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木,今年37岁,出生于羽城市,现居天朝首都龙京市。
陈木这个名字听起来很普通,人长得更普通,一张大众脸,上面挂着厚厚的黑框眼镜,让人一看就觉得这是一个技术宅。
不过有这样看法的人,一定是不认识陈木的,陈木和技术宅这三个字,半毛钱的关系都没有。
在音乐界中,陈木也算是小有名气了,这不但是因为他就职的公司,更是他个人的实力。
我酷音乐公司音乐中心副总监,这名头还是有几分惹眼的,这就是李名现在工作的职位。
不到40岁,就能担任如此规模公司的副总,显然是有过人的实力。
陈木毕业于天朝音乐学院,就读的是钢琴专业。
当年所有人都认为,以这货的天赋,学钢琴简直是拿自己的前途开玩笑。
很多学钢琴的人都是从小开始,到初中或者高中时,已经过了钢琴十级了。
而这货呢,上初中才开始学钢琴,你说学得晚就晚吧,下大力气追赶也不是追不上。
可他倒好,只说了一句,“过钢琴十级算什么,学钢琴是一辈子的事,等级证书有个毛线用”。
然后我行我素,慢悠悠地学着,到大二时连钢琴四级都没过,而他的同学没有一个不是钢琴十级的,这也成了当时学校里的笑谈。
别人读钢琴专业,除了上课时间外,每天还要花大部分时间练琴。
而这货充分贯彻“选修课必逃、必修课选逃”的作风,只要不是点名的课,绝对不去上。
奇葩的人总是和别人不一样的,别人逃课要么是泡网吧,要么是去约会,而这货却跑去听其它专业的课程。
什么管弦系的大中小提琴,民乐系的琵琶二胡,连冷门的音乐教育、艺术管理,那也是时常有他的身影。
他的辅导员,为此还问他要不要换专业,这货回答说当然不换啦,我那么热爱钢琴。
辅导员翻着白眼,说那为什么还经常逃课。
陈木一本正经的说道,不是逃课,只是充分利用时间,那些我不感兴趣的课程,学了也白学,还不如去学点感兴趣的东西。
陈木虽然经常逃课,还是很好落实“六十分万岁,多一分浪费”的方针,每次考试都能平安过关,辅导员对他逃课的行为,也睁一只眼闭一只眼。
陈木这样整天东奔西跑,别人看了总是摇头,不过一个比赛后,大家反而称赞他是学有余力。
天朝大学生原创音乐大赛,创办于1988年,正好是陈木读大三那年。
天字头的比赛,放在那个年代,可是金光闪闪的存在。
这个由朝廷教育部,携天朝音乐协会,共同发起的全国性高校比赛,一经公布可是引起了强烈反响。
全国各大音乐专业的学生,都是能上的要上,不能上的创造条件也要上。
当时网络音乐,还处于盗版猖獗的年代,也正是因为这次比赛的推动,朝廷才重拳打击盗版。
我酷音乐的创始人,看到这千载难逢的机会,抢在别人的前面,把比赛平台合作权抢了下来,同时开创性的推出分成系统。
可想而知,这样的举措,在当时可以算是在天朝音乐界,投下了一颗重磅炸弹。
那些参赛的大学生,在得知自己的作品,居然还能给自己赚零花钱,甚至是学费时,全都疯狂了。
大学生的疯狂带动了教师的疯狂,然后带动了整个教育界和音乐界的疯狂,如滚滚而下的雪崩,声势浩大响彻天,朝廷台的新闻连播、聚焦访谈,朝廷喉咙的三报一刊,都是争先报道。
我酷音乐火了,火得连大哥酷猫音乐的创始人,都不得不公开承认自己看走了眼。
“我们太骄傲了,以为‘拔剑四顾,谁与抗衡’,没有紧跟音乐发展的潮流,让我酷顺势崛起。”
这是当时酷猫创始人的原话,也正是因为酷猫的打盹,才有了后面网络音乐平台六巨头共存的场景。
陈木当时也参加了这个比赛,一首《同一首歌》,以超出第二名三倍的票数,取得了第一。
在蝴蝶效应的作用下,娱乐圈的发展,已经和原来的时空没有多少相同的了。
原本是柴国庆的代表作品《同一首歌》,在这个时空成了这货的处子作,一个人把作词、作曲、演唱全都包办了。
陈木拿了比赛的冠军,自然是时来运转,不但成了学校的风云人物,也收到众多音乐公司投来的橄榄枝。
