,能影响到外界对相关当事人评价的,肯定是会被各方高度关注,谁也不可能敢冒着如此大的风险,在这上面作文章、搞猫腻。
李名现在要做的,就是虚构出几个不存在的人,打着草根音乐创作人的名号,为孙艳姿这张专辑写几首歌曲。
说得更直白一点就是,歌曲还是李名从系统的乐库当中挑选,但放在聚光灯之下创作人的名字,却不会是他本人的名字。
可能有的人会说了,李名如此的作假难道不会露馅吗,到时候恐怕难以收场吧?
李名之前不是没有过这样的担忧,毕竟这种事情是一条路走到黑的,就算那几个虚构出来人物创作的歌曲,水平并不能达到上等的层次,但还是会有人去刨根问底的。
这个人是何方神圣?
之前怎么没听过这人的名字呀?
会不会是谁的马甲呀?
如此种种的问题,不可能不会有人提出来的,到时李名就算是抓破脑袋,也不可能变得出几个活人不是。
不过,李名把自己的想法告诉陈木后,陈木倒是觉得这是一个可行的办法,只要在实施之前仔细谋划,然后再操作得当就不会有任何的问题了。
人都是有好奇之心的,不然也不会有犹抱琵琶半遮面这个典故,并且一直流传至今了。
其实在我们日常生活当中,也经常会见到这样的事情。
比如当你去逛商场的时候,偶然听到商店里面播放着一首歌曲,可能短短的几秒钟时间,你会就觉得这首歌曲真是太好听了,然后这样的念头就会浮现上来。
这首歌曲那么好听,为什么自己之前竟然没有听过呀?
这首歌曲到底叫什么名字,又是谁在演唱的?
带着这样的好奇心理,你整个人可能都会觉得,后面的商店不逛也罢,反正已经逛过好多次了,而且以后也还有机会再来不是,还是赶紧回家上网搜索一下算了。
再比如,当你看到一本让你欲罢不能的小说时,你可能又会产生这样的想法。
这个作者到底是什么人呀,他为怎么能写出这样吸引人的故事?
他写的故事如此的真实,那是否可以认为是真实存在的呢?
虽然有这样经历的人只是少数,但也可以表明人天生就是有好奇之心的,不然也不会人有说出好奇害死猫的话了。
在娱乐圈的乐坛当中,也有不少的唱片公司,玩过这种欲露还休的把戏。
玩的不好的就不用说了,除了招来媒体和网友们的冷嘲热讽,基本不可能存在第二种结果。
而玩的好的,李名最熟悉的就是湾岛歌手欧德洋,其最为人熟知的代表作品是《孤单北半球》,这首歌曲在上辈子04年的时候,火爆大江南北的网络神曲。
在04年的时候,《孤单北半球》这首歌曲,是唯一能《老鼠爱大米》一较高下的,甚至因为造成的社会影响力更高,所以也可以说是小胜后者的。
这首歌曲是《北半球有欧德洋》这张专辑的主打歌曲,虽然可能很多人对它并没有太多的了解,但它的的确确是一张,有着非凡成绩的华语专辑,甚至可以说是牛比哄哄的专辑。
不说别的,只要你在互联网上搜索,“04年华语唱片销量榜”这个关键词,你就会惊讶的发现,原来这张专辑竟然能排在第一位,而它下面才是周杰轮、蔡依琳、SHE等,这些后来华语乐坛的中坚力量。
虽然可能有的地方刊登的榜单,会写着“排名不区分先后”这句话,但其实还是在有所比较的情况下,才会得出这样一个排列顺序的,不然直接按歌手名字的拼音,先后顺序直接来排不是更好?
欧德洋仅仅凭借这张专辑,在全程无宣传造势活动的情况,连续蝉连星岛RIAS唱片销售冠军长达十几周,以几乎改写当地唱片销售历史的佳绩,跌破众多乐评的眼镜,在超越天王天后的情况下,才荣登04年销售冠军的。
欧德洋刚踏入歌坛的时候,曾参加过一个美声团体,但闯荡多年也都是未见佳绩,一直到04年初的时候,在机缘巧合之下认识了湾岛知名音乐人,才出了这张缔造星岛地区,本世纪后无来者销售纪录的专辑。
在这张专辑的歌曲MV当中,你不会看到欧德洋本人的半个身影,全部都是以绘图的方式取到照片,同时连“欧德洋”这三个字也不过是艺名而已。
之所以要这样做,唱片公司对外宣传是因为,欧德洋的父亲不希望他踏入复杂的娱乐圈,而是到湾北找分安稳的工作,但他本人却不愿意放弃歌手的梦想。
为了能两全其美,唱片公司只好想出了“不露脸歌手”同,这样一个宣传策略,让大家把注意力都放在歌手的歌声上,而不是过多的去好奇歌手的外表。
不管唱片公司这个理由是否成立,但他们这个策略缺是大为成功的,不但省去了五位数的宣传费,同时由于动画版的MV易于制作,比起真人版的成本也少了一大截。
更为重要的是,这张专辑一经推出,就取得了非常好的成绩,从星岛到湾岛再到大陆,都没有任何的一合之敌。
甚至还有更夸张的说法,由于从KTV点播到手机铃声下载,欧德洋的专辑人手一张、人人传唱,所以他的歌曲成了星岛的国歌。
且不说这个说法是不是事实,但事实证明了这种玩神秘感的把戏,在玩得好的情况之下,反而能比直来直往更受欢迎。
还有一个让李名非常有印象的名人,也是玩马甲玩得非常溜的牛人,不过他不是娱乐圈当中的明星,而是港岛的一个大文豪。
可能也有朋友猜到了,没错,他就是写《卫斯理》的倪筐,一个号称手写时速八千字的“触手怪”。
倪筐虽然是一个文学大家,但他这个人有一个爱好,那就是对看不惯的人和事,非得撰文批评一番才行。
港岛才多大的地方呀,他这样三天两个的说这个骂那个,时间久了当然会遇上不服气的对手,而接下来的情况不用说你也知道了,无非是双方你来我往的,以笔杆当武器将对方打服为止。
倪筐写文章厉害,骂起人来也是一把好手,而且他还有作弊的手段,就是以马甲的身份为自己加油助威,在这样以多欺少的情况下,还真没几个人能招架得了。
陈木已经明白无误的告诉李名,那些用化名甚至是匿名,参与到作品创作的人还真不少,只要他们提前和经纪公司签好合约,就不会害怕在必要的时候,遇到“请你证明我就是我”的难题。
幻想公司是自己独资创办的,李名就更不用担心会发生冒名顶替的事了,他现在需要考虑的只用两个问题。
化名用什么?
歌曲选哪几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