还是那句话,奇葩的人总是和别人有不一样的想法,陈木拒绝了众多条件丰厚的合同,选择了我酷公司。
我酷公司毕竟是一个新崛起的公司,公司的规模、工作的环境、合同的待遇,都是不能和大公司相比的。
但是陈木还是毅然决然的选择我酷公司,仅仅是因为和公司创始人的一次会面。
当时陈木觉得没有其它公司,能比我酷更适合他的了,创始人赋予我酷的企业文化和追求,都是陈木所认同的。
加入我酷后,随着年龄的增长,陈木逐渐转入幕后,当起了音乐制作人,负责音乐人才的挖掘和培养。
没有几个人知道,陈木走上音乐的道路,完成是因为一个人,那就是老头子校长。
陈木上初中时,老头子校长刚当上三中校长没多久,两人因为改革之事才相互认识。
那时老头子校长首开先河,创造性的提出,让一部分有兴趣,或者成绩不太好的学生,走艺考升学的道路。
在当时学习艺术、体育、奥数这些特长的,都是学生在空闲时间,参加校外兴趣班的自发行为。
没有一个中学,会学校主动发起这种组织活动,因为这里是天朝,一个唯分数论的国度。
老头子据理力争,不但援引国外成功的经验,还结合天朝的国情,证明艺考升学是完全可行的。
这件事最后闹到省里,主管领导很不满意老头子校长的行为,警告他说,如果再坚持这个校长他就别当了。
老头子校长是个倔脾气,联系了所有认识的人,最后还是他的大学校长出面,给朝廷有关部门的领导写信。
阐述了艺术教育应该是有连续性的,大学既然开办有相关的院校,为什么不能尝试把这个扩展到中学来呢。
最后三中成了一个试点教育的学校,这件事在当时可是不小的轰动,毕竟朝廷试验田的选择,从来都是选择一线城市,或是比较有特点的城市。
无论是三中,还是羽城市,都是天朝里再普通不过的存在了,竟然能成为试验田,省里和市里的领导不得不重视。
三中只有初中部,没有高中部,如果要进行试验,还得选择一个配套的高中学校来配合。
一中是羽城市的宝贝,无论是市里还是人家学校自己,都不可能来当小白鼠。
一中之下还有几个同等水平的学校,只有二中愿意吃这螃蟹肉,于是和三中一样进行了改革试验,才有了后来艺考强校的局面。
绝大多数的事情,都不可能没有反对的声音,外面的事情搞定了,学校里还要老头子校长继续说服。
没有一个学校领导支持老头子校长,都觉得他是异想天开,这样做会把学校搞得一团糟。
很多家长也不同意,谁家的孩子谁家疼,没有一个当爹妈的人,不在乎自己孩子的未来。
如果已经有人成功了,走艺考升学的道路不是不行,毕竟竞争的人也没那么多。
但要自己的孩子当小白鼠,做这样高风险的事情,那是万万不能答应的。
万一孩子学得不好,艺考成绩不过关,文化成绩又跟不上来,到那时真是上天无门下地无路。
成绩差得连大专都考上,不但浪费不菲的花销,更浪费多年的时间,学艺所要花的钱真心不少,而孩子的时间更是宝贵。
在老头子校长看来,既然上面已经批了试点,就算你们全部反对,我也非照样搞下去不可。
老头子校长亲自出面,做家长的工作,做学生的工作,最后组成了一个只有三十个学生的艺考班。
在艺考班的学生中,绝大部分是本身就喜爱,并参加课外兴趣班培训的。
只有几个人是听了老头子校长的忽悠,哦,不,是分析引导,不顾家长的反对,私下报了名。
那几个被瞒着的家长,为了这件事差点闹到了教育局,老头子校长人是倔,可也不是不知道变通。
让那几学生回到的原来的班级,只是当做课外兴趣,参加到艺考班的艺术培训中。
陈木当时也是瞒着家长,不过这货早就知道家里不会同意,一开始就想了一个坏主意。
有钱能使鬼推磨,陈木用攒下的零花钱,到外面雇了一个外来务工人员,冒充他爸去学校开家长会。
当时手机刚刚兴起,还没到人手一部,学校也想不到,一个初中生竟然想得出又敢去做,花钱请人冒充家长的事。
陈木家里经济条件不错,又是独子,四个老人可是当小皇帝宠着,零花钱压岁钱自然少不了,拿来交学艺的费用还是勉强够的。